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給印度造的大壩為什麼會被沖垮是技術原因還是鋼筋原因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施工人員沒有考慮到冰川活動。我們可以看一下被洪水沖毀的恆河水電站。現場來看這座水電站,幾乎被泥石流深埋,根據照片上泥石流的規模來看,並不是技術或鋼筋材料造成的潰壩,而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大型泥石流。無論日本技術多麼先進,在這種規模的山洪暴發面前,任何建築設施都會不堪一擊。日本的技術人員一心建造大壩,卻忽略了自然環境帶來的威脅。
⑵ 巴西有什麼景點
在三權廣場,三權廣場,遊客看不到任何歷史遺跡,但五顏六色的現代主義建築令人驚嘆。這些建築設計大膽,線條優美,輕盈飄逸,有些甚至包含了一些寓意。在兩層的總統府前,有一座首都拓荒者的銅像,與長矛並肩而立,象徵著巴西人民團結一致保衛祖國。三權廣場代表了國家的三權,被稱為巴西的神經中樞。令人印象深刻。
在飛機的第一部分,有三權廣場上的國民議會大廳、最高法院和總統府。三權廣場是巴西首都的心臟。其議會大樓由兩棟28層樓高的建築並排而立,由過道相連,呈H字形,是葡萄牙語man的第一個字母,寓意一切為了人的立法宗旨。
眾議院大樓右側是面向天空的大碗,象徵廣泛接受民意;參議院大樓的左側是一個倒置的大碗,象徵著民意的集中。巴西議會大廈,兩座碗狀建築分別是巴西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所在地。碗的上面是眾議院,體現了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民主原則,碗的下面是參議院,象徵著民意的集中。國會的兩棟28層大樓之間有一條通道。因此,這種模式隱含著以人為本和人類主宰世界。巴西利亞大教堂巴西利亞陽光大教堂,水泥支撐,玻璃幕牆,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教堂。
它的形狀意味著人們手中拿著一個十字架。歐洲的教堂大多裝飾著各種浮雕,教堂內部陰暗陰森,給人一種神秘肅穆的氣氛。巴西利亞的陽光大教堂一反傳統,線條簡潔,光線明亮,空間寬敞,體現了現代氣息。教堂的主體建築在地下,地上是教堂的屋頂。它由幾十根拋物線形的柱子綁在一起,遠遠看去像是巴西印第安酋長用鳥羽做成的皇冠。國王的王冠周圍有一個水池。當陽光照射在池邊時,水波在教堂內的玻璃窗上閃爍、反射,使得教堂內的燈光一閃一閃,給人一種神秘感,賞心悅目。巴西利亞大教堂。這是一座外形奇特的傘狀教堂,既像教皇的圓帽,又像印第安人的小屋。圖中所示的建築只是大教堂的屋頂,彎曲的柱子是屋頂,整個教堂大廳建在地下。
巴西利亞大教堂的建築風格是一流的。建築的主要部分在地下,一個由荊棘和玻璃組成的金屬屋頂覆蓋著地面。頂蓋下面是懸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聖徒在藍天白雲中。聖保羅,巴西東南部的一個州。東南瀕臨大西洋,西部和北部的巴拉那河及其在聖保羅的分支的幾個商業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區域。聖保羅市中心的Oscar Freire街有很多著名的商店,在這里可以看到世界頂級服裝的店鋪。在聖保羅的東部,有購物中心Aricanva,它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
聖保羅西部也有很多高檔購物區,聖保羅最貴的兩個購物場所Iguatemi和Potio Higienopolis就在這里。每周日,聖保羅共和國廣場都有手工藝品市場,出售t恤、郵票和紀念品。市場里還有各種食品攤販,非常熱鬧。聖保羅原本是一個印第安村莊。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來到這里,發現了它理想的地理位置,於是大規模建鎮。由於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紀念聖保羅的日子,所以這個城鎮被命名為聖保羅。聖保羅建於1711年。1822年,巴西在這里宣布獨立。
到1880年,聖保羅還是一個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4萬的小鎮。但到了19世紀末,由於附近地區咖啡的大規模種植和外國移民的湧入,小鎮開始迅速發展。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過130萬。據相關報道,聖帕
從飛機上俯瞰這座南美洲的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馬路車水馬龍,城內6.4萬條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市區很多建築高達30-40層,如聖保羅銀行,32層高,160米樓頂有電視塔。義大利是一座41層的建築,頂部有餐廳和_望塔,你可以欣賞到整個城市的全景。
聖保羅的商業非常繁榮,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迪雷塔街、11月15日街、聖本托街、3月25日街、安東尼奧普拉多廣場和共和國廣場。3月25日街簡稱25街,有巴西唐人街之稱。此外,在共和國廣場中心的花園里,有一個手工藝品集市,攤位上出售寶石、古董、木雕、皮革製品、郵票、硬幣和名畫。每個星期天,聖保羅的市民和外國遊客都聚集在這里,使博覽會擠滿了人。市中心有一個佔地27000平方米的大市場,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低廉。整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熙熙攘攘。
