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哪裡眼鏡蛇最多

印度哪裡眼鏡蛇最多

發布時間:2022-04-05 04:12:06

① 世界上那個國家毒蛇最多

據統計,我國的毒蛇有48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以下種類,眼鏡蛇科的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鐵頭(龜殼花蛇)、竹葉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種蛇類。這些毒蛇多數分布於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湖南、湖北、雲南、江西、浙江、江蘇、貴州、四川等省、自治區。長江以北毒蛇種類較少,以蝮蛇常見;海蛇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 頭尖,脖子很細的,而且有兩排牙齒,頭呈三角形,嘴裡兩端的牙齒易噴出毒液,膚色比較鮮艷的蛇一般有毒 但蛇不是全都有毒 我可明確地告訴你,蛇類85%的蛇都是無毒的,只有一小部分有毒,可那一小部分有毒的蛇又是不願接觸人類的,所以不要見了蛇就以為有毒,更不要殺死它,畢竟它也是個生命。要分辨蛇是否有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蛇的頭型,從其上方看,是三角形的為有毒,橢圓形的為無毒。當然從顏色上也可辨出,顏色越艷麗毒性越強。簡單對不對。 最後我要說: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 NO。1 最毒:Inland Taipan 中名:兇猛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2 第二名:King Brown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 Austr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3 第三名:Taipan 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4 第四名:Eastern Tiger Snake 中名:東方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Se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NO。8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塔斯梅尼亞島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9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死亡蝮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10 第十名:WesternBrown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記得採納啊

② 為什麼印度有很多眼鏡蛇,而我國卻沒有

我國的雲南一帶有眼鏡蛇,只是相對印度來說,氣候等生存環境不同,所以數量,品種都會有所不同.

③ 印度眼鏡蛇只有印度才有嗎

不是 印度眼鏡蛇分布在印度次大陸上 印度次大陸上除了印度還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國家

④ 印度尼眼鏡蛇的棲息地在哪裡

主要分布於印度大陸(除了印度東北大陸),另外亦散布於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以及孟加拉國等地區。海拔2000米以內都可以找到印度眼鏡蛇

⑤ 印度三大怪,是哪三怪

在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方面,世界上哪個國家也比不上印度。更特別的是,印度還是一個擁有動物崇拜傳統的國度。人們不僅崇拜大象、猴子,還崇拜牛、蛇和老鼠這“三大怪”。

提到老鼠,世界上大約很少有人喜歡它們。但在印度教徒眼裡,老鼠是智慧與吉祥之神—象頭神伽內什的使者。在印度教廟里,人們總能看到伽內什的身邊伴著一隻老鼠。印度人崇拜老鼠還源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天深夜,一位農婦聽到一位女神對她說,她將在她腹內投胎,轉世人間。農婦果然不久懷有身孕。一年半以後,農婦才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取名勒卡尼。勒卡尼聰明伶俐,精通法術,經常利用法術治病救人,深得鄉親愛戴。勒卡尼很喜歡老鼠,經常叮囑人們好好保護老鼠。人們在她的感召下形成了保護老鼠的習俗,並由勒卡尼出面修建了一座老鼠廟。據說這座廟宇就是印度拉賈斯坦邦德薩瑙老鼠廟。這座廟宇建於公元巧世紀,幾百年來香火極盛。特別有意思的是該廟還有三條廟規:一是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傷害廟中的老鼠;二是如果無意中踩死了一隻老鼠,必須賠償一隻用金子製成的同等重量的老鼠;三是進廟朝拜時須奉獻食物喂養老鼠。

該廟每天早晚分別舉行一次祈禱和喂養老鼠的儀式。儀式舉行時,教徒們在廟堂擊鼓誦經,老鼠聽到鼓聲就會爭先恐後地從洞穴中跑出來,來到廟堂中央的女神塑像前的盤子里搶食物吃,吃完後又跑回洞里。為了使老鼠不受干擾地進食,廟堂上空架設一張大網,以擋住天上的飛鳥。為了防止附近的野狗和其他動物和老鼠爭食,廟門外還有人專門把守。據說,每月供養老鼠的費用高達兩三萬盧比。

這樣將人人厭惡的老鼠當神靈一樣供奉著雖然顯得不可理解,但當地人探信不疑。尤其是1927年,印度各地流行鼠疫,只有德薩瑙逃脫了此劫,這使得當地人更加崇拜老鼠。

⑥ 為什麼印度有很多眼鏡蛇,而我國卻沒有

戴著眼鏡的惡毒婦人不也是眼鏡蛇嗎(一般罵女人蛇蠍心腸)

