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為什麼高種姓有錢
印度常被中國人稱為開了掛的民族,主要還是印度很多事情在中國人看來是難以想像的習俗。首先就是電影里動不動的載歌載舞,讓人覺得似乎印度人從小到大所有人都會跳舞一樣。再有就是火車,中國人從來沒有在火車頂上坐車的,除非是電視劇中的戰爭時期。但印度不一樣,他們不僅要在火車上邊,有時還要在車廂上掛著,看了不由讓人心驚。
當然,這都是人家經年的習俗,雖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還是要尊重的。而印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種姓制度,這樣分尊卑的制度傳承了3000年,至今都還存在。不過種姓制度存在三千年,為什麼沒有人去冒充高種姓呢?
種姓制度其實在孟加拉國還有斯里蘭卡等國都存在,只不過印度是最嚴重的一個。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而血統論指的是主張以祖先長輩的血統還要身份決定個人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方向。印度電影流浪者就體現了這一話題,電影中主人公的父親是一個法官,而他堅持認為,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壞人的兒子一定是壞人。
這跟人生來平等的說法是相反的,曾經這種血統論在中國也曾經出現過,但如今已經轉變為了人生來平等。種姓制度比血統論還要稍微齊全一點,主要是把人分成了四個等級。這四個等級在印度人看來是原人身體部位的不同代表,像婆羅門是最高等級的,它就是原人的嘴。而婆羅門的主要成員是僧侶貴族,他們壟斷了文化教育還有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是剎帝利,他們是原人的手臂,是婆羅門思想的手中。而剎帝利主要是由軍事貴族還有行政貴族,剎帝利有著徵收所有賦稅的權利,而剎帝利還要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第三等級是吠舍,這些人是普通雅利安人,他們比前兩個等級要低,需要用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最後一個等級是首陀羅,他們都不是雅利安人,而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組成人是高級傭人、工匠,這也是人口最多的種姓。
最後一個被認為是低賤的職業,然而實際上還要第五大種姓,被稱為是不可接觸的,又或者是賤民。這些從事的是最低賤的職業,因為他們不算是人民,所以不在四大種姓裡面。種姓制度使得印度人從一出生就有了身份高低之分,從而導致有些人生來高貴,有些人生來下賤。這樣的制度明顯是不公平的,但在印度已經延續了數千年。
而冒充高種姓這事十分困難,首先是人種的不一樣,前三種種姓都是雅利安人。只有第四等級和賤民是非雅利安人,他們有可能是當地的土著也有可能是印度的其他種族。就拿印度土著人來說,跟雅利安人區別是比較大的。相對來說,印度土著人的皮膚更偏黑一點,外國人可能很難看出來,但他們自己本國人是很容易就能分清的。
再有就是生活的方式還有區域都是不一樣的,這些都很難模仿,就好比從小養成的貴族姿態很難去模仿,倘若是模仿失敗搞不好還會有生命危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種姓制度尊卑的思想已經深深的烙進了他們的腦海中。從小到大他們都被灌輸了這種思想,這也是種姓制度為什麼明面上取消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取消的原因。
2. 印度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為什麼看上去伙食很好的樣子
一提印度美食,估計很多人想到咖喱,想到某隻手拋出來的飛餅。但事實上,印度飛餅並不是印度的特產,或者說並不是印度人愛吃的食物。因為雖然印度的胖人不少,但事實上人口超密集,很多人還處於吃不飽飯的溫飽線上。是不是這樣說有些奇怪了?為什麼這么多人吃不飽飯,卻還會有那麼多胖子呢?
最後,印度人喜歡用的油也很給發胖加分。他們最多用的就是熱帶木本植物油,即棕櫚油。這種油在印度絕對可打五星好評,炸個東西,做點食物,完全就是無棕櫚油不歡。但這種油吃多了就會發胖,印度人民生活如此“美好”,如何能不增加噸位呢?
