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尼西亞是不是印度
問題一: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尼的區別 印度是india,是南亞國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印度。佛教的發源地。世界人口第二大國,金磚四國之一。
印度西亞和印尼是一個國家indonesia,印尼是簡稱,位於東南亞,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有千島之國之稱,我們熟悉的巴厘島就位於印度尼西亞。
兩個國家沒有什麼特別的關系,只是名稱有些類似,中文譯名相似而已。
問題二:印度與印度尼西亞有什麼關系嗎? India(印度),是英語系國家對印度的稱呼,也是別國對它的稱呼。在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地語中,印度實際上對自己的國家卻另有稱呼,這個稱謂用羅馬字母拼寫為「Bharat」,中譯名就是「婆羅多國」之意。
「印度尼西亞」一名,據說是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問題三: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一回事么?有什麼區別? 印度是india,位於南亞,佛教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indounisia,位於東南亞, *** 教國家,
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一點關系都沒有。
不過倒是有很常印度人在印尼做生意。
問題四:印尼是不是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是不是一個國家來的? 印尼 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 面積197萬平方公里 人口越2億大小島嶼11833各被稱為萬島之國 是一個國家
問題五:印尼和印度尼西亞是同一個國家嗎 不是!印度尼西亞以前的稱呼是「荷屬東印度群島」,因為這些群島都在印度的東面(印度最東的島嶼能和印尼最西的蘇門答臘島隔著安達曼海相望),而印度則是一個位於中國東南方的一個獨立國家。
問題六:印尼是印度尼西亞嗎 印尼是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琺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問題七: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國家嗎? 絕對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屬於亞洲,在喜馬拉雅山南面,印度洋北面。印度尼西亞也屬於亞洲,屬於東南亞,在赤道附近。因為印度的英文是India,而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Indonesia,譯音差不多,所以你會誤會。如果想知道具 *** 置,就上GOOGLE地圖吧。我網速慢截不了圖了彎激
問題八: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中不屬於東南亞的是那個? 印度尼西亞屬於東南亞,泰國屬於東南亞,馬來西亞屬於東南亞,印度屬於南亞。
因此,印度鎮鬧耐尼西亞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中,只有印度不屬於東南亞。
問題九:印度與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地方嗎? 印度是印度,與中國 *** 交界的一個國家。印度尼西亞與印度是簡稱印尼,屬於太平洋島國,有不少的華裔,在20世紀,華裔給 *** 清理過。
問題十:印度尼西亞是印度的嗎 不御春是
印度在南亞,地處亞歐大陸南端?印度尼西亞一般簡稱印尼,在東南亞,是一個島國。
望採納,謝謝
❷ 印度一詞是誰最先翻譯成漢語的
印度國名得名於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
❸ india(印度)英語讀音「硬抵牙」,中文為什麼翻譯成「印度」
至於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印度人將這一民族文明的搖籃稱為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遂將其訛變為Hin;而Hin一詞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變而為In。印度的名聲因波斯人而傳入希臘,希臘人遂以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他們又將Hin或In訛變為Ins。現在,Ins成了西方語言對印度河的通用名稱。中世紀穆斯林入侵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國」。同理,他們將印度教徒稱為Hins。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教為Hinism,稱印度為India。India顯然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中國人至少在西漢時期已經知道印度之名。《史記·大宛列傳》載:「其(大夏)東南有身毒國。(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引文中所謂大夏為中亞古國,《史記正義》釋大水為河,則此河顯系印度河。《史記》之後,《漢書》與《後漢書》等史籍對印度均有記載。東漢時,月氏居大夏故地。《後漢書·西域傳》寫道:「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其國臨大水,乘象而戰。其人弱於月氏,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後漢書·西域傳》與《史記·大宛列傳》有重復之處,但也增添了一些內容。「修浮屠道」指信仰佛教,而「不殺伐」正是佛教等印度宗教的基本教義。除了「身毒」、「天竺」之外,中國古人對印度尚有賢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哂度等眾多稱謂。顯然,它們基本是Sindhu的音譯,只是不同時代不同譯者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但在讀音上還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訓詁學家顏師古雲:「捐毒即身毒,身毒則天竺也,塞種即釋種也,蓋語音有輕重也。」然而,這些譯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隨著對印度了解的增多,玄奘認識到了中文譯名的混亂。所以,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釋名》中說:「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從張騫通西域到玄奘萬里求法,中國人經歷了七百餘年才最終確立了印度的譯名。一名之立,誠非易事
❹ India的中文是什麼
這個是「印度」的英文名
india
['indiə]
In·di·a
n. 印度
勸你最好還是換一個名字吧。。。。
❺ 印度的介紹(最好是英文的)
你好
我的答案如下:
印度地區介紹
國名釋義:得名於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
別稱:婆羅多
獨立日:8月15日(1947年)
國慶日(共和國日):1月26日(1950年)
People and Culture
India is the world's second most populous nation (after China). Its ethnic composition is complex, but two major strains predominate: the Aryan, in the north, and the Dravidian, in the south. India is a land of great cultural diversity, as is evidenced by the enormous number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poke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though Hindi (spoken in the north) and English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and commerce) are used officially, more than 1,500 languages and dialects are spoken. The Indian constitution recognizes 15 regional languages (Assamese, Bengali, Gujarati, Hindi, Kannada, Kashmiri, Malayalam, Marathi, Oriya, Punjabi, Sanskrit, Sindhi, Tamil, Telugu, and Ur). Ten of the major states of India are generally organized along linguistic lines.
