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佛教是如何形成的佛教又是由誰傳入中國的
佛法這么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真正的佛教,認識佛法的偉大。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達摩所創,因家族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簡單給佛下個定義:我這里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復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里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要為『佛』下一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還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源於印度 佛教發源於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零2個月。 傳入中國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按正式文獻記載,佛教在漢朝傳來中國,非正式文獻記載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陸續續傳過來。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們,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得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希望他們能常住中國。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同,現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外交部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外交部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里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寺。 佛教能夠在東方好多國家廣泛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與東方文化相吻合。我們特別要說的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生的變化。實際上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佛經的翻譯來傳達的。古代從事佛經翻譯的主要是一些外來的傳教僧人,最早的佛經翻譯可能是漢明帝時代從大月氏國來的迦葉摩騰、竺法蘭,他們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漢桓帝時安息國安世高和月氏國支讖,譯佛經數十部,約一二百卷。靈帝時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陽宣講佛教,並著有《牟子理惑論》,主張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調和。佛經翻譯家最著名的是西域名僧鳩摩羅什。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 到唐朝時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後,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事業。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地傳播。 禪宗的誕生 禪宗以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於北魏末活動於洛陽,倡二入四行之修禪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 ,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 、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後為禪宗正宗。皇帝親賜六祖慧能大師謚號為大鑒禪師,其傳法弟子頗多,如:南嶽懷讓禪師、青原行思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證悟者40餘人,開悟者不計其數。之後南嶽懷讓禪師之得法弟子,馬祖道一禪師對中國佛教有著極大的貢獻,他確立了叢林制度,規范了道場,馬祖道一禪師之傳法弟子百丈懷海禪師更制定清規規范門人,故佛教稱之為「馬祖建叢林,百丈定清規」,直到今天依然大體上不變,每天之早晚二課,也是始於這個時候。百丈懷海禪師之傳法弟子有黃檗希運禪師及仰山靈佑禪師,都是至今還影響著佛教界的祖師大德!自六祖後不再傳大位,也就是說沒有第七祖,因為禪宗真正要傳的法脈不是衣缽而是心印,心印延續至今,不曾斷絕,一代代的祖師大德們,至今都延續著六祖的頓教大法! 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發揚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以後,禪宗廣為流傳,於唐末五代時達於極盛。禪宗使中國佛教發展到了頂峰,對中國古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希望採納
『貳』 釋迦牟尼是哪個國家的人
釋迦牟尼是印度人。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公元前623年釋迦牟尼出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凈飯王的太子。成道後,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聖人」。
歷史上確實有如來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羅衛國的王子。後外出修行,終成正果,創立了佛教。後離家修行,於農迅拆橘歷十二月初八成佛。
佛祖所處的時代正是古印度各國之間互相討伐、並吞,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之際,所屬的釋迦族,受到鄰國強權的威脅,朝不保夕。
釋迦牟尼預感到難免覆滅的結局,因而認為世間「無常」。又目睹人自有生畝團以後,接踵而來的老、病、死情景,聯想到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從而產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而當時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獲得解脫之道,終於舍棄王位,出家修行。
傳教方式:
佛祖的傳教的方式,是隨機的施設,不拘一格。用偈頌、散文、故事、譬喻、直敘、問答等各種形式,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御返同的對象,宣說不同的內容。
對僧眾談論出離生死、證得無上正覺,對俗人談論道德的行善。
准許弟子可不用規范化的梵語,而用地區方言進行說教。思想學說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
『叄』 佛法的起源為什麼只在印度
佛陀出生於印度(今尼伯爾境內)的迦毗羅衛國,佛陀既然出生、成長、出家、成道、弘法、涅盤都是在印度,自然佛教是從印度起源,佛說法49年,佛滅度後,弟子們將佛一生所說匯總,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佛的諸上首弟子及五百位大弟子完成的,保證了佛法的純正性。
之後,因緣具足時由阿育王大弘佛教,於是佛教開始向印度周邊國家弘傳,當然也傳到了中國,乃至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家。
所以,佛既然出生於印度,自然佛教發源自印度,自然佛經也在印度,但後來歷代祖師大德辛苦努力,佛經也傳到中國啦。
好比,你是中國人,出生在中國,生長在中國,除非有什麼特殊情況,否則你不會把錢存到國外去吧?你說你一個中國人,會莫名其妙沒有理由的把錢存到歐洲某個銀行去嗎?
