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亞為何只用不到3%的土地就能養活全球20%的人口
印度是多平原(印度恆河平原面積比中國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翻番)、降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季風氣候國家,全國半數以上土地適合農耕。那邊印度人超級好養活,我很多次去印度看到那邊底層的民眾都是天天吃大餅卷咖喱或者手抓咖喱飯,你讓中國人天天吃這個試試。
❷ 印度是如何用2%的土地養活17%人口的
理論上,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位。印度雖然沒有中國土地那麼多,但是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據統計,印度的耕地面積為1.6億公頃,居世界耕地面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亞洲排名第一,高於中國的1.3億公頃耕地。
我國耕地面積普遍小於印度,但是我國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2.5倍以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是一個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印度的糧食出口是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其實眾所周知,中國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但是在2017年,中國進口了多達9554萬噸的大豆,它們大部分用來進行了水產養殖。
❸ 印度面積僅有我國三分之一,為何能養活13.9億人
1. 從古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歐洲便出現了兩頂王冠,分別歸屬於東西兩個羅馬帝國。後來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佔領,東羅馬帝國宣告覆滅,整個歐洲大陸便只留下了一頂王冠,便是西羅馬帝國的王冠,後來決定王冠落到了法蘭克王國國王的頭上。再到後來,這頂王冠又傳承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王冠,被戴在了德意志君主的頭頂上。國王與皇帝之間,可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國王只是皇帝手下的一位領主而已,而皇帝對國王有著名義上的宗主權。法國國王只能稱之為國王,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卻可以稱之為皇帝。再後來,拿破崙加冕稱帝,於是歐洲大陸便出現了第二頂皇冠。不過這些都與英國女王無關。英國女王既沒有西羅馬帝國皇室的血統,也不是其正統繼承人,因此根本沒有皇帝這一稱號。不過,英國通過海外殖民掠奪,佔領了印度,由於英國在佔領印度之前,印度正值莫窟爾王朝時期,其存在一個國王。因此當英國人佔領印度之後,便順理成章的將印度的這一頂王冠戴在了英國女王的頭上,自此英國女王便成為英國國王,印度皇帝。而印度也因為其財富和重要地位,被稱之為英國女王王冠上的寶石。
2. 印度地處亞洲南部地形狹窄,整個印度國家的面積才只有中國的1/3而已,中國在雜交水稻開始之前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糧食危機。那麼印度又是怎樣依靠如此少的土地,來供養13.9億人口的呢?實際上,根據有關專家們的研究,印度能夠以如此少的土地養活如此大的人口,主要原因有五點。
3. 一、印度可耕種土地面積十分廣闊。雖然印度的總體面積較之於中國比較少,但這並不妨礙印度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廣闊。要知道,中國的這些廣袤的土地,並不是全都能夠用來作為耕地的。山地高原丘陵都不能用來耕種。印度的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在整個印度境內大概有40%的土地處於熱帶平原之上,黃河流域和南部沿海的地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溫度適宜,降水充沛,非常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除此以外,在印度境內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復雜的地形,因此其可以用來耕地的面積非常的多。在如此之多耕地面積的加持之下,印度人能夠養活那麼多的人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4. 