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不能去印度旅遊
其中有7方面原因。
1、天氣原因。印度天氣極其炎熱,一年中有一半時間不能旅遊。每年5月到10月動輒50度高溫,別說旅遊就是坐著都如同桑那一般。印度人這時如在戶外只能靜靜坐在蔭涼處,頂多活動一下腿腳做個瑜伽什麼的。
我去印度沒通過旅行社也沒住大酒店,住的都是小旅館。感受可能和旅行社安排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應該一致,我在印度十多天里沒吃到過豬肉牛肉。這讓喜歡吃肉的國人到了印度恐怕非常不適應。
㈡ 印度廁所為什麼難找 印度人為什麼不建廁所
1、在印度的文化里,廁所是藏污納垢,不吉利的東西,所以他們潛意識里拒絕將廁所建在家裡,要如廁一般去外面,荒郊野外的地方。
(2)為什麼印度人咬腳擴展閱讀: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
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㈢ 為什麼瑜伽都是印度人
說到瑜伽,近年來可謂是非常流行,不僅僅是一些女性朋友在練習,很多男性朋友也漸漸加入了瑜伽大軍。當然了,瑜伽肯定是男女都可以練習,而且對身體很有好處,這是不用質疑的,不信你看看《天龍八部》的庄聚賢,因為一部《神足經》而纏上白富美,當上丐幫幫主,走上人生巔峰。所以呢,盡管我們對印度三哥沒有什麼好感,不過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成員,從遙遠的天竺還是傳過來不少好東西的。其中,阿拉伯數字,小乘佛教,瑜伽等等,說到這很多人肯定不服,說沒有神什麼油怎麼能服眾,不過這個據說真正的印度人都沒見過,為了讓我們這信口開河的文章顯得嚴謹,我們不能不負責任的嘩眾取寵。
正所謂有因必有果,為什麼印度人發明的是瑜伽而不是踢踏舞或者其他的呢,或者說為什麼瑜伽誕生在印度而不是其他地方呢。我們知道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從生活的實踐中發明出來的,發明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麼如果你了解印度人的生活習慣,也許就能從中窺的一點端倪。印度人除了吃飯不用餐具,上廁所不用紙,最有名的場面應該是印度人用笛子控制蛇,你說這印度人崇拜的是牛,老和蛇過不去干什麼。難道印度人練習瑜伽是為了跟蛇一樣柔軟嗎,依我看阿三哥雖然無聊但是還不至於到這種程度。那麼唯一的解釋就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防蛇。你想一想,印度人喜歡玩蛇,可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呢。於是一些玩蛇的人肯定不免被蛇完成憤怒的反殺,再一不小心恰好是條毒蛇,一個人在家裡練習也沒人看見,豈不是要去見達摩。這個時候睿智的印度人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機智的發明了瑜伽,這樣被蛇咬到腳脖子了,屁股了就可以展開自救。
說到這里肯定很多人嗤之以鼻,要壓不住自己的怒火,迫不及待的通過一些極端形式來表達對我的憤怒。我說你先別忙著憤怒,不信你看看金庸大師,人家就設定了這樣的故事情節。要說大師還得是大師,對於各種東西都是信手拈來,把天竺的瑜伽術給了游坦之,把控蛇技術給了西域白駝山歐陽父子。在《射鵰英雄傳》里老頑童周伯通就因為被老毒物的蛇咬了,被郭靖救了而產生了結拜之心,更產生了怕蛇這一後遺症。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咬的是游坦之或者是波斯風雲三使,人家可能根本不當一回事,自己把毒洗出來不就結了嘛。所以你不能小看這個技能,它改變了故事的走向。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們好多90後童年經典,古龍的《小李飛刀》,我們知道一切的開始都是從龍嘯雲幫助林詩音吸出蛇毒那一刻開始的。如果林詩音會瑜伽,她就不需要被陌生男人救治,李尋歡就不會把她讓給別人,王子和公主可能早就在城堡里開始了快樂的生活,而這一切都因為林詩音沒有練過瑜伽而成為了泡影,一對英雄美人就這樣遺憾的錯過了。
