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國家的吉祥物是什麼
1、法國
埃蒂的名字取自法語中的「星星」(étoile)一詞。根據設計理念,埃蒂與1998年法國世界盃吉祥物「福蒂克斯」(footix)一脈相承,為高盧雄雞福蒂克斯的幼仔。
在一段關於埃蒂的推介視頻中,福蒂克斯將星星擲於夜空之中,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活潑可愛的埃蒂出現。福蒂克斯很快意識到了埃蒂的獨特性,不僅能為身邊的每個人帶來快樂,並且深愛著 足球,這與法國女足世界盃的口號「勇敢閃耀」有著高度契合。
國際足聯首席商務官菲·勒弗洛赫說:「埃蒂將成為2019年女足世界盃上的明星,她的性格以及對足球的熱愛會大放異彩,代表著本次賽事的新生力量。」
2、印度
印度人忌用仙鶴圖形,因為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仙鶴是偽善者的形象。同時印度人也極忌諱棕櫚樹和報曉的雄雞,但崇拜猴子。
3、日本
日本的吉祥物不僅有自己性格和特長,有些還是各地的公務員,甚至還有專門的吉祥物網站和日本吉祥物協會。日本人忌用荷花做圖形標識,因為日本人把荷花作為葬禮專用之花。但日本人自古至今都喜愛龜,因為日本人始終視龜為長壽的象徵。
4、義大利
義大利人忌用菊花作商標圖形,因為義大利把菊花作為葬禮專用之花,他們把菊花與死亡聯系在一起。而中國人卻非常喜歡菊花,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常愛以菊花為題,吟詩作畫。菊是四君子之一,象徵著人的品性。
5、英國
英國人忌用象作商標圖形,而泰國、印度等地對象卻情有獨鍾,視其為吉祥之物。如13屆曼谷亞運會吉祥物就是一隻可愛的象,在印度舉辦的亞運會上吉祥物同樣也是象。大象在斯里蘭卡被作為庄嚴的象徵,美國共和黨還把它作為黨徽。但歐洲人把它作為「笨拙」的同義詞。
『貳』 印度熊貓是什麼意思
印度租不成中國大熊貓,就自己造「印度大熊貓」
大象版本熊貓
小狗熊貓
沒有大熊貓,但印度還是有其他動物,為了滿足熊貓粉們的願望,印度人把很多動物按照形貌的樣子染色,就成了獨有的「印度版熊貓」。
『叄』 給我講講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一些常識
[編輯本段]簡介達哈維是孟買規模最大的貧民窟,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達百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片中提到的貧民窟即是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憑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印度孟買的達哈維——亞洲最大的貧民窟,正在成為旅遊者眼中的新興旅遊熱點。 [編輯本段]現象孟買有近2000個大大小小的貧民窟,達哈維是規模最大的。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卻達百萬。達哈維地區的邊緣地帶位於垃圾堆上。居住在這里的男人們三三兩兩地蹲在地上曬太陽,小狗們在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所形成的一個個「小山」間四處追逐,狹窄而繁忙的街道內傳出陣陣潮濕的臭氣,這就是印度「貧民窟旅遊」所展示的真實現狀。
走進達哈維的街道,可能會被街上敞開式的下水道絆倒。這里房子的間距只有6英寸(約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著一家四代。貧民窟內的房屋多數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層高都不到1.5米。這里的小巷錯綜復雜,往往一轉身就迷了路。巷子里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和生活垃圾,散發著濃烈的腐臭味。貧民窟內幾乎沒什麼公共衛生設施,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裡沒有排水系統,每1440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沒有人清運垃圾……
在達哈維,可以看見小男孩赤身裸體地跑來跑去,老人被堆放著的塑料回收品絆倒,女人在門口洗頭,穿著校服頭戴蝴蝶結的少女結伴上學,年輕男子聚集在空地上打板球…… [編輯本段]居住者貧民窟在印度不意味著居住者都是赤貧的人,他們在此安居樂業,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當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貧民聚在一起收看電視起個體戶,一些區域還發展出了特色產業,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產首飾聞名,有的地方以生產陶器聞名……這些住在貧民窟的人成了地道的有產者,個別人甚至買得起公寓,不過仍願意住在貧民窟里,因為這里有他的「廠房」。