二、印度適宜的氣候。中國主要沿秦嶺淮河一線分為南方與北方,北方地區的氣溫比較低,年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由於光熱水條條件的不足,在北方地區種植的莊稼,一年僅能在夏季有一次的收成。只有在海南和廣西福建的靠近赤道的地方,中國的農作物才能達到一年三熟。可是印度不同,印度與中國海南的氣候相似,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將充滿濕氣的空氣吹到了印度半島之上,從而使得這里的降水量及其分配,尤其是在雨季的時候,甚至可以接連下雨一個多月。印度的熱量條件也十分充足,這里靠近赤道地區,太陽高度角比較大,陽光充足,熱量較多。有了耕地和適宜的氣候,要想生長出足夠讓人飽腹的糧食,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中國在袁隆平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糧食問題這才逐漸得到了解決,不過主糧雖然沒有問題,但是油料作物之類還是需要大量進口。而印度則同樣是將可耕種土地的生產力發揮到了極致,從而解決人們的口糧問題。
5. 三、發達的灌溉系統。再來說印度的灌溉系統,以農業作為主要產業的國家,一般都會有著極其發達的灌溉系統,這是由農業依靠氣候條件這一不穩定因素造成的。成熟且充足的灌溉系統,能夠用來對抗惡劣的天氣,比如當旱災來臨時,便可以通過及時的灌溉,讓農作物保持生長狀態。在中國古代社會就對灌溉系統非常的重視,幾乎只要有時間,每年都會在農閑之時派出一部分人修理農田水利設施,而且這已經成為官員政績考核的一個標准。如果農田水利設施修整的不行,那麼極有可能會對農民農業的生產產生一定的影響。印度境內有一條恆河,大家都知道恆河是印度的聖河,許多人在印度河中洗澡,認為這樣可以凈化肉體和靈魂。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恆河其實也是印度的灌溉水源之一。在夏季的時候,由恆河的水便開始向農業地區輸送,讓這里的土地不受旱災的影響。而且,印度當地也非常重視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雖然不像中國那般早就開始了系統化的修建,但他們的水利設施也頗有一番特色。而且他們成功的依靠這些水利設施,保證了農作物的生長。
❹ 印度怎麼成為富饒大陸
印度,這片位於南亞的廣袤土地,以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成為了富饒的大陸。盡管其國土面積僅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卻擁有廣闊的可耕種區域。據統計,印度的可耕種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4億畝,比中國多了6億畝。這主要得益於其大部分土地位於熱帶,使得這片土地在大部分時間里都能享受到充足的水分供應。
印度河平原是這片富饒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印度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水資源。盡管印度也面臨旱災的挑戰,但其熱帶氣候特點使得乾旱時期相對較短,而雨季則帶來了充沛的雨水。這種氣候條件不僅為農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還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持續繁榮。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印度還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熱帶雨林到草原,從河流到湖泊,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眾多生命形式,為農業生產的多樣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印度人民也充分利用了這些自然資源,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農業技術,使得這片土地上的生產活動既高效又可持續。
印度的農業發展還受益於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導。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農業改革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強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同時,農業科技的進步也為印度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到現代的精準農業技術,印度農民不斷探索和應用新技術,以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
