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盞花伴隨印度人每個重要時刻
印度人過節離不開金盞花。印度多數節日都與宗教相關,過節最重要的儀式就是敬神,而金盞花是敬神的必需品。印度每一座寺廟外面都有不少賣金盞花的小販。待售的金盞花,有的是編成花環的形狀,一個花環周長足有兩米多,密密麻麻的金盞花有數百朵,這種花環可以直接掛在神像上,也可以敬獻在神像前。也有散裝零售的金盞花,印度人會在敬神的小盤中放幾朵金盞花,與其他供品一起獻給神靈。在印度,金盞花是神聖的,象徵著「純潔」,也被尊稱為「聖花」。印度宗教種類很多,不同宗教信奉不同的神靈。但這些不同宗教的神靈,似乎都可以接受金盞花。節日期間,許多印度家庭會在門口或院子裡布置一個藍果麗,藍果麗就是用彩色粉筆繪制的一個圓形的美麗圖案,藍果麗上也會鋪一層金盞花。
金盞花是印度人做普迦的必需品。普迦指的是印度各主要宗教信徒們敬神的儀式。在印度時時處處能見到普迦,嬰兒出生、新人結婚、學生升學、店鋪開張、公司成立等重要時刻,都會進行普迦求神靈保佑。在所有的普迦中,金盞花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奉品。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展現的夢幻般的放河燈普迦,那千萬盞河燈中盛放的就是金盞花。
中國人辦喜事用玫瑰花和百合花,辦喪事一般用菊花。但在印度,喜事和喪事都離不開金盞花。印度人舉行婚禮的時候,門口喜歡掛金盞花,有錢人可以用金盞花把整個門口和牆面都鋪滿。印度的喪事多為火葬,燒屍台上也會鋪一層金盞花,木柴點燃的時候,將屍體和金盞花一同燒為灰燼,讓金盞花護佑著逝者的靈魂往生極樂。不少印度人家的門口平時也會掛金盞花祈福,新冠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相信金盞花能夠起到驅除病毒和瘟疫的作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中的牆上不能隨便掛金盞花,尤其是有照片的牆上,因為只有已經去世的家人遺像下面才能掛一串半圓弧形的金盞花。
印度的大城市一般都有一個花市,專門進行鮮花批發業務。印度最大、也最有名的是加爾各答的花市,這個花市就在著名的豪拉大鐵橋旁邊。花市的主角毫無疑問是金盞花,橋頭的某個位置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從這里可以拍到綿延數百米的金盞花的海洋。印度人運送金盞花的方式也很有特色,他們會用一塊巨大的布把幾十、上百束金盞花打包,然後用頭頂著這個巨大的花朵包袱走。
在外國人的眼中,金盞花儼然成為印度的一種象徵。英國媒體曾經拍攝過一部反映西方老年人到印度進行醫療 旅遊 和養老的紀錄片,影片的名字就叫《金盞花大酒店》。
② 不同國家對死者的習俗
各地習俗
對死者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殯儀、舉哀等。除近現代才出現的非宗教性葬禮外,各種喪葬儀規均與宗教觀念有關。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幹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生。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 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
全世界國君或宗教領袖之葬禮均極隆重,除耗費物力財力外,更可能陪葬大批生命。直至近年為止,非洲迦納之阿善提族(Ashanti),當其君主死亡後,族人對外保密,且每隔若干時日須殺死一仆從,令其至冥界侍候已死君主;又為免君主寂寞,還要陪葬整批盛妝的嬪妃。忌日周年,該君主棺柩送入陵寢,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後妃、僕役、廚師均須執紼送殯,與之同葬。現代化國家當然不致考慮如死後服侍之禮俗,但一般葬禮仍極為隆重;鮮有的例外為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之葬禮,依其遺志極度簡化,僅由鄉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屬及少數老友、近鄰送葬。