此外,1600多家大大小小的旅館和餐館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但它們主要集中在鬧市區、富人居住集中社區的東南部地區和消費水平較高的西部地區。巴西被稱為咖啡王國,其咖啡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8。聖保羅附近地區是巴西重要的咖啡產區,城市的大街小巷各種咖啡館比比皆是,顧客一天到晚爆滿。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城市工業的形成和發展與聖保羅的經濟密切相關。公元19世紀以前,聖保羅盛產棉花、大米和咖啡,因此該州首府聖保羅的工業以棉紡、穀物加工和咖啡加工等傳統產業為主。
後來逐漸發展了冶金、機械、汽車、電力、食品、水泥、化學、橡膠、煙草、造紙等行業。這些工業部門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大部分工業原料可以從聖保羅及附近地區獲得。在過去的20-30年裡,聖保羅建成了巴西的電子工業中心、汽車工業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煉油廠。目前,聖保羅有3萬多家工廠和企業,產業工人超過200萬,占巴西全國工業的半壁江山。聖保羅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有聖保羅大學、天主教大學、醫科大學等高等學府和學院,還有藏書過百萬冊的聖保羅圖書館。
郊區有巴吞蛇研究所,成立於1901年。這里飼養和展示了數萬種2000多種毒蛇。每年生產2.85億份解毒血清和2500萬份預防傷寒、破傷風、百日咳、白喉等傳染病的疫苗。它是世界公認的毒蛇研究中心,每年吸引30多萬外國遊客前來參觀。聖保羅市中心有很多博物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聖保羅美術博物館、巴西美術博物館、傢具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印度民間藝術和手工藝品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建築獨特,藏品豐富,對遊客極具吸引力。聖保羅市中心有許多著名的建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主教大教堂,它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這座教堂建於20世紀30年代,於1954年聖保羅建城400周年時竣工。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富麗堂皇,色彩斑斕,地下室保存著許多聖人的遺骨。
始建於1913年的聖保羅大教堂直到1954年才竣工,並作為慶祝建城400周年的活動向公眾開放。它的前身是殖民時代的大教堂,整個工程由馬克西米利亞諾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造。在藝術特色上,它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教堂的地下墓室存放著包括前印第安酋長在內的名人的棺材。每一扇玻璃窗都反映了聖經中不同的宗教主題。也有帶as的義大利風琴
教堂前的廣場自16世紀以來一直是每次盛大宗教遊行的起點。中心的零起點是衡量聖保羅與其他城市距離的起點。聖保羅拓荒者雕像自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並在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登陸後,西方殖民者便絡繹不絕。500年,葡萄牙人來到巴西,把它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為了瘋狂掠奪這里的資源,他們販賣奴隸。世界各地的移民,包括中東人和亞洲人,也來到了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在這里工作。
無論是歐洲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在這里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和當地土著一起開墾和建設了這個地方,使她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為巴西乃至南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紀念巴西發展的歷史,突出不同國家和種族的人民對巴西的貢獻,市政府在市中心面向議會大廈、面向中央公園的區域開辟了綠地,塑造了這個群體雕塑。該建築由花崗岩雕刻而成,建在一個三層樓高的花崗岩基座上。為首的,是兩匹高頭大馬,馬成賓士狀。
騎士,一人昂首,帶路;一個男人回頭看了看隊伍,似乎在喊那首歌。馬後是一群拿著各種工具的拓荒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各種面孔。第一排是亞洲面孔,後面是歐洲面孔,有黑人,有戴白帽子的中東人,有懷抱嬰兒的婦女。女性衣著樸素,男性多為裸體。齊新齊心協力,並駕齊驅,試圖把綁著繩子的巨石拉出來。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整個群雕給人一種力量感。拓荒者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在群雕面前,人人肅然起敬!聖保羅拉丁美洲紀念館位於聖保羅市中心,其中心廣場巨大的手形雕塑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為之震撼。