印度的富饒不僅體現在農業上,還體現在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多元的文化。這些資源和文化為印度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使其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國家。
❺ 浜氭床鑰曞湴闈㈢Н鏈澶х殑鍥藉
浜氭床鑰曞湴闈㈢Н鏈澶х殑鍥藉舵槸鈥滃嵃搴︹濄
浜氭床鑰曞湴闈㈢Н鏈澶х殑鍥藉舵槸鍗板害錛屽浗鍦熼潰縐鍙鏈298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紝鑰曞湴闈㈢Н鍗撮珮杈153.5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紙綰1.6浜垮叕欏鳳級錛岃曞湴闈㈢Н鍗犲浗鍦熸婚潰縐鐨51.5%錛屼綅灞呬笘鐣岀浜屼綅錛屼簹媧茬涓浣嶃
鍗板害鍦板勫崡浜氾紝澶勫湪闈掕棌楂樺師浠ュ崡錛屼粠鍠滈┈鎷夐泤灞卞悜鍗楋紝涓鐩翠幾鍏ュ嵃搴︽磱錛屽寳閮ㄦ槸灞卞渤鍦板尯錛屼腑閮ㄦ槸鍗板害娌斥斺旀亽娌沖鉤鍘燂紝鍗楅儴鏄寰峰共楂樺師鍙婂叾涓滆タ涓や晶鐨勬搗宀稿鉤鍘燂紝騫沖師綰﹀崰鎬婚潰縐鐨40%錛屽北鍦板崰25%錛岄珮鍘熷崰35%錛屼絾榪欎簺灞卞湴銆侀珮鍘熷ぇ閮ㄥ垎嫻鋒嫈涓嶈秴榪1000綾籌紝閮介傚疁浣滀負鑰曞湴寮鍙戱紝涓旈傚疁鐨勬皵鍊欐潯浠朵嬌寰楀啘浣滅墿涓騫村洓瀛e潎鍙鐢熼暱錛屽洜姝よ╁嵃搴︽垚涓轟簡浜氭床鑰曞湴闈㈢Н鏈澶х殑鍥藉躲
涓栫晫涓昏佸浗瀹惰曞湴闈㈢Н鎺掕屾
1銆佺編鍥166.9涓囧鉤鏂瑰叕閲
緹庡浗鏄涓栫晫鑰曞湴闈㈢Н鏈澶х殑鍥藉訛紝鑰曞湴闈㈢Н綰﹀崰鍥藉湡闈㈢Н鐨18.22%銆傜編鍥藉ぇ閮ㄥ垎鍦板尯灞炰簬鍖楁俯甯︼紝鏃卞湴澶氾紝闄嶆按涓絳夛紝閫傚疁縐嶆嶅皬楹︺佺帀綾熾佸ぇ璞嗐
2銆佸嵃搴153.5涓囧鉤鏂瑰叕閲
鍗板害鉶界劧鍥藉湡闈㈢Н鍙鏈298涓囧鉤鏂瑰叕閲岋紝浣嗚曞湴闈㈢Н鍗撮珮灞呬笘鐣岀浜岋紝綰﹀崰鎬誨浗鍦熼潰縐鐨51.61%錛屽湪涓栫晫涓昏佸ぇ鍥戒腑楂樺眳絎涓銆
3銆佷腑鍥150.4涓囧鉤鏂瑰叕閲
涓鍥介嗗湡闈㈢Н浣嶅眳涓栫晫絎涓夛紝澧冨唴澶氬北闄點佽崚婕犮佽崏鍘燂紝騫沖師闈㈢Н寰堝皬錛岃曞湴闈㈢Н浠呭崰鍥藉湡闈㈢Н鐨16.13%銆
4銆佷縿緗楁柉123.7騫蟲柟鍏閲
淇勭綏鏂鏄涓栫晫絎涓澶у浗錛岄嗗湡闈㈢Н杈1709涓囧鉤鏂瑰叕閲岋紝浣嗗ぇ閮ㄥ垎棰嗗湡鍦ㄥ瘨甯︼紝緇堝勾鍐誨湡錛岃曞湴涓昏侀泦涓鍦ㄦф床鍦板尯銆
5銆佸反瑗66.1涓囧鉤鏂瑰叕閲
宸磋タ鎷ユ湁涓栫晫鏈澶х殑鐑甯﹂洦鏋楋紝鏈夊湴鐞冧箣鑲轟箣縐幫紝瀵逛簬淇濇寔涓栫晫鐢熸佸鉤琛¤嚦鍏抽噸瑕併傚反瑗跨悊璁哄彲寮鍨﹀湡鍦板湪70%宸﹀彸錛屼綅灞呬笘鐣岀涓銆
6銆佸姞鎷垮ぇ47.4涓囧鉤鏂瑰叕閲
鍔犳嬁澶ф槸涓栫晫鏈夊悕鐨勫湴騫誇漢紼鐨勫浗瀹訛紝鍥藉湡50%鍖哄煙琚媯鏋楄嗙洊錛35%琚縐闆瑕嗙洊錛屼笉鍒15%浣嶅煄甯傚拰鑰曞湴闈㈢Н銆傚姞鎷垮ぇ瀹為檯鍙寮鍨﹁曞湴涔熸槸闈炲父澶氱殑錛岃揪鍒板浗鍦熺殑25%宸﹀彸銆
7銆佹境澶у埄浜47.1涓囧鉤鏂瑰叕閲
婢沖ぇ鍒╀簹闈㈢Н769涓囧鉤鏂瑰叕閲岋紝浣嗕漢鍙d粎鏈2400涓囥傛境澶у埄浜氬ぇ閮ㄥ垎鍥藉湡涓烘矙婕犲拰鎴堝侊紝鍙鑰曠嶅湡鍦頒富瑕侀泦涓鍦ㄤ笢閮ㄦ部嫻峰湴鍖猴紝瀹為檯鍙寮鍨﹀湡鍦板苟涓嶅氥
8銆佷箤鍏嬪叞33.3涓囧鉤鏂瑰叕閲
涔屽厠鍏拌曞湴闈㈢Н鍗犲浗鍦熼潰縐鐨55.3%錛岃屼笖鍏ㄩ兘鏄浼樿川鐨勯粦鍦熷湴錛岄毦鎬琚縐頒綔嬈ф床鐨勭伯浠撱
9銆佸嵃灝33涓囧鉤鏂瑰叕閲
鍗板凹鏄涓涓緹ゅ矝鍥藉訛紝鐢17000澶氫釜宀涘笨緇勬垚錛屽叏閮ㄥ矝灞塊兘琚鑼傚瘑鐨勭儹甯﹂洦鏋楄嗙洊錛岀悊璁哄彲寮鍨﹀湡鍦頒篃鏄闈炲父澶氱殑錛岀洰鍓嶅紑鍙戝嚭鏉ョ殑涓嶅埌涓夊垎涔嬩竴銆
10銆佸凹鏃ュ埄浜32.9涓囧鉤鏂瑰叕閲
灝兼棩鍒╀簹鐨勮嚜鐒舵潯浠墮潪甯稿ソ錛岄檷闆ㄤ赴娌涳紝浠呭湪鍥藉湡鏈鍖楅儴鏈夊皯璁歌崚婕犲寲鍦熷湴錛岄毦鎬鑳藉吇媧1.86浜誇漢鍙c
❻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的原因
印度的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等條件下,幾乎印度大部分土地都適合耕種。
而中國的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山地跟高原幾乎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不適合主要等農作物種植。而平原部分跟丘陵地帶又居住著中國大部分的人口,土地資源緊缺。中國復員遼闊各地的土壤成分又不一樣,適合種植的土地又要減少一部分。
所以中國耕地面積比印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