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印度食材有哪些傳到中國

古印度食材有哪些傳到中國

發布時間:2025-02-22 19:00:05

『壹』 印度人的餐桌上,為何都是糊糊

  說起印度,可謂是我們星球上的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的衣食住行無不滲透著一種特殊的而又神秘的色彩。民以食為天,印度菜在當今也頗受到世界各國人的喜愛,尤其印度的咖喱聞名於世界。

  在印度,咖喱的做法就是將肉類蔬菜等切碎放在一起熬煮,然後加入咖喱塊或者咖喱粉,直至煮到糊狀,幾乎看不出食材的地步。印度人吃的大都是這樣賣相的食物,並且是將這種糊糊澆到米飯上一起食用。方便麵也是頗受當地人歡迎,而印度人的做法無疑也是把方便麵最後煮成了糊糊的樣子。

  有人這么說,去印度你要習慣的就是兩件事:一是習慣那裡的炎熱,二就是習慣那裡的飲食習慣。就單單從吃糊糊來看,大多數外國人都不能接受。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賣相不好。可為何印度人偏偏熱愛這種賣相不好的糊糊呢?

(一) 歷史彌留

  追溯歷史,古印度可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發源於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可追溯至公元前第三千世紀。印度也是香料大國,絲綢之路中印度的多種香料傳入中國。咖喱、肉桂、胡椒、八角、料及珍貴的檀香木等產物而吸引腓尼基、羅馬、阿拉伯及中國人橫渡印度洋、中國及東南亞等海域,上一世紀的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也因為印度香料的魅力而開啟了海上香料之路。

中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的船隊也都曾登陸印度的科欽島,帶來東方的青花瓷、綢緞、茶葉,以及西方的襯衫、煙草以及宗教信仰。然而回去時,無不是滿載這一船船香料。甚至在歷史上,還曾引發香料戰爭。因為在早在800多年前,香料是當時最昂貴的商品,在那時,一顆小小的胡椒一度價值連城,歐洲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貴如胡椒」。到了明代萬曆年間,一升胡椒的價格相當於今天的600元。在歐洲古羅馬時期,一個熟練的工人要工作一周,才能買到一磅胡椒。當時的一磅肉蔻,就抵得上半頭牛的價格。而阿拉伯人壟斷了當時這最昂貴的商品,他們費勁心機營造物以稀為貴的假象,其目地是輕松賺取40倍的利潤。

後來威尼斯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海上帝國,他們逐漸控制了阿拉伯商人運到歐洲的香料,因此阿拉伯人威脅要中斷香料供應,於是威尼斯就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野蠻、最為堂而皇之的掠奪戰爭——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也叫做香料戰爭。實際上只不過是為了控制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商品——東方的香料。由此可見,喜食香料不僅僅只是印度人,世界各國的人也都曾拜倒在香料的芬芳馥郁之中。而在香料的發源地印度,印度人對香料的熱愛可謂深入骨髓。在當今的印度家庭,每家每戶在烹飪時都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香料,例如姜黃、辣椒粉、孜然、香菜籽等等。這些香料不僅觸動了印度人的舌尖,同時還具有許多好功效。然而將這些香料的味道發揮至極致的就是將食材煮至熟爛,再加入各種香料混合燉煮。許多人認為,印度人的口味都偏重,製作食物往往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樣子,他們彷彿吃進去的就是各種香料,然而食物本身只是陪襯品。而把各類食材煮成糊糊,讓香料之魂完全融入食材的靈魂,讓每一口進食都充滿香料的美味。因此印度人的餐桌上,從香料進入他們的生活起,糊糊也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二) 民俗文化

  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他們的宗教文化非常復雜,每個不同的宗教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飲食禁忌,許多人都選擇吃素。因此印度人可以選擇的食材范圍較小,而為了追求各種不同的口味,印度的香料就成了主要功臣。印度是一個崇尚神明的國家。像印度教、伊斯蘭教等一些大的教派都有各自信奉的神明。但這不意味著每一個印度人都有宗教信仰,還是有極少數人接受無神論和不可知論。所以生活在這樣一個受宗教影響巨大的國家的人們,他們相信食物是上天的恩賜。所以我們總看到印度人吃飯的時候席地而坐,不用刀叉而用右手直接進食。

說到印度的雙手使用習慣,也可稱為這世上一大奇觀。印度人喜歡用手直接捻取食物,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一定是要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送食物、餐具等,也必須用右手。在他們看來,右手是最干凈的,而左手是最臟的。所以他們進食時會用干凈的右手去觸碰食品,這如同時對神靈的敬畏,唯有親手觸摸食物,嗅聞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並且感受它的溫度,才能夠咀嚼到食品最最真實的甘旨。使用刀叉,阻礙了食物傳達出快感。用手更利於菜品與米飯的混合,還能感受溫度,以免送入口中燙傷口舌。正是糊狀的食物滿足了他們在對神明和在觸感和味覺的上的追求。通過用手攪拌,將米飯與湯汁混合均勻,並將食物送入口中。

