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國鳥是什麼
1. 藍孔雀是印度的國鳥。在1963年1月,當時的印度政府將藍孔雀定為國鳥,這一決定為孔雀提供了宗教和法律上的保護,使得它們在印度社會中享有尊貴的地位。
2. 全球有三種孔雀,分別是藍孔雀、綠孔雀和剛果孔雀。在印度,藍孔雀,也被稱為印度孔雀,是本地所特有的品種。印度政府在1963年1月的決定,使得藍孔雀不僅受到宗教的尊重,同時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
3. 盡管在印度,藍孔雀受到如此高的禮遇,但在中國,藍孔雀卻成為了被合理開發利用的對象。與在印度享受尊貴地位的藍孔雀相比,在中國的藍孔雀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4. 在印度,關於孔雀的民間故事頗為豐富。傳說中,濕婆神的兒子迦爾迪蓋耶曾騎著孔雀雲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和戰神卡提科亞也將孔雀選為坐騎,甚至封孔雀為鳥王。這些故事反映出印度人對孔雀的深厚喜愛,這種喜愛也體現在印度的建築、器皿和廟宇中孔雀的形象刻畫。
5. 藍孔雀與綠孔雀在體型、行為特徵和羽毛顏色上存在差異。成年野生綠孔雀體型較大,但性格膽小警覺,它們的腳印較大且較長,雙足長有長距,如同尖銳的刺。而藍孔雀的腿、頸和翎羽較長,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都具有金屬般的光澤,叫聲相對較低。藍孔雀沒有鞍羽,且性別間的外貌差異顯著,雄性藍孔雀的頸部、胸部和腹部呈現藍色,羽毛閃耀著翠綠色,背部呈現紫銅色光澤,尾羽長度超過1米,能夠豎起並展開,如同扇子一般。
2. 印度的國鳥是:
印度的國鳥是孔雀。全世界共有3種孔雀,即藍孔雀、綠孔雀及剛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屬於藍孔雀,又叫印度孔雀。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為「國鳥」,使孔雀受到了來自宗教和法律兩方面的保護,身貴而位尊。可是藍孔雀到了中國便成了「合理開發利用」的對象,其任人宰殺的境遇比起其在次大陸的老家真有天壤之別。
藍孔雀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種雞形目、雉科鳥類。雄性羽色艷麗,頭部冠羽呈扇型,尾屏的眼斑羽惹人注目,頸部鮮亮奇異的藍色使其在色彩世界中獨佔一席:孔雀藍。孔雀矜持而機警、華美卻不嬌媚,隨遇而安,食性廣泛。
在印度,關於孔雀的民間故事很多。傳說印度教舞蹈之王濕婆有個兒子迦爾迪蓋耶,曾坐著孔雀雲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戰神卡提科亞也都把孔雀選為騎乘工具,甚至封孔雀為鳥王。印度人世世代代喜愛孔雀,多將其形象雕於建築上,刻在器皿上或塑在廟宇中。
我在印度期間,常常碰見孔雀,還遇上幾次母孔雀帶小雛的熱鬧場面,要知道這都是些真正自由的野孔雀!有一次在一個清真寺前,我見到一位神職人員用孔雀羽紮成的笤帚掃地。後來才知,孔雀雖為國鳥,受法律保護,禁止銷售,甚至不許私帶出境,但允許用野孔雀毛做扇子、笤帚和裝飾物,據說這還能為使用者帶來好運和仙氣。
在印度生活期間,每當清晨或黃昏,我總能聽到遠方傳來孔雀高亢、單調、凄婉的鳴叫,駐足傾聽,每每令人產生一種高深莫測的冥思,真不知這到底是一種鳥,還是一位神的使者。
公元前4世紀,印度歷史上出現了一支號稱孔雀族的強大部落。經數年征戰,他們掃盪群雄,成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王朝——孔雀王朝。尤其是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使他的統治時期成為印度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他統一了印度次大陸,把釋迦牟尼的佛教定為當時印度的國教,他皈依佛門、講信修善、公平慈愛、杜絕葷腥,被後人推崇備至。正由於佛教在孔雀王朝時得到迅速發展,才使這一教派有機會向國外傳播,逐步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今天,盡管佛教徒在印度已成為少數,但印度作為佛教的發祥地,佛教教義的偉大精髓已經融入耆那教特別是印度教之中。所有這些教派無不主張寬容、自律、禁殺生靈,都供奉佛陀,強調普度眾生。這種一脈相承的宗教信仰已成為印度社會精神氣質的奠基石。
在印度,國家也劃定了野生動物禁獵區和國家公園,但因宗教文化的影響,孔雀、葉猴……甚至眼鏡蛇,無論在哪兒出現都會受到人們的保護。從這個角度講,印度3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就堪稱一個超級自然保護區。
3. 印度的國鳥是什麼 印度的國鳥的簡介
1、印度的國鳥是藍孔雀。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為「國鳥」,使孔雀受到了來自宗教和法律兩方面的保護,身貴而位尊。 印度的國鳥是藍孔雀。
2、藍孔雀(學名:Pavo cristatus):體長90-230厘米,翼展130-160厘米,體重4-6千克。雄鳥具直立的枕冠,羽色華麗,尾上覆羽特別延長,遠超過尾羽。具20枚尾羽,形長而稍呈凸尾狀;尾下覆羽為絨羽狀;兩翅稍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第5 枚稍微最長;跗蹠長而強,遠較中趾連爪為長,雄者具距。
3、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乾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葉林地區,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隨其群到田地里覓食,在地面上築巢,但在樹上棲息,主要以種子、昆蟲、水果和小型爬行類動物為食。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世界多地有飼養。是印度的國鳥。也是伊朗兩種國鳥之一。
4. 印度的國鳥是什麼
藍孔雀
印度的國鳥是藍孔雀。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為“國鳥”,使孔雀受到了來自宗教和法律兩方面的保護,身貴而位尊。
印度的國鳥是藍孔雀。全世界共有3種孔雀,即藍孔雀、綠孔雀及剛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屬於藍孔雀,又叫印度孔雀。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為“國鳥”,使孔雀受到了來自宗教和法律兩方面的保護,身貴而位尊。可是藍孔雀到了中國便成了“合理開發利用”的對象,其任人宰殺的境遇比起其在次大陸的老家真有天壤之別。
在印度,關於孔雀的民間故事很多。傳說印度教舞蹈之王濕婆有個兒子迦爾迪蓋耶,曾坐著孔雀雲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戰神卡提科亞也都把孔雀選為騎乘工具,甚至封孔雀為鳥王。印度人世世代代喜愛孔雀,多將其形象雕於建築上,刻在器皿上或塑在廟宇中。
藍孔雀和綠孔雀有一些差異,成年野生綠孔雀體形雖大,但生性膽小機警,綠孔雀踩的腳印比較大,比較長,綠孔雀雙足分別長有長距,就像兩根尖銳的刺。藍孔雀的腿、頸和翎羽較長,雌雄都有閃爍的金屬光澤,叫聲略低於綠孔雀。藍孔雀缺乏鞍羽。藍孔雀同種異性差異很大,雄性體的頸部、胸部和腹部呈燦爛的藍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綠色,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覆尾羽長1米以上,可以豎起來像一把扇子一樣“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