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佛教怎麼從印度傳到中國

佛教怎麼從印度傳到中國

發布時間:2025-02-21 14:05:20

『壹』 印度佛教如何傳入中國

漢代,印度佛教傳人了中國。在印度,自阿育王於公元前三至二世紀把佛教立為國教之後,佛教便取得了統攝印度思想學術的地位。佛教在中國初傳,主要是作為信仰和方術(舊時指醫、卜、星、相、煉丹等技術)流行於民間的。佛教被廣大知識分子所接受,是從兩晉(公元265年至316年為西晉,公元317年至420年為東晉)時期開始的。知識分子特別感興趣的是佛教的思想理論,尤其是佛教提出的一些中國傳統學術較少研究的理論問題。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期,佛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幾乎遍及整個中國。

佛教東傳中國,是一種外來宗教向另一個文化高度發達國家的傳人。比起佛教來,中國人固有的意識,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許多明顯的優越之處,這就決定了佛教思想對中國人的意識不是「征服」,而只能是「融匯」,即發揚它本身獨特的思想內容,補充到中國人的思想、文化中去。經歷了近2000年的漫長歲月,佛教已融匯、滲透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哲學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字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各種概念的分析,都有其獨特與獨到之處。在世界觀上,佛教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是處在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網路之中;在人生觀上,佛教強調主體的自覺,並把一己的解脫與拯救人類聯系起來。佛學和中國古典哲學交互影響,推動了哲學提出新的命題和新的方法,並以其獨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給予了人們以新的啟發,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

隋唐時期,佛教的思想體系已發展、演變成十多個派別,比如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禪宗、凈土宗、密宗等等,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文學方面,學術界有「佛教文學」這一概念。數千卷譯自梵文的佛教經典,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瑰麗、典雅的文學作品,如《維摩詰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尤為歷代文人所喜愛,甚至被人們作為純粹的文學作品來研讀。佛教還為中國文學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遣詞方法。《法華經》、《維摩詰經》、《百喻經》等直接鼓舞了晉唐小說的創作。般若和禪宗的思想影響了陶淵明(公元365~427年,東晉詩人)、王維(公元701~761年。唐詩人)、白居易、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宋代政治家、思想家、詩人)、蘇軾(公元1037~1101年,宋詩人)等大文學家的詩歌創作,大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的一些詩篇、特別是人蜀(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杜甫棄官,經秦州、同穀人。蜀,投奔嚴武,定居成都草堂。嚴武死後,又漂泊夔州)後期的詩作所表現出來的心境,也顯然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唐人傳奇(當時興起的短篇小說)和宋人話本(當時興起的白話小說)中常講因果報應、人冥轉世、南柯黃粱,這裡面的許多東西都不是中國人固有的思想,而攙雜著不少印度人的觀念,因此在文學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情調。

唐代文學中,受印度影響的,除了傳奇之外,還有變文。變文是這一時期興起的一種說唱文學,由韻文和散文交錯組成,內容原為佛經故事,後來范圍擴大,也講中國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在中國敦煌石窟中發現的大量變文中,除佛經故事外,就有《孟姜女變文》、《漢將王陵變文》、《伍子胥變文》等等。變文的產生與印度的影響密切相關,變文這種體裁來自印度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語言是一種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我們今天仍然廣泛使用的許多用語都來自佛教,比如世界、如實、平等、現行、剎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等等。由於介紹新概念,很自然地輸入了許多新詞,比如反應佛教基本概念的蘊、諦、因緣、境界、真如、法界、大乘、小乘、業、果、報等等,這一類詞中有些是漢語原有的,但在佛典中使用時便賦予了它們全新的含義,應視為新詞;有些是外來語的音譯詞,如佛陀、菩薩、沙門、般若、菩提、波羅蜜、瑜伽、禪、劫等等。除此而外,還有一些佛教的專用詞語(包括短語),如真諦、法門、頓悟、化身、變相、不可思議、打成一片、心心相印、舉手投足。一針見血等等。其中有些詞已經完全融會到漢語中,很難看出外來語的痕跡,比如實際、希望、安樂、形象、消化、傲慢。在唐宋文人的詩文中,使用佛教詞語、典故成為一時風氣。

