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異氰酸甲酯博帕爾毒氣(異氰酸甲酯)泄漏事故
1984年,在印度博帕爾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毒氣泄漏事故,該事故的主要致害物質是異氰酸甲酯。這起災難發生在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爾開辦的一家農葯廠發生事故,導致大量異氰酸甲酯泄漏。這場災難造成了1.5萬多人死亡,並對博帕爾地區近100萬居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印度政府對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進行了起訴,並在事故發生後獲得了4.7億美元的賠償費。
2010年6月7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地方法院對這起事件做出了裁決,判定8名被告在25年前的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中有罪。這8名被告中包括當時發生毒氣泄漏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爾工廠的董事長馬欣德拉和其他幾名管理人員。其中1名被告已經死亡。然而,這起印度最慘毒氣泄漏案訴訟25年後才宣判,獲罪的只有7名印度籍高管,而美國老闆則僅支付了賠償金了事。
這起災難發生在1984年,當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北郊建立了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生產滴滅威、西維因等殺蟲劑。這些產品的化學原料是一種叫做異氰酸甲酯的巨毒氣體。1984年12月3日凌晨,這家工廠儲存液態異氰酸甲酯的鋼罐發生泄漏,引發了這場20世紀最著名的災難。印度中央調查局在災難發生後對12名相關人士提出了指控,包括美國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時任主席沃倫·安德森和公司的8名印度籍高管,以及公司本身和旗下的兩家小公司。然而,由於一名遭到起訴的印度高管已經死亡,法院最終只判決了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這些人將面臨最高兩年的有期徒刑。
這場災難至今仍然困擾著受害者及其家屬,以及當地的活動家。他們對法院的判決表示不滿,認為判決太輕太晚。同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美國老闆安德森在災難發生後曾被捕,但很快就離開印度回國,之後就沒有在印度法院的審理程序中露面。目前,安德森生活在紐約。盡管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億美元的賠償金,但在2009年進行的一項環境檢測顯示,在當年爆炸工廠的周圍依然有明顯的化學殘留物,這些有毒物質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導致當地很多人生病。
災難發生後,很多受害者因為毒氣泄漏失去了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只獲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賠償。印度總理辛格在泄漏事件25周年紀念活動中稱這起悲劇「一直折磨著所有印度人的良心」,並承諾要繼續解決當地飲用水遭污染問題。然而,這場災難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對受害者及其家庭以及當地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異氰酸甲酯,是一種無色有刺鼻臭味、催淚瓦斯味的液體,常作為有機合成原料,用作農葯西維因的中間體。
Ⅱ 異氰酸甲酯的泄漏事故
1984年發生在印度博帕爾的毒氣泄漏事故,毒氣成分即為該氣體——異氰酸甲酯!
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爾開辦的一家農葯廠發生一起嚴重的毒氣(異氰酸甲酯)泄漏事故,給當地造成巨大災難。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這起事故共造成1.5萬多人死亡。印度政府估計,博帕爾地區有近100萬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事後,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億美元的賠償費。
新華網孟買2010年6月7日電(記者聶雲)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地方法院7日作出裁決,判定8名被告在25年前的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中有罪。 ;據印度媒體報道,博帕爾地方法院宣布,8名被告在25年前的毒氣泄漏災難中犯有疏忽導致死亡等罪。在被宣布有罪的8名被告中,包括當時發生毒氣泄漏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爾工廠的董事長馬欣德拉和其他幾名管理人員。其中1名被告已經死亡。
這印度最慘毒氣泄漏案訴訟25年後才宣判,獲罪的只有7名印度籍高管,美國老闆賠錢了事
時隔25年後,印度一家地方法院對1984年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做出了姍姍來遲的判決,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7名印度籍高管當天被裁定因玩忽職守導致他人死亡,各自將面臨最高兩年的有期徒刑。當天,數百名倖存者家屬和環保人士聚集在法院周圍,抗議法院對這起20世紀最嚴重工業災難肇事者的判決太輕太晚。判決太遲太輕惹民憤1969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北郊建立了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專門生產滴滅威、西維因等殺蟲劑。這些產品的化學原料是一種叫異氰酸甲酯的巨毒氣體。1984年12月3日凌晨,這家工廠儲存液態異氰酸甲酯的鋼罐發生泄漏,引發了20世紀最著名的一場災難。