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大種姓,由高到低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此制度與古代其他國家地區等級制度不同(最最無恥)的是人一旦出生,你的種姓(等級)不能因為財富和官爵的變化而變化。俗話說就是出生就定死了。
今天雖然早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它的殘余依舊根深蒂固影響著印度。
㈡ 如何初步判斷印度人的種姓
想通過名字判斷一個印度人的種姓是很難的。一般高種姓的人膚色都較淺,而低種姓的人膚色都相對較深。還有就是根據名字的含義,出生地、文化程度,是否精通梵文等宗教知識來判斷。
因為很多種姓都是來自於職業,所以有的名字一看就能知道個大概。比如「Shukla」,取純潔的白色之意,一看就知道是婆羅門種姓。還有「Trivedi」這種大白話一樣的名字,「精通三部吠陀的人」,他肯定是婆羅門種姓。那些以「清潔工」、「搬運工」、「洗衣工」為名的,明顯就是首陀羅種姓。
不過,印度種姓有數千種,高種姓里還有大量的副種姓。不同民族的種姓還不一樣。
印度人除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制度外,穆斯林受其影響,也有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種姓之分。印度其他民族包括比哈爾人、奧里亞人、古吉拉特人、坎納拉人、拉賈斯坦人、桑塔爾人等,都實行種姓制度,但種姓名稱及具體情況有所不同。
例如,比哈爾人分為婆羅門、巴明、拉吉普特、吠舍、迦耶斯特和首陀羅6個種姓,界線森嚴。而奧里亞人則分為婆羅門、坎代德、戈拉臘、拉柬尼耶和首陀羅5個種姓,制度不嚴,種姓地位還可升降。拉賈斯坦人也分為5個種姓,其中地位不高的馬哈金種姓的人主要從事工商業,卻相當富有,以加爾各答為中心,資本主義發展較快。
後來佛教徒也實行種姓區分,以古巴久最高,賈普最低。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的種姓制度則具有世俗性質,以瞿維種姓(耕種者)最高,羅陀種姓(洗衣人)最低。孟加拉人中印度教徒分為婆羅門、維迪耶、迦印斯特和首陀羅4個種姓,其中迦印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
在低種姓之下還有一群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印度人---「賤民」。在古代備受歧視,從事最低賤的工作,被稱為「不可觸摸者」。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被允許學習宗教經文,不允許進入寺廟,不許進入商店等公共場合,不能在公用的飲水處喝水,不能和其他人並肩行走等。
生活習慣上,賤民也有禁忌,比如印度是個喜愛佩帶首飾的民族,但賤民婦女不允許佩帶首飾。
近年來,改姓(以隱藏種姓身份)或者姓氏和種姓由於歷史或其他原因不一致的情況也不少,有時候當事人不說的話,光看姓名會造成判斷錯誤,能一眼看出來的也許只有印度本地人或者在印度生活過較長時間的人了。
㈢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劃分的
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3)印度街上如何區分種姓擴展閱讀:
一個底層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會是冷酷的。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層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很少有底層人去偷去搶去故意傷害頂層階級的。因為那些頂層高種姓人活動的區域,底層低種姓人根本就不會去。高種姓人打民事官司,對方一般也是高種姓人。也就是說,能跟底層人民發生矛盾,說明他們階層區別不大。
在吠舍眼裡首陀羅是底層人,在那些真正的頂層階級高種姓人眼裡,吠舍也是底層人,除非換邦。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
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為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為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參考資料:網路-種姓制度
㈣ 怎麼分辨印度種姓 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1、看語言: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實際上很多印度低種姓和賤民們是不會說英語的。英語是印度高種姓之間交流的語言,在印度當地是一種能體現高種姓身份的榮耀。
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是永遠都不可能融入會英語的圈子中的,所以會英語也可以被我們視作區分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的方法。
2、看膚色:
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種姓,而那些棕色皮膚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種姓。
3、看婚姻:
在印度高種姓娶低種姓是一種習慣,但是高種姓嫁給低種姓卻是種罪惡。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是不能結婚的,但實際上這種規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種姓的女子和低種姓的男子之間,如果是印度高種姓的男子想娶低種姓的男子的話,是可以被接受的。