由此可見,要研究中國古代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不搞清它們與佛教文化的關系及所受影響,就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也不可能總結出符合歷史實際的規律;若要研究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文化史,也不能不研究佛教。事實上,從公元148年安息僧人安世高來華譯經(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化運動即佛學的開始)算起,至公元1175年朱熹(公元1130~1200年,宋代唯心主義哲學家)、陸九淵(公元1139~1193年,宋代哲學家)鵝湖之會(宋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朱善和陸九淵的一個共同朋友呂祖謙,邀請朱、陸二人和兩派其他人物在江西的一個名勝鵝湖寺相會,討論兩人思想的異同。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化運動即理學的創立)的這1000餘年間,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輝煌期,也就是中外學者盛贊的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化。這一時期,作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主流是佛學,其時間之長,聲勢之大,影響之廣,都遠非兩漢經學(中國的一門包含有豐富哲學內容的古老的學問,它的研究對象是儒家經典,即《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經」。《樂》有聲無書,所謂「六經」實際上只有「五經」)和宋明理學(宋元明清時期以討論理氣、心性等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所能比擬(bǐnǐ,比較)。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壤上生根、成長的佛教,不光結構獨特,宗派體系各異,而且呈現出不同於印度的氣象和特質。有人把中國佛教的特質歸納為:調和性、融攝性和簡易性。所謂調和性,是指對佛教外部的不同思想、觀點的妥協、依從、迎合、附會,自然更包括對某些類似或一致的觀點的贊同、推崇、吸取和融合。所謂融攝性,是指中國佛教統攝內部各類經典和各派學說、統一各地各派學風的特性。中國佛教中真正綿延不絕的是在印度也沒有成宗的禪宗和凈土宗,尤其是禪宗,更是唐代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禪宗和凈土宗的久遠流傳是與它們的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易分不開的,所以,簡易性也是中國佛教區別於印度佛教的重要特色之一。

佛教日益中國化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所吸收和改造的過程。因此,中國佛教的特質,歸根結蒂由中國國情所制約和決定。中國佛教特質的形成,自有其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

社會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嚴密統治。中國自秦漢以來,直到清朝滅亡,所實行的始終是專制主義的國家政權,皇帝及其所屬的官僚統治機構是地主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掌握著絕對的政治權力。中國最高的封建統治者往往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提倡、扶植佛教,也可以出於同樣的需要限制甚至毀滅佛教。就是說,封建統治者的佛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佛教的命運、方向、軌道和特點。

2.以家庭宗法制度為基礎的封建倫理關系。「父為子綱,君為巨綱,夫為妻綱」等等綱常名教,形成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一整套道德規范。「忠」、「孝」是封建社會政治道德領域的兩面最高旗幟,是人們生活和行為的最高准則。中國封建社會巨大的倫理關系網路、根深蒂固的道德觀念,既是抵制佛教流傳的核心力量,也是融化佛教信仰的消融劑。

3.政治上的統一和各民族的融合。這種統一和融合直接推動了統一的佛教的形成。

4.封建統治階級的變遷和頻繁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有一個演變、發展的過程,到隋唐時代,士族(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地主階級內部逐漸形成的世代讀書做官的大族,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享有特權)地主漸趨沒落,庶族(封建社會里世代平民身份的家族)地主日益興起,這就促使貴族化色彩較少的佛教宗派得以形成和流傳。中國農民人數眾多,農民起義不斷爆發,也不斷遭到失敗;農民文化落後,居住分散,勞動繁重,因此,直指心性、頓悟成佛的禪宗和口念阿彌陀佛的凈土宗,由於其簡易性,很容易被他們所接受並產生廣泛影響。

『貳』 佛教是怎麼由國外傳入中國的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在我國最早見於秦國統一六國,即春秋戰國時期,漢代在我國開始傳播開來。佛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隨著人口的遷移而傳入中國

千百年來,佛教在我國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唐代,例如唐太宗就曾讓玄奘法師去西域學習佛法,這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叄』 佛教始於西漢末期,它是通過什麼方式由印度傳入中國的

