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蘿芙木有哪些特徵
(李堅)
印度蘿芙木〔Rauvolfia serpentina(Linn.)Benth.ex Kurz〕別名蛇根木。為夾竹桃科多年生常綠灌木。原產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及緬甸等熱帶地區,目前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亦有引種。以根提取總生物鹼作降壓葯即「壽比南」。
根含總鹼2.265%、利血平0.0545%,此外含生物鹼阿馬里新,利血胺,利血匹靈,育亨賓,去甲氧利血平,蛇根精等。印度民間用根作退熱、抗癲癇和治蛇傷之葯。
一、形態特徵
高30—50cm,根圓柱形、蛇狀扭曲、外表土黃色。葉對生,莖頂端常為3葉輪生,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長倒卵形,全緣,長5—30cm,寬5—15cm。復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0—60朵。花萼5深裂;花冠高腳碟狀,先端5裂,粉紅色,外面有紫紅色帶紋;雄蕊5枚,著生花冠筒中部;心皮2,合生至中部,極少單心皮。核果卵圓形,成熟昀紫黑色,種子2枚(圖14—69)。
圖14—69 印度蘿芙木形態圖
1.花果枝 2.花 3.花剖開示雄蕊 4.雄蕊 5.根二、生物學特性
(一)種子生物學特性
印度蘿芙木終年都開花結果,於6—9月為果熟盛期。此期為高溫多雨季節,採收的種子發芽率可達90.6%。低溫乾旱季節採收的果實小,種子不飽滿。種子需用15—17%的鹽水選種,除去不飽滿種子。曬干比陰乾的種子較不耐貯存(表14—63)。種子經濕沙混藏,可加快發芽和提高發芽整齊度,發芽率亦高(表14—64)。種子用70%的硫酸處理15分鍾,腐蝕堅硬的種殼,洗凈,用清水浸24小時,催芽後5天開始發芽,31天發芽率達79.7%,而對照10天才開始發芽,31天發芽率僅57.0%。種子萌發喜歡溫差大的環境,播種前採用露天濕沙催芽兼曬種,溫差達15℃時,能提高發芽率且出芽整齊。室溫催芽爛種多且發芽期長(表14—65)。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日平均溫度24.3—33.3℃,播後8天開始出苗,15天達出苗盛期,出苗率高達98%。露天催芽適宜的極端最高溫度為30—35℃。當月平均溫度低於18℃時,播種很少出苗,乾旱季節播種也不利於出苗。
表14—63 曬乾和陰乾的印度蘿芙木種子袋裝不同時間的發芽率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雲南分所提供資料。
表14—64 不同貯存方法對印度蘿芙木種子發芽的影響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雲南分所提供資料。
表14—65 印度蘿芙木露天及室內催芽的種子發芽情況比較
(二)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印度蘿芙木在國外種植於海拔300—960m,年平均溫25—30℃,極端最高溫40℃,極端最低溫4—6℃,年降雨量1800mm地區,引種到我國海南島和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
幼苗經培育3個月後,便開始抽出花序,每株每年能抽出3—4個花序。終年都開花結果,以3—7月為盛花期,從開花到果熟需3—4個月,6—9月為果熟盛期。開花結果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通過摘除花序,可以顯著提高根產量和含量(表14—66)。
表14—66 摘花對印度蘿芙木生長及含量的影響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印度蘿芙木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0—43℃都能生存,能耐短期霜凍。但低溫乾旱會引起基部葉片脫落,生長緩慢。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
2.濕度
印度蘿芙木在年降雨量1000—2500mm地區均能生長,要求雨量分布均勻,暴雨或降雨過份集中,都會引起病害嚴重發生,短期水淹會引起葉片全部脫落。由於根系不發達,抗旱力差,旱季必須澆水。苗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才能保證出苗整齊成苗率高。
3.光
印度蘿芙木小苗出土後,需要陰濕環境,強烈的光照,會灼傷葉片降低成苗率,苗期一般要求70—80%的蔭蔽度。當苗高30cm,長真葉1—2輪後,對蔭蔽度要求就逐漸減小,以50—60%為宜。在露陽下種植,植株矮黃,葉片灼傷嚴重,但其根產量及利血平含量都比蔭蔽環境高(表14—67)。
