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圍巾的圍巾使用
印度街頭的圍巾時尚
比起那些印度帥哥的圍巾,浮雲,真的神馬都是浮雲。
像不像某部好萊屋電影里的明星,是好萊屋,不是寶萊屋,已經不單單只是印度,更像是一種國際化的巨星,當然這並不是什麼體驗生活,這是活生生的印度街頭,而他只是街頭百像里的其中一像,一個苦力三輪車夫。
能將貧窮演繹成時尚的唯有印度人,簡單的一條圍巾,簡單且隨意的擺弄,人力車夫變成了歐美電影里的魅力男星,車站拉客的小哥像是米蘭時裝的代言……可能現實里你都不會去多看他們一眼,但在科技成就的影像世界裡,他們卻成了明星……如果反過來,影像世界裡我們看到或崇拜的那些明星,可能在現實世界裡也就那樣。
焦急等待拉客的三輪車夫,記得那天我跟傑哥聊天,我說如果我是在印度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其實說實話,在中國可能你出賣勞力溫飽應該不成問題,但如果是在印度即使出賣勞力也很難養活自己,因為那裡的勞力太多太多,多到你無法想像,滿大街隨處可見如此神情到處尋找客人的車夫,各式各樣無所事事的。
不要以為他們是在演藝時尚,其實不管多貧窮,不管多老邁或幼小,不管多臟穢,不管寒暑,不管黑天白天,他們都有一根圍巾或繞或掛或纏或裹在頭肩部,演繹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整潔儀表,其實圍巾對於他們,本來想說就如領帶對歐美或日本人,其實歐美或日本人也不見得什麼人什麼時間都佩帶領帶,但這里的印度人都是時時刻刻如此。
說實話,這樣的打扮有些雷人。
當然,這並不是整個北印度的圍巾集錦,在整個北印度的旅行中,看到的圍巾打法遠不止這些,其中以北方錫克教徒與西北阿賈斯坦邦的最為特點,而此篇博客所展示的只是瓦拉納西至克久拉霍途中看到的,大部分是在車站。
最溫暖的圍巾配法,說實話,這樣配在他們身上並不覺得雷人,但如果這樣出現在中國街頭,我敢保證,第二天絕對可以串紅網路,就連犀利哥估計也只是浮雲。
印度傳統服飾文化-婦女著裝篇
躋身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在我閉眼間所能想到的只是女人們穿著在身的紗麗。什麼是紗麗?
紗麗就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或素雅、或鮮艷,或相近、或對比,圍裹之中顯得恰到好處。泰戈爾有一句形容紗麗的詩:「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桿上掛下來……」印度的婦女大多體態豐腴,她們穿著紗麗,半遮半露,顯得綽約美麗,一如神秘的印度。
❷ 印度人日常穿的服裝,有什麼特殊的名稱嗎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