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經一共有多少部
首先佛經不是一本書,佛經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通常指佛教全部經典。所以並沒有具體數量,但可以通過不同朝代的佛經來進行推測。
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為「大藏經」,一般分大乘經、小乘經兩種。唐代智升之開元釋教錄,始將大乘經分為般若部、寶積部等五大部,及諸經。宋藏收大乘經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收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高麗藏收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縮刷藏經與頻伽藏收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卷。小乘經主要指阿含經及其單品,宋、元二藏各收二白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高麗藏收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四卷。縮刷藏經和頻伽藏各收三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大正藏則將一切佛經分為阿含、本緣、般若等十部,共收一千四百六十部,四千二百二十五卷。六祖壇經是唯一由中國人著作,稱為「經」的佛學典籍。
B. 佛教的經,律,論指的是什麼經有多少本律有多少論又有多少
佛教典籍的叢書。又名一切經、契經、藏經或三藏。內容包括經(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說教以及阿羅漢或菩薩的說教在內)、律(釋迦牟尼佛制定必須遵守的儀軌規則)、論(印度、中國、日本等國歷代祖師大德關於佛教教理的闡述或解釋)。
經律論的總和書籍稱為《大藏經》。歷代大藏經版本很多,其中以《大正藏》為最。
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
1934年印行。全藏分3個部分:正藏55冊,續藏30冊,別卷15冊(內圖像12冊,總目錄3冊),共100冊。
收入佛籍總數冠於各種大藏經,計正藏、續藏、圖像和總目錄共3493部,13520卷。
編輯體例也別創一格,經藏分為阿含、本緣、般若、法華、華嚴、寶積、涅盤、大集、經集、密教十類;律藏包括彌沙塞部、摩訶僧祗部、曇無德部、薩婆多部、解脫戒經(迦葉遺部)和菩薩戒等;論藏分為釋經論、毗曇、中觀、瑜伽、論集等五類;雜藏分為經疏、律疏、論疏、諸宗、史傳、事匯、外教和目錄等八類。續藏30冊中除最末一冊為古逸和疑似兩類,專收敦煌古逸經、律、論疏和疑偽經外,其餘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續經疏、律疏、論疏、諸宗四類及悉曇。圖象12冊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歷代有名佛教畫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剛像及各種曼荼羅圖等363種。總目3冊收入中國歷代各版藏經目錄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寫本和刻本藏經目錄以及大正藏勘同錄、大正藏總目錄、總索引、譯著目錄等77種,為比較實用的版本。
C. 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有什麼不一樣
佛教始於印度,卻在印度不盛行,東傳到中國與道教,儒教形成三大教使之本土化,所以中國發展了佛教,唐三藏西取西經,印度的大藏經和中國的小藏經融合,是兩者聯系更密切!
中國佛教主體是大乘佛教,在雲南等地還有小乘佛教,但是印度現在是印度教成功復興,佛教信徒不多,但是現在印度教中已經摻雜了很多佛教成分
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贊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就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里要請讀者們注意的是:『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一個人。
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
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在自己的行為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贊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凈化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釋迦牟尼也不能像變法似地點石成金.他主張『人要怎麼收獲,就先要怎麼栽。』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要收獲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獲,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其實,你是想找尋生命的真正意義和歸宿。如果,你不反感,我建議你能看一些佛教的書,也許對你會有所啟發。不要輕易叱之為迷信,你沒有真正的體證過就不能輕易下結論。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在做一場大夢,願你能早日醒悟,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