(4)印度街上如何區分種姓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1]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參考資料:網路-種姓制度
㈤ 走在印度大街上,怎麼能快速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
你要是在新德里和孟買那樣的城市倒不太容易看得出來。
你只要看他們的工作狀況就可以了。
一般計程車的司機,擺攤賣東西的,酒店的服務員,都是低種姓的。
那種工作非常體面,能出國的,都是高種姓。
其實哪個國家都有階級。但其他國家你只要努力,是可以實現階級跨越的。
印度這個情況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個階級是正確的,並且絲毫沒有流動性。
毫無實現階級跨越的可能性。
一個低種姓的人犯了錯被高種姓的打死,人家覺得這樣一點問題都沒有。
然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㈥ 大街上,怎麼能快速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
看穿著啊,外表啊,還是能容易分得出來的,低種姓的人基本就是很貧窮的人的
㈦ 在印度,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在印度,怎樣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看完發現好簡單!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北方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創立的,大約已經存在了3000年,這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大致分為四種,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在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是等級最低的存在,都不被納入種姓制度之內。
還可以從飲食方面,高種姓素食者多,而低種姓人群肉多些。高貴的婆羅門也不會大吃大喝,飲食傾向清淡和新鮮,喜歡吃時令蔬果和糧食,相反的是,一些達利特家庭,餐食中菜量少口味重。另外,在印度酗酒人中,低種姓人多,這大概與他們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承受較多社會壓力有關。 (窮人喝酒,富人喝茶哪國都一樣)
各種姓在歷史上都有約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現代印度,高尚社區和貧民窟雖說並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再說一下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婆羅門在印度人數非常少,但是地位高貴,他們很少從事世俗行業,一般都是宗教領袖和學者,所以這些人我們很少可以見到。我們經常見到的種姓大多是印度的第二種姓剎帝利和第三種姓吠舍,剎帝利在印度幾乎壟斷了醫生、律師、和工程師等高薪職業,如果你在印度見到一名醫生,那麼他百分之九十會是剎帝利。
㈧ 其他分享丨在印度,怎麼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
種姓最初是根據人們的膚色和從事的職業來區分的,膚色較白皙的是上等雅利安人,是高種姓;膚色黝黑的一般是下等人或達羅毗荼人,屬於低種姓。
最高等級的婆羅門,他們都是寺廟里的神職人員,掌管宗教和祭祀大權,負責與天神溝通。第二個等級剎帝利是武士,負責保護婆羅門,以及統治國家,國王和官員們都屬於剎帝利等級。第三個等級吠舍,由農民、牧民、工匠和商人組成,這個等級的人數最多,他們沒有政治權利,只有義務,最重要的義務就是交稅,養活第一和第二等級的人。第四個等級首陀羅是激烈反抗過雅利安人的當地人,他們只能從事低賤的工作,很多首陀羅給高等級的人當僕人。
首陀羅不是社會上地位最低的,還有一種人被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這種人叫做賤民。賤民從事四個等級都不願意從事的職業,比如抬死人的屍體,掏糞等。四個等級的人出門遇到賤民,會認為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賤民出門時一般選擇晚上,必須敲鑼打鼓,提醒其他人趕緊避開。
在飲食方面,一般來說高種姓人群素食者較多,而低種姓人群非素食者更多些。
從人們的語言談吐中並不能絕對地分出種姓高低,但也存在一個概率的問題。高種姓的人接受良好教育的幾率較高,往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達利特中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少,多數不會講英語,只能用當地語言來溝通。
歡迎一起交流各種歷史問題
㈨ 印度沒有身份證,他們是怎麼辨認高種姓和低種姓的
其實很簡單,高種姓人穿金戴銀,出入都是豪車豪房,這些物質上的「裝備」,是一個「低種姓人」無法模仿的,畢竟在印度,並不是說你有才有能力,別人就會不在乎你的身份,讓你賺很多的錢,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個人氣質那一方面,高種姓和低種姓人之間那更是天差地別,高種姓人那種高傲和蔑視,是一個低種姓人永遠無法理解的。
而且高種姓人一般擁有著大量的財富,出行都是豪車,穿戴都是真金白銀,而且身上的衣服很明顯和就和平常人不一樣,而低種姓人怎麼可能擁有這種東西,他們干著最重最累的活,而且每天還不一定能吃飽,到哪裡來的閑錢還給自己置辦衣服,有穿的已經很不錯了。還想冒充?首先資本上就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