很多人又提出質疑,說我們以前也有捕蛇人,像韓愈的《捕蛇者說》,最早的《射鵰英雄》楊過生母也是捕蛇的,為什麼中國人不需要自救呢。這只能說國情不同,若果一個中國姑娘被蛇咬了,恰好被一個人救了,這個時候,如果對方是個風流才子,通常都會是「男女授受不親,小女子唯有以身相許」,從而成就一段佳話。如果對方是個粗野莽漢,通常都是「男女授受不親,小女子願當牛做馬來報答你」從而很好的拒絕。而印度呢,大家也知道,直到現在,社會都不是很太平,據說很多男子也會被侵犯,這個時候自救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可以這樣說,瑜伽只能是印度人發明,也只能誕生在印度的國度里。
㈣ 為什麼印度人吹笛子,蛇就會立起來呢
與吹笛子無關
眼鏡蛇是沒有聽覺的,所以它聽不到音樂,眼鏡蛇只攻擊進入攻擊范圍的敵人,所以當有什麼東西在它眼前晃悠的時候,它會豎起上半身,張開肋骨讓自己看上去大一些。
然後跟著一起晃,以找到合適的實際進攻,所以馴蛇人只要在它攻擊范圍外晃悠就行了,吹不吹笛子都沒關系。
(4)為什麼印度人咬腳擴展閱讀:
眼鏡蛇分布范圍極廣,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分布於從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東南亞島嶼。
在我國,眼鏡蛇主要分布在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㈤ 海綿湯圓、死亡瑪莎拉、火焰帕安,印度人為什麼還要嘲笑中國人吃雞爪
死亡瑪莎拉瑪莎拉其實是一種香料,算是咖喱的一種,印度人對這個玩意兒可謂是愛到了骨子裡,炒菜要放,燉湯要放、果汁要放、可樂要放,連奶茶都要放!你肯定想問,瑪莎拉一定很好吃吧?不,請你清醒一點。
火焰帕安 作為來到印度不得不吃的特色,火焰帕安是一種用大腹子葉包裹碎冰、馬沙拉、大腹子和一種神似辣椒醬的東西,點上火,不由分說就往你嘴裡一捅,嚇得直翻白眼的同時嘴裡竟然一點兒都不燙還很清涼!據說這玩意兒治療咳嗽和口腔潰瘍有奇效,很多來到印度水土不服上火嗓子不舒服的人都會來一口火焰帕安,沒想到嚼一嚼還真挺管用,不過大腹子這東西大家也知道,吃多了會上癮,同時還是引發口腔癌的高危食物。
㈥ 二戰期間,為什麼印度人要幫助日本
很多國人不知道的是,一些印度人曾經在二戰中幫助過日本帝國主義。他們的想法很單純不做作:既然日本人選擇和英國人對著干,而英國人又是印度的殖民者,那麼為了趕跑殖民者英國人,和日本人合作就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印度人錢德拉鮑斯。
錢德拉鮑斯。
而錢德拉鮑斯的計劃是在日本人幫助下創立印度的軍隊,然後隨日本人反攻回印度,奪取政權。他的計劃有一次實踐的機會,那就是著名的英帕爾戰役。然而這場戰役成就了英國在東南亞的最大勝利,同時也造成了日本陸軍史上的最慘重失敗。這也讓錢德拉鮑斯等人的反攻印度大計徹底流產。
印度人想藉助日本人幫助打敗英國搞獨立
英國軍隊在二戰中的東南亞戰場,面對日本陸軍連戰連敗。先丟了香港,再丟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後連緬甸都丟掉了,甚至中華民國都不得不派出遠征軍去援救英軍,這也無法挽救英軍失敗的命運。在緬甸丟失之後,給中國輸送物資的滇緬公路就此被切斷。
日本人也就得隴望蜀,想進一步進攻印度。正巧此時他們有了好的幫凶,那就是印度人錢德拉鮑斯和他組織的印度國民軍。
錢德拉鮑斯是印度人,與1941年流亡到德國,進行反對英國的斗爭。他在德國的這幾年裡,估計是被當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橫沖直撞的形勢嚇尿了,變成了一個堅定的信仰法西斯主義的人,他堅信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戰爭終將勝利。為了尋求幫助,把印度從英國手裡解放出來,他打算找法西斯國家來支援他的印度獨立斗爭。此時的德國離印度太遠,鞭長莫及,他就只能回到亞洲來找日本。