這個主要由混凝土製成的巨大手掌將五根手指伸向天空。灰色的手掌中央刻著鮮紅的南美地圖,看起來像一條醒目的血路,表達著拉美國家的團結。拉美民俗展覽館,展示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巴西等拉美各地區的民間藝術和民族風情,向各國遊客展示豐富多彩的拉美文化。聖保羅獨立紀念碑建於1922年,以慶祝巴西獨立一百周年。紀念碑正面底部的大型青銅浮雕再現了佩德羅一世宣布獨立時的情景。兩側的兩座雕像是向葡萄牙議會提交巴西獨立提案的兩位議員。紀念碑是佩德羅一世進軍里約熱內盧的圖像。
在地下墓穴中,埋葬著1972年葡萄牙移交給巴西的佩德羅一世和他的皇後的王冠(他們的遺憾埋葬在距離里約70公里的皇家城市彼得羅波利斯)。紀念碑前的火焰常年不滅,與豎立在紀念碑正面迎風飄揚的巴西國旗遙相呼應。聖保羅故宮博物院的保利斯塔一詞意為聖保羅的,換句話說,保利斯塔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聖保羅博物館。
不過巴西人一般不這么叫,而叫它Museu do Ipiranga,因為這個博物館位於聖保羅的Ipiranga區。宮殿結構有君臨天下之感;但最重要的是,無論是為了紀念巴西獨立而建的博物館還是公園,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座土黃色的長方形建築始於1885年,完成於1890年,當時是巴西獨立紀念館;它在1895年被改造成博物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文藝復興時期的故宮博物院有三層,藏品豐富。除了紀念巴西獨立的圖像、文章和文件,還有大量19世紀至20世紀葡萄牙王公貴族在聖保羅生活的縮影。里約的耶穌山,本名駝峰山,海拔710米,位於城市東部的蒂魯卡森林公園。北面和東面是廣闊的大西洋。
山頂有一座耶穌雙手平舉的十字架雕像,因此改名為耶穌山。耶穌山是里約的重要標志,在里約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耶穌就像來自法國的禮物。他的頭和手是法國製造的,海運過來的。整個工程歷時五年,於1931年完工。雕像本身高30米,重1145噸,底座高8米,總高38米。
2007年,它被選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環顧雕像,可以看到整個里約城。里約足球場是世界上第一座足球場,可容納20萬名觀眾。巴西人永久保留的雷米特杯就存放在這里。球場內的足球博物館展示了球場的建造歷史,以及反映比賽盛況的各種圖片、聲像和模型。巴西著名球星的足跡都在巨星足跡平台上。1969年11月19日,球王貝利在馬拉卡納體育場攻入了他職業生涯的第1000粒進球。里約甜麵包山麵包山,位於瓜納巴拉灣入口處,是里約的標志之一。甜麵包山高394米。
當你爬到山頂時,你可以看到里約的全景。印度人稱之為Paund Acuqua,原意為挺拔獨立的山峰。它的發音與葡萄牙語中的pao de acucar相似,山的形狀使葡萄牙人想起了他們家鄉使用的一種土模具,將糖製成圓錐形的方糖,因此被稱為糖麵包。伊瓜蘇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位於阿根廷和巴西的邊境。伊瓜蘇在南美洲土著瓜拉尼人的語言中是大水的意思。發源於巴西的伊瓜蘇河,在流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緩慢。
在阿根廷和巴西的邊界上,這條河有1500米寬,像一個湖。水流向前時,突然遇到一個峽谷。河水從倒U形峽谷的頂部和兩側流下。突出的岩石將湍急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個瀑布,形成壯觀的半圓形瀑布群,總寬3000至4000米,平均落差80米。瓜蘇瀑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有許多觀賞點。
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峽谷頂部是瀑布的中心,水流最大最兇猛。它被稱為魔鬼的喉嚨。伊泰普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西和巴拉圭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流,年徑流量7250億立方米)上,在伊瓜蘇以北12公里處。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由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建設,其發電機組和發電量由兩國平分。目前有18台發電機組(每台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年發電量790億千瓦時。伊泰普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唱歌的石頭。溥儀水電站於1974年10月17日開工,1991年5月6日竣工,歷時17年。巴西友誼橋連接巴西和巴拉圭的國際友誼橋於1965年開通,目的是促進兩國之間的交通運輸,進而改善兩國的貿易關系。友誼橋位於BR-277聯邦公路的盡頭,長度超過550米。從那裡,你還可以到達巴拉圭的首都亞松森。