(三) 氣候原因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達22度以上。炎熱的天造成了大部分的新鮮食物不利於長時間的保存。印度大部分家庭中沒有冰箱,所以將新鮮的食材加入大量的香料做成糊糊起到腌制的作用,也更利於放置和儲存。另外,印度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炎熱,雨季降水量巨大,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主要種植的就是水稻。因為受到日照時間影響,位於赤道附近的印度種植的大米成熟的速度快,一年能夠達到兩熟或者三熟,生長周期很快。所以印度大米的又細又長,就是我們所稱的秈米。這種米飯煮熟之後沒有什麼粘性,而且口感干松,沒有那麼香甜軟糯,而是粒粒分明。所以印度人將食物製成粘稠的糊糊狀與米飯一同進食大大增加了米飯的香味和口感。同時糊糊也使鬆散的米飯更容易送入口中。

(四) 生活現狀

  印度時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大米出口的國家,但是印度大米年產量較低,及時擁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和長時間的日照時間。但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雨季短暫,極旱極澇頻發,糧 食收成受到影響。而其中十分之一用於出口。印度人口眾多,人口增長率高於中國,而地少人多。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嚴重影響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印度國內仍有超過兩億的人口處於飢餓的狀態。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就達百萬。

就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不充足的環境下。將食物做成稀狀的糊糊更能節約成本,同時也能夠滿足更多人的胃口。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印度人也成品嘗到美味的香料食物。

  無論哪個國家或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與智慧,大都「因地制宜」,且具有別樣的意味,耐人尋味。我們對此應保持尊重理解的態度,去感受他國的不一樣的文化風情與文化韻味。

『貳』 古代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有什麼文明

1.【概述】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2.【純美曲調——音樂舞蹈】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樸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3.【古國美食】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4.【青銅雕像】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5.【數學成就】自哈拉巴文化時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進位制,但是早期還沒有位值法。
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以後,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記數,不過開始時還沒有「0」的符號,只用空一格來表示。公元9世紀後半葉有了零的符號,寫作「.」。
十進制位值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採用,又經過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逐漸演變為現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記數法」。所以說,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他們只是起了傳播作用。而真正對阿拉伯數字有貢獻的,正是古印度人。
《准繩經》是現存古印度最早的數學著作,這是一部講述祭壇修築的書,大約成於公元前5至前4世紀,其中包含有一些幾何學方面的知識。這部書表明,他們那時已經知道了勾股定理,並使用圓周率π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計算的時候已經運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書的《聖使集》中有關數學的內容共有66條,包括了算術運算、乘方、開方以及一些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的規則。
聖使還研究了兩個無理數相加的問題,得到正確的公式,在三角學方面他又引進了正矢函數,他算出的π為3.1416。
公元7~13世紀是古印度數學成就最輝煌的時期,其間的著名人物有梵藏(約589~?)、大雄(9世紀)、室利馱羅(999~?)和作明(1114~?)。
梵藏約於628年寫成了《梵明滿悉檀多》,對許多數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進負數概念的人,他還提出負數的運算方法。
梵藏對零作為一個數已有所認識,但他卻錯誤地認為零除零還是等於零的結論。他提出了解一般二次方程的規則,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為
梵藏還給出了ax+by=0的整數解和處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數列末項以及數列之和的正確公式。
在幾何學方面,梵藏有以四邊形之邊長求四邊形面積的正確公式,即 S=√(s-a)(s-b)(s-c)(s-c) (√為根號下的意思),S為四邊形面積,a b c d為各邊邊長。
而大雄繼續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計算精華》。他認識到零乘以任何一個數都等於零,不過他又錯誤地認為以零除一個數仍然等於這個數。
大雄對分數的研究也很有意義,他認識到以一個分數除另外一個分數,等於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相乘。
現存的室利馱羅的數學著作有《演算法概要》一書,據說他還有一部專論二次方程的著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這一時期,數學上成就最大的要數作明。他的《歷數全書頭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數演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數學的最高成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作。
作明對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正確地指出以零除一個數為無限大。他繼續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問題,知道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兩個數,一正一負。
他還明確地指出負數的平方根是沒有意義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他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許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數解的問題。
如下列方程:
6x+2x=y, 5x-100x=y,

他還給出圓周率的兩個數值,即π=3927/1250=3.1416和π=22/7=3.1429,並且指出前一數值較為准確,自作明之後,古印度數學科學的發展便趨緩慢,沒有更多引人注目的東西了。

閱讀全文

與古印度食材有哪些傳到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78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6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899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58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28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29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8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5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1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5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8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29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1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7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0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4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5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5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4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