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5-02-07 23:06:26

A.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有多少雙方實際控制多少

中印領土之爭的秘密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帆粗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高前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這里*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態念鎮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B. 為什麼印度要與中國爭阿克賽欽呢

阿克賽欽是處在中國新疆與西藏的交匯地帶,也是新疆進入西藏必需經過的地方。在清朝,雍正皇帝時候就在阿克賽欽地區設置了專門的拓展局做管轄。所以,中國是有著對阿克賽欽地區的管理主權,在法理與正統上說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領土。當時,西藏的駐藏達成負責管轄拓展局的事務。

為什麼印度要與中國死皮賴臉爭奪阿克賽欽這一塊領土呢?這與英國留下的中印邊界線,也是密切關系的。

所以,我國是不會放棄阿克賽欽這一塊戰略要地的!在1962年,我國與印度在邊境地區也爆發過戰爭。當時,解放軍由於後勤物資難以補給,以及美蘇威脅等原因,主動撤軍,藏南也被現在的印度控制。但阿克賽欽卻被我國掌握,也就是掌握的關鍵地帶,可以遏制印度勢力的滲透!

C. 為什麼印度明目張膽的知道是中國的領土,膽敢進入,是什麼原因,目的是什麼。

你這個說法的第一句是不對的。印度從來沒有覺得,那是中國的領土,而是覺得,那是印度的領土。所以他一直在這個區域製造摩擦,甚至在歷史上還發生過多次戰爭。
中國地圖上那條邊境線,是我們自己承認,而印度不承認的。印度要的,是當初英國殖民者搞得那個麥克馬洪線。這是當初英國殖民者搞事情,往中國內部滲透,畫的一條侵權的邊境線,後來英國人走了,把這個給了印度人,那印度人自然以英國爸爸的為准。這就造成了12.5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目前中國控制約3.3萬平方公里,但是印度依然認為是他們的地方,所以總是在這里製造摩擦。

實際上,不只是中印之間,包括中東地區的很多邊界沖突和民族沖突,都是當初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問題的遺留。殖民者留下爭議,拍屁股走人,給各方留下的全是矛盾。
如果是早些年,即使是爭議地區,印度也不一定敢進來,畢竟當初中國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敢和聯合國軍開戰。更是在1962年,打的印度幾乎遷,都。但是現在,我們變成了穿鞋的,同時為了國際影響,在印度不開火造成武裝沖突的情況下,也只能語言譴責,這也是印度現在敢於越境的原因之一。

D. 中國的邊界與印度發生什麼了

印度為鞏固其所主張的與中國邊界的政策的第一次明顯的表現發生在1951年2 月,當時一群印度官員在一支很強的准軍事部隊的護衛下挺進到達旺的西藏寺院中心,聲稱那是印度的領土,並驅逐了西藏的行政人員。從而向拉薩當局——也向新近成立的北京當局——宣布一項兼並的既成事實。印度政府在對待東北邊境方面既繼承又修改了其英國前任所實施的政策。 中國當局在20世紀的頭10年重申對西藏的權威——並於1912年垮台——導致英屬印度政府企圖以一條沿著山脊走的 向北約60英里的「科學的邊界」取代位於阿薩姆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既定的傳統線,作為其在東北地區行政管轄的界線。 [ 註:寇松勛爵給一條科學的邊界下定義說,「它結合自然和戰略的力量,並將進出兩方面的關卡置於防禦一方手中, 迫使敵人在能夠使用通道前去克服入口處的種種困難。」寇松:《論邊界》,見《1904-1923牛津歷史演講集》(布克斯 圖書館出版社,弗里波特,紐約州,1924年),第9頁。 ] 這樣的一個邊界規劃,在實際上是要兼並約有6萬平方英里的中國認為系西藏延伸部分的其自身的領土,而這片領土在英國官方地圖和中國官方地圖上均表明是屬於中國的。這一大片土地的大部分是沒有行政管轄的,為部落民所佔據,他們兇狠而有效地抵抗無論來自南邊或北邊的入侵者;但是在其極西端逐漸變細的一塊突出的領土,從達旺的寺院中心直到平原,卻是為西藏的政教合一當局所管轄的。

