㈠ 印度有哪些令人無法接受的食物
中國人個個自稱是吃貨,可是當你去到印度後可能會抱怨吃不飽,不是印度沒東西給你吃,而是印度當地很多的食物讓你無法接受,甚至讓你看一眼你就食慾全無了。
記得三年前公司派我去印度出差打理一些業務,去了大概半個月左右,一百三十斤的我回來時只有一百二十三斤多,足足讓我瘦了六七斤,不過也好,有點偏胖的我正好減肥成功了。在印度的那段日子裡,我承認我真的無法接受當地的食物,所以天天基本上吃水果為主,看來水果的確有減肥的功效。下面就來盤一下印度讓人無法接受的食物有哪些。
印度的咖喱是全世界出名的,在印度,幾乎所有食物都離不開咖喱,全都做成咖喱色,其它配料也很多,一道菜至少要放十多種配料,更關鍵的是,他們的食物做出來形狀全是各種糊糊狀,就跟半消化過的狀態一樣。
不管是印度的路邊攤,還是印度高檔酒店的餐廳里,他們特別擅長於將各種食材做成各種各樣的顏色,看起來糊糊的,先別說味道如何,光看這些食物的樣子就已經讓人食慾大減了,印度人做菜根本就沒有像中國人那樣講究色香味俱全。
你即使點一道青菜,印度人也會給你做成一道綠瑩瑩的糊糊,不知原因的,可能會以為上錯菜了,這些菜也許味道是不錯的,但是樣子太反胃了,很多去到印度的中國人寧願餓肚子也不敢大膽的去嘗一口,包括我在內。
火焰帕安是一種用大腹子葉包裹碎冰、馬沙拉、大腹子和一種神似辣椒醬的東西,然後在上面點上火,這時顧客需要張開嘴巴,廚師會將這種食物迅速塞進他的嘴裡,顧客會嚇得直翻白眼,但嘴裡竟然感覺一點都不燙而且還很清涼。
也許大家看到可能都無法接受。但是每天仍然有大量的人前來挑戰,看來這種小吃還是非常美味的。由於這種小吃的吃法非常特別,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小夥伴們前來觀看,這種小吃你敢去挑戰嗎?反正我是不敢的。
雖然目前攔鎮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也已經像西方人一樣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往往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據了解,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顫帆但想到印度人上廁所不用紙巾就會讓人作嘔。
還有就是這手抓飯,本來也是好好的白米飯,非要澆上咖喱等十幾種配料,讓人看到又是沒有了食慾。
我們平時喝的飲料都是用機器做出來的,但是在印度街頭是看不到機器的,他們的飲料都是純手工製作出來。
印度街頭除了西瓜汁之外,蘆薈飲料也是他們夏天喜歡喝的純手工飲料。做蘆薈飲料的時候他們是左右開弓,一隻手拿著蘆薈,一隻手拿著刀子將蘆薈去掉一層皮,將裡面的蘆薈膠刮到杯子里,然後再往口杯里加冰水和糖攪拌均勻就完成了,一杯看起來黏糊糊的蘆薈飲料就這樣送到客人的手裡。
飲料的種類有很多,但是這蘆薈飲料這樣的喝法還是在印度才能見到,至於好不好喝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對印度的各種食物毫無興趣,這也是因為我餓瘦下來的原因吧!