⑦ 世界上哪些國家或地區毒蛇比較多

毒蛇
全世界3000種毒蛇中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在美國約有25種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緬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在美國雖然每年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傷,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數為兒童,老年人,某些宗教派中耍弄毒蛇的教徒和未治或治療不力者。大多數系被響尾蛇咬傷而且幾乎所有死亡者均被響尾蛇咬傷所致。被其它毒蛇咬傷的大多為銅頭蛇和少數的棉口蛇(一種水中的噬魚蛇)。珊瑚蛇占所有蛇咬傷的<1%。每年被動物園,學校,養蛇場,業余和職業養蛇者所收養的進口蛇咬傷約100例,多數被咬者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發生於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惱怒的時候,咬傷的部位以四肢為最常見。

[蛇毒生理學]

蛇毒是復雜的物質,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雖然酶起著重要作用,但一些更重要的蛇毒可能是分子量較小的多肽。大多數蛇毒成分似乎與受害者多種生理受體部位結合,因此武斷地將蛇毒分為"神經毒素","血液毒素"和"心臟毒素"是膚淺的,可能導致臨床判斷的錯誤。

大多數北美頰窩毒蛇(響尾蛇)的蛇毒所含的毒性蛋白成分可引起局部和全身作用。這些作用可引起局部組織損害,血管損傷,溶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樣(去纖維蛋白)綜合征(見下文)和肺,心,腎及神經病變。響尾蛇蛇毒可改變毛細血管通透性,進而使電解質,膠體和紅細胞通過血管壁外溢到被咬部位和其它器官(如肺,腎,心以及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起初為水腫,低白蛋白血症和血液濃縮。後來,血液和體液集中到微循環而導致休克,低血壓和乳酸性酸血症(lacticacidemia)。有效循環血容量下降可增加心臟和腎臟衰竭。在嚴重響尾蛇咬傷的病例,可見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20000/μl)或同時伴有其它凝血障礙。蛇毒引起的血管內凝血可激發去纖維蛋白綜合征,而導致嘔血,血尿和內出血。腎臟衰竭可能繼發於低血壓,溶血或血管內彌散性凝血樣綜合征的嚴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某些嚴重響尾蛇咬傷者可見蛋白尿,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大多數北美頰窩毒蛇的蛇毒僅引起輕微的神經肌肉傳導改變,而莫哈維和東部菱背響尾蛇的蛇毒可引起嚴重的神經損害。

珊瑚蛇(眼鏡蛇)的蛇毒主要含有神經毒成分,可引起神經肌肉傳導阻滯。由於缺乏明顯的蛋白溶解酶活性,故咬傷部位的症狀及體征輕微。

[症狀]

蛇的類別大多數頰窩毒蛇咬傷的局部症狀和體征是咬傷部位及鄰近組織立即出現明顯的灼痛,水腫(通常在10分鍾內,很少超過30分鍾)以及紅斑和瘀斑。若不治療,水腫發展迅速並可在數小時內累及整個肢體。可出現區域性淋巴管炎和腫大觸痛的淋巴結並伴有受傷部位表面的體溫升高。在中等度或嚴重響尾蛇咬傷時,瘀斑常見,在咬傷後3~6小時內出現於咬傷的部位。被東方及西方菱背響尾蛇和大草原,太平洋及樹林響尾蛇咬傷後,大多數都十分嚴重;而被銅頭蛇和莫哈維響尾蛇咬傷後則不嚴重。皮膚可出現緊綳,變色;8小時內通常在被咬部位出現皰疹並常可出血。這些變化通常是表淺的,因為北美響尾蛇咬傷僅局限於皮膚和皮下組織。若不治療,咬傷處的周圍壞死常見,並且周圍的表淺血管可有血栓形成。大多數蛇毒作用的高峰出現於咬傷後4天之內。

全身性症狀包括惡心,嘔吐,出汗,發熱,全身乏力虛弱,感覺異常,肌肉自發性收縮,精神狀態改變,低血和休克。響尾蛇咬傷者可有橡膠味,薄荷味和金屬味。莫哈維響尾蛇咬傷可引起呼吸抑制。響尾蛇蛇毒中毒可引起范圍廣泛的凝血異常,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按國際正常化比率測定)或部分凝血致活酶激活時間(aPTT)延長,血小板減少,低纖維蛋白原血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升高或上述變化共同存在的類似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去纖維蛋白)的綜合征。出血可發生於被咬部位或粘膜,可見嘔血,黑糞和血尿。大多數病例,血細胞比容明顯上升是繼發於血液濃縮的早期現象,後來可因補液和凝血障礙所致的失血而可使血細胞比容下降。在嚴重病例,溶血可使血細胞比容迅速下降。

珊瑚蛇咬傷時,疼痛和腫脹輕微或缺如,並且常常是短暫的。全身症狀可延遲到8~24小時,創口周圍常有感覺異常,數小時內肢體乏力明顯。病人可有明顯的虛弱和嗜睡,感覺可有變化,包括欣快感和倦睡。顱神經麻痹也可出現,包括上瞼下垂,復視,視力模糊,發音障礙和吞咽困難及多涎。接著可出現呼吸窘迫和肌肉搐搦。一旦珊瑚蛇蛇毒中毒的神經效應出現,抗蛇毒素很難使之逆轉,盡管給予治療仍可持續3~6日,不治病人死於呼吸衰竭。