印度中央調查局在災難發生後曾對12名相關人士提出指控,包括美國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時任主席沃倫·安德森和公司的8名印度籍高管,以及公司本身和旗下的兩家小公司。由於一名遭到起訴的印度高管已經死亡,這家法院7日以玩忽職守致他人死亡判決餘下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包括當時的印方主席克沙布·馬欣德拉,很多人已經是70多歲。按照這項罪名,他們最多將被判處兩年監禁。這7名高管只是公司操作層面負責人,更高級別公司管理人員一直逍遙法外。毒氣泄漏事件的倖存者和家屬以及當地的活動家7日早早聚集到法院周圍,舉著橫幅抗議對肇事者的懲罰太輕太晚。由於做出有罪判決的是印度的一家地方法院,被告還有權向高一級法院提出上訴,估計這一過程又要持續數年時間。「博帕爾毒氣泄漏受害者抗爭」組織表示這樣的判決是對受害者的侮辱,該組織的卡爾尼克無奈地說:「即使最後被判定有罪,2年的監禁又能代表什麼,再說他們還可以上訴。」 印度法院7日做出判決後,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發表聲明說:「自從多年前(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的)指控被分成不同的案件後,聯合碳化物公司及其官員就與此次判決無關。」美方老闆逍遙法外災難發生後,公司的美國老闆安德森曾短時間被捕,但很快就離開印度回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在印度法院的審理程序中露面,目前他生活在紐約。去年7月,這家法庭對安德森發出逮捕令,並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向華盛頓施壓要求引渡,但一直沒有下文。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億美元的賠償金,該公司在1999年被陶氏化學收購。陶氏化學在2009年博帕爾泄漏事件25周年時曾表示,聯合碳化物公司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來幫助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稱印度政府有責任向當地居民提供干凈的飲用水和醫療服務。2009年進行的一項環境檢測顯示,在當年爆炸工廠的周圍依然有明顯的化學殘留物,這些有毒物質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導致當地很多人生病。因為毒氣泄漏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當年獲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賠償,但是還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錢都沒有拿到。印度總理辛格在泄漏事件25周年紀念活動中稱這起悲劇「一直折磨著所有印度人的良心」,承諾要繼續解決當地飲用水遭污染問題。(本文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Ⅲ 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具體介紹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市北郊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子公司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球的毒氣泄漏事故。凌晨時分,廠區內突然響起刺耳的汽笛聲,緊接著一聲巨響,一道巨大的氣柱沖向天空,形成了蘑菇狀的毒氣團。此次事故並非簡單的爆炸,而是源於農葯廠中異氰酸甲酯(MIC)的泄漏。
博帕爾農葯廠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1969年建立,專門生產西維因和滴滅威等農葯。這種劇毒氣體MIC在空氣中只需極小劑量就能引起眼睛刺激,大量吸入則會致命。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曾使用此毒氣在集中營造成大規模死亡。在博帕爾,45噸異氰酸甲酯被冷卻儲存於地下不銹鋼罐中。
12月2日晚,工人發現儲槽壓力異常,凌晨零時56分,液態異氰酸甲酯從破裂的保安閥泄漏,迅速擴散。盡管化工廠在幾分鍾內關閉了設備,但已泄漏的30噸毒氣迅速轉化為煙霧,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擴散,覆蓋了25平方公里,數百人在睡夢中失去生命。在數天內,就有超過2500人喪生,20萬人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包括附近的3000頭牲畜。
事故發生後,居民們恐慌地逃離污染區域,用各種方式逃離毒氣的威脅。許多人的眼睛被毒氣傷害,只能摸索前行。悲劇不斷上演,許多人在逃亡過程中不幸喪生,屍體沿途堆積。截至1984年底,已有2萬人死亡,20萬人遭受影響,其中5萬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終身殘疾,孕婦和胎兒也遭受重創。這場災難的後果持續影響著倖存者的生活。
印度博帕爾災難是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化學意外,影響巨大。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設於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葯廠發生氰化物泄漏,引發了嚴重的後果。大災難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現在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一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由於這次事件,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這次事件也導致了許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都強烈反對將化工廠設於鄰近民居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