表14—67 不同種植環境下印度蘿芙木根產量及利血平含量比較
4.土壤和肥料
喜歡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輕粘土,pH6—7。積水地、重粘土或砂質土均不宜栽植。施磷、鉀肥料能顯著提高根的產量,增產20—30%(表14—68)。
表14—68 肥料對印度蘿芙木根產量及含量的影響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
以種子繁殖為主,也有用扦插及分根繁殖的。
1.種子繁殖
(1)采種及種子處理
採摘充分成熟的果實,置室內堆漚2—3天,待果肉變軟開始腐爛時,去掉果肉洗凈種子,再用15—17%濃度的鹽水選種,下沉種子用清水洗去鹽分後,陰干備用。
(2)催芽處理
將種子與河沙以1∶3的比例相混勻,先在盆底平鋪河沙厚約3cm,再將混沙種子鋪於上面,表面再用河沙蓋種厚約3cm,澆透水,置於室外露陽處催芽。約經10—15天,進行洗種檢查,若發現有裂殼的種子,便可播種。如在催芽前,種子先用硫酸浸種約15分鍾,再用清水洗凈硫酸後催芽,或催芽過程中進行曬種,都可提早發芽,但較費事,在生產上較少採用。
(3)播種育苗
選擇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疏鬆的生荒地,進行耕翻,讓土壤充分風化後耙平整畦,每畝施腐熟堆肥2000—3000kg,火燒土1000—1500kg,與表土混勻後開溝條播。行距10cm,種子千粒重35g,每畝播種量約3.5—4kg。在播種育苗過程中,注意保持苗床濕潤。待苗高3—5cm時,便可間苗移栽於新畦或營養袋中,行株距20×10cm,繼續培育到苗高15—20cm時,便可定植於大田。
2.扦插繁殖
由於印度蘿芙木枝條短,分枝少,因此扦插繁殖主要是在採收後,為了能充分利用其地上部枝條而採用。剪取插條長約10—15cm,帶二個節以上,基部斜剪。用萘乙酸鈉鹽20—300ppm,或2,4-D10ppm溶液浸插條基部6—12小時後扦插於沙床,剪口斜面朝下,扦插深度達枝條的2/3,將插條周圍的沙壓緊,澆透水,搭棚遮蔭,並保持苗床濕潤。大約一個月後便生根成活。
3.分根繁殖
選取粗1cm左右的根段,截成4—5cm長的小段,埋植於沙池或育苗畦中,遮蔭保濕。待長出新根和新葉時,便可定植於大田。
(二)選地及整地
定植地的選擇條件,與育苗地基本相同,平地和坡地均可種植。在平地種植必須開挖排水溝及整畦種植,防止積水爛根。坡地最好整成等高梯田,防止土肥流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可與未成齡的果樹或橡膠間作。注意不能連作,連作容易引起線蟲危害。
(三)定植
宜於溫暖、濕潤的季節定植,在海南島以春季2—3月及秋季10月底至11月上旬均可;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宜於5月下旬至6月雨季初期。選擇陰天或降雨前定植成活率高。每畝施腐熟牛欄糞2000—2500kg作基肥。株行距20×20cm,深5—10cm,每畝種植16650株。植後把根周圍的土壓實,澆透水。
(四)田間管理
1.除草、施肥、澆水
當定植成活後,應注意除草,避免雜草把小苗遮蓋影響生長。旱季要注意澆水,保持植穴濕潤。每隔半月結合抗旱,施1∶4的稀薄尿水,每畝用尿400kg或用硫酸銨4kg,隨著株齡的增長,濃度可適當提高。並每畝施過磷酸鈣223kg,硫酸鉀10kg可提高根產量及生物鹼含量。
2.摘花
從開始抽花序起,每隔15—20天摘除花一次,每畝可提高根產量67kg,總生物鹼提高0.19%。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煤煙病
病原種類較多,常見的有Gapnodium sp.和Meliolasp.等煤點病菌,屬子囊菌亞門,無性世代以煙煤屬(Fumnago)為常見,此病為害多種受蚜蟲、蚧殼蟲,木虱為害的葯用植物。病株葉和嫩莖布滿黑色霉層,如煤煙污染狀。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和生長,嚴重者可致植株枯萎。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子囊殼等在病部越冬。翌年遇蚜蟲、介殼蟲等分泌的蜜露和適合的溫濕度即生長繁殖,並借氣流、昆蟲傳播。防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用石硫合劑或在殺蟲劑中加入10000倍龍膽紫葯水噴霧。
2.葉垃病
初期病斑呈褐色,周圍有黃暈,擴展後中央呈褐色,外圍赤褐色,病斑破裂穿孔。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300—400倍液噴霧,每隔半個月噴一次。
3.根結線蟲病
(Meloidogyne sp.)