蛇毒中毒的程度蛇咬傷中毒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蛇的大小和種類,注入蛇毒的數量,傷口的數目,咬傷的部位和深度(例如頭部和軀體咬傷比肢體咬傷嚴重),被咬者的年齡,體重和健康狀況,咬傷和開始治療之間的時間和被咬者對蛇毒的易感(反應)性。

在文獻上有時將蛇毒中毒用數字分等級,但根據局部變化,全身症狀和體征,凝血參數和其它實驗檢查結果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較為實用。蛇毒中毒的分級應按最嚴重的症狀或體征或實驗檢查結果來分,蛇毒中毒可從輕度很快發展為重度,因此必須連續重新評估。

毒蛇牙印牙印可提示侵犯毒蛇的種類,但不能作為陽性鑒定。按蛇的頜骨解剖為基礎的典型牙印模式,在現場是不被發現的。響尾蛇可留下1或2個牙印或咬傷和其它牙齒標志;單個牙印很常見。無毒蛇咬傷通常有多個牙印。

中國的毒蛇有四十餘種,多分布於長江以南的廣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質可分為: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類。

金環蛇、銀環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經毒。蝰蛇、尖吻腹、
竹葉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鏡蛇、眼鏡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歡野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對野外危險,特別是動植物造成的危險往往估計不足,這些危險,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每個野外活動的人正確且全面地認識毒蛇和了解蛇傷防治非常必要。

先從認識的誤區談起誤區一:小蛇不毒

雖然一般情況下被大蛇咬傷症狀更嚴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媽媽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頻繁,咬人時注毒量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剛剛孵化的小蛇較少捕食,因此咬人時注毒量相對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人兇狠。許多養蛇專業戶甚至蛇類專家都吃過這個教訓。

另外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強弱也不同,如銀環蛇的個頭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卻極強。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這樣的場面:幾個男生拿著大棒石頭追打一隻拚命逃竄的小蛇。現在應該知道,這也不僅僅是好玩。況且,蛇類本身是對人類極其有益的一種動物,我們應該盡量保護野外的每一種生物。

誤區二:被蛇咬過,但是幾十分鍾內沒有不適感,那一定是無毒蛇了

這是極其常見的認識謬誤,甚至在許多網頁的「野外教室」欄中也有類似誤人子弟的地方。實際上,有些毒蛇咬傷後的症狀要經過1到4小時才能顯現出來。比如97年福建附一醫院就收治了一個8歲大的小孩,他被銀環蛇咬傷後4小時才出現症狀,耽誤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後來經各方全力搶救,仍然昏迷了一個多星期才蘇醒。醫院收治的這類蛇傷病人不在少數!

誤區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須清楚的是,野外無毒蛇佔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即便是有毒蛇咬傷,大多數也因為多種因素的關系,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狀比較嚴重,個別人有生命危險。

掌握毒蛇的活動規律,蛇傷的預防

蛇是變溫動物,它的活動與外界氣溫有密切聯系,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最高時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另外這幾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將大范圍的蛇洞淹沒,也會造成陸地上無家可歸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蛇種不同,活動規律也不同,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

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要穿長褲,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

毒蛇怕人,受驚後會迅速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大多由於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毒蛇身體時,它才咬人。因此,在適於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時,提高警惕,並做適當的防護,許多蛇傷是可以避免的。

識別毒蛇

對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區別。只有正確識別毒蛇,才能進行對症防治。

毒蛇的標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態,可以分為溝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額骨著生的位置,可分為前毒牙和後毒牙。但是這種鑒別在應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種方法是從蛇的外形和色斑上來鑒別!

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

NO。1
最毒:Inland Taipan
中名:兇猛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2
第二名:King Brown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 Austr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3
第三名:Taipan 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4
第四名:Eastern Tiger Snake
中名:東方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Se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NO。8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塔斯梅尼亞島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9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死亡蝮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10
第十名:WesternBrown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⑧ 印度共有多少種眼鏡蛇

