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電影保鏢女主角名字,要中文名
阿辛
Asin Thottumkal(生於1985年10月26日),印度喀拉拉邦(印度西南部)的一位影視演員演員,作品有:《Narendra Makan Jayakanthan Vaka》《Ghajini》等。
年份/電影/語言/角色/獲獎 2001年/Narendra Makan/馬拉雅拉姆語/Swathi 2003年/Amma Nanna O Tamila Ammayi/泰盧固語/Chennai Filmfare Best Telugu Actress Award 2003年/Shivamani 9848022338/泰盧固語/Vasantha Santosham Best Actress Award 2004年/LakshmiNarasimha/泰盧固語/Rukhmini 2004年/Gharshana/泰盧固語/Maya 2004年/M. Kumaran son of Mahalakshmi/泰米爾語/Malabar 2005年/Chakram/泰盧固語/Lakshmi 2005年/Ullam Ketkumae/泰米爾語/Priya 2005年/Ghajini/泰米爾語/Kalpana Filmfare Best Tamil Actress Award 2005年/Majaa/泰米爾語/Seetha Lakshmi 2005年/Sivakasi/泰米爾語/Hema 2006年/Varalaru/泰米爾語/Divya 2006年/Annavaram/泰盧固語/Aishwarya 2007年/Aalwar/泰米爾語/Priya 2007年/Pokkiri 流氓/泰米爾語/Shruti 2007年/Vel/泰米爾語/Swathi 2008年/Dasavathaaram/泰米爾語/Kothai Radha,Andaal ITFA Best Actress Award 2008年/Ghajini 未知死亡/印地語 Filmfare Best Hindi Debut Award,IIFA Best Debut Award,Star ScreenBest Female Newcomer Award,Starst Female Superstar of TomorrowAward,Filmfare Best Actress Award 提名 2009/London Dreams 倫敦夢/印地語/Priya 2010年/19th step/印地語、日語、英語 2011年/Kaavalan/泰米爾語 2011年/准備好/印度語 Ready(3 Ju)(未上映)
『貳』 汗(Khan)屬於印度哪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Khan源於突厥語,意為「君主」、「王公」、「領袖」,主要是蒙古人及帕坦人出身的穆斯林貴族種姓。不屬於印度種性。
阿米爾·汗本人並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所以阿米爾·汗並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印度教種姓,而是屬於印度穆斯林社會中最高的社會階層「阿什拉夫」。印度其實是女方陪嫁妝的,不是男方,嫁給更高種姓嫁妝要翻倍。阿辛想要自食其力湊齊三輛大使汽車做嫁妝時,才會嫁給阿米,阿米怕時間拖的太久,說兩輛就可以,阿辛才說了句「那你找跟你同階級的女的結婚去吧」,阿辛在劇中比阿米種姓要低,所以男主要減到2輛。
雖然伊斯蘭教教義主張「信徒皆兄弟、人人平等」,但是印度穆斯林一方面處於印度文明圈下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印度穆斯林中有很多源於印度教徒改宗,所以在印度,雖然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對印度的種姓制度沖擊巨大,但是也形成了印度特色的伊斯蘭文化,印度的穆斯林發展出一套自身的「類種姓」的階級。其不同的階層結構缺乏意識形態上的支持和背書,以至於印度穆斯林的不同階級下沒有太多的不平等,不像印度教的種姓那樣影響深遠到逼迫底層種姓大量改宗的情況。
印度早期並沒有姓,或者不習慣使用姓氏。後來盡管種姓制度流行,印度人所使用的姓氏也極有限,可考的僅有婆羅門階層所用的夏爾馬、剎帝利所用的沃爾馬、吠舍所用的古布塔等。直到18世紀末,印度才在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的影響下普遍使用姓氏。當地常見的姓氏主要有喬漢、尼赫魯、馬突爾、羅義、阿賈爾耶、辛格爾等。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外的一切權力。婆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遭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波羅門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腳製成了首陀羅。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姓,否則,即降為較低種姓。因此,對於廣大勞動者和奴隸來說,應該逆來順受,放棄斗爭,遵守奴隸主階級制定「達磨」,即所謂的「法」,以免加重來生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