為了不影響船隻航行,國際友誼大橋的橋墩高達303米,所以即使雨季水位上漲,船隻仍然可以在巴拉那河上航行。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碼頭。馬瑙斯是一座城市,位於黑河邊的里奧內格羅,索萊姆斯和黑河交匯處上游10公里處。這個城市最容易辨認的標志是著名的TeatroAmazonas。這是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由DomenicodeAngelis於1896年設計,當時橡膠經濟正蓬勃發展。離城市80公里的地方是野生熱帶雨林。人們也將馬瑙斯視為亞馬遜的起點。廣場中央的雕塑。四面分別刻有亞洲、美洲、非洲和歐洲。
廣場的另一邊是教堂。這座教堂比較奇怪,只有一座塔樓,不對稱。是設計師崇尚個性的結果嗎?後來據說馬瑙斯剛建成的時候,所有的建築材料都要從歐洲運來。當時另一艘運塔的船中途沉了,所以只運了一個塔。巴西人不追求完美(我相信如果是德國人絕對不會這樣),一塔就一塔,所以他們設法做到了。著名的浮船塢。每逢周日,這里的露天市場就關門了,市場里的數百個售貨亭都用紅色塑料包裹著。他們來到碼頭,坐在碼頭邊的酒館里,喝著啤酒,發呆消磨時光,俯瞰酒館。
瑪瑙斯大劇院瑪瑙斯大劇院是一座建於1896年的劇院,是仿照巴黎歌劇院建造的。它耗資1000萬美元,用歐洲的橡膠換取原材料建造而成。現在,這仍然是一座輝煌的歌劇院。這是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築。劇院正面用白色浮雕裝飾,巨大的柱廊勾勒出建築的氣勢。瑪瑙斯人窮錢,除了巴西硬木,其他都是從歐洲進口的。劇院有685個座位。傳聞歌劇院的大廳里,大理石柱是義大利進口的,雕花鐵條是西班牙的,水晶燈飾是法國製造的。
⑶ 舉例分析說明印度人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一個中國人去印度回來後的全面了解
說到樓房有個很經典的笑話:阿三都是很坐井觀天的,有個中國人到了德里後,他帶著中國人往市中心轉,得意忘形的指著那些最高才十來層的樓:看,那層樓多高啊!……看,那些建築多雄偉啊……中國人回國了,帶了阿三來看看,剛過海關,放眼看去都是摩天大廈,阿三心臟就不行了:天~~~天~~天哪~~~,世界上竟然還有這么高的樓~~~你們~~~ 頂磚頭上去要頂多久啊……
阿三什麼都缺,惟獨不缺時間,於是就散漫起來了,在中國三天能做好的事情,這里你不催他,得拖你半個月。而且還有個鬼毛病,做著做著就要喝茶----而且無論貴賤都喝!他們一般上午十點多,下午三點多就要集體喝茶,像吸食海洛因中了毒一樣每天搞那麼兩次。
其實叫茶是侮辱了中國的茶文化,因為那水裡面加了樹葉,香料,牛奶,還有大量的糖,叫糖水還差不多。兄弟上次在德里時,朋友那裡正好叫搬運工搬貨,眼看就搬完了,那些雜碎卻突然跑到一邊慢悠悠的喝起糖水來。朋友叫他們快動手,一個傢伙竟然惶恐的嘟噥了一句:human right!……操。。屁大的活干半天,還跟我講起***來了。朋友破口就國罵,但也拿他們沒辦法。
阿三估計是最不守時的人種之一了,要他們幫做什麼事情的話,最好都要比國內提前半個小時吩咐,還要再三叮囑才行!傳聞在很多地方,他們上班遲到是正常的,上班早到了才不正常:你來辦公室這么早干什麼?有什麼居心?於是大家都遲到。而當大家去喝茶時你不喝也是不正常:大家都不在,你自己留下想干什麼?!詭秘的邏輯。
沒看到外面世界前,阿三是很自負的,但看外面好了,心裡又不願意承認人家好。兄弟有個客戶到了中國,兄弟接待他,用「別摸我」BMW把他從機場接回來的。一路上故意問他車怎麼樣?高速路怎麼樣?樓怎麼樣……他都是不動聲色的說:還不錯。好象他印度也是這個樣子,他早習已為常一樣!實際上印度整個國內沒一條象樣的高速公路,整個國家也找不出一條有中國普通四車道的國道一般好的路,更別提和杭滬高速公路相比的路了!而車方面,估計整個印度BMW加起來也不會比杭州市一個餘杭區多。那傢伙在中國嘴硬,回國後見人就吹:在中國坐寶馬兜風,住的是高級酒店,吃的怎麼樣,用的怎麼樣……搞得其他人看到兄弟都尊敬得不得了,以為兄弟就是個大款,其實咱一個窮打工的比他窮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為自負,又不想讓別人知道底細,他們就搞出很多名堂了。在電視電影里你看到的都是美女帥哥,建築,背景也漂亮得不得了,感覺好象個個家庭都是金領一族似的!實際上找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會比中國中部城市南昌好,更不要和別的沿海城市比了。連德里都到處是破破爛爛的,市中心都不例外,估計為了面子電視里的外景都是到別國去拍的。
不得不提提他們的電視電影,大家都知道印度歌舞劇很出名,實際上是他們除了歌舞劇根本就沒別的看了!每個台除了新聞和轉播Amerian片,就是唱阿跳阿的。連連續劇也一樣,少數的對白後,一但主角高興了,他就唱歌跳舞;失戀了也開始唱跳;見朋友了還是唱跳;連家裡死人了還是一大夥人唱歌跳舞……¥#¥%—%……真是服了這些雜碎了!
而無論是做廣告還是拍片,裡面的人都是漂亮的白人。雖說有白色人種,但兄弟到印度這么久還沒發現過幾個白人呢!兄弟也不是有顏色種族偏見,客觀的說非洲的兄弟比他們還耐看點,起碼人家黑得比較純。而這里的人是黑中帶灰,灰中帶黃,視覺效果真的不爽。所以看他們大部分人穿衣服真是難看,好衣服都被襯托得很舊很臟的樣子,人就顯的比較乞丐了。他們就得拿那微不足道的白人出來,估計白人占總人口不到百萬份之一,但卻佔了99。9%的屏幕!世界都被它騙了。要說中國造假世界聞名,那咱在阿三面前還得磕三個響頭叫聲:師公!可惜那些死老外豬頭竟都沒有看得出來。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很多有錢人都是開著破爛的車子,用我們幾年前就不用的手機,穿著也好不到哪去,吃得也很簡單,看起來很實在。街上雖然也有日本車,歐洲車。但更多的是他們自己本國民族工業——TATA集團產的車,看起來還不如我們的奇瑞好,但很多有錢人就開這車,說明他們在這方面的素質意識的確是比國內大多崇洋媚外的國人好多了。
----注意:此篇將要顛覆很多人心中對阿三的印象!!