亞利桑納的山王蛇 英文名:Lampropeltis pyomelana(Kingsnake) 蛇目體長:100厘米邢台: 吻鼻部為白色,身體主要為紅色,有白色或黃白色斑紋,背部有黑色環紋。分布: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一帶,棲息於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地針葉林和灌叢地帶習性:喜歡隱藏在水域附近的落葉下,倒木下。白天活動,在寒冷的季節經常出來曬太陽。食物:以小型哺乳動物,蜥蜴和其他蛇類為食繁殖:卵生,每窩產卵大約6枚,孵化期大約為3個月,幼體出殼時體長為25厘米。 紅竹蛇 科 名:黃頷蛇科 學 名: Elaphe porphyracea 屬 名: Elaphe 食 性: 以小型哺乳類為食。 分 布: 台灣,中國中部以南,印度。 形態特徵: 全長80-90公分。頭頸部同粗,鱗片平滑。一般以紅色或紅褐色為底色,在頭背中央眼睛及兩眼後方等位置共有3條黑色縱向條紋。軀體背中線兩側亦具有2條黑色直紋,以及另有9-17條外鑲黑邊的褐色橫紋與上述3條黑紋相互交錯。 生活 習性: 棲息於山地及森林,有時會出現於溪流附近。卵生。 黑曼巴,非洲的死神 分布: 非洲南部 全長: 220cm--450cm 生殖方式: 卵生 非洲最大的毒蛇, 棲息於開闊的灌木叢及草原等較乾燥地帶, 以小型嚙齒動物及鳥類為食. 體型修長, 成蛇一般均超過2米, 最長記錄可達4.5米. 頭部長方型, 體色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 此蛇最獨特的,便是它的口腔內部為黑色, 當張大口時可以清楚地見到. 上顎前端在攻擊時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 前溝牙毒蛇, 毒液為神經毒, 毒性極強.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 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 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 幾分鍾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雖然這只是傳說, 且先不論屬實與否, 但黑曼巴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 當受威脅時, 黑曼巴能高高豎起身體的前半段, 並且張開黑色的大口發動攻擊, 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咬人的事並不常見, 而且在蛇發出警告時避開或站立不動, 就不會有危險. 畢竟, 攻擊人只是在受到打擾並且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黑曼巴蛇,俊郎美麗,另人心儀而又心懷畏懼,是地球上非常神秘的生物之一。 黑曼巴蛇的形體和顏色都很恐怖。成年的黑曼巴蛇[size=10.5pt]體型修長,能輕松的長到4米,據說還有人看見過5米長的黑曼巴蛇。黑曼巴也並不是黑色的,而是褐色或灰色的,[size=10.5pt]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形容黑曼巴蛇的嘴也不是血盆大口,黑曼巴蛇的口腔是純黑色的,十分恐怖。黑曼巴蛇的[size=10.5pt]頭部是長方型的,牙齒位於嘴前部,又是彎而且空心的,叫做前溝管牙,雖然毒牙長可達7~13毫米,但是卻深藏不露,被一層毒牙膜包著,除非掰開他的嘴,否則連毒牙的尖都看不到,它的[size=10.5pt]上顎還能活動,在攻擊時前端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 黑曼巴蛇還是很好的[size=10.5pt]另類寵物。最近,國外與國內都掀起了養另類寵物毒蛇的熱潮,中國各地還都建起了專門買寵物蛇的爬蟲市場。於是,黑曼巴蛇就成了蛇中的首選,極品。黑曼巴蛇又叫黑樹眼鏡蛇,[size=10.5pt]英文名是Mamba,屬眼鏡蛇科,曼巴屬。分布於非洲,[size=10.5pt]棲息於開闊的灌木叢及草原等較乾燥地帶, 以小型嚙齒動物及鳥類為食,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不會對任何東西發動攻擊,而且,在蛇發出警告時避開或站立不動, 就不會有危險。畢竟, 攻擊人只是在受到打擾並且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黑曼巴蛇的毒性非常強。黑曼巴蛇的[size=10.5pt]毒液為神經毒,在沒有發現澳洲三大太攀蛇之前曾被認為是世界第一毒蛇,即使發現了澳洲三大太攀蛇,黑曼巴蛇的名聲也不比[size=10.5pt]太攀弱,當黑曼巴蛇[size=10.5pt]受威脅時, 能高高豎起身體的前半段, 張開黑色的大口發動攻擊, 而且常常是它對獵物發起襲擊後尚未鬆口,獵物已喪命,或獵物尚未察覺自己遭受傷害,就因毒性發作失去知覺,計算證明,黑曼巴蛇的[size=10.5pt]1000[size=10.5pt]毫克毒液足以讓一個體格健壯的100公斤的大漢在60秒內死去,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死亡率接近100%! 黑曼巴蛇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黑曼巴蛇的速度可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size=10.5pt]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是速度最快的蛇類,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 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 幾分鍾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雖然這只是傳說, 且先不論屬實與否, 每小時能爬行16~20公里的黑曼巴蛇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還有就是黑曼巴蛇在爬行時經常喜歡豎起身體接近50厘米前半段爬行,而且靠像腳一樣的皮膚鱗片可以跳的很高,1米的幼曼巴可以輕松的咬住一個2米高的人的臉部,使毒液迅速功入心臟致命。 