Although the constitution forbids the practice of 「untouchability,」 and legislation has been used to reserve quotas for former untouchables (and also for tribal peoples) in the legislatures, in ecation, and in the public services, the caste system continues to be influential. About 80% of the population is Hin, and 14% is Muslim. Other significant religions include Christians, Sikhs, and Buddhists. There is no state religion. The holy cities of India attract pilgrims from throughout the East: Varanasi (formerly Benares), Allahabad, Puri, and Nashik are religious centers for the Hins; Amritsar is the holy city of the Sikhs; and Satrunjaya Hill near Palitana is sacred to the Jains.
With its long and rich history, India retains many outstanding archaeological landmarks; preeminent of these are the Buddhist remains at Sarnath, Sanchi, and Bodh Gaya; the cave temples at Ajanta, Ellora, and Elephanta; and the temple sites at Marai, Thanjavur, Abu, Bhubaneswar, Konarak, and Mahabalipuram. For other aspects of Indian culture, see Hin music; Indian art and architecture; Indian literature; Mughal art and architecture; Pali canon; Prakrit literature; Sanskrit literature.
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置:位於南亞次大陸,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
面積: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10.27億
民族:全國有11個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盧固族、馬拉提族、泰米爾族、古吉拉特族、卡納達族、馬拉雅拉姆族、奧里雅族、旁遮普族、錫克族。
語言:印度的語言異常繁雜,憲法承認的語言有10多種,登記注冊的達1600多種。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宗教:主要信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等。
時差:比北京時間晚2小時30分
貨幣:印度盧比(Rupee),1美元等於42印度盧比。
區號:354
印度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是稻子、小麥、棉花、黃麻、甘蔗和茶葉。工業以采礦和紡織為主,還有鋼鐵、電力、石油、橡膠、煤、火柴等。如按購買力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重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東海岸最大港口加爾各答以及印度最大紡織業中心孟買。
印度的旅遊項目大致可為三部分:首先是古堡陵園,著名的有紅堡、胡馬雍陵、泰姬陵,代表了印度建築藝術的最高水準;而甘地陵是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陵墓,接下來可以瞻仰一下印度古老的佛教聖地聖跡,其它著名的還有王舍城、那蘭陀寺等,最後的旅遊項目是參觀印度的石窟神廟,那裡有多姿多彩的佛教塑像、雕刻和繪畫,是研究印度古代文化藝術的絕佳之地。
自然地理:「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簡史: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風俗: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於恆河。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牛奶、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印度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印度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行業。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
❻ 印度與印尼、印度尼西亞有什麼區別
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1] ,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1] 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中文名稱
印度共和國[1]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India[1]
簡 稱
印度[1]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新德里[1]
主要城市
孟買、班加羅爾、加爾各答等
國慶日
1947年8月15日[1]
國 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代碼
IND
官方語言
印地語、英語
貨 幣
印度盧比
時 區
UTC+5:30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人口數量
1,273,910,000(2015年)
人口密度
422.5人/平方公里(2013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1]
國土面積
298萬平方公里[1]
水域率
9.5%
GDP總計
1.877萬億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1877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91
國際域名縮寫
.in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國 花
荷花
法律體系
英美法系
國家格言
「唯有真理得勝」
人類發展指數
0.586
執政黨
印度人民黨[1]
鄰近海域
阿拉伯海、孟加拉灣[1]
氣候類型
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1]
印度尼西亞
編輯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中文名稱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簡 稱
印度尼西亞,印尼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雅加達
主要城市
泗水、萬隆、勿加泗
國慶日
1945年(乙酉年)8月17日
國 歌
《偉大的印度尼西亞》
國家代碼
IDN
官方語言
印度尼西亞語
貨 幣
印尼盾
時 區
UTC+7至UTC+9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佐科·維多多
人口數量
255,461,700(2015年)
人口密度
124.88人/㎞²(2013年)
主要民族
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國土面積
1904569㎞²
水域率
4.85%
GDP總計
8697.56億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3,500美元(2013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62
國際域名縮寫
.id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國 鳥
雄鷹
國 花
毛茉莉
人類發展指數
0.629(並列第121,中等2013年)
基尼系數
0.368
最大城市
雅加達
國家格言
Bhinneka Tunggal Ika
華人族群
福建人、廣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