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那麼請問那哪來的鴉片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是英國當時主要的鴉片生產地,當時整個西方都不認為鴉片能毀人身體(英國鴉片泛濫也確實沒見英軍很慫,吸鴉片的英軍還是打敗了不吸鴉片的拿破崙的法國大軍),反而在缺乏抗生素跟麻醉劑的時代鴉片起著止痛,抗發炎等等各種有利作用,整個西方歐洲都是鴉片泛濫,鴉片僅僅是一種有用有效的用品,特別是軍隊,鴉片很重要。
中國對英國的鴉片貿易一直都有,可以早追溯到雍正時代,廣東地方官員跟英國人做鴉片貿易,但是用白銀交換,英國人要換白銀才能買茶葉絲綢,中國人買鴉片做二手販賣也只支付白銀,所以英國人的貿易逆差很大,基本賺錢利潤不大,但是中國人口多,市場廣闊。官方對此睜隻眼閉隻眼,盡管法律不準有這種走私交易但是廣東地方官員壟斷交易,大發橫財,所以反倒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到了1836年廣東軍隊吸食鴉片戰鬥力大減清廷才發現問題,到了1838年鴉片貿易都有了240萬箱,白銀逆差巨大,英國人收入巨大,國庫白銀流失太多,才有了禁煙運動
Ⅱ 東印度公司鴉片貿易
在18世紀,中國對鴉片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家權益。然而,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被禁止將鴉片直接運往中國,鴉片生產在孟加拉的加爾各答進行,先在當地市場交易,然後再通過貿易商和中介走私至中國廣州等地區。盡管中國政府自始至終堅持禁止鴉片進口,且在1799年再次強調了禁煙的決心,但走私活動並未因此中斷,每年平均有高達900噸的鴉片流入中國,導致中英貿易出現了嚴重的逆差。
盡管中國通過出口茶葉、絲綢和瓷器等商品來平衡貿易,但白銀的大量流出問題仍然無法解決。1838年,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達到驚人的1400噸,這促使中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宣布對走私者執行死刑,並派遣欽差大臣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這場禁煙運動最終引發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中國被迫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歷史的篇章由此翻開。
東印度公司,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有時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Ⅲ 英國為什麼從印度向中國輸出鴉片
1、印度大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條件好適合鴉片生長;
2、離中國近,便於運輸,節約成本;
3、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輸出鴉片時可以配合以東印度公司的軍隊;
4、印度為英國的殖民地;
5、低廉的勞動力。
鴉片戰前,因為中國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帝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時也因為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暫時了限制了對外貿易規模,這給英國商品的向中國輸入以頑強的抵抗。英國輸華的商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和從印度運來的棉花,後兩種商品能夠賺點錢但數量有限。大宗紡織品則虧損。而它又亟需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在若干年裡,中英正常貿易,中國方面一直保持著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紀30年代初,出超額每年仍在200-300萬兩白銀以上。英國資產階級跟中國做買賣,目的是要贏利賺錢的,這種貿易格局當然是他們不能容忍的,要想辦法找門路改變。他們找到了一件法寶,這就是鴉片貿易。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適應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扭轉它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19世紀以後,英國開始收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它不惜採取賄賂官吏甚至武裝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紀的最初20年中,英國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平均約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達將近40000箱。除了英國以外,這時還有美國商人從土耳其販來中國鴉片,但為數較少。由於英國對華輸入鴉片數量的激增,從19世紀30年代起,在它對華貿易總值中,鴉片就佔到1/2以上,到鴉片戰爭時英國在對華貿易中由入超變為出超。
一,打開中國市場減少貿易逆差;
二,有利於擴大殖民侵略范圍;
三,個人資本家的道德敗壞,只顧賺錢忽視道德;
四,鴉片在英國本土被禁,為了尋找新的市場而向外輸送鴉片。
Ⅳ 鴉片是由哪個國家傳到中國的
鴉片是由英屬東印度公司,也就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流傳到中國的。1840年的鴉片戰爭就由於林則徐禁止吸食鴉片這個原因而引起。
Ⅳ 當時英國為什麼要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
因為印度產的鴉片純度低利潤更大,並且印度鴉片也控制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手裡。
東印度公司向清國大規模輸出鴉片前,明清所流行的鴉片是一種沒有經過高度提純,嗎啡含量很低的「生鴉片」。而且因為當時國人為了降低吸食時生鴉片的苦澀感,往往會摻入大量的煙草和草葯,因此至癮性遠沒有後來的鴉片高。
對於英國人來說,從嘉慶開始,中國對於鴉片的需求,讓東印度公司大賺一筆。為了能夠讓鴉片利益最大化,東印度公司也對於印度生產的鴉片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印度鴉片流向英國。
英國人的海產品生意商品本身利潤不大,且難以擴大生產。同時,這些海產品本身,還面臨著來自清國沿海,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巨大商業競爭。雖然在1780年第四次英荷戰爭,英國人乾脆通過暴力手段,將自己難以戰勝的荷蘭商人肉體消滅,從而強行稱霸遠東貿易。
但是由於沒有像荷蘭商人那樣高超的商業技巧,英國人在接管荷蘭人原本控制的瓷器貿易後,中國瓷器在歐洲出現慘烈的價格暴跌,甚至還出現了被歐洲本土瓷器擠出歐洲市場局勢。因此英國甚至不得不從印度東印度公司抽血,以此來填充遠東貿易的虧損。
註: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許可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
(5)印度為什麼生產鴉片擴展閱讀
英國對華鴉片貿易終結的原因
1、首先,英國主動終結鴉片貿易,要歸因於英印殖民地的發展。英屬印度是對華鴉片出口的最大受益方之一。1832年,印度的鴉片產值佔英屬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
到了二十世紀初,隨著印度經濟和貿易結構的改變,鴉片所佔稅收比例下降,工業部門逐步取得對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並迅速成為英屬印度政府一大支柱性財源。此時限制和禁止對華鴉片貿易,對英屬印度經濟的影響逐漸變得無足輕重。
2、同時,英國社會經濟也在這一階段發生了重要的變革。自1842年中國開埠以來,英國對華出口特別是工業品出口始終銷售不暢,未能在中國取得市場主導地位。英國新興工商業者認為,舊貴族主導的英屬印度鴉片出口,是阻礙他們在中國市場上迅速擴張的重要原因。
這主要表現為,第一,鴉片貿易激起了中國人民對英國和英國產品的廣泛敵對態度;
第二,鴉片貿易耗盡了中國普通百姓的財力,使得他們無力消費英國工業品。隨著英國新興工商業群體不斷壯大,在英國社會內部的類似呼聲不斷高漲,這給日後英國的鴉片貿易政策變化埋下了伏筆。
3、最後,同期的英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著工商業階層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英國政治在十九世紀出現了有利於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變化。一系列政治改革之後,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1905年,代表舊貴族的托利黨(及由其演化而來的保守黨)失掉了執政黨地位,次年國會開始對關於退出鴉片貿易的議案進行辯論。英國政府針對國內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進行的貿易調整,是新興工商業階層為進一步佔領中國市場而做出的「理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