錢德拉鮑斯與希特勒握手
錢德拉鮑斯到達日本後,受到了大戰犯東條英機熱情的接見。錢德拉鮑斯對日本首相的許諾感到興高采烈,對日本鼓吹「大東亞共榮圈」的論調加以肯定,幻想能夠像日本在緬甸和菲律賓建立傀儡政權一樣,在印度趕跑英國人扶持他上台。
他還參加了日本人組織的「大東亞會議」,與會者都是日本人和他們在亞洲扶持的傀儡,包括菲律賓、緬甸等的傀儡政權和偽滿洲國以及偽南京國民政府代表。
「大東亞會議」與會者合影,左二是偽滿洲國代表張景惠,左三是汪精衛,右一是錢德拉鮑斯。
印度人摩拳擦掌准備和日軍一起打回印度
錢德拉鮑斯看到日本人如此支持他的印度解放事業,自然興高采烈,急切盼望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打回印度去建立他的政權。
在日本人的扶持和幫助下,錢德拉鮑斯組織了一支印度國民軍,其主要成員為日本人俘虜的英屬印度士兵以及部分東南亞印度僑民。其中,被俘虜的20000印度士兵加入了印度國民軍。
有了軍隊,錢德拉鮑斯就極其盼望能夠趕緊打敗英國人,在印度建立政權。
很快他急切盼望的機會就來了,日本人在1944年初決定進行英帕爾戰役,打下英國在印度的前沿據點英帕爾為進軍印度掃清障礙。當時日本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了,想著反正英國人在東南亞一帶也是軟柿子,乾脆就挑這個軟柿子捏一捏,獲得勝利來鼓舞人心。
然而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好的消息是,參戰的日本第15集團軍由牟田口廉也中將指揮。
牟田口廉也是個狂熱的好戰分子,正是他在「七七事變」時,未經上級同意指揮日軍向宛平城盧溝橋開了第一炮,挑起了戰端。
日本軍國主義狂熱氛圍下,這種戰爭販子自然火箭般躥升,不過幾年就官至中將。他運氣又是出奇的好,1941年年他參與進攻新加坡,獲得勝利後得以指揮第15集團。
糟糕後勤導致日軍的慘敗
不過這位牟田口廉也打仗喜歡異想天開。他特別輕視英軍的水平,認為三個月之內就可以結束英帕爾戰役,為天皇的壽辰獻上賀禮。他還誇下海口:「只要用3個師團的兵力,攜帶3個星期食用的口糧,輕裝越過若開山脈,渡過欽敦江,發動奇襲作戰,就可在短期內攻佔英帕爾」。
於是他的戰前准備就做得很不充分,在補給方面不僅沒做好功課,還打算玩花樣,秀操作。他崇拜成吉思汗,於是提出了效法古時蒙古軍隊作戰方法,征發3萬頭牛、羊等動物,一則可以馱運軍需物資,二則在軍糧缺乏時可以宰殺充飢。
結果這些牛羊不聽指揮,一遇英國空襲就一鬨而散,還會把路堵得結結實實,最後部隊不得不抽調兵力把這些牛全部趕走,吃掉了羊——這可能是日軍開戰後吃得最好的一頓了,之後他們甚至會沒糧食可吃。
英國人則在這場戰役中准備充分,採取誘敵深入的計策,把日軍的戰線拉長,補給跟不上,出發的時候,日軍每天的口糧定額16兩,後來就變成了1.5兩,最後徹底斷糧。
知道了手下士兵沒飯可吃,牟田口廉也居然發出怪論:「日本自古就是食草民族,面對這么茂密的叢林,你們卻說沒東西吃,這是想干什麼。」
這種毫無人性的話和艱苦的戰斗讓日本士兵徹底喪失士氣,不願再前進一步,私底下罵牟田口廉也是「鬼畜牟田口」。牟田口廉也更加氣急敗壞,聽說部隊缺乏補給,說:「因為沒有食物無法戰斗,這樣的人還能稱之為'皇軍'嗎?'皇軍'即便沒有了食物,也必須繼續戰斗的。沒有武器彈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這決不能成為正當的理由!??沒有子彈的話,不是還有刺刀嗎?沒有刺刀的話,還有拳頭呢。沒有拳頭的話,可以用腳踢的。就算這些都沒了,不是還可以用牙齒咬嗎???日本是神州,神靈必定會保佑我們的??」
當日軍缺乏補給無法繼續前進的時候,英軍的反擊開始了,日軍損失慘重才撤回緬甸。這場戰爭最後成了日本陸軍損失最慘重的一戰,十萬日軍最終傷亡、失蹤大約5.5萬人,戰斗死亡人數只有3.2萬人,其他人都是死於飢餓或疾病。