計很多人對印度的了解不外乎三個:最經典的是《大話西遊》里提起的印度阿三;其次是傳說中印度---神油;然後就是印度美女了。到印度沒有直接的航班,兄弟跟著老闆選擇的是到泰國曼谷轉機的(估計是因為62年那一架結下的梁子,到現在還要死撐.哈哈)。拿到機票時除了興奮,一個全體男性同胞共有的想法就出現了----都說印度美女漂亮,而空姐又是美女中的代表,兄弟這回可要好好研究一下她們的空姐了。正好,老闆選擇的是印度航空公司!期待啊……
在蒲東機場等待該航班時,除了我們三個中國人,周圍大部是半黑半土的印度人,剩下就是滿臉絡腮胡的穆斯林和頭上戴大叉燒包的錫克族人。。不由得想起了基地的恐怖分子,兄弟怎麼看這幫人就怎麼象,會不會這么不巧搞到中國來了?心裡登時咯噔起來,腦子也凈是飛機爆炸的場面,所幸的是兄弟沒考慮到自己會犧牲,只是在炸到海里然後和一個漂亮的mm一起游到無人小島……正在得意的yy中,開始登機了。
眼前艙門正是一個印航空姐mm,不過看樣子應該叫做大嫂。奇怪,難道走錯了?那是一個又黑又胖的孫二娘啊!玩笑也開得太大了吧:這和兄弟想像中的印度mm差幾個光年的距離啊!不過看她一身的紗麗,應該沒錯。走進去後,迎面而來又是一個孫三娘!顧不上找座位,趕緊放眼掃視,空嫂竟全都是穿紗麗的孫二娘,男的倒還入眼點。難道真是為了炸飛機不放漂亮的mm上來??兄弟脆弱的神經再受打擊。。怎麼回事嘛?!不過沒暫時沒心思去想這個,兄弟外語差,滿腦的疑惑沒解除,就趕快拿文曲星查菜單上的單詞,要不呆會吃飯叫了八份湯上來當飯吃別笑話,第一次出國)老闆會把兄弟直接扔出機艙的----當然,後來才知道根本沒必要折騰這個。
空姐都這個樣,這顯然跟咱認識的阿三不吻合嘛!於是兄弟自作主張的想,難道是阿三們做人很厚道,實行能者上崗政策,不用漂亮空姐來搞色..情招商!想了幾遍自覺得比較滿意,還挺佩服他們「以人為本」的政策的,就安心睡了。後來事實證明,兄弟還是錯了!飛機上這樣子,到了別的地方也一個樣!開始的時候兄弟每次到機場或大型商場時----這些歷來都是漂亮mm必爭之地。咱都集中十二分精神仔細搜索,盼望能找到傳說中的ppmm,好回去給弟兄們一個交代,可每每總以失敗告終。機場、商廈、大街小巷大部分是塞滿了黑黑胖胖的印度大嫂,咱也沒刻意帶有色的眼睛看人家,只是----穿著上確實不妥了當然,不是指她們穿紗麗不好),她們穿的紗麗其實是一整塊很長的類似床單的布從上到下一圈圈繞下來的。上下裹牢了,肚子部份是不裹的,這樣一圈圈又黑又肥的肉就在你面前晃阿晃的,就是傳說中的「車輪胎」。再堅強的男人都??的,讓兄弟不得不一吐為快。難看不是你的錯,可大白天出來嚇人就不對了。我開始有點明白當年釋加摩尼為什麼能靜坐修行幾十年,最終得悟正果了。
著紗麗的一般是結婚後的女人,年輕人就沒講究這么多,牛崽褲,T-恤隨意的穿,人也不胖,有些穿紗麗的也挺耐看的,但總的來說也是換湯不換葯,在你面前晃三晃能讓你鋼筋變稀泥。她們在結婚後就多半得穿紗麗。不過能將床單穿成衣服,不失為一門藝術了。還有一種女的全身上下一襲黑袍,除了眼睛啥也看不到。如果拍夜行人電影的話連裝都不用化,直接上場!這就是穆斯林的女人了。她們的小孩子是不用包得象粽子一樣的,但成年後就得把全身裹起來,家教嚴的話連手腳都不能露給別人看。
兄弟專門為此問了穆斯林的朋友,他做了很令人震驚的解釋:這是為了維護自己丈夫的尊嚴!因為女人的身體只能給自己的丈夫欣賞和享用的,讓別人看了不但丟了丈夫的臉也丟了自己家族的臉----居然有這樣的說法!大家不要以為他來自太空、不了解地球情況。事實確實是如此的。兄弟們是不是都想找這樣的人老婆了?哈哈,看看完再想。
順便介紹一下穆斯林這方面的文化,她們女的成年後必須著黑紗的,一直到死去當然,隨著社會發展,有些家教不嚴格的就開始把臉露出來了,或結婚後老了也沒這么講究,但很少且頭發還是不能露的),穆斯林絕對禁止婚前性行為的,發現後要受20鞭撻之刑;並且從此後姦夫只能娶淫婦----即不能找處女或處男結婚了。而婚後偷情則更絕對禁止,發現者即受族人亂石擊死之刑!但考慮到男人需要這點,他們又立另一條教規:男人最多可以娶到四個老婆。條件是對每個老婆必須平等,今天在大老婆房間,明天就得到小老婆房間……聽起來蠻搞笑的,但也夠恐怖,估計剛才有那個心思的同志現在不敢有了吧。。哈哈……
那麼傳說中的美女哪去了呢?電視,電影里的美女的確都很漂亮,並且人數也不在少數。難道都是借來的?兄弟我也不知道,自身經歷是從德里跑到南部都沒見過一個好看的。只是聽說印度北部的幾個邦,那裡盛產美女帥哥,大抵都出自那裡吧,但沒核實過,不好發表意見。
——世界絕無僅有牛車交通
從飛機上下來,馬上就找到了讓兄弟BS阿三的理由----這哪象是一個國家首府的國際機場啊?!除了多幾條跑道外,其建築部分連國內大城市裡稍好點長途汽車站都不如!走進去一看果然沒什麼料,大廳不是現在流行的棚式結構,還是原來老式的矩形水泥建築,裡面感覺很擁擠破舊,雖然也沒有頭上飛蝙蝠那麼誇張,但即使和國內的普通機場相比還是差了幾個檔次。跑到外面看確實還不比中國普通小城市的火車站!但它還是挺大的。
後來在阿三國內乘機多了,每次BS完他們,兄弟就要罵國內當官的.雜.碎.,人家機場雖不好,但功能一樣不少,機票還很便宜,服務很到位,錢花到了客戶身上;國內搜颳了民脂民膏,一個破爛市就建起國際化機場,但票價貴得要命,裡面商場賣東西的標價好過搶銀行,乘客在服務員面前就象少了她們錢一樣,每每被兄弟BS那些賤人。
出來門口,更壯觀的場面出現了。。。機場前的廣場巴掌大,但擺了一片黑壓壓的車,絕大部分是80年代以前的破車。少數估計還是他們父親的父親留下來的。你要開輛QQ放在這里,那絕對不是一般的搶眼!簡直是豪華車!稍遠的地方是成群的三輪車,後來才知道這是阿三國內重要交通工具,咱稱之為—崩崩。要命!這可是一個國際機場啊!
