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達·伽馬率船隊從葡萄牙出發,依次經過哪些大洲
瓦斯科·達·伽馬,早期殖民主義者,開辟了西歐直達印度海路的葡萄牙航海家。依次經過的大洲有歐洲、非洲、亞洲,然後原路返回。
新航路的發現,自16世紀初以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為西歐的海外貿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冒險家糜集於此,從此啟航去印度、去東方掠奪香料,掠奪珍寶、掠奪黃金。
這條航道為西方殖民者掠奪東方財富而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無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後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達·伽馬對開辟印度新航道的貢獻而舉行紀念活動。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時也是歐洲殖民者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掠奪的開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由於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印度洋沿岸各國以及西太平洋各國相繼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達·伽馬的印度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給東方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
(1)印度跟哪個國家通航擴展閱讀:
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於葡萄牙錫尼什,卒於印度科欽。
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後到葡宮廷任職。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發,通過尋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過加那利群島,繞過好望角,經過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上層建築高大是「達·伽馬」級艦外觀的最大特點。它比較長,幾乎佔全艦總長的60%;也比較高,共有4層。這種設計不利隱形,但也有好處。它能滿足擔任葡海軍旗艦、建立編隊指揮部的需要。「達·伽馬」級艦快速性好,適航性也不錯。加上艦體設有舭龍骨和減搖鰭,使它的穩定性更好。它的續航力可拔同類艦頭籌。
配備武器種類較多。它配備有「魚叉」反艦導彈和「海麻雀」艦空導彈及「密集陣」近防系統等艦炮,艦艉甲板上還有兩架「超級海山貓」MK95式直升機,防衛火力密集,具有不一般的綜合作戰能力。其目標跟蹤照射雷達工作范圍140公里,可跟蹤面積1平方米大的目標。
「達·伽馬」艦是國際合作型軍艦。北約多國提供了技術和經濟的支援。葡萄牙只用4折價格就獲得了這3艘比較先進的護衛艦。但「達·伽馬」隱蔽性較差,目標特徵大,極易被雷達探測和肉眼捕捉。它吃水深,淺水碼頭不能停泊。
⑵ 2020年8月份有通航的國家有幾個
截至2020年8月份恢復通航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荷蘭、法國、德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緬甸、斯里蘭卡、柬埔寨、寮國。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以航空公司官方為准。
應答時間:2020-10-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印度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1. 恆河是南亞最長、流域最廣的河流,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
2. 在印度,恆河被視為「聖河」,其源頭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納西等河畔城市,對印度教徒來說具有神聖意義。
3. 恆河全長約2,580公里,流域面積達到90.5萬平方公里。
4.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其最遠的支流上源位於中國西藏境內。
5.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脈流經印度,在德老豎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匯合,正式稱為恆河。
6. 恆河在哈爾德瓦穿過西瓦利克山脈後,進入平原,並轉為東南流向。
7. 在阿拉哈巴德與亞穆納河匯合後,恆河蜿蜒東流進入孟加拉國境內。
8. 在孟加拉國,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會合,形成河口三角洲,隨後向東流入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
9. 恆河沿途接納大量支流,其下游地區是一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出產水稻、小麥、玉米、黃麻和甘蔗等。
10. 在恆河下游的東距孟加拉國17公里處,建有法拉卡水壩。
11. 哈爾德瓦以下,恆河可通航,對當地交通和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⑷ 中國何時恢復與印度通航
2022年1月20日。
2022年1月20日15時17分,印度香料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的一架B737-800F全貨機滿載貨物從南寧機場順利起飛,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這是南寧2022年開通的第一條全貨機航線。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2002年3月28日開通北京到新德里的定期航班,實現中印兩國直接通航。
⑸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斐迪南·麥哲倫、詹姆斯·庫克、達·伽馬等。
1、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1500年5月24日),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
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1506年5月20日),義大利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的一個他叫做「聖薩爾瓦多」的地方登陸,而不是計劃中的日本。
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
盡管哥倫布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是萊夫·埃里克松),但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辟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3、斐迪南·麥哲倫
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 ;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
1519年—1522年9月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麥哲倫在環球途中在菲律賓死於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並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4、詹姆斯·庫克
詹姆斯·庫克,FRS,RN(James Cook,1728年10月27日(舊制儒略歷)-1779年2月14日),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
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制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在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制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
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制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奮進號(HMS Endeavour)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制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
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制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
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2月14日,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遇害身亡。
5、達·伽馬
瓦斯科·達·伽馬 (約1469—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語:Vasco da Gama),出生於葡萄牙錫尼什,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
青年時代的達·伽馬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 ,後到葡宮廷任職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 ,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1524年,達·伽馬在印度科欽去世,享年5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斐迪南·麥哲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詹姆斯·庫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達·伽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⑹ 最早開辟前往印度、中國的新航路的國家是哪個
1.最早從事新航路開辟的市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在新航路開辟中雙方發生了多次矛盾,後來雙方達成協議,億教皇子午線為界,東半球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西半球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2.葡萄牙在明朝時期占據我國澳門,而印度最早的殖民據點也是葡萄牙的,可見至少在這一時期中印的新航路就已經開辟了.
3.其實在新航路開辟前中印早有聯系,比如西漢時期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都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