印度國民軍聽說日軍撤退了還本來不想撤退,但是日本人都跑了,他們也就只能撤回緬甸。這場戰役之後,日本人侵略印度的野心就此破產,而印度人想通過日本來解放印度的想法也徹底泡湯了。
㈦ 為什麼印度廁所難找 印度人為什麼不建廁所
在印度,對於經濟日漸自立的女性而言,在她們的希望清單上,位居榜首的是竟擁有自己的洗手間。幾乎每個到過印度的外國人,都會對這里的廁所留下深刻印象。有人笑稱,在印度,廁所無處不在,大地就是最大的露天廁所。
的確,不論是首都新德里,還是經濟中心孟買都能看到,街道邊、鐵路邊、海岸邊,神情泰然自若隨地大小便的印度人。
印度的大部分城鎮,在靠牆的地方貼幾塊瓷磚,挖幾個坑,就成了專供男人使用的公共廁所。而在廣大農村,連這樣的簡陋廁所也看不到。根據聯合國估計,印度有6億人,或55%的人在室外「方便」。
在印度農村,無論是草叢中、樹蔭里,還是在道路旁、牆腳下,你常可以看到尿流的痕跡。男人們倒還好說,大白天只要找個稍微背人一點的地方就能"解決問題",婦女可就苦了。
婦女們只能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後躲到灌木叢中"解決問題"。這增加了她們受暴力侵犯的機會,甚至遭蛇咬傷的機會,因為她們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然而印度農村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認為這是親近自然的表現,是他們千年以來不變的習慣。許多農民迷信地認為,家裡有廁所不吉利,所以家裡再有錢也不建廁所。
在印度西岸最大城市孟買,差不多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貧民窟中。這里生活條件極度惡劣,許多人擠在一起度日,就連上廁所都成了每日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事。
根據當地官方的統計數據,孟買的貧民窟中,所有人都是在公共廁所中方便,平均每81個人共同一個廁所。有些地方由於貧困人口激增,甚至有每273個人共用一個廁所的現象。條件最好的地方也不過58個人共同一個廁所。
為了倡導廁所文化,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還發動了一場「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敦促女性拒絕不能提供帶衛生間的房子的求婚者。
印度13億人口中的一半,即6.65億人,居室都沒有獨立的廁所。在印度,對於經濟日漸自立的女性而言,在她們的希望清單上,位居榜首的是竟擁有自己的洗手間。
望採納
㈧ 為什麼印度人很會抓蛇
因為印度人要謀生。就是說印度人抓蛇是因為印度人要吹笛子舞蛇。
印度恐怖的耍蛇者
尤其在印度,蛇類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視蛇為「神」的化身,而眼鏡蛇尤受崇敬,被稱為「努拉盤布」,即「善蛇」。
印度有蛇廟、蛇村、蛇舞、蛇船賽,每年還有蛇節。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儀式,許多印度教徒會在蛇節那天給蛇神獻上雞蛋和牛奶作為供品。最近幾年印度政府著力發展旅遊業,全力挖掘本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項目,而雪拉萊市因與蛇共舞了數百年,被印度人視為「蛇節」的發源地,故印度旅遊部門將之列為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每年8月份的蛇節,雪拉萊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會不約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們將捕來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廟宇里「囤積」。