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印度滿世界買軍火,外匯儲備卻很少
根據印度央行數據統計,今年3月份印度外匯儲備大概為4017.76億美元。較去年4月的4260.28億美元大跌超250億美元。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關於其他一些國家可能還算不錯,可是關於印度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太少了。中國當時的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美元,和我國相比,人口差不多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卻只有咱們的七分之一左右。這和印度一向想當大國的地位不是很匹配,而印度的外匯儲備少主要原因就是貿易逆差。
綜上所述,雖然印度這樣滿世界買軍火,可以快速的提高軍事力量,但是對於印度的軍工體系是相當不利的,外匯儲備就那麼多,大部分都用來買軍火,研發費用就會下降,沒有自己的技術,永遠只能買別人要淘汰下來的產品。
B. 以色列與印度誰更厲害
絕對是以色列。以色列有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生產的「梅卡瓦」坦克、「獅」戰斗機、「加利爾」突擊步槍都是經典,而且在戰場上經過實戰檢驗。不僅如此,以色列還能運用各種淘汰產品,開發新的技術,比如將T55改裝為「阿里其札特」步兵戰車、M113改裝為自行迫擊炮。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特別的預備役體制,空軍退役飛行員每周都要抽以一天回機場訓練,所以無論兵器質量還是軍人素質,以色列在世界的前列。
印度不會自己生產高質量的武器,生產的LCA、阿瓊已經成為了軍火市場的笑柄。靠買,又不會像以色列一樣合理利用,隨意報廢,印度的GDP總有一天會被軍費拖垮。
C. 印度盯上小米、OPPO、vivo,國產手機出海有多「卷」
內卷的主要體現在於手機價格上升幅度不高,但卻打造出適合印度市場的手機功能和手機系統。
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銷量突破億台,以小米、vivo、 OPPO、榮耀為首的國產企業表現亮眼。以上多家企業並不只在國內生產手機,反而利用產品優勢獲得海外市場,尤其是小米公司。
自從小米宣布進軍印度市場後,小米公司迎來營業額新高度。不僅成功實現利潤額上漲,還完美的使用資金完成技術突破。可是印度市場再大,不適合印度居民的手機品牌,最終只會被印度市場淘汰。於是,中國手機品牌以價格和功能取勝,最終,以小米為首的多家企業在印度開設工廠和線下零售店鋪。這足以展現中國品牌搶占海外市場的實力,但這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
總結
即便國產品牌在國外遇到發展難題,這些品牌總會用實力克服困難,以保證公司穩定上升。正式由於多個手機品牌進入海外市場,這才使得國產手機獲得極高知名度。其實,手機品牌在生產和銷售時,一定不要忽略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從而避免內卷導致國產手機品牌的毛利潤及低。
D. 最新印度智能手機排行榜出爐,中國廠商前五佔四席,為何會受當地喜愛呢
眾所周知,我們一直都是一個電子產品製造大國,但是國內也因為工業有限的問題,所以有很多的產品並不是非常知名,但是在印度中國的手機市場站額確實很大,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有關於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
相對於我們的手機來說。這是手機也有自己的一些功能不僅如此,他們的手機信號也是非常的強悍。那對於印度很多人起來說,中國手機也是他們不二選擇。
而這個道理其實在各行各業都比較適用產品定位到涉及到人群是需要一個具體的走向的當產品不適應市場的時候,或許放在另外一個市場就會變得十分暢銷好啦,今天這個話題就到這里吧,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或者是對於印度的國產手機有哪些了解大家都可以一起來談一談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E. 和我國相比,印度主流車型的產品力有多低從汽車看印度(下)
在「MJ車談」的上一篇文章中(印度汽車產業,落後中國20年?),我們從整體規模、暢銷品牌以及車型的類別、價格等方面,分析了印度汽車市場的現狀,並與我國汽車市場做了簡單對比。
今天,我們就繼續深入,看看印度市場上最暢銷的那些車型,具體都是怎樣的產品。和我國相比,印度主流車型的產品力,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印度主銷的廉價車,配置到底有多低?
過去二十年裡,我國的汽車市場,不論規模還是成熟度,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和歐美日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車市價格,特別是進口豪華車價格依然偏高、而安全、動力方面的表現,也略有差距,但是和印度、巴西、東南亞這樣的發展中地區相比,我國的汽車市場,實際上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以至於現在看到印度,我們彷彿有了回到二十年前的感覺。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會對自己身處中國市場,感到一絲幸運呢?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中國和印度軍力相比怎樣
印度雖然有不少先進的俄系、美系、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先進武器。
但其卻一直沒有發展出完備的、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
印度空軍已經完成了輪換,淘汰了老舊的舊貨,清一色的三代以及三代半,主要是蘇30和法國的陣風。這些戰斗機對比中國的殲10A,殲11,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卻不存在代差。等到中國研發的殲10B出來以後,其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印度陸軍沒有值得一提的硬體配備,但射程達到5000千米的烈火5已經研製成功,不過導彈自重太大,沒有合適的陸基發射平台,且命中率有超過200米圓周的誤差。同時還配備了以色列產的無人機、和巴西聯合研製了預警機。印度海軍,訓練水平比較高,但裝備水平卻並不算高。
從表象上看,印度的裝備水平是要優於中國的。但印度致命的硬傷是,其雖然裝備了先進的武器,但卻沒有先進武器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印度原先構想自產一款戰斗機和一款坦克,就是我們都知道的LCA光輝戰斗機和阿瓊坦克,但由於依靠自身實力無法完成,所以設計工作只好交給其他國家的軍火商。像光輝戰斗機,其設計工作就交給了波音公司。
印度的假想敵一直都是中國,隨著中國崛起,中國稀里糊塗的就成了眾矢之的。
如果中印爆發小的沖突,印度依靠其先進的裝備和美國的施壓、可能會嘗到甜頭,占點便宜。
但如果是爆發全面的戰爭,等到這些先進裝備消耗光,就會陷入「無米下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