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一些民族中,死者臨終前要請牧師做最後的懺悔和禱告。送葬時,親屬們身著黑色喪服,跟隨在牧師身後,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師念誦經文,超度亡靈,然後由親屬將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後以土掩埋。印度人死後,一般都實行火葬。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總希望自己的遺體能焚化在聖河——恆河的岸邊。他們認為在恆河岸邊舉行葬禮,死者的靈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將遺體擱在河邊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親屬點燃。印度的托達人,則要前後進行兩次火化才能完成葬禮。阿拉伯人死後一般先將埋體(亡人)抬到清真寺,洗埋體之後,穿上克番(裹上寫有經文的白布),然後放入埋體匣子。送葬時,由親友們抬著埋體匣子送往墓地。到達墓地後,先向墓穴的四周遍撒驅蟲香料,隨後在誦經聲中將埋體入葬。在非洲,葬禮儀式常伴隨著幾天幾夜的狂歌勁舞,人們集合在死者靈柩前或墓穴周圍,聞鼓起舞,不停地向死者歌唱或哭訴,同時殺雞宰羊,念咒誦經,大宴眾人,以此來哀悼、紀念、評價亡人,寄託哀思。
中國的葬禮一般是召開規模大小不等的追悼會。追悼會的主要程序有向遺體或遺像致哀、有關人員致悼詞、奏哀樂、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等。由於各國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及文化習俗存在差異,治喪活動的內容也有許多不同,此外民間流行與政府提倡的治喪活動也有許多區別。元首逝世舉行的治喪活動較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發布訃告、宣布致哀期、全國停止各種娛樂活動、下半旗致哀、向遺體告別或瞻仰遺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弔唁、舉行追悼大會(葬禮)。追悼儀式後,由黨政軍領導人或治喪委員會負責人及死者家屬護送遺體前往火葬場火葬(或將骨灰送至安放處)。重要的黨政軍負責人或開國元勛逝世後,治喪程序與元首大致相同,但規模略小、規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儀式較為簡單,只有向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兩項。中國政府提倡簡葬,許多生前擔任黨政軍要職的,死後也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儀式過後即行火葬。
[編輯本段]世界十大獨特葬禮
土葬
葬式之一。又稱埋葬 。流行於世界各地。 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土葬為葬禮中最普遍採用者。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爾有一王陵,王者位於陵之最深處一室,其旁有若干最親密侍從,室外則環繞僕役、大臣、女伶、御者、車馬以及其他人物。希臘邁錫尼(Mycenae)曾發現青銅時期的英雄萬人冢。近年在秘魯發現之巴卡拉(Paraca)墓,斲鑿至地下5公尺(18呎),竟集體埋葬400人及其生前器物。但按一般習俗,死者是個別埋葬。古希伯來人利用天然洞窟鑿石為坑以埋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白色墳墓」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非洲達加里族(Dagari)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尤以戰士為然。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火葬
傳統葬式。以火焚屍,將骨灰貯於盒內的殯葬方式。始於歐洲新石器時代。中國最早流行火葬的是春秋戰國時的氐羌人,其後藏、彝、拉祜、納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在歷史上也行火葬。部分地區仍保持此種習俗。藏族只有活佛、上層喇嘛和貴族行火葬。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3.撒灰式。即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許多文化均有水與不死相關聯之神話,因此領袖人物及英雄乃多行水葬,置於精緻葬儀船中隨波漂流。英格蘭沙福克(Suffolk)郡距河1公里(0.5哩)處所掘出之水葬儀船遺跡最為著名,該船長26公尺(85呎),船夫38名。挪威奧斯堡(Oseberg)亦掘得維京船,內有2名婦女,這個例子說明婦女也有享受這種待遇的。但水葬並非皆附船隻,索羅門群島死者僅置於竹筏上漂出供鯊魚吞噬;也有地方將屍體包裹後加石塊令其沉至水底。在西藏,貧民、乞丐、麻瘋病人、嬰兒屍體常投入水中。更有若乾地區在屍體入水前先予肢解。西方習俗中海難遇害者行海葬,近年火葬後骨灰撒入水中之風氣漸廣,以美國西岸及若干亞洲國家為尚。印度死者則停置1年後投入恆河聖水。
