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日軍橫掃整個東南亞,為何進攻印度時卻被暴打
就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同時,日本的另一支部隊迅速攔下,對歐美列強控制了東南亞,發動了瘋狂的進攻。戰爭打響後,日本人在東南亞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日本就佔領了幾乎整個東南亞。然而,橫掃東南亞的日軍卻在進攻印度的戰斗中被印度三哥按著一頓暴打,最後慘敗而歸。在1944年3月到七月的蘇帕爾戰役中,日軍投入92000多人進攻印度,但日軍主力部隊卻遭到了英軍和印軍的迎頭痛擊。經過激戰,印軍對已死傷160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5000多人。蘇泊爾戰役失敗後,日本直至投降都沒有膽量再次進攻印度了。那麼,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⑵ 二戰期間,為什麼印度人要幫助日本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佔領亞洲而發動武力入侵。越南、印尼、寮國紛紛被日軍佔領,那麼印度呢?
在二戰時候,確切的說應該稱為英屬印度。印度人,有一部分被英國徵兵,加入了對抗日本和德國的軍隊;但是還有一部分反而幫助了日軍。
在二戰時,印度沒有脫離英國的殖民。所以在日軍和英軍對戰時,正是他們借機脫離殖民獨立的時機,這時會有不少激進分子想要藉助機會,利用日軍來完成印度的獨立。
⑶ 日本和印度軍事誰強
印度比日本強。
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兵力132.5萬。印度一直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任務,1996~1997年度,派駐安哥拉390人(含20名軍事觀察員和11名民事警察)、波黑147人、海地3人、伊/科5名軍事觀察員、賴比瑞亞14名軍事觀察員。
陸軍
印度陸軍,分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大軍區,擁有中程導彈,已具備核能力。陸軍編有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
印度陸軍總兵力113萬人,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
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主要有:陸上自衛隊:690輛坦克和970輛裝甲車;各類火炮近5000門;433架直升機(包括80架武裝直升機)等。海上自衛隊:47艘艦艇(驅逐艦以上級別),16艘潛艇,73架固定翼巡邏機、96架直升機等。航空自衛隊:201架F-15戰斗機、60架F-4戰斗機、92架F-2戰斗機、13架偵察機、41架運輸機、5架空中加油機、17架預警機和15架直升機等。日本自衛隊編制員額為255,335人(包含應急預備役編制員額8,175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編制151,023人,實有139,906人;海上自衛隊編制45,494人,實有42,013人;航空自衛隊編制47,073人,實有43,254人;共同部隊編制1,253人,聯合參謀部編制367人,情報本部編制1,910人。預備役編制員額47,900人。
⑷ 印度打得過日本嗎
結合總體實力來看,日本是要強於印度的。
日本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不過由於國土面積狹小,國內各種資源都非常匱乏,非常依賴進口,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另外在科研、航天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以動漫、游戲為首的文化產業也成為日本的主要象徵。
不過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國際上規定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不過戰後在美國的幫助和扶持下,逐漸成立起自衛隊。近些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日軍在軍隊建設的著重點也逐漸轉向軍隊質量和海軍、空軍力量的建設,目前日軍自衛隊已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在農業、手工業、服務員等多種方面發展經濟,不過印度經濟還是以農業為主,全國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是以農業維生,近些年來服務業也增長迅速,逐漸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行業的重要出口國。
印度存在較大的問題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這與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著非常大的關系。近些年來,印度大力發展軍事,軍費投資也大力增加,在最新的世界軍事排名中,稱為世界第四軍事大國。
那日本和印度從全方位進行比較,誰的綜合國力更強一些?其實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會在軍事上直接表現出來。日本能從二戰的戰敗國發展到如今的軍事,軍事力量確實令人不容小覷,當然其中離不開美國的扶持,不過日本在戰前的軍工業和軍隊都處於領先水平。另外日本目前的軍工業技術也非常高超,並且日本也掌握了航母和核武器的研製技術,雖在短時間內國際上不允許研製,但一旦研製成功,將成為世界一大威脅。
印度近些年逐漸意識到發展軍事的重要性,開始大量進口國外先進技術,想要將自己打造成軍事強國的形象,但本國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太差,購買的武器又較雜。不過印度擁有航母和核潛艇,另外印度還擁有核武器,在海、陸、空有著較為完整的軍事體制,軍隊指揮權也全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在軍事上比較,印度是稍強於日本。
不過綜合國力還要從經濟、科技、政治地位、文化、資源等多方面來進行比較,結合總體實力來看,日本是要強於印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