黑曼巴蛇還特別神秘。[size=10.5pt]曼巴屬共有[size=10.5pt]白唇曼巴、黑曼巴、綠曼巴、東非綠曼巴、簡氏曼巴幾種,這是以前唯一一條[size=10.5pt]曼巴屬生物的信息,這樣少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幾個人人敢研究黑曼巴蛇,因此,黑曼巴蛇就變得很神秘,現在科學界研究蛇的人可能知道了,最近黑曼巴蛇的神秘面紗不但沒被揭開,反而多了一層,原來,最近有幾位研究黑曼巴蛇的科學家在非洲南部和非洲東部各捕到了2條活的黑曼巴蛇,經過基因研究,發現非洲南部和非洲東部的黑曼巴蛇的基因不同,證明[size=10.5pt]曼巴屬的黑曼巴蛇就有了兩種:東非黑曼巴和西非黑曼巴。也就是說,世界十大毒王錄、非洲五大毒蛇……凡是有黑曼巴蛇的記錄里,都要詳細的多分出一個成員了。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是我國27種毒蛇中最毒的一種,在青藏高原一帶曾經出現過,蝰科,白頭蝰亞科,白頭蝰屬 白頭蝰 蛇目蝰科白頭蝰亞科唯一的一種。世界罕見。最早發現於緬甸克欽山。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陝西有分布。管牙類毒蛇,一般長 500 毫米左右,最長達770毫米。軀干圓柱形,頭部白色有淺褐色斑紋,軀尾背面紫藍色,有朱紅色橫斑,頭背具 9 枚大鱗。背鱗平滑。主要發現於路邊、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沒於住宅附近。屬晨昏活動類型。以小型嚙齒動物或食蟲目動物為食。人被咬傷時,除局部劇痛、腫脹、少量出血外,還出現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咽困難等症狀。 有朱紅色橫斑10~15+3~4個,左右兩側的橫斑數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對橫斑交錯排列或在背中線上相遇聯合成橫跨背面的完整橫紋。頭背具9枚大鱗;眶前鱗3(2),眶後鱗2(3);顳鱗2+3(2),上唇鱗6,2-1-3式,下唇鱗8(7~9)。背鱗平滑,17-17-15行,是蝰科中行數最低者;腹鱗168~205;尾下鱗39~53對。棲息於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區,見於路邊、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叢中,亦見於住宅附近,甚至進入室內。晨昏活動。捕食小型嚙齒動物和食蟲目動物。繁殖習性不詳。我國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陝西、甘肅、廣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國外分布於緬甸與越南北部。 世界爬蟲介公認最另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歐美曾多次進口,結果全軍覆沒....對於白頭蝰的死因,現在爬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白頭蝰的低海拔高溫反應導致內臟器官損傷而絕食,另一說法則是由於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無法適應嚙齒類動物.然而近幾年,俄羅斯已經有研究者成功飼養並繁殖了白頭蝰,相信這一死結在私人飼養者手裡也已經被解開。 美國山蛇王 亞馬遜巨蝮 學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別 名: 叢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及大西洋沿岸。棲居於雨林中。 生態習性: 喜歡棲息於灌木叢、潮濕的雨林內,卵生,每次產下5-18枚卵,巨蝮蛇的習性很神秘 ,目前採集到的個體並不多,所以被咬傷深具危險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態特徵: 本種蝮蛇的體色為褐色、黃色或粉紅色,背上滿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紋。眼睛到顎部之間有一道黑色條紋連接,尾巴的末端則縮減成針狀。巨蝮有兩個亞種:亞馬遜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險性的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體長為2-3.5公尺,最大發現記錄為3.7公尺,巨蝮屬(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墨脫竹葉青 英 文 名 Medog green pit-viper 拉丁學名 Trimeresurus medoensis 地理分布 我國僅見於西藏墨脫。國外分布於緬甸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發現於喜馬拉雅山南坡海拔1200~1400m山區,白晝微雨天氣在路邊活動,可能與覓食有關。 體形特徵 全長600~700m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綠色,體側各有一條紅白參半的縱紋,上唇及腹面黃白色,眼淡紅色,尾背及末端焦紅色。頭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頭背都是小鱗片,左右鼻間鱗相隔1枚小鱗。有頰窩,第一枚上唇鱗與鼻鱗完全分開。中段背鱗17行,中央7~11行微弱起棱;腹鱗143~149,肛鱗完整,尾下鱗57~60對。 白唇竹葉青
頭呈三角型 頸細 頭頂有許多細鱗 左右鼻間鱗小 由細鱗分開