英國於1913年在西姆拉召開了有西藏代表和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參加的三方會議,其表面目的是改革和調節拉薩和北 京之間的關系。然而,印度政府的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爵士利用這個機會於1914年3月在德里安排了秘密的雙邊談判,在談判中誘勸西藏代表接受想要的新的邊界線。這條以外交秘書姓氏命名的線,包含了正好從緬甸至不丹的地段(那時英國將緬甸作為印度帝國的一部分),畫在一張比例為1英寸為8英里的地圖上。自然,地圖並沒有拿給出席會議的中國 代表看。但是麥克馬洪哄騙他草簽了另外一張很小的地圖,該圖意在僅僅表明將西藏劃分為內藏和外藏的建議線,並將 麥克馬洪秘密畫出的線並入其中。 麥克馬洪在西姆拉的行為超越了他的許可權。一位美國國際法專家和這段歷史的學者指責他除了其它罪惡外,還「在 國際談判桌上撒謊,並故意破壞英俄之間的條約」 [ 註:魯賓和P.阿爾夫雷德在《美國國際法雜志》上發表(關於阿拉 斯泰爾·藍姆的《麥克馬洪線》)的書評,第61卷,1967年,第827頁。 ] 。可是,麥克馬洪的飛揚跋扈的詭計是徒勞的。拉薩當局否定了他們代表的行為;中國政府懷疑背著其代表幹了什麼勾當,宣布在英國和西藏當局之間達成的任何協議均是非法和無效的;總督在給其倫敦的報告中否認了麥克馬洪同西藏人的交易;本土政府好像是不事聲張地表示了嚴厲的不滿,把麥克馬洪調離印度。就這樣,麥克馬洪線胎死腹中 [ 註:麥克馬洪線的歷史有文件證明,是十分清楚的。在本作者的《印度對華戰爭》中對它已有簡要論述,但是最充分的闡述見於阿拉斯泰爾的兩卷本著作(《麥克馬洪線:中國、印度與西藏之間關系的研究,1904-1914》);在《西藏、中國和印度1914-1950:帝國外交史》(羅克斯福 特·布克斯公司,赫爾廷福特布里,赫爾特福爾謝爾,1989年)中,他進一步作了說明,在卡魯納加爾·古普塔的勇敢而 卓越的著作《中印邊界秘史》(米諾爾瓦聯合出版社,加爾各答,1974年)中,又有了重要的深入看法。 ] 。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是另一個在英屬印度政府效力的帝國邊疆開發者,一個很接近麥克馬洪類型的人,使之死灰復燃。 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當時在新德里的名叫奧拉夫·卡羅的中級官員,在檔案中發現了有關麥克馬洪流產的向前推進邊界的文件,並勸說英國政府開始裝做將麥克馬洪線當作是業經西藏和中國正式同意而合法化了的印度邊界。卡羅安排了一項外交文件偽造罪以支持在西姆拉會議上通過了邊界問題的虛偽說法 [ 註:卡·古普塔前引書,出處:阿拉 斯泰爾·藍姆:《西藏、中國和印度1914-1950》,第Ⅻ章。偽造罪包含1937年新出版修改過的1929年艾奇遜條約集版 本,印有原始日期冒充原件的印度政府官方檔案。它首次為一位名叫約翰·艾迪斯爵士的英國外交官在哈佛國際事務中心的一篇論文所揭露。卡羅在這一糾紛中對印度方面的無原則偏袒,表現在他1960年2月13日發表在《曼徹斯特衛報》上的一篇文章,他引用了自己一手安排偽造的文件作為證據來支持其論點。 ] 。結果在40年代,一些英國地圖開始將麥克馬洪線畫作邊界,只是註明「未加標定」的字樣(即有待兩個鄰國就確切走向達成協議並通過聯合程序在地面予以標定)。在大戰期間並緊接著在戰後,英國人開始了將其行政管轄延伸到其所主張的邊界的困難和危險的任務(因為部族的敵對 態度)。這些前進運動立即招來了當時國民黨統治的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並要求他們撤退。這些抗議重復提出並在1947 年初遞給了繼任的印度當局;在1949年,盡管國民黨政府已窮途末路,仍然在新德里遞交了一個正式照會,再次否定西姆拉會議產生的所有文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印度1947年8月獨立前,英國人不顧中國的抗議,在將麥克馬洪線作為印度東北部地面上有效邊界方面已取得某些 進展;在新德里的繼任政府承擔了要完成它的任務。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不能批評印度獨立後的新政府繼續遺傳下來的政策並維持要將麥克馬洪線作為邊界的英國主張,盡管企圖持續使用英國贊許的虛妄和偽證的智慧是有問題的。另一方面,英國對其帝國擁有版圖界線的政策反映了 強權,通常的確是霸權;即使如此,英國人在政治上總曉得:在試圖確定邊界時充分考慮鄰國的敏感性是可取的,並且在地面使用武力時需要通過實用的觀點和方法以及嫻熟的外交技巧予以平衡。很難設想英國政府會像尼赫魯那樣,在這種場合採取如此挑釁性的執拗的策略:如果新中國政府像舊中國政府那樣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印度乾脆就拒絕討論這個主題。