吃過晚飯後,他們就會來到廟宇里,爭先恐後徒手捉起一條蛇或數條蛇,步出廟宇外開始盡情狂歡,與蛇共舞。他們幾乎人人手上都揣著一條蛇,有的人將蛇抱在懷里,不停地親吻著;有的人將蛇纏繞在身上,大搖大擺地邁著方步,像是藉以炫耀自己的膽大無比;有許多年輕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縛在肚臍間,當作美麗的「腰帶」;還有一些小孩子,只穿著短褲,赤裸著的身體上倒掛著八九條紅綠斑紋相間的小蛇 盡管眾多人會被蛇咬傷、纏傷,但他們卻引以為豪。這些人認為,被蛇咬、纏了預兆著今生今世無災無病。
蛇船競賽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種有關蛇的吉慶活動--蛇船競賽,猶如我國端午節的龍舟競賽。競賽點岸邊椰樹蔥郁高大,銅鑼、鼓聲、號子聲此起彼落,一艘艘蛇形船在進行著角逐。這便是喀拉拉邦河蘭慕拉、乾帕庫蘭、科塔雅地區傳統的歐南節蛇船競賽的盛況。賽船的船頭是一個生動的蛇頭,吐著紅色的長舌,60米長,高昂水面14米的蛇頭吐舌翹起。蛇船競賽在當地被看作是每個村莊的大事,因此都選拔強手參賽。參賽選手身穿白色衣褲纏白頭巾,手持短劃槳,每艘船上還點綴著或紅或黃的傘。競賽時,選手們整齊地分坐於船的兩邊,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節奏鮮明的號子奮力劃槳。剎那時,上百艘蛇船競逐,水花四濺,號子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如若勝利,全村人都要為他們慶功。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3%,在虔誠的印度教徒眼中,蛇並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
千百年來,印度一直活躍著一群耍蛇人。他們每天走街串巷,幾個大小不一的籃子,一根笛子便構成了他們的全部家當。大多數人對蛇寧可敬而遠之,而印度蛇人則把它們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環境讓他們從小就習慣了與毒蛇為友。讓一般人望而卻步的眼鏡蛇、蟒蛇在他們的指揮下,無不俯首聽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們也會用草葯迅速解毒。耍蛇行業也是一種「眼球經濟」,在現代文明和科技的沖擊下,古老的印度耍蛇業如今已呈現衰敗的跡象。
這一有千百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在1972年後成為非法活動。印度政府為了禁止蛇皮貿易,1972年後嚴厲打擊街頭耍蛇藝人。印度政府意識到一門千年藝術即將失傳。為了保護耍蛇人,政府即將推出」耍蛇人培訓「計劃。參加過政府培訓的耍蛇藝人將正式成為國家動物園的馴獸師,被冠以「爬行動物專家」的頭銜。耍蛇人將向來動物園參觀的孩子們講解野生動物的趣聞和叢林生活。此外,政府將建立「耍蛇人專線「,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眼鏡王蛇
印度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著名和最致命的蛇類。例如,眼鏡王蛇,以其可怕的習性和危險的毒液而聞名;網紋蟒,體長可達十餘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蛇類。這兩種蛇如今非常罕見,僅存於印度少數地區,人類很少能在野外遇到。另有259種蛇類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約有50種為毒蛇,有些非常危險。盡管許多人對印度蛇類的致命危險感到憂心忡忡,但它們自己也是生態系統中高度瀕危的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