每個國家的傳統、風俗、飲食以及生活起居都不一樣,也許印度的這些食物在他們印度人眼裡就是 美食 ,而在我們中國人面前卻無從下口,相反,我們中國人吃的 美食 ,他們印度人恐怕也吃不慣。
所以我們去到不同的國度,只能尊重他們的風俗、他們的飲食習慣,而不是抱著譴責的態度,能吃就多吃點,不能吃就少吃點,即使餓瘦了,就和我一樣當減肥成功了,這不也是很高興的事情嗎?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在印度街頭:可以吃哪些東西,不可以吃哪些東西,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
一、對待印度街頭食物的不同態度
印度,是一個有著獨特街頭食物的國家。
當然,對於印度的街頭食物,每位遊客的態度,都是不同的。
對於一些遊客來說,印度街頭食物,是這個世界上可以找到的較美味的食物。而對另一些遊客來說,任何當地街頭食物,都難以接受。
二、建議遵守一些規則
在這里大街的幾乎每個熱鬧的角落,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美味食物的傑作。
但簡洞粗是,為了使你的假期,不留下遺憾,因此建議你遵守一些規則。
三、任何遊客,都應該記住以下3件事:
1、和俄羅斯相比,印度的飲食衛生現狀,還有一定差距。
在印度,人們赤手做飯,有些街頭廚師甚至不戴手套,甚至在做飯前都不洗手。
2、對於一些印度街頭廚師來說,攤位就是家。有些印度街頭廚師,在白天人流量少的時候,甚至在出售食物的攤檔上休息。
3、忘掉食物衛生指南吧,許多印度街頭廚師,甚至根本就沒有這本書。
四、在印度街頭,你可以吃什麼?
1、可以吃油炸食品,
如炸土豆餅,加糖的蛋糕,和烤堅果不僅美味,而且衛生安全。
為什麼?
因為它們是用猛火和熱油,以超高溫的方式油炸或烤制的。
但是,只建議買在你眼前油炸或烤制過的東西,不應該買現成的東西,尤其是在冷藏情況下的。
2、可以喝瓶裝水
所有人都知道,在印度你不能直接喝自來水,因為該國的水處理系統,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因此,你可以喝瓶裝水,而且應當留意,以確保蓋子上的密封裝置完好,沒有破裂。
因此,如果你在購買時,沒有發現有密封完好的瓶裝水,那麼應該到其它地方購買。
3、可以吃帶果皮的水果
前往印度,而不吃水果。就如同前往巴黎,而不在埃菲爾鐵塔拍照是一樣的。
蘋果,香蕉,橘子,橙子和其它未切割的,擺在賣家手推車上的水果都可以吃。
但是,你需要自己洗完之後再吃。
五、在印度街頭,你不可以吃什麼?
1、不可以吃酸奶和乳製品
在印度,牛是神聖的動物,而且沒有太多的乳製品。
但是,印度人非常喜歡酸奶,當然這與俄羅斯的酸奶有很大不同。
但是,印度的街頭廚師,常常在酸奶和乳製品添加冰塊,而冰塊的來源,甚至可能對他們來說,也是未知的。
2、不可以添加醬料食用
在這里,原因有兩個:
首先,許多醬料是加水製成的,而其來源尚不清楚。
例如,一些印度街頭廚師無視規則,使用來源未知的水,來製成食物或洗滌產品。
其次,這些醬類可能是不太新鮮的,並且關於其存儲時間,存儲環境等問題,都是未知的。
3、不能吃切碎的水果
一排排切碎的西瓜,蘋果,石榴和橘子,看起來很漂亮,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里。但是,在這里你將面臨兩個問題:
首先,關於洗凈這些水果的水,來源並不明確。
其次,是印度賣家,在切割水果時,手部的清潔程度,也是不清楚的。
4、不可以吃未經油炸,煮沸或烤制的任何肉類
你不僅不知道它們是否新鮮,而且這些肉類,具體來源也是不明的。
㈡ 曬曬印度街頭小吃,一般人去了真得餓肚子,難怪去印度旅遊的少