天葬
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別餵食。 將屍體棄至曠野供野獸撕噬,為極多民族所採行,認為既方便又有益於死者靈魂。祆教徒多行天葬,因其視屍體為不潔。孟買之帕西人(Parsi)有所謂「靜默之塔」,塔圓而高,死者被抬至塔頂,由侍者排列於環繞深坑之石台上;屍體經禿鷹撕噬數小時後僅剩骨架,侍者乃將之一一推入深坑。蒙古游牧民族視死於曠野為高貴之死,臨終者尚未斷氣即被棄於野,供野獸吞噬;童屍或嬰屍則裝袋置於十字路口,首先路過者有責任將袋口解開,俾靈魂獲得解放、轉世。印度那加族(Naga)、澳洲中部土人及若干北美印第安人如蘇族,將屍體盛妝放入鹿皮或水牛皮袋縫合,置於樹上或平台上,距地2.5公尺(8呎)高,1年後再予埋葬。
洞葬
甲定洞葬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餘米,寬亦有十餘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規則。
樹葬
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壇。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懸棺葬
中國古代葬式的一種。即人死後,親屬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沙葬
新疆沙漠最為盛行。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進沙子里。由於氣候關系,許多屍體進入沙子裡面就立即脫水,使得屍體不會腐爛,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風葬
風葬亦稱「露天葬」。包括樹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懸棺葬等。一般將死者遺體裸露於樹木或曠野之中,或置於岩石下、山崖間、洞窟或樹洞內;有的將屍體放入棺柩,再擱置在用茅草和木板製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有的民族對所崇拜的圖騰物實行風葬。
二次葬
許多原始文化認為死者自人世通往冥府,中間須歷經若干過程,因此死後未腐爛仍待若生人,須供飲食,留置家中,由家屬陪侍。印尼人對腐屍流出之血水仔細處理,有時還以食米吸收血水;爪哇巴里島人認為死者要經過42天才會完全離家;羅馬尼亞人葬後須定期掘出骨頭(兒童3年、青年5年、老人7年),以酒及水清洗後置入亞麻布袋內,送到教堂作第二次埋葬,至此喪家始能恢復一般社交往來。北美休倫族人(印第安人之一種)的二次埋葬系採集體方式,每10∼12年舉辦一次靈魂節,屆時死者屍骸均移至社區墓地集中埋葬。若干南美及歐洲國家因土地不多,亦在埋葬3∼5年後將骨骸掘出,置於壁龕或骨壇里,或移至公有墓地集中安葬。
木乃伊
即「人工干屍」。此詞譯自英語mummy,源自波斯語mumiai,意為「蠟」。世界許多地區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葯料)塗屍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為最著名。屍體經過風干,從而使屍體不會腐爛,可存放數千年之久
20世紀之西方葬禮業已相當標准化,遺體置於簡單裝飾之有襯里柩內,經頌揚式及告別式後,埋入2公尺(6呎)深之土坑內,再以泥土覆蓋。19世紀以來,葬禮多已不在教堂側院舉行,而改在墓地舉行。
[編輯本段]宗教葬禮
基督教
基督教葬禮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認為應盡快舉行簡單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說。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為死者行站禮祈禱。之後運往墓地土葬,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克爾白)方向,無棺材或陪葬品。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
佛教