體長不到1米 體背呈草綠色 背鱗最外側的中央呈白色 從頸部以後形成白色縱線

有的在白側線拌有一行紅側線 瞳孔垂直 紅色 尾端焦紅色

棲息於山區 尾具纏繞性 食 蛙 蜥蜴 鼠 鳥

卵胎生 3--15

分布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甘肅 台灣等.....

狐狸蛇,美國的五大湖區。有毒 黑樹眼鏡蛇是非洲的劇毒蛇類,雖然不經常咬人,但一旦被它咬傷,通常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死亡。它的體色並不總是黑色,一般呈灰色或棕色,頭測具淺色斑紋,只有口腔內部有黑斑,當它防禦天敵將口張大時可見口腔內的黑色斑,這時它的頸部呈扁平狀。黑樹眼鏡蛇行動敏捷,它的窩有時建在地上。 分布於生境:非洲東部和南部,西非有間斷分布;主要在草原、林地和灌叢中活動 裂須海蛇,最毒的蛇之一 沙漠王蛇 北沒最長最毒的東部菱斑響尾蛇 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澳洲魔鬼 亞洲眼睛王蛇 人被咬後,四到六分鍾後沒命了!是世界最長毒蛇之一。 貝氏海蛇最值錢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

我也來說兩句 查看全部回復
最新回復
a2133574 (2007-9-13 18:55:23)
黑眉錦蛇 五步蛇 矛頭蝮,分布於南美洲北部.隸屬與蝮蛇類.劇毒 綠水蚺 南美洲巨蝮 學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別 名: 叢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及大西洋沿岸。棲居於雨林中。 生態習性: 喜歡棲息於灌木叢、潮濕的雨林內,卵生,每次產下5-18枚卵,巨蝮蛇的習性很神秘 ,目前採集到的個體並不多,所以被咬傷深具危險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態特徵: 本種蝮蛇的體色為褐色、黃色或粉紅色,背上滿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紋。眼睛到顎部之間有一道黑色條紋連接,尾巴的末端則縮減成針狀。巨蝮有兩個亞種:亞馬遜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險性的 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體長為2-3.5公尺,最大發現記錄為3.7公尺,巨蝮屬(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帝皇眼鏡蛇王被咬後最快4~6分 鍾即死亡。 毒性是神經毒,在人體內會引致痛苦腫脹、高血壓、反 胃、腹痛、睏倦、四肢麻痹、不省人事,最終死亡。被咬後15-30分鍾內會出現以上 症狀,而沒有葯物治療的被咬者必定死亡。 巴布新幾內亞的阿拉佛拉瘰鱗蛇 中文科名:瘰鱗蛇科中文屬名:瘰鱗蛇屬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拉丁文名:Acrochors granulatus 英文名:Marine file snak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799 物種信息:全長雌性1000mm,尾長佔1/10。頭部灰黑色,體尾背麵灰白色,具黑色環紋或黑橫斑。頭較小,與頸區分不明顯。頭背被覆瘰粒狀小鱗,吻背者略大;鼻孔位於吻背,開口向上,圓形,圍以環形鼻鱗;眼小,位於頭背側,兩眼間一橫排有鱗8~11枚,瞳孔直立橢圓形。體粗壯而略側扁,後段尤側扁;通體皮膚鬆弛,覆以細小的瘰粒狀鱗,環體中段一周有鱗約100枚;沒有較大的腹鱗,沿腹面中央的皮膚形成一褶襞,覆以極小的棘鱗。尾短而側扁。分布於我國僅在海南省三亞沿海捕獲過1條。國外廣泛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及索羅門群島。生活於大陸或海島沿岸河口地帶,以魚為食。在有的地方數量極多,常成群集隊,漁民捕魚時常被捕入網中。卵胎生,每次產仔蛇6~8條,初生仔蛇全長約220mm。 閃靈蛇 中國獨有的品種.分布於湖南省宜章縣境內!是一種巨型蝮蛇類,巨毒,能噴毒且射程達二公尺! 黑唇青斑海蛇 水蚺 脊椎動物,爬行綱,蟒科。也稱水蟒。現存蛇類中最大的一種。長9米以上,最大是南美洲的,長達11.4米。習棲江河中,可長時間沒入水中或把頭露出水面一點。主要捕食陸生動物,如哺乳類及鳥,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鱷。卵胎生,初生仔蛇長70~80厘米。有夏眠現象,可能與它生活的水域變干有關,水蚺可埋入淤泥中,藉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因為體積大,所以吃一個胖子通常是弄個半飽,成年蟒長一般8米以上,在野外也能看到10米以上的,據資料可查最長的在18米,重約為3200斤.南美特有`~!不過它吃人終究沒有人吃它多,據說每年遭到屠殺的水蚺達到60多噸大水蚺也叫亞馬孫森蚺,其體長為5-9米,可與最大的蟒相比,它們主要生活在南洲附近的水域。亞馬孫森蚺是夜行性動物,它們常在夜間埋伏在水中捕捉水鳥、龜、水豚、學 名:Eunestes Murinus 英 名:Green Anaconda 別 名:綠森蚺、綠水蟒 科 名:蚺蛇科(Boidae) 分 布: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 生態習性:棲息於沼澤地區,因其體型太過龐大,所以必須靠水的浮力支撐其體重,所以森蚺都是游泳高手,以任何哺乳類為食,甚至獵食鱷魚,沒有天敵,卵胎生;飼養時需要相當大的空間和水池,溫度保持在26C,且須注意不要讓它泡在水中超過3天,潮濕的環境會引起皮膚病,須照射UVA&UVB,時間為一天開啟12小時,但其性情兇猛,同時價格昂貴,還是不建議飼養。 型態特徵:世界最大的蛇類,雌性比雄性大,但體型在文獻上並沒有一定的長度,一般成體體型就已超過9公尺,體重超過150公斤;1907年在巴西發現的Green Anaconda其全長竟達18.9公尺,但文獻上也沒有明確記載,可能是以訛傳訛;其體色為橄欖色或暗黃色,並分布黑色橢圓形的斑點,雖然同為森蚺,其體型和形態特徵和黃色水蟒有著明顯的不同,這點可以做比較。 赤尾青竹絲,台灣東南亞等地!