出國游現在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在眾多國家中,很少人選擇去印度,印度 旅遊 似乎不太受歡迎,印度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 旅遊 中品嘗當地的 美食 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印度的食物和飲食習慣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印度人不像中日韓一樣使用筷子,也不跟西方國家似的使用刀叉,幾乎不管吃什麼直接用手抓著吃。
印度在烹飪食材時會添加特別多的調味料,再加帶著「恆河味」的烹飪方式,讓印度的食物簡直沒有賣相可言,在食物的製作過程,直接下手,各種食物被黑黑的手抓來抓去,也是特別影響食慾的。這下就可以理解為何說去印度 旅遊 都面露難色,曬曬他們的街頭小吃,一般人去了還真得餓肚子。
印度脆球是印度街邊常見的小吃之一,它可以用油炸,亦可以用沙炒,製作好後是空心的球,吃的時候商販會用手指按壓出一個坑,在裡面加入干豌豆、熟土豆、鷹嘴豆等食材。
然後澆上一種印度特有的料汁,這種汁有幾種不同的口味,最後加上印度人鍾愛的瑪莎拉等醬汁,小泡泡就製作好了,味道濃重,一般人接受不了。
在印度奶茶都是純手工現煮的,雖然奶茶沒有奇怪的味道,但是煮奶茶炊具外麵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包漿,簡直讓人無法直視,而這樣的「臟鍋」才能熬煮出印度奶茶最純正的味道。
這樣的衛生條件下,做出來的奶茶給人視覺上沖擊不小,能喝下去也算是勇氣,而且盛放奶茶的都是玻璃杯,是要重復利用的。
印度人對咖喱確實是有一種特殊的執念,不管什麼食材他們總愛與咖喱一起烹飪,牛肉、雞肉不例外,蔬菜也不例外,什麼都能和咖喱混合煮。
或者單獨煮咖喱,再搭配黃瓜片、西紅柿片、洋蔥,用麵包夾著吃,或者直接加入一些米飯做成純正的咖喱飯,但是說實話太難看了,實在讓人提不起吃的興趣來。
印度街邊的很多飲料都是鮮榨的,但是並不是用榨汁機,而是直接用手暴力擠壓水果,在加入蘇打水和薄荷葉,小攤會攜帶一大塊冰塊,刨一些冰碎加進去,十分的涼爽。
但是印度街頭的飲料,瓶子大多是可以回收重復利用的,比較環保。
手在印度是萬能,不需要各種盛飯器皿,印度飯團是印度街邊隨處可見的小吃之一,用大米或者土豆、麵粉做捏成的飯團,再混合各種調料直接用手揉搓攪拌,在印度當地是十分受歡迎的。
印度的 美食 雖然很多,但是印度人總是神奇的能讓所有食材的賣相糟糕,還有惡劣的操作環境,實在讓人難以下咽,難怪有人去印度 旅遊 只能用麵包和泡麵度日。
㈢ 印度的街邊小吃這么不衛生,為什麼還是有好多人在買
最近聽到很多人出去旅遊,有些人會說想去感受一下印度風情,結果回來的時候就瘋狂吐槽說印度的東西真的很奇怪,也很不好吃,而且印度一些著名小吃街頭也特別臟,臟的都沒胃口了。
就像題主問的一樣,為什麼印度的街邊小吃這么不衛生,看起來臟兮兮的,還是會有很多人買呢?我覺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這是一種風土人情帶來的觀念上的差異問題。
其次,印度的街頭小吃其實主要的供給人群還是本地人,相比歐洲一些國家,去印度旅遊的人其實是少數的,所以與其說是為了旅遊的人准備的食物,更不如說是印度當地人為了維持生活賣給當地人的,當地人自己本身的家中的食物也是和這個小吃一樣的贓亂,時間一久,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的。
㈣ 印度的街頭小吃為什麼都很臭
他們印度街頭的那些小事,雖然咱們感覺不衛生,但是那是他們的民族歧視,他們肯定會保證衛生情況的。
㈤ 印度街頭美食,怪味膨化米,味道怪異,為什麼能風靡印度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各國都會有一些屬於本國人民自己的「奇怪的愛好」與「奇怪的口味」,讓其他國家的人民望而卻步。
所以為何這道小吃能風靡印度呢?這就是因為它極度的符合印度人民的味蕾,充滿了民族特色, 因此即便其他國家人民認為其味道怪異也無法改變印度人民對它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