達哈維估計有1萬家小型企業,包括陶器廠、制衣廠、製革廠、廢物回收公司等,這些企業每年創造的GDP達到6.65億美元。在羊腸小巷裡,你總能在幽暗的陋室中,看見燒焊的火花,聞到糕點出爐的味道。
這里的居民幾乎每個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還不止一份。但是達哈維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進了富人的口袋,這些人根本不住在達哈維。 [編輯本段]條件改善「通常,人們會認為貧民窟充滿了負面的景象:居民很窮,犯罪率高,毒品泛濫……但是,達哈維不是這樣的。」雖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然達哈維缺乏衛生設施,但過分誇大貧民窟的「恐怖」也是不合適的,那兒的居民盡量保持他們房子的完美和整潔。達哈維通了電,每天有3小時定時供應自來水。一些居民家裡有電視機,很多人都配上了手機。
一些「貧民窟主」在經濟條件改善了以後,也裝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調。貧民窟區域,政府也建了實用的醫院、學校之類的公共設施。
據印度農村的標准來看,達哈維不算特別貧窮,而且,這里和印度的其他貧民窟一樣,正在逐漸改變。印度政府目前正在監督達哈維社區的重建計劃,這將帶來新的房屋和環境規劃,起碼可改善此地居民惡劣的居住環境。 [編輯本段]旅遊熱印度的「貧民窟游」是這幾年才出現的,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而達哈維也並不像遊客想像的那樣極端貧窮,這里有很多「特色產業」。
受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旅遊的啟發,來自英國的會計師克里斯·韋創立了真實之旅旅遊公司,該公司也是達哈維貧民窟旅遊業的領導者。一些旅遊指導類的電視節目、書籍讓孟買的貧民窟旅遊保持著穩定的顧客源,《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熱映也功不可沒。
前往達哈維參觀的費用非常低,支付10美元大約可游覽2個半小時,其中80%的利潤會捐給慈善組織。參加參觀團的大部分成員是背包旅行者,不過也有離開500美元一天的泰姬馬哈酒店前往貧民窟的遊客。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他們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
「我之前曾帶了一家孟買當地人來達哈維」,真實之旅的聯合創始人克里斯什納·普加里說,「他們12個人,都說『我們每天都從這里經過,我們只是想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對於遊客,達哈維的居民既沒有表示非常歡迎,也沒有表示不滿。就像克里斯·韋說的,印度人習慣了很多人在一起。雖然達哈維的基礎設施很差,卻是孟買的經濟活動中心,是全球化經濟中的一個節點。 [編輯本段]對電影的反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後獲得好評如潮。有些印度貧民窟觀眾對於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視感到受寵若驚,希望電影 貧民窟居民慶祝《貧民富翁》奧斯卡獲勝[1]會帶領更多人來探訪他們,並期望得到應有的關注;但有些印度人卻認為這部電影過度醜化印度。
德蘇扎是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中的一名社會工人,他的小屋曾經出現在影片中。盡管沒有看過影片,但德蘇扎堅信,影片會改變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狀況。
寶萊塢超級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則在自己的博客里撰文稱:「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可能會因為這部電影感到不快……但其他印度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可能不會獲得這樣的成功」。
影片攝制者馬德哈爾·班達卡說,在大城市裡和年輕觀眾中間,電影還是很受歡迎的。分析家阿莫德·莫拉對此補充道,年輕觀眾會看電影是因為它在西方世界讓觀眾們發出感嘆聲。
還有人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多地展現了整個印度社會底層平民的生活狀態。一名名為「印度騎士」的評論家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將社會良心和純粹的娛樂結合了起來,「我已經有10年沒見過票房那麼好的『主流』電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