幼苗及成齡植株的根部都可被侵害。受害植株地上部矮化,根系形成大小不等的念珠狀的瘤狀結節。防治方法:選用無病地及種苗;忌連作。
4.桔粉蚧(Pseudococcus citri Risso)、咖啡綠蚧(CoccusviridisGr.)和盔蚧
以成、若蟲吸食枝葉、果實、花序汁液,使其發黃,同時引起煤煙病脫落,嚴重者可使植株枯萎。防治方法:掌握在若蟲孵化期用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6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800倍液噴霧。大齡若蟲或雌成蟲期用乙硫磷1000—2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清園,將枯枝落葉集中燒毀;蟲口密度小時可用瓢蟲進行生物防治。
四、採收與加工
印度蘿芙木以定植後二年收獲較合適,其根產量比一年生增長近一倍,總生物鹼和利血平含量也提高53%和11%。採收時用鋤頭把植株連根挖起,去除地上部及泥沙雜質,再把根砍成5cm長的根段,置於烈日下曬干或烤乾後,便可包裝送工廠加工提取。
2. 有一種叫印度100保健品葯物主要治療腦血管高血壓之類病的葯物還有出售嗎
沒聽過啊!這方面的可以選擇可美康魚油、SF88等產品啊,淘寶上也有購買也方便
3. 降壓葯左旋氨氯地平有哪些特點和氨氯地平相比,有何優勢
左旋氨氯地平是我國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抗高血壓葯物,於 1999 年獲得全球首個上市,屬於國家1.3 類創新葯。經過系列基礎與臨床研究證實了該類葯物在防治高血壓和心血管病中的可靠作用。
4. 利血平:吲哚類生物鹼降壓葯
在探索心血管健康的神秘領域,抗高血壓葯物家族中,利血平以其獨特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機制占據一席之地。它作為生物鹼的代表,源自古老的蘿芙木屬植物蛇根木,承載著歷史的印記和醫學的進步。 血壓的精密調控,依賴於自主神經系統、RAS和內皮素系統的協同作用。利血平以獨特的降壓策略脫穎而出,通過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特別是兒茶酚胺的釋放,來降低血壓並保護靶器官免受損害。 利血平,白色結晶的優雅形態,分子式C33H40N2O9,富含手性碳,右旋體活性強大,常以外消旋體的形式應用於臨床。其合成歷程始於1958年伍德沃德的全合成方案,從蛇根木的天然提取,到人工合成,無不彰顯著化學與生物醫學的完美融合。 在人體內,利血平經肝臟代謝,生物利用度約50%,半衰期長達33小時。它的持久葯效,得益於對交感神經張力的持久影響,然而,伴隨副作用的增多,它在現代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逐漸讓位給新型葯物。盡管如此,研究它的過程對神經精神葯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印度草葯的偶然發現,到Sen和Bose在1931年的突破,再到Emil Schlittler的分離與結構解析,利血平經歷了從傳統療法到現代葯物的轉變。它曾是治療高血壓和精神疾病的首選,如今雖非首選,但仍能在特定情況下發揮獨特作用,如亨丁頓舞蹈症的治療。 利血平通過阻斷囊泡單胺轉運體,影響神經遞質的儲存和釋放,產生持久的降壓效果。它易被吸收,能穿越血腦屏障,但因副作用和選擇性問題,如今主要用於特定病情的治療和復方葯物中。 盡管利血平具有顯著的療效,但其副作用如惡心、瞳孔縮小、心動過緩等,使其在臨床實踐中受限。對某些人群,如過敏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利血平的使用需謹慎。 總的來說,利血平作為歷史的一部分,其作用機制和治療價值仍在醫學研究中受到關注,盡管在現代醫學的長河中,它已被新型葯物超越,但其獨特的故事和貢獻,無疑在葯物學的篇章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利血平:一種歷史悠久的吲哚類生物鹼降壓葯物</
結構與合成</
葯效與代謝</
從發現到應用</
葯理與代謝動力學</
副作用與禁忌</
5. 印度abana是什麼葯
印度橋早岩降壓葯敏御睜飢abana
6. 印度產abana是降壓葯
印度產的是比中國產的要便宜很多的,因為印度現在還沒有產權保護,所以基本都是仿製品。沒有研發費用,當然便宜啦,但是不能買到假貨哦。還是就是仿製品的成份呢,跟默沙東的是一樣的,唯一可能就是做的工藝沒那麼保證,雜質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