中國的中央權威1950年11月開始在西藏強有力的重申,在許多印度人(其它地方也是)看來是一種入侵,並刺激了印度政府採取警覺行動。(步榮赫鵬的後塵派一支印度遠征軍到拉薩以先發制人或抵抗人民解放軍,曾得到認真的考慮。) [ 註:B.N.穆立克:《我與尼赫魯相處的歲月:中國的背叛》(聯合出版社,新德里,1971年),第80頁。 ] 薩達爾·帕 特爾認識到,中國軍隊在他這個部長所負責其防禦的北部未定界 [ 註:這是薩達爾·帕特爾1950年11月7日關於中印關系的致尼赫魯信,該信被廣泛地引用。這里的引文見穆立克前引書,第118頁。 ] 沿線的存在,至少具有潛在的敵對 性,增加了印度所覺察到的威脅份量。在緊急磋商後,制定了迅速在北部擴展行政管理和防務安排的計劃。1950年11月 20日尼赫魯在印度議會宣布,麥克馬洪線是東北部印度與西藏的邊界,重申了關於其業已為「1914年西姆拉會議所確定」的英國謊言。他承認,中國地圖所表明的是一條遠在南邊的截然不同的線,而且在「過去30年來」是一直這樣畫 的;但是他繼續說,「管它有沒有[中國]地圖」,麥克馬洪線就是印度的邊界,「而我們將不允許任何人越過[它]」。 這一直截了當的聲明是印度對待解決邊界問題的單邊主義態度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在三個月後對達旺的吞並中,尼赫魯政府超越了其前任的雄心和意圖。麥克馬洪在畫線時將達旺劃入了印度,但是 即使在卡羅時期,政府對此還是一再進行思考。開始佔有中國雖然聲稱擁有但從未進行過行政管轄的部落地區是一回 事——用英國人的說法,那裡是無人煙的土地;但是要兼並一塊英國人在初次接觸時即承認那是西藏/中國管轄領土的土地,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人使拉薩忙於討論,指望重新劃定麥克馬洪線,以便將達旺和那座巨大的寺院留給西藏。他們試圖將這個建議說成是一種寬洪大量的讓步,將它看作是可能誘使拉薩接受麥克馬洪線其餘部分作為邊界的誘餌。他們失敗了。拉薩當局沒有上鉤 [ 註:見藍姆前引書,第ⅩⅢ章。 ] 。的確,在印度獲得獨立後,拉薩向新德里提出了一項正式請求,即新的後帝國政府撤出其前任入侵的界於麥克馬洪線和山腳下傳統邊界之 間的所有領土。

拉薩有力地抗議印度對達旺的掠奪,並再次明確說明,西藏認為麥克馬洪線是一種幻想,作為邊界沒有合法性。然而沒有來自北京方面的評論,盡管那時人民解放軍已在拉薩安頓下來,其先頭部隊距達旺不會很遠,而中國政府顯然收到了有關印度行動的及時報告 [ 註:有關印軍到達達旺的一個目擊者報告在後來發表了。新華社(新中國通訊社),1959 年9月16日。 ] [ 譯者註:1951年西藏地方地府不太合作,人民解放軍剛剛入藏,對邊界地區具體情況未必十分了解。 ] 。這種沉默是在中國當權的新人願意同中國衰竭時期留下的其它苦澀遺產一道,接受麥克馬洪所劃的邊界是走向的初始徵兆。此種意向的進一步證據接著而至,再次表現沉默——這次無可懷疑地顯得是確認有意的默許。人們一直期望中 華人民共和國會繼續和加強國民黨前任曾一直有力地就英國人和近來印度對東北邊境特區推進發出的抗議,但是結果北京對印度政府加速的直至麥克馬洪線的軍事和行政推進不置可否。(然而當印度人員向北推進越過麥克馬洪線時,將會看到中國人作出了反應。)

