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耕地面積有多少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6428萬公頃。
1、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
2、中國現有耕地約9572萬公頃,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7%,佔世界第4位;僅中國北部和西部的牧區與半農半牧區的天然草地約3.17億公頃(另一數字為3.53億公頃),為世界草地總面積的10%,居世界第3位;中國有林地面積約1.25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1%,居世界第8位。
區域位置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網路——中國土地資源
『貳』 古代印度的村落是怎樣現象
古代印度的村落,即村社,大者上千家,小者幾十戶。村社有自己的管理機構和公務員,村長由國王任命。村落周圍有土牆或籬笆。圍子外面是村社的耕地,分配各家使用。主要農作物有稻、大麥、小麥、豆類、棉花、甘蔗和胡麻等。耕地以外是公共牧場。兩村交界處有一片叢林地帶。這是獵人活動的場所,樵夫也常到這里砍柴。村社與村社之間彼此很少往來,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天地。每個村社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各有自己的手工業,如紡織、冶鐵、制陶等。由於農村經濟的獨立性,同城市幾乎沒有什麼聯系。
村社農民對土地的關系,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不相同的。在一些發展比較緩慢的地區,土地歸公社集體所有,分配各家使用。各家份地之間有公用的灌溉溝渠。份地面積通常不大,大體只夠一家耕種。有些少數地區還存在集體耕種、平均分配的氏族公社。但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已經出現了私人佔有土地,如《政事論》中曾記載關於土地買賣的一些規定。歷史文獻還提到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例如在《佛本生經》中提到有一個婆羅門擁有一千迦梨沙(一迦梨沙近似一英畝)的稻田。在田莊里勞動的,一半是奴僕,一半是僱工。廣大農村的村社成員是奴隸主階級主要剝削對象。國家對村社實行沉重的剝削,通常是徵收收成的1/6,有時則加重為1/4。國王把剝削來的財富,一方面以俸祿、賞賜等形式分給奴隸主階級,另一方面用以維持龐大的國家機器,保護整個奴隸主階級利益。
『叄』 印度農村是用什麼耕地的
說到印度,我們都知道是南亞最大經濟體,雖然它的經濟體量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人口眾多,但是人均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說少的可憐,對於印度農村用什麼耕地,也只不過是對其經濟的一個折射和說明。
所以說,對於這種二牛抬杠的傳統耕作模式,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去深入的探討和考慮。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理性的看待,才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