來接我們的客戶老早等著了。他的司機來幫兄弟推行李,咱還以為碰到乞丐搶包,不由一陣緊張,死死護住!直到那客戶告訴我是他的人,兄弟鬆了口氣仔細打量了那位老大,看起來有三四十歲了,可身上穿著件臟不啦嘰的卡通童裝,工人褲,套了雙不知道哪撿來的拖鞋,不化裝都比周星星演乞丐還形象!竟然是給老闆開車的??估計是看到我們的迷惑和驚異,客戶下午就把他解僱了,換了另一個看起來比較順眼的司機印度司機是臨時顧的)。
車開到外面,另一景象又讓兄弟大開眼界----在機場的出入口,郝然擺著四個用沙袋堆起的戰壕!左右各兩個,而裡面居然真的有兩個士兵,擺著7。26mm 的機槍對著路中間!老闆對此似乎見識過了,淡淡說了句,那是戒備的。我的天哪,世界上竟然還有國家會在機場擺起戰壕機槍的!這時兄弟才記起在機場里的警衛人員都是抗著長槍短炮真傢伙的,看樣子好象是美式裝備。
後來湊巧去乘了一趟印度國內唯一一條的地鐵,發現裡面也是擺起沙包架起機槍的,巡邏的警衛也都拿著馱大的真傢伙。進去的時候還要過安檢門!然後讓旁邊的士兵從頭到腳搜身一遍才能進去!兄弟當時給他們逗樂了。哈哈直笑,這里發生的一切真是太娛樂性了。不過地鐵倒還先進,和上海的差不多,這是兄弟在印度看到的最接近中國的地方了。隨著走的地方多,兄弟還發現他們的警察局,橋梁旁,重要部門周遍都用沙袋堆有戰壕的,莫非真給中國在62年揍怕了,哈哈
從車上望去,兩邊都黃黃的土地,偶爾出現一片片的貧民小棚屋。幾乎找不到什麼建築和工廠,快進市區時才陸續出現。他們的公路幾乎是不畫線的,反正畫了也是白畫,公交車,小車,三輪車,摩托車……都堆在一起,哪裡有空擋就往哪裡鑽,似乎是車就可以上路的。而且因為土地是私人財產,土地擁有者不允許就不能修,所以大部分的路都是彎彎曲曲的,幾乎沒有一條直的路!給個門牌號你去找,半天你也摸不著頭腦。路邊,路中還時不時來個廟阿,小神殿什麼的。說是廟其實就一破爛房子放上幾個象鼻泥人,畫上各種色彩,再掛上點布布條條的,在國內肯定被當廁所用都沒人進。
有一次到客戶那裡,車堵住了,坐在車里懶得看外面,反正也沒什麼可看的。突然一個巨大的車輪從車窗前晃過,沒等我反應過來,巨大的車身也過去了…等等……有點不對勁。仔細一看,車輪車身都是木頭結構的,車上是一大堆的草,再往前看,兄弟又樂了----是一頭牛!這是一輛大牛車,可是卻跑到城市主幹道上來了!而且還優先通行了。怎麼這么多離奇的事情啊,我都要瘋掉了!後來也經常能看到牛車的出現。正因為什麼車都能上路,還一個勁的亂搶道,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在這點上他們是特有風度,碰到了,大家搖搖頭,擺擺手就ok了,經常看有摩托車在路中間開著開著就倒下去了,兄弟很奇怪這樣了都沒見人受傷?!而你在街上是幾乎找不到一輛完整的車來的。
阿三開車的技術也高,一個盡的找空子亂串,往往在兩車車頭要相交了才一下子錯開。裡面的音響還開得老大,高潮處還扭起屁股來,時不時跟著狼嚎幾句,往往出乎意料的方向盤一把,一輛大車就從你身邊檫過!在這樣的路上走,幾年下來,再大的風雨也動搖不了你堅強的心臟了:)更絕的是,他們車很多都沒有後視鏡的,在印度買車那東西是選配的。反正多出了個耳朵就經常被搽掉,他們乾脆就不裝了!開起來還電掣風馳,都不知道那些雜碎是怎麼開的?
阿三
據說計程車最多就是在孟買了,不過印度的計程車只能用「古典」來形容,跑在街上的大部分是圓頭圓腦那種只能在《上海灘》里才能看到的車。你要開一輛在中國街上,沒准別人還以為你在拍古裝戲!真難為他們還能開得飛快。印度政府一直在叫囂要讓人們只記住孟買而忘了上海,兄弟們聊天的時候就一句:什麼時候把那50年代的蟲車換成QQ再和咱們吹。
其他城市基本是是三輪車----即崩崩為主。。難得可貴的是,上面居然安裝了記費表,又是一大奇觀。這東西有點很不好,阿三喜歡在車上畫上花啊,鳥阿,蟲啊什麼的,顏色也亂抹。往往一個紅後就一個綠。兄弟每次看到後就想起:紅配綠,賽狗屁這話來。不過這還是最壞的----有些雜碎還在上面畫滿了各種符,看過去象靈車一樣,車多的時候街上好象堆滿了靈車,看得心裡那個寒啊!不過更王道的還不是那些,而是他們的公交車和火車!