佛既然是印度人,佛經自然在印度,這有什麼好問的?
我來問你,譬如佛出生於印度,但是他卻把佛經留到中國去,猶如從天而降一樣,那這樣的佛經你能信嗎?當然是要有根據的才可以啊。
所以,您問這個問題,就很奇怪啦,那如今佛經已經不止在印度有啦,因緣條件要慢慢具備
另外,佛不是萬能,也不是無所不能,佛是大能。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現在,未來,時間和空間都是業感緣起,佛可沒說過可以時光倒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您沒搞懂,就是,不是佛願意,佛就可以。
這就是大能。因為縱然是佛也沒有辦法度無緣的眾生。一切都需要因緣(條件)完備,才可以。
譬如,佛欲度東城的老婆婆,可是她卻不願意見佛(因緣如此),那佛和他無緣,佛知道弟子和她有緣,與是派弟子去,老婆婆就得度了。
佛是大能啊,他不是萬能啊,佛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因果的法則,任何事情不可能無因而生,所以這不是佛不平等。
另外什麼叫平等?很多人搞不清楚,試想佛以王子之尊,願意去出家和奴隸平等,佛是否是真平等?
佛已經成就無上的佛果,但他卻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也能成佛,他並沒有覺得我是佛,是最大的,是最高的,你們都應該在我腳下,你們都應該向我贊美,你們都應該是我的奴僕,佛並沒有這樣說過,佛才是真平等。
不要只看錶面,如果只看錶面,男女生下就不平等,生理構造就不同,你能用這樣的理由反對男女平等嗎?所以不能只看錶面。
眾生欲得佛法,需要因緣和福報,不是佛自己一箱情願就可以的。
『肆』 達摩成佛了嗎是什麼佛
達摩祖師並沒有在娑婆世界成佛。因為賢劫的第四尊佛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所以在釋迦牟尼佛跟彌勒佛之間並沒有另一尊佛在賢劫成就。
達摩又稱為菩提達摩,屬於印度人,是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的得道高僧,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據說,大多數人都說他活了150歲,不過後人將他的墳墓挖開,卻看見棺材裡是空的,以為達摩已經羽化成佛了,於是將定林寺更名為「空相寺」。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
(4)印度人怎麼成佛擴展閱讀: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參考資料:網路--菩提達摩
『伍』 作為佛教的發源地,為什麼印度人不信佛……
歷史的原因更多一些吧。
也不能說印度人都不信佛,目前印畢悉兄度的三大宗教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佛教信徒大約只佔千分之一不到的樣子。
印度聽上去是一個名字,但其實是聯邦制,放在古代也就是很多小的土邦在一起。
佛教當初在印度發源時,悉達多就是某個邦國的王子。他悟道前學習了很多別的宗教的東西,比如印度前身的婆羅門教,比如拜火教等等,最後發現了真正的離苦之道,從而創立佛教。
佛教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也許是最輝煌手襲的那個時候吧,是阿育王放下屠刀開始弘揚佛法,在阿育王的時代,不斷有修到阿羅漢境界的高僧被派往印度各邦以及東南亞各國,甚至到中國這邊來傳佛法。據說那時就有傳說,有一天佛法會在印度本土消失,需要將佛教種子傳出去(只是傳說而已,是否真是陸閉如此已不可考)
阿育王之後,印度佛教還發展過一段時間,但隨著各種宗教的逐漸興起 (你知道嗎,印度教是一個來者不拒統統放進來的宗教,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教里也是神祇之一),尤其是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和對佛教信徒的屠殺,佛教在印度逐漸消亡。
現在印度的佛教,是從東南亞等國傳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