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亞洲海軍三強,沒有擁有一艘航母和兩艘核潛艇的印度
印度是亞洲最先擁有雙航母編隊的國家,也曾經一度風光了那麼一段時間!
但是,雙航母編隊並沒有讓印度海軍位列「亞洲海軍三甲」,其原因就是印度的工業化能力太低了!恩格斯說過:軍艦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革命導師的話,很直觀的說明了沒有強大的工業根本維持不了強大的海軍!
2. 印度軍隊軍事工業
自80年代以來,印度堅持國防與經濟並重,強調國防需求優先,逐步建立起了規模龐大且種類齊全的軍事工業體系。印度政府強調自主研發,以避免在武器裝備上受制於人,致力於加快國產導彈、新型戰斗機等尖端技術的研製和生產。
印度軍事工業主要由國有公司主導,包括9大大型國營企業及眾多兵工廠和科研機構。兵工廠主要生產軍用車輛、火炮等,大型企業則負責航空航天、電子設備和艦艇等高端設備。私營企業參與度相對較低,約占總生產量的6%至7%。目前,印度擁有超過30萬的軍工從業人員,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國防科研,1994年的國防科研支出和軍工產值分別為3.75億美元和1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4%。
印度軍事工業在周邊國家中處於先進水平,國防科研不斷取得突破,能夠自主生產多種武器,如「阿瓊」主戰坦克和「普里特維」地地戰術導彈。航空工業已具備自主研發教練機和輕型戰斗機的能力,艦船工業發展迅速,能夠建造不同級別的艦艇,包括核動力潛艇的研發也在規劃中。核武器工業方面,印度已具備核武器製造能力,包括原子彈和可能的研發中的氫彈。
印度軍事工業的管理體系由國防部統籌,各部門如航天部、原子能部和電子部協同運作,各自負責相應的科研與生產。政府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壓縮非核心項目、增加國防科研投資、改革國有軍工企業運營模式和鼓勵私營企業參與,以及加強國際合作和推動軍品出口,目標是到2000年後提升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率。
印度擁有世界第三規模的現役部隊,其中陸軍規模世界第二。印度是少數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是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軍費排名世界第九。
3. 如何評價印度的核武以及軍工水平
總之,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體系門類不健全的情況下就想發展出高端的軍工行業,顯然不現實,用「沒學會走就想跑」這句俗語來形容印度的軍工行業再恰當不過。軍工行業的發展應當遵循科學規律循序漸進的發展,而不是好高騖遠的將各種先進的又不切實際的目標定給軍工研製部門,其惡果就是如印度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