有毒 形態特徵:小型毒蛇,又名赤尾鮐,體色以綠色為主,常有人將其與無毒的青蛇相混淆,背鱗列數為21列。 其與無毒的青蛇在形上可明顯區分的特徵是: 1.赤尾青竹絲的頸部細長,頭呈明顯的三角形;青蛇頭部則為橢圓形。 2.赤尾青竹絲的身體兩側有一條自頸部延伸至尾的白色縱線;青蛇則無。 3.赤尾青竹絲之尾部為磚紅色;青蛇則為通體綠色。大部分雄性赤尾青竹絲體側的白色縱線下,尚有一條紅色縱線。 生態習性:赤尾青竹絲的族群數量很多,且棲地型態極為廣泛,由平地到兩千多公尺山區的各類型環境多能發現到它的蹤跡。常纏繞於灌叢或矮樹枝上休息或靜待蛙、鼠、鳥類等獵物經過捕食之。多於夜間活, 卵胎生。 澳洲幽靈 世界上最長的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 食 性:以小型哺乳類 , 青蛙 , 蜥蜴或蛇類為食。亦善於捕食魚類。 分 布:西至塞內加爾,東至索馬里,西南至安哥拉,南至南非東部。 形態特徵:屬大型眼鏡蛇,全長 1.2-2 公尺,最長可達 2.7 公尺。除頭頸部呈褐色外,背部均為黑色。腹部則呈黃白色,並雜有黑色橫紋。此外唇鱗為白色,並鑲有黑邊。 生活 習性:棲息於熱帶雨林 及周邊區域。卵生,平均可產 15 顆卵。壽命極長,有飼養超過 28 年的記錄。 很少見的東非綠曼巴 眼睛王蛇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這種在蛇的王國中所向無敵的、世界最大的前溝牙類毒蛇,一直被人類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卻難敵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貪婪的敵人——人類。長期以來眼鏡王蛇被人類捕捉殺戮,被人類作為餐桌上的美味、工藝品(蛇皮)以及葯物(蛇膽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類發現者,均遭捕殺,鮮有倖免。據統計1991和1992年僅廣西邊境,眼鏡王蛇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6和18噸。目前,其種群數量已急劇下降,野外猶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況。 現在國內的部分動物園及養蛇場雖有飼養,但其飼養的眼鏡王蛇皆為野外捕捉;且由於多種原因,至今尚沒有在飼養下正常產卵孵化的報道;所飼養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內死去,因此,通過繁殖以增加種群數量的目的一時尚難以達到。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眼鏡王蛇的自然生態環境,遏止或杜絕對野生眼鏡王蛇的捕殺,是眼鏡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鏡王蛇卻仍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即不受國家法律的保護,長此以往,眼鏡王蛇在我國將有絕滅之虞。 澳洲老虎 血蚺,生活在蘇門達蠟島和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里! 北美西部代蛇 非洲的節腳蛇 變色蛇 可以變色 巨毒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宣布,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沼澤里發現了一種可以改變皮膚顏色的蛇。根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聲明,改變皮膚顏色在變色龍等爬行動物身上十分常見,但在蛇身上相當罕見。科學家目前尚不能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 「我把這條紅棕色的蛇放到沒有光的桶里,」爬行動物專家馬克·奧利亞說,「我幾分鍾後把它拿出來時,它幾乎通體都變成了白色。」 爬行動物改變皮膚顏色往往是為了偽裝自己,躲避捕食者,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條蛇為什麼會通體變為白色。科學家去年在印度尼西亞勿洞克里洪國家公園的卡普阿斯河附近濕地里發現了這條0.5米長的毒蛇,科學家將它命名為「卡普阿斯泥蛇」。 魔鬼 世界毒蛇為第7名的毒蛇,生活在亞瑪遜叢林里。喜歡棲息在樹上。身體非常鮮艷!紅黑黃相間。體長1米到2米左右。行動速度較快!如人類不去招惹它它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1 北美洲的葡萄樹蛇 葡萄樹蛇又名北美葡萄樹蛇,生活在北美洲的葡萄樹上。劇毒!且顏色形狀和樹葉很相似。如果碰到它為發動攻擊!速度很快,難以躲避!且毒素為神經毒素。如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 太攀蛇 學 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英 名:Coastal Taipan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分布於 澳洲 北部、 新幾內亞 資 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 哺乳動物 為食,卵生。生態習性:太攀蛇是行動快速的哺乳動物殺手,日夜均會活動,毒性強烈足以致人於死,本種蛇也是新幾內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產下3~22枚卵。 罕見納米比亞沙漠測行蛇 樹眼鏡蛇 學 名:Pseudohaje goldii 英 名:Gold`s Tree Cobra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西非及中非;棲居在河流沿岸的森林中。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下10-20枚卵。本種為非洲相當罕見的蛇種,行動敏捷,即使在地面上也可快速行動,其獵物包括松鼠等樹棲性哺乳類及陸棲性兩棲類。型態特徵:體長約2.2~2.7公尺,本種眼鏡蛇體型細長,並有亮黑色的背面、黃色的腹面及唇部,而最明顯的特徵是其短頭部及超大的眼睛。樹眼鏡蛇的尾巴呈針狀,攀爬時可以作為補助之用。