在印度兼並達旺後,邊境再次變得平靜,而這兩個鄰國發展它們內部的交通,修築道路,派出巡邏和勘察隊,建立 哨所——從而走向更緊密的接觸。在外交上,接踵而來的事件是在1954年舉行的就穿越中印邊界西藏地段的貿易和交通的談判;這次談判,除其它事項外,還討論了印度交出英國人誘使拉薩同意給予的包括在西藏境內保持軍事人員在內的種種權利和特權的條件。對於印度政府為這次談判擬定的可歸納為「低姿態、不發言和堅持己見」的鞏固其邊界的基本 政策,再次進行了討論,但只不過是給予肯定而已。正如一位關鍵的與會者所指出的:總的看法是,我們不應允許中國利用這個機會翻[邊界問題的]舊賬。總之,要是中國不準備承認我們認為是我們北部邊界的麥克馬洪線,那也不能因此而進行任何談判。 [ 註:穆立克前引書,第155-156頁。

E. 鍗板害浜烘渶鑷璞鐨勫彂杈懼煄甯傚瓱涔,鍦ㄤ腑鍥界浉褰撲簬浠涔堟按騫

1. 浼楁墍鍛ㄧ煡錛屼腑鍥芥槸涓栫晫涓婁漢鍙f渶澶氱殑鍥藉訛紝鑰屽嵃搴﹀垯鏄浜哄彛澧為暱閫熷害鏈蹇鐨勫浗瀹朵箣涓錛屽叾鍑虹敓鐜囨e湪涓嶆柇澧為暱錛屾湁榪硅薄鏄劇ず灝嗚秴榪囦腑鍥姐
2. 鍗板害鍠滄涓庝腑鍥借繘琛屽悇縐嶆瘮杈冿紝鍥犱負涓ゅ浗鍦ㄤ漢鍙f暟閲忓拰緇煎悎瀹炲姏涓婇兘鏈夌浉浼間箣澶勩備互鍗板害鏈鍙戣揪鐨勫煄甯傚瓱涔頒負渚嬶紝濡傛灉鏀懼湪涓鍥斤紝瀹冨ぇ姒傜浉褰撲簬浠涔堢駭鍒鐨勫煄甯傚憿錛
3. 瀛熶拱錛岃瑾変負鍗板害鐨勨滆タ閮ㄩ棬鎴封濓紝涓嶄粎鏄璇ュ浗鏈澶х殑嫻鋒腐鍜屾夌漢緇囦腑蹇冿紝榪樻槸鍟嗕笟鍜屽ū涔愪笟鐨勪腑蹇冿紝鎷ユ湁閲嶈佺殑閲戣瀺鏈烘瀯銆傚瓱涔扮殑鐢熸椿姘村鉤鍦ㄥ嵃搴﹀煄甯備腑綆楁槸寰堥珮鐨勶紝鍥犳ゅ惛寮曚簡澶ч噺鐨勫栨潵縐繪皯銆
4. 浣滀負涓涓鍥介檯澶ч兘甯傦紝瀛熶拱鐨勪漢鍙h秴榪2000涓囥傛湁娓稿㈣〃紺猴紝鍦ㄥ瓱涔板彲浠ョ湅鍒拌稿氱幇浠e寲鐨勯珮妤煎ぇ鍘︼紝璞杞︿篃闅忓勫彲瑙侊紝琛楅亾鐩稿瑰共鍑錛屼笌浠栦滑瀵瑰嵃搴︾殑鏃ф湁鍗拌薄鏈夋墍涓嶅悓銆
5. 鐒惰岋紝瀛熶拱涔熸槸涓涓璐瀵屽樊璺濇瀬澶х殑鍩庡競錛岃傳姘戝尯鍜屽瘜浜哄尯鐨勭晫闄愬垎鏄庛傚湪瀛熶拱鐨勮傳姘戝尯錛岃楅亾鎷ユ尋錛屾埧灞嬬牬鏃с傛嵁緇熻★紝瀛熶拱2000澶氫竾浜哄彛涓錛岃繎60%鐨勪漢鐢熸椿鍦ㄨ傳姘戝尯錛岃繖琛ㄦ槑璐㈠瘜闆嗕腑鍦ㄥ皯鏁頒漢鎵嬩腑銆