其實,如果真的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印度的話,我們還是非常不理解的。他們的國民生存現狀差距極大,有的成了胖子不假,但有的就吃不飽飯,處於挨餓狀態。可國家呢?卻每年還有大量的大米出口,這種生存法則我們普通人真是沒辦法接受。
3.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養活13億多人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已經突破14億大關,目前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也比較的充足,但想養活這14億人的壓力也非常的大。但根據相關專家的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人口很可能將會超過我國。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有5點原因。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五點原因。正是因為專家所分析的這5種原因,他們才能夠負擔得起規模如此龐大的人口,並且在滿足本國需要的同時,還有餘力向外國出口糧食來賺取外匯,這一點是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做不到的。但其實他們在人口不斷增多的同時,也隨時面臨著可以預見的危機,糧食雖然可以充足的供應,但因為經濟不怎麼發達,所以想要負擔如此之多的人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還不能對於經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的話,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勢必會將全部的經濟壓垮。
4. 印度人均收入為什麼比中國高
1. 印度的高調宣傳:印度文化傾向於張揚表達,這種高調的宣傳方式常常誇大其實,從而在人們心中塑造了印度經濟富裕的印象。印度人善於通過言語表達自己的財富,這種做法使得世界范圍內的人們認為印度比中國更有錢。
2. 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近年來,印度利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機,不斷調整其GDP計算方法,以實現連續的高速經濟增長。盡管印度自身的專家對這種增長數字表示懷疑,但印度政客仍然熱衷於向全球宣揚其經濟增長的成就。這種宣傳使得全球普遍認為印度的發展優於中國,這一點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3. 印度人的經營能力:消費水平是衡量財富的一個標准,尤其在軍火消費方面,印度的表現尤為明顯。印度人在經營方面的才能也是其人均收入高於中國的一個原因。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印度人均收入較中國高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觀點僅供參考。
5. 這個大國明明窮困潦倒,為何看起來比我國還有錢呢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很轎裂森多國家明明很有錢,但是因為低調,看起來卻很窮,如中東的阿曼,中亞的哈薩克,南美洲的烏拉圭等。而有些國家正好相反,明明很窮,卻看起來非常有錢,土豪得不得了。最典型是下面這個大國,明明窮困潦倒,連非洲都不如,但是為何卻看起來那麼有錢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全球來看,非洲基本上是最窮的地方了,大部分的國家人均GDP不超過2000美元,很多甚至不超過1000美元,窮的叮當響。所以對於非洲,世界各國的印象,都是窮,但是對於大國印度來說,其實還不如非洲。
印度雖然是大國,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到現在人均GDP才1000多美元,在非洲都處於倒數。可以說如果按照這個標准,印度應該是一個窮的叮當響的國家了,閉畝是需要世界救濟的國家,是吃不上飯的國家。但是很奇怪的是,世界普遍的印象,是認為印度很有錢,而且至少比我國有錢。這到底是為何呢?這三點很重要。
第一,花錢大手大腳。
我國到現在只能算中等收入,但是因為我國中產和富裕階層在海外的瘋狂購物,掃貨,使得外界都有我國比日本韓國有錢的假象。而印度也是如此,印度花錢的主角卻是 *** , *** 每年拿出大量的錢,到世界買武器,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元,百億美元,給世界發達國家都有一種揮金如土,土豪十足的感覺。所以源困這種土豪的買武器行為,是印度看起來有錢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自認為有錢。
印度雖然實際上很窮,但是印度人口的富裕結構很是奇葩,那就是富裕 階層和窮人兩極分化。印度有大量的富裕人口,印度的首富,在世界都是很有名。而印度人又比較自信,尤其是這些土豪們,炫富的本領絲毫不比中東差。
所以,在這些人的努力下,盡管印度很落後,也被看做很有錢。而且印度人也的確認為自己有錢,因為印度近幾十年的發展,確實使得國家百姓生活狀況改變很大,也就是說比以前好多了。而印度人又是天生的樂天派,只要能吃飽,都能吹噓天天吃唐僧肉,所以這種狀況下,印度看起來確實有錢。
第三,數字的原因。
印度這個國家,經常改變GDP的計算方法,把一些無關緊要的都放進GDP,使得印度的GDP發展非常迅速,這幾年都超過了中國。這種數字的游戲,也讓世界認為印度比中國更快更有錢。對此,印度人更是非常驕傲,恨不得漫天宣傳,所以,給人的感覺,印度好有錢。但是本質上,印度人均GDP還不足我國的五分之一,GDP還不到我國零頭,其有錢,真的是看起來「有」罷了。
6. 印度人大多貧困,為何據調查他們的幸福指數卻挺高
印度這個國家不僅不算大,而且還很貧困,本來國家就不算發達,領導人和全國上下還堅持多子多福,國土面積只有我們國家的不到三分之一,人口數量就已經和我們持平了,這種惡性的循環下,印度的經濟水平只可能會越來越差,“貧困”當然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印度人民幸福指數高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關系,他們認為今生受的苦是為了來生的幸福做准備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發展的不好,國家經濟水平,個人收入水平不高,但是印度的民眾還喜滋滋的覺得自己很幸福的原由。
7. 印度基礎設施差,人民幸福指數卻還挺高,為什麼
就正如我國在七八十年代一樣,那個時候雖然是一窮二白,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還是較高的。現在生活雖然富裕了,可是很多人卻感覺不到幸福,甚至還十分懷念那個時代。
人的幸福指數從來都不是由物質來衡量的,只要精神上能夠獲得滿足就會覺得幸福。盡管在外人的眼中,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實力較弱,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可是印度人因為精神上有了歸宿,很懂得知足而樂並自得其樂,於是其生活中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