公交車是很大的,但是看起來很眼熟,仔細看看,感覺就是二戰時候用來運送盟軍戰士的軍車改裝的,連窗上的鋼條都沒有改。這還不足以驚嘆國人,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公交進比較小的站台時,竟然不停車的,人就從老高的車上跳下來,隨車跑幾步緩沖慣性;同時上車的人跟著小跑一段然後然後猛的蹦上去!奇怪的是旁邊飛馳而過的車竟然一個也沒有撞到他們。誇張的是火車也是一樣,車開的過程中都是開著門的,到站的時候客人就趕緊把行李扔下來,然後在往下跳,上車的也趕緊做同樣的動作!誰說只有中國有鐵道游擊隊??要是阿三干起這行,決不比咱差的。兄弟很想去嘗試一下這樣跳上跳下公交和火車的滋味,但始終沒機會,終究是遺憾。
——徹底揭露印度美食的謊言
世界上有中國美食,法國大餐,義大利面條等名食品之說,大家都公認了,雖然兄弟覺得後兩個純粹是崇洋奴搞出來的。但是居然還有印度美食這個說法,以前不知道,心裡還模糊的就認了。到了這邊了解後,不禁要罵人:是哪個天殺的雜碎謠言惑眾!剛到印度時,客戶說要帶我們去吃印餐,我們都推掉了,因為實在害怕自己會在他們爪子亂抓前腸胃系統崩潰,所以都要求客戶都帶我們去吃中餐或西餐。西餐不知道味道正宗不正宗,兄弟是窮人,沒吃過正宗的西餐----其實在國外,同級別的中餐遠比西餐貴!洋奴們以後少在兄弟面前吹西餐!對於中餐咱就要說說話了。
到過幾個城市,都是在當地最好的的中餐館吃的,地方不同,味道卻驚人的一致!從做法上看確實是中餐了,但是一嘗:雞,甜的;魚,甜的;蝦,甜的;青菜,還是甜的……這是哪門子的中餐啊!而且菜譜上來來回回就上面那幾個菜。員工有些看起來象是中國人??還有泡菜!哈哈,這個菜成了我們的必點項目之一。中餐尚且做得如此,別的就不必說了。兄弟是住在中部城市海德拉巴----hyderabad的,借宿在**集團印度公司里,五條中國猛男自己做飯吃,總算沒讓自己腸胃讓阿三侵略,遺憾的是這邊菜太少了,且沒有綠色青菜,有點不爽。
先介紹一下他們的飲食習慣:他們大部分人都是素.食.主.義.者的,甚至有些是半.絕.食.修.行.者,所以他們的飯店菜單都分開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菜。兄弟有個客戶一天就吃一頓青菜飯,和我們在一起吃飯時他都是只叫一杯水喝,說他上午已經吃過了。沒看到他搖搖晃晃的樣子前,兄弟本來還有點擔心的,現在安.慰了 ----估計再來場62戰爭,也能輕易收拾.他.狗.日.的。老闆更搞笑,有次跟另外一個吃素的客戶吃飯時,突然然叫兄弟給阿三翻譯:你一天到晚吃青菜,下面那傢伙也是吃.素的吧!狂暈!一般來說,印度人不吃肉和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像佛.教.里就不提倡殺..生的.;而每一個教里規定不能吃的肉食都有差異,乾脆大家都不吃肉了。吃肉的也因種種限制,一般只有.雞.肉.和.羊.肉..吃.,.兄弟一直奇怪為啥連鴨.肉.和.鵝.肉..都沒.. 有.?
印度.教的人尊牛和蛇為神也正印證了中國「牛神蛇鬼」的說法),即使吃肉的教徒也絕對不吃這兩種東西的。每天的伙食就是青菜豆子咖喱,都不知道他們怎麼能忍受。其實印度教里有很多修行者,這種人真的成半個神仙了,幾乎不吃什麼東西,成天就是冥想和朝拜,對物質的要求已經到了最低的程度,別看他們一個個像乞丐一樣,人們還是很尊敬他們的。穆斯林一般都吃肉,而且是吃牛肉和羊肉!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在印度的地盤能吃印度教的神呢?估計也是經過漫長的斗爭形成默契吧。即使是現在,他們也只能吃水牛肉,如果殺黃牛和白牛----特別是白牛,印度教的人也是不允許的。穆斯林是不吃豬肉的,不是因為豬是他們的神,而是在他們的聖經裡面規定:豬是不潔之物,應當遠離.