⑨ 印度四大毒蛇是那些

兇猛太攀蛇 ,`棕伊澳蛇 ,太攀蛇 ,東方虎蛇 ,虎蛇 ,巨環海蛇 ,另一種虎蛇 ,黑虎蛇 ,死亡蝮蛇 ,西部擬眼蛇

⑩ 世界四大毒蛇是什麼

四大毒蛇的成員如下:
1、印度眼鏡蛇(Naja naja):這亦是印度境內最著名的毒蛇。
印度眼鏡蛇(學名:Naja
naja),是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一種蛇,亦是眼鏡蛇屬中的重要代表種。印度眼鏡蛇是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因此得名。此蛇種及整個眼鏡蛇屬的學名關鍵詞「Naja」,語源來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
2、青環蛇(Bungarus caeruleus)
青環蛇(學名:Bungarus caeruleus),又名印度環蛇,是一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及鄰近地區的環蛇。這種蛇的毒性非常強,它是印度「四大毒蛇」
的成員之一,在十多種環蛇品種當中,它也是最常造成嚴重蛇傷的一種。
3、山蝰(Daboia russelii)
山蝰屬(學名:Daboia)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單型屬,屬下只有山蝰(D.
russelii)一種有毒蛇類,主要分布於亞洲至印度次大陸地區、東南亞、中國南部及台灣。由於山蝰的分布范圍甚廣,因此被視為南亞區域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大部份遭蛇咬傷以及導致死亡的事件都與其有關。
山蝰是印度著名四大毒蛇的其中一員,亦是引發印度境內幾乎所有人類遭蛇咬斃事故的元兇。山蝰的拉丁學名「D.
russelii」來自最早發現山蝰的爬蟲學家柏德烈·羅素(Patrick
Russell,1726-1805)博士;而其屬的學名「Daboia」則來自印地語,意指「潛伏者」。目前共有兩個亞種已被確認。
4、鋸鱗蝰(Echis carinatus)
鋸鱗蝰(學名:Echis
carinatus)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鋸鱗蝰屬下的一種毒蛇,主要分布於中東及中亞地區,尤其是印度次大陸一帶。鋸鱗蝰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亦是四者中體型最細小的。目前共有5個亞種已被確認。

閱讀全文

與印度哪裡眼鏡蛇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檯球多久在中國出現 瀏覽:850
米紙越南小館哪個好吃 瀏覽:432
疫情日本向中國援助了什麼 瀏覽:378
中國聯通如何辦理小聖卡 瀏覽:679
中國限電需要多久 瀏覽:274
英國法官一年多少工資 瀏覽:433
印度的甘地在哪裡 瀏覽:185
印度尼西亞首都發生了什麼 瀏覽:278
西方人是如何接觸中國風的 瀏覽:890
印度花生米一天吃多少 瀏覽:764
越南閱兵什麼意思 瀏覽:197
為什麼印度黃米煮起來有臭味 瀏覽:327
越南三月八日是什麼節日 瀏覽:221
中國多久能拿世界盃 瀏覽:46
中國礦大宿舍有多少人 瀏覽:567
義大利有一個地區為什麼是零感染 瀏覽:854
中國有哪些買車免稅區 瀏覽:963
義大利面的配料怎麼做好吃 瀏覽:403
洞口哪裡有賣義大利面的 瀏覽:331
為什麼伊朗還在用美金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