佛教葬禮一般為火葬,有僧人唱誦經文,作法會超度死者。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葬禮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③ 宗教!爺爺昨天去世了,對去世的人怎麼祭拜
佛教是在漢朝由印度傳進來的,是百分之百的外國宗教,唐三藏取經就是到印度去取經,不是在中國本土。
那麼在漢朝之前我們的祖先拜什麼呢?答案是拜「天」,所以皇帝叫做天子--就是天的兒子,或天的代表人的意思。代表天來治理天的下面,所以說:「天下太平」(天的下面太平)。結婚時我們說:「天作之合、天賜良緣」,俗語說:「老天有眼、無法無天」,證明我們是拜天的民族。皇帝登基及每年他都要拜天,現在北京還有一個天壇,就是皇帝拜天的地方。演歌仔戲讀聖旨,第一句怎麼念呢?「承天啟運,皇帝詔曰」,是不是天先念出來,皇帝念第二句呢?是不是天比皇帝還要大?天怎麼寫?一個「一」字加一個「大」字就是「天」,「第一大」的就是「天」,比皇帝還大,連皇帝都要拜。
那宇宙中誰是第一大的呢?聖經的第一句話說:「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個造物主就是宇宙中的第一大的,也就是我們祖先所拜的天,我們的祖先最開始是拜這位第一大的神。我認為我信耶穌並沒有背祖,我們的歷史有五、六千年,如果要講背祖,那要看是違背哪一代,嚴格說來,信佛教才是背祖。
有句話說:「飲水思源」,為什麼不說「飲水思下游」或「思上游」而要「思源頭」呢?又有一句話叫作「慎終追遠」,那要看我們追多遠了?通常我們不是拜源頭,而是拜支流,為什麼說是拜支流呢?因為我們只叫的出三四代祖先的名字,再上去就叫不出來了;有人姓庄,就立個庄氏列祖列宗的牌位來拜,但他的祖宗是不是一定姓庄呢?這是不一定的,因為以前的人為了逃避追殺或因皇帝下令連誅九族而逃命,或入贅、過繼,或怕帶煞從母姓,都可能改姓,所以我們的祖先未必和我們同姓。那比較穩一點,就拜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的牌位好了,是不是就不會錯了呢?那再上去是不是要擺一隻猴子,否則就要擺上帝來拜了?不然,人從哪裡來呢?這就是「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意思。
剛剛說,我們原本就是拜天的,但是天長的是圓是扁?天愛什麼?討厭什麼?我們不清楚,只能自己猜,直到造物主來到地上,我們叫他耶穌,才知道他恨惡罪惡和虛偽,這使得他的敵人想盡辦法要除掉他,但他都能應付自如而毫發無傷,因此我們才知道這位天很有智慧,也很有愛心;他面對死亡也不懼怕,當他被抓受刑時都毫不抵抗,且樂意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替我們付出罪的代價,使我們信他,罪就可以得赦免,這樣我們才知道神長的什麼模樣,有什麼性情。
因為造物主是我們的源頭,所以我們要來拜他,也只能拜他。如果我們是由好幾個神造的,左手是一個,右手又是另外一個,左腳、右腳、頭和身軀總共有六個神造,那麼這六個都要拜,但是我們是由好幾個神兜成的呢?還是一個神造的?我們只有一父一母,也只有一個造物主,如果我們是由好幾個神兜成的,萬一兜得不好,你的心臟會不會常常當機呢?所以說這位造物主是多麼的有智慧啊!
我們的眼睛有眉毛,鼻子有鼻毛,耳朵有耳毛,如果沒有眉毛,我們頭上流汗是不是會直接流到眼睛裡?如果我們沒有鼻毛、耳毛,是不是蚊蟲直接沖進我們的鼻孔、耳朵,甚至跑到肺部造成發炎,所以上帝造的多麼奇妙啊!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頭發會一直長,我們需要常常理頭發;你有聽說過需要常常理眉毛的嗎?為什麼眉毛長到這么長就不再長了呢?誰告訴它長到這么長就好了呢?如果它像頭發一樣一直長,那我們就一定要理眉毛了,否則眼睛豈不被蓋住,怎麼能看啊!看看你的身體,就會覺得奇妙,也會想到這位造物主他真正有智慧!
現在你是否已知道,只能拜這位造物主了呢?請你向神說(跟神說話就叫做「禱告」),你說:「創造我們的神啊!請你赦免我拜錯了神,我想要拜你、認識你,請你救我!幫助我(你可以向神說出你的需要),讓我知道你是獨一的真神,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阿們」是「誠心所願」的意思,表示沒有說謊話)。
其實你隨時都可以跟神說任何話,就像與人說話一樣,或心中默禱,禱告時也不一定要閉眼睛、雙手合上或做任何儀式,只要真心向他禱告,他必垂聽,因為聖經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常我們都會認為萬壽無疆(永遠不死)是一項祝福,但若認真想一想,人永遠不死,真的會是一項祝福嗎?如果人永遠不死,卻永遠老下去,永遠病下去,你要嗎?這是祝福呢?還是詛咒呢?你是否也認為那是詛咒呢?