文化傳播進入。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廣闊的地理范圍內,有兩條道路——南北、南和北。南方的傳統來自印度地區,因為當時佛教也在印度廣泛傳播,更不用說印度的任何部分了,然後去了斯里蘭卡,中國最著名的佛教僧侶——塔莫希。


具體地說,在我國,佛教也是由許多教派組成的,如俗語所說的自然、法佛、泰雅、香、禪、經、經、法而且,教派主要是由空虛和二惡,或兩者的結合而成,這里沒有宏旁什麼可詳述的,佛教最終在中國大地上開花,可以說是現代佛教佛教是中國人,人們普遍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是漢代的事,連續八年(65年)漢明帝楚王劉英供奉佛陀,學習游泳祭祀齋戒儀式。劉英的榮耀韓明帝:在三月與神起誓,他是有生之年。從那以後,在漫長的休息十年蔽孫橡(67年)之後,蓋亞滕和印度法蘭帶著白凱鄭馬來到中國,所以在佛教的歷史上,這一年被標記為中國的佛教。例如唐朝文,《論佛陀骨表》說:「佛」……自從漢明帝後的中國有佛法以來。」

『肆』 印度的佛教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1、為什麼會傳入中國?------這是因為凡是宗教總是有熱心傳播的人,加上佛教的教義完備,理論清晰,而且滿足了民間對信仰的需要,因此得以廣泛的傳播。

2、怎麼傳入中國的?
大概在佛滅五百年到一千五百年期間,佛教逐漸從印度往北經過北印度的迦屍彌羅,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犍陀羅這一帶,然後再往北傳,傳到中亞,之後,再經過現在的阿富汗、哈薩克這一帶,然後經過中國的新疆,沿著絲綢之路,一直傳到了當時的長安。
而咱們中國漢地的佛法,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從印度傳來的,很多是從西域傳來的。例如早期的安世高、白法祖、康僧會,這些很多都是西域人。例如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哪裡人?龜茲,龜茲是現在哪裡?現在新疆的庫車,其實龜茲的新疆語叫Küsen,就是現在的Kuci(na) (梵文),就是庫車。所以,早期的漢地佛教是從西域,也就是從北印度這一帶地區,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在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就是在現在的西安、洛陽一帶,由於這一條路線,是從印度往北,然後再往東傳的,所以通常我們把沿這一條路線傳播的佛教稱為北傳佛教。由於大乘佛教是在中國漢地發揚光大的,所以又可以稱為漢傳佛教,由於漢傳佛教所使用的語言是以漢語為主,我們也稱之為漢語系佛教。後來,漢傳佛教又往東再傳到了韓國,也就是當時的高麗、百濟、新羅,之後又再傳到了日本。例如在唐朝的時候,有很多遣唐使,這些人到中國當時的首都長安學習佛法,後來中國漢地的佛教又往南傳到了越南一帶。所以現在漢傳佛教既包括了中國內地,也包括了韓國、日本、越南這一帶,這都屬於大乘佛教的區域。

閱讀全文

與佛教怎麼從印度傳到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們中國禮儀有好多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5
奶油義大利面怎麼搭配 瀏覽:611
印尼什麼地方對中國免簽 瀏覽:877
亞洲杯阿聯酋與伊朗怎麼不打 瀏覽:734
一元能換越南幣多少 瀏覽:749
合肥哪裡賣英國短毛貓 瀏覽:910
中國哪裡發生大量的染布病 瀏覽:616
越南白玉芒什麼時候成熟 瀏覽:730
電子音樂人如何去英國發展 瀏覽:314
印度手機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67
中國反腐收繳多少錢 瀏覽:814
越南有哪些好的服裝廠 瀏覽:362
英國大學多少分及格 瀏覽:62
在印度公民如何回國 瀏覽:334
沒有身份在英國想打胎怎麼辦 瀏覽:453
淘寶上哪裡有正品印尼燕窩 瀏覽:162
印度人在中國都有哪些生意 瀏覽:139
越南開的公司有哪些 瀏覽:669
義大利有什麼類型的生物 瀏覽:362
法國和義大利的香水品牌有哪些牌子好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