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航母滑撬式甲板起飛是怎麼樣的啊
起飛技術
固定翼飛行器從航空母艦起飛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1. 蒸汽彈射起飛:使用一個平的甲板作為飛機跑道。起飛時,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在兩秒鍾內將飛機加速至起飛速度。目前,只有美國具備生產這種蒸汽彈射器的成熟技術。蒸汽彈射有兩種彈射方式:
- 前輪彈射:由美國海軍於1964年試驗成功,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起飛。這種方式消除了為飛機掛拖索和減拖索所需的8~10人,彈射時間縮短,飛機安全性提高。美國現役航母採用這種方式。
- 拖索式彈射:使用鋼質拖索牽引飛機加速起飛,這種彈射方式比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輪彈射方式,目前只有法國的「克萊蒙梭」級航母使用。
2. 滑跳式起飛:有些航空母艦在其甲板前端有一個「跳台」幫助飛機起飛。飛機在起飛時以自己的動力經由跳台的協助跳上空中。這種起飛方式不需要復雜的彈射裝置,但飛機起飛時的重量以及起飛效率不如蒸汽彈射。英國、義大利、印度和俄羅斯的一些航空母艦採用這種技術。
3. 垂直起降: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從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英國、美國、俄羅斯的一些航空母艦採用這種技術。
此外,電磁彈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飛機彈射裝置,與傳統的蒸汽式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體積小、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等優點。
起降過程
在航空母艦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間或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是最困難的飛行技巧之一。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降落過程如下:
1. 飛機進入環繞母艦的環型航線以降低飛行高度和速度,有時可能需要脫離等待中的降落航線去進行空中加油。
2. 飛機降落時速度要降低到幾乎失速的地步。飛行員放下起落架、襟翼和空氣減速板,伸出捕捉鉤,維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空母艦上的降落官指揮飛機降落,不斷告知飛行員與最佳情況的偏差。航空母艦上的燈光提示飛行員下降時的角度是否正確。
3. 飛機必須讓捕捉鉤掛上甲板後部的四條攔截索中的一條(尼米茲級航母第九艘CVN76「羅納德里根」號只有三根)。最佳情況下,飛行員應掛上第三條攔截索,若掛上前兩條,下降角度太平;若掛上最後一條,下降角度太陡。
4. 飛行員在著陸時必須將飛機完全壓低,確保鉤住一條攔截索。同時,飛行員將發動機開到最大,若沒有掛上攔截索,可在最短時間內加速離開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線。攔截索由液壓制動,能在兩秒內和50米內將飛機停下來。飛行員根據甲板上的地勤人員指示將發動機推力降低到慢車並離開降落區。
在緊急情況下,如飛機掛鉤損壞,飛機無法使用攔截索停下來,甲板上可以拉起攔截網協助飛機迫降。或者,飛機會再次拉起重新降落。
起飛過程相對簡單:
1. 飛機前輪被掛在起飛裝置中,操作起飛裝置的官員必須知道飛機型號和載重來調節起飛裝置。
2. 為了保護甲板上的人員和設備,飛機後面要裝上遮擋飛機噴氣流的壁板。
3. 飛行員在得到起飛許可後加足馬力,同時用剎車防止飛機滑行。
4. 飛行員在得到起飛信號的同時放開剎車,起飛裝置啟動,將飛機彈出跑道。整個過程持續1.5秒鍾。
地勤人員
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的地勤人員通常按職責分為七類,每個人穿著不同顏色的運動衫(或顯眼的外套)。以下是甲板地勤人員的服飾特徵及職責:
- 紅衣:失事及打撈人員,標記為「Crash」或「Salvage」。
- 紅衣帶「H」:直升機著陸信號人員。
- 紅衣帶「EOD」:處理隱軍火爆炸人員。
- 紅衣帶軍械人員標記:軍械人員。
- 黃衣:飛行器管理軍官和飛機主管,標記有職位頭銜和人員編號。
- 綠衣:飛機彈射器和阻止傳動機構軍官,標記有職位頭銜。
- 綠衣帶「A」:阻止傳動機構人員和著艦攔阻鉤人員。
- 綠衣帶「GSE」:地面支援設備故障檢修員。
- 綠衣帶「P」:攝影師。
- 綠衣帶「Maint,CPO」:負責維修的下級軍官。
- 綠衣帶「Line CPO」:負責航線的副官。
- 綠衣帶黑白棋盤圖案:艦隊飛機檢驗員、彈射器終級檢驗員。
- 白衣:升降梯操作人員,標記為「E」。
- 白衣帶「SUPPLY/POSTAL」:貨物處理人員。
- 白衣帶「SUPPLY COORDINATOR」:供應調度人員。
- 白衣帶「SAFETY」:安全人員。
- 白衣帶「TRANSFER OFFICER」:貨物傳送軍官。
- 白衣帶「T」:通訊員和電話傳令人員。
- 白衣:醫務人員。
- 棕衣帶「QA」:負責質量保證的下級軍官。
- 棕衣帶「H」:直升機平台軍官。
- 棕衣:飛機軍官。
- 藍衣:飛機裝卸/墊楔人員,標記有人員編號。
- 藍衣帶「Tractor」:牽引車駕駛員。
- 紫衣帶「F」:航空燃料供給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