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蔗的印度種的代表中是什麼
印度種為栽培種之一。植株矮小,分櫱多,株形散亂,蔗莖細而輕,實心而堅硬;早熟,糖分較高,纖維高,根系發達,宿根性好,耐旱耐瘠,耐粗放栽培,易感嵌紋病和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印度恆河流域和巴基斯坦。
春尼(Chunnee)是印度種的代表種。它曾是重要的栽培品種的雜交親本,曾育成許多優良的品種。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均含有春尼的血緣,主要包括芒高(Mungo)、那高利(Nargori)、島路(Dhaulu)和沙力打(Saretha)四種類型。印度和美國分別保存有60~70份,我國僅有10餘份。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82~124。
② 印度人是怎麼製作蔗糖的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生產國之一,其製糖工藝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印度人製作蔗糖的過程主要包括甘蔗種植、收獲、提取蔗汁、蒸發、結晶和精煉等步驟。下面將詳細介紹這一過程。
首先,甘蔗的種植是製糖過程的第一步。在印度,甘蔗主要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等地。甘蔗的生長周期通常為10-12個月,需要充足的陽光、溫度和雨水。農民們在適當的季節播種,精心照料,確保甘蔗茁壯成長。
當甘蔗成熟後,農民們開始收割工作。收割過程中,甘蔗被砍伐並去除外皮,然後被切成小段,以便後續的榨汁過程。在印度,許多小型糖廠仍然使用手工方法進行甘蔗收割和剝皮。
接下來是提取蔗汁的過程。將切好的甘蔗段放入榨汁機中,通過機械壓榨或磨碎的方式,將蔗汁從甘蔗纖維中分離出來。得到的蔗汁呈淡黃色,含有大量的水分、糖分和其他溶解物質。
提取出的蔗汁需要經過澄清處理,以去除其中的雜質和懸浮物。這通常是通過加入石灰和磷酸等化學物質來實現的。澄清後的蔗汁被送入蒸發器,通過加熱使水分逐漸蒸發,從而濃縮蔗汁中的糖分。
隨著水分的不斷蒸發,蔗汁中的糖分濃度逐漸增加,最終達到飽和狀態。此時,糖分開始結晶,形成糖晶。這些糖晶被送入離心機,通過高速旋轉將糖晶與母液分離。分離出的糖晶呈濕潤狀態,需要進一步乾燥。
最後,將濕潤的糖晶送入烘乾機,通過加熱去除剩餘的水分,使其變得乾燥、鬆散。經過冷卻後,糖晶變得更加堅硬,呈現出晶瑩剔透的外觀。這些糖晶就是我們可以食用的蔗糖。
在印度,蔗糖除了用於家庭消費外,還廣泛用於食品工業、制葯業和化工業等領域。此外,印度還有許多地方特色的糖果和甜點,如印度糖果、印度拉杜等,都是以蔗糖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總之,印度人製作蔗糖的過程包括甘蔗種植、收獲、提取蔗汁、蒸發、結晶和精煉等步驟。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印度人民對甘蔗的熱愛,還展示了印度豐富的製糖文化和技術。
③ 為什麼印度德干高原上要種植甘蔗
這是因為德干高原非常適合於甘蔗的生長,而且這里出產的甘蔗味道是相當的甜,含糖量很高。
④ 甘蔗有幾個原產地
甘蔗屬有5個種:熱帶種、大莖野生種、細莖野生種、印度種、中國種。甘蔗育種家認為,甘蔗屬有3個原產地:一是起源於印度;二是起源於南太平洋新幾內亞群島;三是起源於中國。南太平洋、新幾內亞、伊朗、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東部等都曾被認為是甘蔗的起源中心。
熱帶種在世界上有幾個多樣性中心,如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南太平洋群島等。多樣性中心並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熱帶種和大莖野生種,起源或原產於南太平洋群島的Molanseia,新幾內亞群島一帶,向西傳播至印度洋及印度半島、南北美洲,向東傳播至爪哇、婆羅洲及中國;印度是竹蔗Uba.及Creole的原產地,細莖野生種和印度種,分布於印度半島東北沿孟加拉南端經Assmam至錫金(Sikkim)一帶,其中,細莖野生種分布十分廣泛,是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國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世紀的中國戰國時期和晉朝漢高祖時(公元前3世紀)就有種植甘蔗的歷史記載。作為製糖原料的竹蔗、蘆蔗(中國種,S.sinense)可能起源於中國。而細莖野生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西南部以及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地區,形成一個金三角分布地帶,具有許多中間類型。其中,在中國由雲南南部的低海拔、低緯度地區,而後逐漸向高海拔、高緯度的西北和東北部演化、擴散,是世界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何順長,1984;范源洪,1999)。
現在,被地質學家公認的大陸地殼板理論認為,印度和澳洲原來連在一起,大約2億年前,在地質史的中生期(Mesozoic),正是地球早期顯花植物滋生的世紀,印度板和澳洲板分離,印度板向西漂移,與中國大陸板撞擊下沉,形成現在折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一系列山脈,所以,甘蔗的原產地都在太平洋的印度澳洲板上。甘蔗是地球上的古老植物。
⑤ 印度甘蔗生產主要分布在_平原,茶葉生產主要分布在_河沿岸,黃麻生產主要分布在_河三角洲
印度甘蔗生產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茶葉生產主要分布在(恆)河沿岸,黃麻生產主要分布在(恆河)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