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作戰對象是哪些國家
主要是北方的中華,西邊的巴基斯坦
㈡ 印度現行軍事戰略是什麼
1、戰略目標:統治南亞,控制中國,統治印度洋,努力成為世界軍事強國。俄羅斯的軍事收縮嚴重,美國也在減少其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從而在南亞造成相對的權力差距。在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戰略夥伴關系來加速核軍備和軍事現代化。加快建設和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力量和「一流」力量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確定戰爭威脅時,強調在核威懾條件下高科技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並為從全面戰爭到多次局部邊界戰爭的戰爭做准備。
(2)以「有限戰爭」為主要戰爭手段。即,通過對對手施加必要的懲罰,實現了相對有限的戰爭目標。
(3)巴勒斯坦和中國是主要敵人。它有能力對巴基斯坦發動全面戰爭,並迫使其撤出被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不要放棄其在中國的「既得利益」,而是促進新的擴張和共同進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力,尋求和維持對南亞國家的威懾和控制。
(5)管理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的水域,並遵守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問題的政策,特別是中國與印度鄰國之間軍事關系的發展。去做。
(六)加快建立與東盟的經濟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意識形態:印度軍隊現在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軍隊,在進攻和防禦過程中以及在核威懾條件下倡導進攻意識。基於高科技的局部戰爭。基本內容如下。
(1)著眼於進攻性行動,先發制人行動和必要的跨界行動,努力將戰爭的火焰引向敵人領土。
(2)實施全面的三維防攻作戰。
(3)專注於移動作戰,並努力掌握戰場計劃。
(4)強調各種服務和武器的協作,強調空軍的作用,強調軍隊和空軍的協調協作。
(5)強調主力方向的絕對優勢,以達到快速戰斗,快速決策的效果。
(6)強調電子戰的作用,執行電子欺騙,抑制電子干擾,隱藏戰斗意圖,並結合電子殺手和火力。
(7)強調執行有效的作戰指揮。
㈢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水火不容的典型國家,兩者之間究竟有何歷史恩怨
兩個國家復雜關系,有著相同習俗,卻「水火不容」
對於現在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來說,在近代史上都是一部血和淚的歷史,當時都被帝國主義牢牢踩到腳下,雖然有很多的國家完成了獨立,但是還有很多的領土被強行分裂。其中最典型的那個就是現在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了,這兩個國家原本就是一個國家,但是由於,國內各種的矛盾只能分而治之了,可見當時帝國主義壓迫是非常大的,也能想像到當時整個社會的混亂。
相反的是韓國在戰爭後,政府注重發展的經濟,人均GDP也已經超過了20萬,也是亞洲最早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之一,韓國的企業三星電子全球聞名,他們的娛樂業和旅遊業也非常的發達。所以很多的人都想到韓國與遊玩一番。長期以來,朝鮮和韓國關系始終無法調和,有的時候不僅打嘴仗,還會發生沖突。兩國都將對方設為自己的敵人。
㈣ 印度和哪些國家有領土爭端
中國:西南西藏地區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
㈤ 印度兩線作戰的國家
這是印度非常狂妄的話,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他所謂的兩線作戰,一個就是巴基斯坦還有一個就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