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向印度進口了10萬噸大米也是印度首次對華出口大米,這意味著什麼
眾所周知,今年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尤其不好,現在的印度士兵還佔領著青藏高原班加湖周邊一帶,在前線的印度士兵就多達5萬人,後方還有30萬印度軍人保持高度警惕。但最近階段,我國居然以每噸300美元的價格向印度進口了10萬噸大米,共花費了3,000萬美元。有人說這是中國為了討好印度,緩和兩國關系之舉,這種說法太不靠譜了,3000萬美元對於大國貿易來說實在是太毛毛雨了。
一般我們進口大米是從東南亞的泰國、緬甸、越南和南亞巴基斯坦,而現在這些國家的大米價格都在紛紛上漲,很多國家限制出口,而印度仍然在以很低廉價格出口大米,所以這一事件不要過度解讀。
❷ 印度自己不夠吃,為何還要把糧食出口到國外
印度的糧食即使自己不夠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要出口到國外,這是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不出口的話,那麼就沒有貿易,如果貿易不通暢,經濟發展的道路就會受到影響。
印度的消費與經濟增長隨著這幾年還是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印度的生產周期以及雙邊關系歷史之間獨特的市場動態,顯示了印度對農業市場的特殊價值。
鑒於越來越多的商業農業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邊際實際或未來假定的關稅優勢,都可能對其他國家買家,特別是加工成品供本地消費的投入產生重要影響。
而且如果出口的話還能夠收到關稅,這要比自己在印度的城市當中去買賣糧食所獲得的利潤高許多,本來印度它就屬於農業大國家人口多,但是為了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相信印度的政府肯定會選擇犧牲一部分的人民來成就大事情。
❸ 印度普通人家的一半花銷都用在吃飯,印度的食物價格有多高
根據印度最新的官方媒體表示,目前印度的一個普通人家,一半的開銷都要用在吃飯上面,是因為現在印度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3%,是這六個月以來的最新高了。要知道,印度的疫情現在一直都沒有控制住,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導致他們本來就有很多人已經受到了減薪或者是失業的困擾。再加上現在對各通貨膨脹導致印度人民的生活極其的艱難。
其實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他們的勞動力和資源非常的匱乏,所以他們的條件一直都很差,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居住條件,他們賺的工資也很少,能夠基本的維持溫飽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如今受到疫情的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使他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溫飽都顧不上了,可想而知他們的內心是有多麼的絕望,實在是太慘了。
❹ 全球5大產糧國,個個都是大糧倉!今年糧食產量咋樣
全球5大產糧國,個個都是大糧倉!今年糧食產量咋樣?
俄羅斯:2022年糧食產量或達1.5億噸,產量創新高
俄羅斯是全球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其國土面積達到1709.82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俄羅斯的緯度非常高,主要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短而溫暖,因降雨較少,因此俄羅斯的農業主要以旱作為主。盡管耕地面積較大,但由於氣溫太低,積溫不夠,畝產量並不高。然而,2021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約為1.21億噸。作為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小麥產量約為8000多萬噸,佔全球的10%,出口量佔全球的21%。今年夏季,北半球多個國家遭遇罕見高溫乾旱天氣,但俄羅斯迎來了豐收。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俄羅斯今年的糧食收成已達到1.387億噸,有專家預測,今年俄羅斯糧食總產量可能達到1.5億噸,創下歷史新紀錄。
巴西:2022年糧食總產量將達2.614億噸,創歷史新高
巴西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地區,降雨量充沛,全年溫度適宜,非常適合農業發展,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巴西耕地面積達到66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僅有2億多人。自引進轉基因種植以來,巴西的糧食產量大幅增長。2021年巴西糧食產量達到2.5億噸,而今年的預測報告指出,今年巴西糧食總產量將達到2.634億噸,較去年增產4%,再創歷史新高。巴西糧食出口主要以大豆、小麥、玉米為主,其中巴西大豆也是我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之一。2021年,巴西出口了價值約790億美元的糧食,在全球佔比約5.3%,是全球第二大糧食出口國。
印度:大米、小麥面臨減產風險
印度的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達到153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一半。2021年,印度糧食產量約為3.1億噸,但由於基礎農業設施較差,農作物生長與天氣緊密相關。盡管印度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雨量充足,但降雨並不均勻,導致畝產量不高,人均糧食產量只有231公斤。今年夏季,印度同樣遭遇了高溫乾旱,小麥、大米等面臨減產風險。為此,印度在今年5月份時已宣布小麥出口禁令,不久前也宣布對大米實行出口限制。印度雖然是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但由於質量標准問題,在全球出口佔比並不高,因此小麥禁令對全球市場影響有限。但大米不同,全球40%以上的大米出口均來自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後,全球米價再次上漲。
美國:大豆、玉米產量未定
美國的國土面積約為937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積為167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盡管美國耕地面積比印度稍多,但糧食產量卻相差甚遠。2021年,美國糧食總產量約為5.7億噸,由於人口較少,僅有3.4億,人均糧食產量高達1300多公斤。美國糧食產量高主要得益於高度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和轉基因品種的使用。美國每年出口的糧食約佔全球市場的10%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出口國。但今年受極端天氣影響,美國農業部在9月份的供需報告中調減了玉米及大豆的產量預期,使得玉米及大豆產量走勢撲朔迷離。
中國:糧食豐收在望
我國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三。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視。北方大部分地區屬於暖溫帶和中溫帶,乾旱少雨,農作物一年一熟;南方多處於亞熱帶及熱帶區,大多一年兩熟。盡管我國地理環境不一,地貌不一,但在全國5億多農民的辛勤勞作下,糧食年產量一直保持在6億噸以上,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41公斤,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的人均400公斤。我國一直重視糧食安全,糧食產量已實現「十八連增」,2015年開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從今年情況來看,全國夏糧總產量2947.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增長1.0%。當前,佔到全年糧食總產量3/4的秋糧已經開始收獲,盡管自今年7月以來,不少農作物受極端天氣影響,有減少跡象,但根據相關部門預測,雖然部分地區受災減產,中國地域廣闊,糧食產量有減有增,總體仍以增為主。我國也是糧食出口大國之一,出口的品種多為小麥、水稻及高粱。2021年,我國共出口糧食達630億美元,佔全球糧食出口比例的4.3%。未來,隨著我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轉型,糧食安全將更有底氣,也將為全球糧食安全發展作出穩定的重要貢獻。
❺ 其糧食產量僅才中國一半的印度,它憑啥還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低,但是出口卻很高,是為了套取外匯,在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來實現印度的大國夢想,政府向群眾隱瞞了現實,讓很大一部分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卻把金錢用來購買武器裝備,這種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目前印度大約擁有10億人口,其中4億人在溫飽線上下浮動,每月的工資收入大部分用來購買食物,可以說這些家庭都完全處於赤貧狀態,但遇到大規模的社會動盪,這些人就會陷入到絕望之中。我國則與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1億噸左右,處於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糧食進口同樣是世界最高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民眾的糧食需求,還進行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樣的的觀念才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
❻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印度很多人飯都吃不上,為何還對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無幾,自然條件似乎也更優越,可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我國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但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愛拿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進口糧食說三道四,但它們卻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年大范圍出口糧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餓人口,完整是在勒緊腰帶賣糧食。
受傳統文化影響,印度是個相當盛行吃素的國度,超越六成的印度人簡直不吃肉,有兩成的印度人完整素食,印度的肉類人均消費程度全球倒數第二,不到我國的零頭。
可即使如此,印度照舊有過半的青少年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值,半數以上育齡婦女貧血,超越五億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餓賣糧食到底何故,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