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印度人頭巾的問題
在錫克教徒的頭巾是一個信條,代表榮譽,自尊,勇氣,精神,和虔誠。印度人的頭巾有很多種,最明顯的錫克人的頭巾是宗教規定,相傳,當年穆斯林統治印度的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只能穆斯林包頭巾而不允許其他印度種族包,勇敢自尊的錫克人為了表示抗議,號召所有錫克男人統統包頭巾以示威,,,有意思的是,現在的穆斯林已經不包頭巾了,而倔強的錫克人反倒把這個行為延續下來了,,,
印度的RAJASTHAN邦的人因為生活在沙漠中也有普遍的包頭巾的習慣,頭在大多印度人觀念中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有些地區認為摸小孩頭部是不吉利的,,,也許包上頭布也一種保護,,,,另外印度人在結婚等喜慶時刻也要包頭巾,新郎包白色或紅色的,而親朋好友包粉色的,,,,,在一些節日中也要包,總之包頭布是印度很多民族的傳統裝扮習俗,,日常生活和節日都可以包,,,,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㈡ 錫克人和印度人的區別
錫克人和印度人的區別主要在於宗教和社會經濟基礎上。
印度並不是所有人都戴著頭巾,只有信仰錫克教的人才會戴著頭巾,這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印度超過八成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與其相比,錫克教徒在印度並不多,但是這些錫克教的人可以算得上是印度的精英了。錫克人還富有,印度的阿姆利則金廟(耗費750公斤黃金打造),就是由錫克族自己打造的標志性宗教建築。
錫克人在印度10億人口中只佔2000萬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區,尤其是旁遮普邦。當年錫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個分支,後來在16世紀發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錫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詞,意為「雄獅」,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著包頭蓄發傳統的錫克男子。
錫克人的特點介紹
1、勤勞
錫克人曾長期受到歧視,但他們憑借個人的勤奮努力和朋友的幫助,總能找到適合的職業,用自己的行為維護了尊嚴。80%多的錫克人住在印度旁遮普邦,那裡是印度最繁榮的邦之一,農民的人均收入接近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一倍以上。上世紀60年代末,印度政府在全國多個地區推行「綠色革命」,結果只有旁遮普邦最成功,這可以說與勤勞的錫克人不無關系。
2、團結互助
錫克人不允許看見教友落魄而不聞不問。倘若一家錫克人遭遇天災人禍傾家盪產,周圍的錫克人都會伸手相助,絕不會眼看著他們淪為乞丐。
錫克人非常團結,維護教徒的利益,如果一條街有10家商店,其中一家是錫克人開的,盡管這家店小、貨品不全,但附近的錫克人還是只去這家店買東西,不去其它店購物。他們寧願被人指為保守、狹隘,也不願「肥水流入外人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錫克族
㈢ 印度那麼熱,為什麼印度男人還要用頭巾把腦袋包得那麼嚴實
印度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非常的臟亂差,而且他們作為男性來說會在頭上包著厚厚的頭巾,而女性也是會非常嚴實的把自己包裹起來。
對於男人和女人這兩種行為,其實都要歸功於信仰。印度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家,在信仰方面不但有印度教,伊斯蘭教還有很多的教派。所以把頭包上,這是其中一種信仰,而且印度人也非常不講衛生,雖然他們每天都會洗澡,但是身上還是有一種異味。
因為印度人吃飯是用手抓著吃,雖然說在中國新疆也有手抓飯這樣的美食,但最起碼我們在上衛生間的時候會使用衛生紙,但印度上廁所的時候依然是用手來清理。雖然上廁所用的手和吃飯用的手有左右之分,但是做菜的時候總不能一隻手操作吧。
㈣ 為什麼印度軍人從來不帶鋼盔而是只帶頭巾呢
鋼盔是法國人在一戰中發明的,顧名思義鋼盔是鋼做的,打仗的時候能救士兵的命。這倒不是鋼盔很厚(厚的話行軍都成累贅了),而是因為鋼盔是半圓形的,它的弧度大,可以讓打來的子彈蹦飛。
所以鋼盔在戰場上對士兵來說確實是救命寶貝,二戰的時候由於美軍士兵全部戴了鋼盔,至少減少了7萬士兵死亡。
朝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我軍就是因為沒有裝備鋼盔,吃了很大苦頭。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軍在之後兩山輪戰的時候,已經全部裝備了鋼盔,說明我軍還是與時俱進的。
錫克教徒當了空軍飛行員,上飛機的時候規規矩矩地戴上頭盔,顯得非常可愛。
既然英國殖民者對錫克教徒都那麼寬容,印度獨立後,政府更不能改變錫克教徒的習慣,所以錫克教徒當兵以後被允許戴頭巾。
不過印度人口13億,錫克教徒800萬,只有大約1/160。所以說即使印度軍隊的錫克教士兵都戴頭巾也不是主流。
㈤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認為紅頭阿三是印度人
你錯了,阿三確實是印度人,而帶小紅帽的是錫克教的教徒
所以阿三是印度人是沒錯的
㈥ 印度這么熱 為啥男人要用頭巾包住頭
1. 印度人普遍認為頭部是身體最重要的部分,應當受到保護。他們相信,如果不加保護,頭部可能會遭遇不幸或疾病。
2. 在印度,包頭巾的傳統與歷史有關。在穆斯林統治時期,包頭巾成為穆斯林的標志。勇敢且自豪的錫克人為了反抗這種區分,開始包頭巾,並將其視為一種示威。隨著時間的推移,穆斯林逐漸放棄了包頭巾的習慣,但錫克人卻將這一傳統保持了下來。
3. 如今,在印度包頭巾的主要是錫克人。錫克教的男教徒從出生起,就必須保持頭發和鬍子的長度,不能剪切,且不能讓外人有看到的機會。要求他們摘下頭巾,會被視為對他們極大的侮辱和挑釁。
4. 對錫克教徒來說,頭巾不僅僅是一塊布。當錫克教的男人或女人戴上頭巾時,它象徵著他們對錫克教的信仰。頭巾以及錫克教徒所佩戴的其他象徵物,都具有深刻的精神和時間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