但是如果人永遠不死,也永遠青春、健康,你會要嗎?也許你要,但我仍要說:「這還是詛咒」,為什麼呢?你想想看,如果有一天神從天上對全世界的人說:「人啊!從今天開始你們都要永遠不會死了!」你想,全世界的人應該大大的慶祝呢?還是要哭呢?
為什麼要哭呢?因為我們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有一句話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現在的人都還會死,還有人殺人放火,強暴搶奪了,更何況人一旦永遠不死,那豈不是會有更多人出來壞事做絕,為所欲為嗎?因為天不怕,地不怕,若那時還有政府和監獄,那些想要作姦犯科的人心想只要做壞事沒被抓到,他就享福了,若被抓了,就算關個一千年好了,總有機會越獄逃脫吧!反正都不會死了,有的是時間和機會去犯罪,隨時隨處都可能有人殺傷擄掠,強暴搶奪,到時候,你敢讓你的妻小獨自上街、上學嗎?甚至你自己都自身難保,需要聯合更多人來對抗害你的人。那時,人人都可能害別人,也可能隨時被害;當然,此時我們每個人都是永遠不死的,而且我們都還有感覺,而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因為我們會提心吊膽、驚慌失措地度過每一天、每一刻,我曾問過幾個小姐,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人永遠不會死,永保青春、健康的世界(聽起來好像是天堂),你想去嗎?她們都嚇死了!直說:「那是地獄!!」
沒錯,人帶著自私的本性永遠活下去的地方,就像地獄,不是天堂;聖經說到:「人肉體死後,人的靈魂仍是永遠不死的」(聖經所說的「滅亡」是指人肉體死後,靈魂仍然要去地獄永遠被火燒、被蟲咬,不是像有的人說:「人死了,一了百了,不再存在了。」)
有些人認為:「既然神愛世人,那麼乾脆神就讓所有的人都永遠不死就好了,為何一定要信耶穌才能得永生呢?」事實上聖經所說的「永生」,是指著「神的生命」說的,不是單指著人能「永遠活著」而已,神的生命是「聖潔無罪、充滿真愛永遠的生命」。
神是真的愛我們,他了解,我們人若帶著有罪的本性永遠不死,是非常痛苦的(剛剛說那就像地獄),所以他要我們的舊生命死掉,重新再被神生一次,如此我們就是一個新造的人,我們就得到了神「聖潔無罪、充滿真愛永遠的生命」(這個生命就是「信耶穌得永生」的「永生」),有神永遠的生命之後將來我們的身體死了,我們就靠著這個新的、永遠的生命進入到天堂,這個新的生命才能永遠不犯罪。而我們人原本的生命,在神的眼中已經與耶穌一起被釘十字架上了。
神愛我們,神的愛到底是怎樣的愛呢?我想請你想一下:「你會讓你的獨生子去替一群罪犯死,好讓這些罪犯免死並得到釋放嗎?」神的愛就是這樣的愛。聖經說:「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又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有人說:「我才不要去天堂,在天堂里不能賭博,也不能玩女人,我要去地獄,在地獄里可以賭博,也可以玩很多女人。」這種想法是被魔鬼欺騙了,為什麼呢?!很簡單,我們喜歡賭博輸錢嗎?你喜歡你的母親、妻子、女兒被人玩弄嗎?---你玩弄人,也必被玩弄,在地獄里,人自私、邪惡的罪性是毫不隱藏的,並且聖經說:「在那裡(在地獄里),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是一個非常痛苦、可怕的地方,根本沒有快樂可言。天堂則是一個充滿神聖潔無罪、愛人如己的地方。聖經說:「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有永遠的福樂。」這是怎樣的喜樂呢?你曾經有過男女熱戀的經驗嗎?天堂里的滿足喜樂記載在聖經的「雅歌」書及其他經卷中,是聖潔的,是非常美、非常令人感到滿足的,你要嗎?
