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印度」這個國名怎麼來的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後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以至整個南亞次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變為「印督」;古希臘人又變「印督」為「印度伊」,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稱為「印度斯」,後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我國史書中,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竺」、「忻都」等稱。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印度這個名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⑵ 印度國名的由來是怎樣的
印度的英文名稱源於印度河,原名為Sindhu,意為河流。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該詞被音譯為「身毒」。波斯人因發音困難,將Sindhu誤讀為Hin。此詞隨後傳至希臘,其中的送氣音H消失,演變為In或Ins,進而指代整個印度地區。
中世紀時,穆斯林入侵印度,沿用了波斯語中的Hin,將其改稱為Hinstan,意為「印度人的家園」。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沿用了India這一名稱,顯然,這個名稱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河及其周邊地區逐漸成為「印度」一詞的代名詞。而「Hinstan」則更強調地理區域,意指印度人生活的地域。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根據自身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對印度的稱呼也有所不同。
印度河不僅是印度地理上的重要標志,也是印度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象徵。它見證了印度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文明。如今,盡管印度河並非印度唯一的河流,但其名字依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
從Sindhu到Hin,再到Ins,最後演變為India,這一名稱的演變過程也反映了印度與周邊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而Hinstan的出現,則進一步豐富了印度名稱的多樣性。
⑶ 有誰知道印度國名的意思和由來
「印 度」取自梵文「婆 羅 多」,「婆 羅 多」一詞梵文的意思是「基數鉛月亮」,是美好事物的通稱。
印 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畢頌聖賢繼軌,搏好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 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 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