通常他們主要的食物有炒飯,煎餅和一些油炸的東西。米飯是拌著點咖喱炒的,有素的也有葷的,通常是雞肉和羊肉牛肉要到穆斯林聚集地買,你若在印度教問人家要牛肉的話,估計要被打個半死)叫做Biryani—比鴨尼,我們中午懶得做飯常吃這個,價格較貴,通常窮人吃不起。最常見的主食是餅,幾乎都是油炸的,一種叫做Tandoorl躺兜里;一種叫chapatl全麥烙餅—也就飛餅了,還有一種我們午飯也常吃叫Poori撲哩的。在外面街上小攤小店上賣得最多的是是一種三叫形的油炸鉸,名字叫做samosa。
好玩
兄弟剛到時很想嘗嘗那味道的,但在灰塵彌漫的街邊,看到阿三用那臟手把雜七雜八的東西攪拌在一起,然後把盤子放在光腳和褲襠中間的空擋使勁的搓,搞成極度惡心的便便狀後,再用幾個手指捏成一團團拿出來炸,就再也沒有勇氣向這個陣地進攻。
其他的也好不到哪,我們中午買回來吃的米飯配有兩種調料,一種是酸乳酪,一種是用咖喱香料搞成稀便便狀的,兄弟到現在為止都沒膽量碰那東西。Poori 是配了另兩料,雖然那麼惡心,但也夠嗆的:一個是樹葉和豆子混在土豆里煮得稀巴爛,一個是酸乳和椰肉做的白白的象某種分泌物!這兩個不那麼惡心的就這個樣子,其他的可以想像一番了吧?第一次吃時要把這兩種東西扔到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勉強壓抑住不停翻騰的胃把餅吃下去。不過,現在兄弟對poori能像模象樣的用手撕開,然後蘸著那些惡心的東西吃了。哈哈。。兄弟下一個目標是搞那個三角的試試。
印度人自己喜歡喝茶,招待貴賓也喜歡用茶,普通的就是給水喝。用一個咖啡杯那麼大的容器裝著,喝完了才談生意,客人給你,你不喝的話是不禮貌的。夏天一般就是檸檬水,不過他們硬是加了香料進去,喝起來有點惡的說。有些弟兄奇怪了,印度這么多人吃素,為什麼卻很多肥胖的人?這個和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常吃油炸的東西。他們一般早上9點才吃早餐,下午一兩點才吃午飯,而晚上是8,9點才吃飯,飯後沒有什麼娛樂場所去的,要麼造人,要麼睡覺了。再加上都是吃甜的,油炸的東西,不胖才怪!
來到印度,第一次做飯是在客戶家裡做的。當時老闆突發奇想要自己弄飯吃,然後去買菜。因為食素的人多,菜市場分成兩個,買完青菜後要跑老遠去買肉類。接近菜場,路基本上是你路,老遠就聞到強大的腥臭味,走進一看……乖乖……一片黑霧----都是蒼蠅附在死雞死魚上,坐在攤位上的阿三有氣無力的動一下手中稈子,成千上萬個轟炸機就「哄」的起來。強忍住胃液,跟老闆說算了,買了回去也不敢吃!老闆說來了就買好了。於是買了魚和雞,看著殺魚過程又是一陣的胃翻滾,老闆卻始終面不改色----誒,怪不得自己是個窮打工的,老闆畢竟還是老闆!
回到客戶家我們分開淘米洗菜瞎忙著,把客戶他老媽驚得一楞一楞的----在印度有點身份的家庭都是請專門女傭家務的,普通家庭沒女傭就都由女性動手,男的是什麼也不用做,也不能做的。現在中國這個大老闆竟然不但去買菜,還自己親自炒了起來!!當然她驚訝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在印度這樣的活都是下人乾的,她全看到堂堂老闆卻弄了起來-……總之那天我們是把老人家給嚇著了。准備工作完畢,一頓世界級的經典之餐就要上演了!
先介紹一下桌上嘉賓----一個客戶是地道的印度人,一個是有點西方教育背景,一個是素食者,加上我們三個中國人,客戶老媽不和我們一起吃據說有客人時女的不能和男的同一桌吃飯)。晚餐開始喝湯時,大家都還好,慢慢就搞笑了:西方者裝摸做樣的刀叉並用割中國式雞肉和魚片,感覺他比較難下手,更難以下口;地道者拿著刀叉耍了一會不舒服,一聲sorry後,把菜和湯弄到盤里的飯上,伸出爪子就拌了起來,湯從他抬起的手上陸陸續續的滴著,他就時不時吮一下手,那個惡心啊!!素食者則看著眼前的食物滿臉愁容,還不住抵擋老闆的進攻----老闆不知道素食者教徒不能吃用炒過肉的鍋做的菜,看到他不吃,就一個盡給他夾青菜:
吃,怕什麼,這是青菜啊!盛情不過,他只得收下強咽下去,兄弟估計他每咽一口都在禱告:我萬能的神啊,請原諒這些殘忍的中國人吧……!而兄弟和另外一個老闆不時想起市場的蒼蠅,又看到地道者吮手吸汁哪裡還吃得下?草草收兵。而老闆看到自己的一番心血這幫傢伙都不怎麼領情,自然也神情暗淡……不到半個小時,這場中印西結合的大餐就在大家都不爽中結束了,最後客戶老媽上了水果,大家都還餓著,一搶而光,皆大歡。
⑷ 恆河水污染這么嚴重,印度人喝了卻不得病,為什麼
印度是一個有著多重宗教信仰的民族,即使有著多重信仰,在各個信仰當中恆河也是最為神聖的河流,所以恆河在他們心中是一個母親河一般的存在。我們所認識的恆河也許已經被某些媒體過度的醜陋化,很多人認為在橫河上面漂浮著火化的屍體,動物的殘骸,包括人們的大小便全都會排放在恆河裡,對於恆河的治理雖然沒有做到很完善,但最起碼這些我們印象當中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在這種習慣下已經達到了一個免疫的效果,我想人的身體應該有一定的適應能力,長期在那種惡劣環境下生存,身體已經產生了抗體。印度人口確實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印度的貧困人口也是佔有很高的比例,盲目的發展並不能讓此成為世界強國,基礎建設民生做完善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