6. 灝界″傛わ紝瀛熶拱鍦ㄥ嵃搴︾殑鍦頒綅鐩稿綋浜庝腑鍥界殑涓婃搗錛屼粠GDP鏉ョ湅錛屽叾緇忔祹瀹炲姏涔熶笉瀹瑰皬瑙戙傛牴鎹鍘誨勾鐨勬暟鎹錛屽瓱涔扮殑GDP鎬婚噺涓2117浜跨編鍏冿紝浜哄潎GDP涓1.01涓囩編鍏冦傝屼笂嫻風殑GDP鎬婚噺涓4464浜跨編鍏冿紝浜哄潎GDP涓1.85涓囩編鍏冦
7. 鍦ㄣ婁笘鐣屽煄甯傚悕鍐屻嬩腑錛屼笂嫻瘋褰掔被涓哄己涓綰垮煄甯傦紝鎺掑悕涓栫晫鍓嶅嶮錛岃屽瓱涔板垯琚褰掔被涓轟笘鐣屼竴綰垮煄甯傦紝鎺掑悕浜屽嶮澶氫綅錛岃繖鎰忓懗鐫瀛熶拱鍦ㄧ粡嫻庡彂灞曚笂涓庝笂嫻峰瓨鍦ㄤ竴瀹氬樊璺濄
8. 鍥犳わ紝瀛熶拱鐨勭粡嫻庡疄鍔涙渶澶氱浉褰撲簬涓鍥界殑浜岀嚎鍩庡競錛屽敖綆′綔涓轟竴涓鏃呮父鍩庡競錛屽畠鏈夊緢澶氬煎緱涓娓哥殑鏅鐐癸紝濡傜編涓界殑嫻鋒花椋庡厜鍜屼紬澶氱殑搴欏畤鍜屾暀鍫傘
9. 瀛熶拱鐨勬爣蹇楁у緩絳戝嵃搴﹂棬鏄娓稿㈠繀鍘葷殑鏅鐐逛箣涓銆傚敖綆″瓱涔板湪鍗板害鍏鋒湁鍙戝睍娼滃姏錛屼絾鍏惰傳瀵屽樊璺濊繃浜庢偓孌婏紝瑕佸疄鐜伴暱榪滃彂灞曪紝棣栧厛闇瑕佸府鍔╁崰鍩庡競浜哄彛涓諱綋鐨勮傳姘戜滑瑙e喅鍩烘湰闂棰橈紝璧板悜鍏卞悓瀵岃曘
10. 絳夊埌閭d釜鏃跺欙紝瀛熶拱鎵嶈兘鏇存湁璧勬牸涓庝腑鍥藉煄甯傝繘琛屾瘮杈冦傚逛簬榪欎竴鐐癸紝澶у舵湁浣曠湅娉曞憿錛熸㈣繋鐣欒█璇勮恆

F. 中國和印度的矛盾根本在那裡

歷史淵源很久了,在清末的時候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就要佔領中國的西藏山南地區,炮製出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想要從中國西藏劃出大約9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印度,不過中國歷代政府都沒有承認這條線。
後來建國後,印度不老實,總是在邊境鬧事,毛主席和周總理決定給印度點顏色看看,1962年就打了場反擊戰,你上網查查就知道了,打的印度屁滾尿流,不過打完我們又退回來了。所以那塊地方還是印度占著。我們還想要回來,印度不肯。
在西藏西邊,還有塊地方,大約3萬平方公里吧(記得是這么多),中國控制的,印度說是他們的,想要回去,中國不肯。
其他印象差是因為建國時國情相似,但是印度人很狂妄自大,現在明明不如我們還喜歡叫囂,所以令人生厭。
其實網上有很多中印紛爭的帖子,多看看就知道了。