請你現在開口向神說:
「神啊!我想去天堂我不要去地獄受苦,我承認我是一個罪人,我說過謊、偷竊、貪心、有淫念、拜假神……(請說出你自己的罪),求你赦免我所有的罪,我要信耶穌-請主耶穌進到我的心中做我的救主,救我脫離將來的審判和罪惡的捆綁,也做我的主宰帶領我的一生,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阿們」是「誠心所願」的意思,表示沒有說謊)。
④ 小學語文課文資料!急~~~~~
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朴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文的題目很吸引人,讓人產生一種迫不及待想讀下去的願望。讀著課文,一隻聰明可愛、動作靈活的小松鼠躍然紙上。
文章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麵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我們采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里,給自己墊窩。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裡,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那麼可愛,因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孩子的調皮。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
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寫松鼠在我們家「整天滿屋亂跑」「跳來跳去」,可從「驚人」「從來沒有」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並沒有絲毫的埋怨,我們讀到的只有稱贊。
②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臉,還「輕輕咬」他的耳朵,儼然,松鼠已成為小作者親密的夥伴。對於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瞭然於心。描寫松鼠的幾個動詞,不僅寫出了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裡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後!」
讀著爸爸的這句話,爸爸對松鼠因喜愛而產生的寬容溢於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發現自己一直錯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僅沒有責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松鼠的天性,還誇獎它「不甘落後」。
④有一天,它乾脆失蹤了,哪兒也找不到。也許它跑到花園或森林裡去了吧?我們心裡空落落的。
松鼠不見了,作者一家人到處去找,卻又哪兒也找不到。雖然猜想它也許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裡是「空落落」的,他們多麼捨不得這只可愛的松鼠啊。
(2)對詞語的理解。
櫥櫃:放置餐具的櫃子。
儲備:儲存起來准備必要時用。課文指松鼠把糧食儲存起來准備過冬時吃。
哭笑不得: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躥:向上或向前跳。
墊窩:文中指松鼠把手套、頭巾等鋪在自己的窩里。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儲備、乾脆、失蹤、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吊戰場」(第12~16自然段)、「庄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記敘下來。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條理的基礎上,練慣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並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11*《金色的腳印》
教案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三組課文的第四篇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2)通過閱讀及細節描寫的欣賞讓學生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認識本課6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自主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用具:幻燈片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狐狸圖片,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狸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後來又學習了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請三、四名學生說。可以談對狐狸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講有關狐狸的故事。)
談話後小結:看來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後,也許你會給狐狸「平反」了。
2.板書課題:11*金色的腳印。
3.質疑課題。如「為什麼課題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等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加以肯定。
二、出示目標,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 幻燈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4)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師快速讀學習目標,讓學生懂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A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B老狐狸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狐狸們是怎麼做的?
3、讓學生自由讀書後討論,在學生討論後匯報,幻燈認讀生字,引導學生完成以下板書:
小狐狸
餵奶 要回
咬木樁 放歸樹林
餵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4、讓學生根據板書簡要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起因、經過、結果怎樣?這樣能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過渡談話:剛才同學們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認真地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但請大家記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除了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歸納梳理學生問題,進行四人分組討論:A老狐狸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為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系,並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D課文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你能把相關句子讀好嗎?
3.討論後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給狐狸「平反」了。老狐狸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使我們明白,動物之間也像人類一樣有著不可割捨的親情,尤其是作為父母的老狐狸對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關心和愛護。(動物如此,何況人呢?)另外,我們還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四、解決質疑,體會文章思想。
1、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你有什麼感受?(為狐狸一家的團聚而感到高興,也為正太郎的做法感到欣慰)
2、指導朗讀,讀出故事結局的那種圓滿蘊味,讀出團聚後的那種愉悅。多讓幾個學生讀。
3、交流解決質疑:課文為什麼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讓同桌交流意見,然後班上交流。(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就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紀念的東西,文中的結局就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腳印」來贊美這件事;小狐狸一家雖是動物,但是它們也像人一樣,它們的生命也同樣珍貴,這腳印中,飽含人類美好的思想,這金色的腳印中,體現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動物再怎麼狡猾也有其「親情」。人和動物是可以在地球上和諧共處的。
五、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1.啟發談話:是的,能夠回到屬於自己的家是多麼幸福的事。請看看這幸福的一家。(出示圖片)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會想到什麼?請以《相親相愛的狐狸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