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外貿訂單轉向中國中國為啥能成為全球的製造業避風港
國內紡織業迎來了久違的忙碌,許多企業取消了假期,加班加點趕工。盡管海外疫情形勢嚴峻,但隨著感恩節和聖誕節的到來,歐美客戶紛紛提前下單,訂單量大幅增加。此外,疫情期間,許多歐美客戶未能及時補貨,導致庫存消耗殆盡,近期下單量顯著提升。
國內紡織業獲得訂單,還得益於印度的間接幫助。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最大的產棉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紡織業為其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印度主要的外匯來源。數據顯示,紡織行業佔印度出口額的15%左右。
然而,由於年初黑天鵝事件導致的封鎖措施,印度紡織業遭受重創。今年4月,印度多個港口停擺,超過50000個集裝箱滯留,棉花加工、棉紗布生產和銷售、外貿等產業鏈均受到嚴重影響。
印度訂單轉向中國,這是正常現象。當前,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疫情導致一些國家的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中國憑借有效的防控措施,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和經濟正增長,成為了全球製造業避風港。在全球其他國家製造業受沖擊時,中國成為了最佳替代市場,訂單轉向中國是正常的。
經濟問題背後,還涉及國家綜合實力。疫情期間,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和經濟實力使其在衛生防控領域表現出色,從而保證了經濟的強勁增長。訂單轉向中國,實際上是綜合實力的體現。
未來,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向微笑曲線的高端轉移。擺脫低端困境,形成自身優勢,才能將訂單轉向轉化為內生動力。
B. 印度電商年增長27%,總規模將超越美國居第二
印度電商市場持續擴張,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99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7%,有望在2034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商市場。
數據顯示,印度電商市場在2019年僅值300億美元,到2024年將達到990億美元,食雜用品和時尚服裝類產品是主要增長動力。線上食雜用品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19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增至18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7%。
盡管Forrester Research報告顯示,2020年印度電商銷售額增長僅為7-8%,但跨境電商市場增長在全球排名第9。印度食雜、服裝和消費電子的電商銷售在整個零售市場的佔比,將從2020年的4%,在2025年增至8%。
去年,印度電商交易量(訂單量)增長了36%,個人護理、美妝和保健類產品表現最佳。去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的節假日旺季期間,印度電商銷售額達到5800億盧比,約合8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65%。
貝恩公司報告顯示,2020年印度社交電商銷售總額(GMV)為2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可達200億美元,甚至2030年有望突破700億美元。疫情和外國企業投資是印度電商發展的推動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網購成為主流。
外國投資如Facebook投資印度電信商Reliance Jio和谷歌投資Jio Platforms,以及印度規模最大的零售連鎖商Reliance Retail收購Future Group,均促進了印度電商市場的擴大。
印度政府的「Digital India」計劃使互聯網連接覆蓋7.7645億人口,其中61%來自城鎮地區,97%為無線連接。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8%,達5000萬部,三星和小米分列前兩位。
印度政府新的FDI政策推動了電商行業的發展,目前成立了新指導委員會管理電商平台,同時制定「數字電商開放網路」政策。
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打造一個萬億級別的電商市場規模。目前,Coupang、Wayfair、沃爾瑪和MercadoLibre等平台已入駐印度市場,提供品牌文案策劃及全網推廣、電商培訓和孵化等服務。
C. 境外的紡織訂單迴流,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境外的紡織訂單迴流,對於目前的國內服裝業來講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從長期以往的發展情況來講,必然還是要發展高端品牌才能夠加重我國紡織品在世界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並且這個訂單迴流帶來的收益增長僅僅只是短期的,等到外國工廠逐漸復工這批訂單也會瞬間消失。所以要是想要穩住我國的紡織業在國際上的市場,那麼必然的只能去發展高端產品。來增加產品在世界上的不可替代性,這樣才能夠讓紡織業逐漸朝好的方向發展,才能夠讓產業結構給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