G. 中國與印度邊界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與印度接壤的城市有西藏自治區的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林芝地區、拉薩市。新疆自治區的和田地區。

目前與中國在陸地邊界上存有爭端的國家只剩印度。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般被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是印控克什米爾與中國的邊界;中段為尼泊爾和印控克什米爾之間的兩國邊界;東段為不丹以東的兩國邊界。

中印兩國在邊界走向上存在著廣泛分歧。西段,中方主張邊界在喀喇昆侖山,印方則主張在北面的昆侖山,涉及領土2萬多平方公里;中段,兩國都認為邊界應沿喜馬拉雅山山脊,但對很多地區存爭議,涉及領土2000平方公里;

在東段,中國主張邊界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認為應在沿喜馬拉雅山山脊的「麥克馬洪線」,涉及爭議領土達9萬平方公里。

(7)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主要是西藏地區的邊界。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治印度時期。清末民初之際,英國乘中國內亂之際,劃「麥克馬洪線」,私自侵佔西藏南部的疆域。這個地域,中國稱之為藏南。

在印度獨立之後,中印雙方就這個地區的主權誰屬未能達到共識。於1960年代初期更爆發中印戰爭。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

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在西段地區,中國實際控制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塞欽地區(屬新疆和闐縣)。新藏公路從這一地區經過,所以這一地區對中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印戰爭的起因之一就是印方發現中國在這一地區鋪設公路。另外1963年根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協議,巴方將一部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喀喇昆侖地區)的主權移交給中國。印度對這兩片中國控制的地區聲稱擁有主權。

此外,西藏與尼泊爾的多處交界山口,中華人民共和國盡屬劃屬尼泊爾。聖母峰改由與尼泊爾共享。將西藏邊境(今不丹東南角)讓與不丹。原亞東以南的狹長地區也已放棄。

H. 印度人為啥這么喜歡到中國朝聖

因為印度的宗教信仰和當地神話故事的原因,印度人是非常想要來中國的岡仁波齊朝聖的,因為這是他們神話故事裡恆河的源頭。

三、恆河的源頭在我國。

因為印度教的神話故事的原因,印度人非常崇拜濕婆神和恆河,印度教的信徒都想著來恆河洗一次澡和喝一喝恆河的聖水,而印度教的神話故事記載恆河的發源地是在神山聖湖,而這個神山聖湖就在我國的西藏岡底斯山,而在岡底期山的岡仁波齊峰是濕婆神閉關修煉的地方,印度信徒稱岡仁波齊峰為神山。岡仁波齊的海拔有6656米,而神山聖湖則在岡底斯山的東南方向,在我國的名稱是瑪旁雍錯,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因此有很多人印度教徒翻過喜馬拉雅山來到瑪旁雍錯這里進行朝聖。

I. 印度的哪一邊界和中國相接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交界。

中國和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兩國的邊界西起喀喇昆侖山口,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擴展資迅兆料: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飢森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爛昌畝要求。

閱讀全文

與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欠中國銀聯的錢還不起了怎麼辦 瀏覽:127
華為到底賣多少設備給伊朗 瀏覽: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積 瀏覽:971
從印尼回中國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366
越南音標有哪些 瀏覽:341
義大利披薩餅什麼味道 瀏覽:999
義大利冰淇淋面你們覺得怎麼樣 瀏覽:268
越南銀行取錢手續費怎麼扣 瀏覽:843
中國哪個地方人最幸福 瀏覽:478
伊朗人為什麼喜歡送鍾 瀏覽:127
印度有哪些資源和成就 瀏覽:477
義大利人吃東西什麼忌諱 瀏覽:254
中國傳統武術如何學會日本相撲 瀏覽:616
3600印度盧比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50
印尼濃陰歷多少 瀏覽:306
印度桑瑞葯廠怎麼樣 瀏覽:302
中國最好的福利院是哪裡 瀏覽:452
去越南做什麼邊境貿易好 瀏覽:829
伊朗加油一箱油多少錢 瀏覽:538
義大利住宿被套什麼面料的好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