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在獨立之初確立了什麼樣的國家戰略的目標
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是印度國家戰略長期追求的總目標。
長期以來,印度始終堅定不移地執行「控制印度洋」的戰略目標。90年代後,其海軍也確立了相應的「沿海防禦—區域控制—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提出發展一支大型遠洋艦隊,逐步實現從「區域性威懾和控制」向「遠洋進攻」的戰略轉移。
(1)印度打擊軍怎麼樣擴展閱讀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
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
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印度海軍擁有1艘航母、8艘導彈驅逐艦、約40艘護衛艦、16艘潛艇以及大量輔助戰艦。據悉,印度政府已批准2015年之前再建造2艘核潛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B. 中國和印度軍事對比
1。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但不是很大
2。如果沖突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甚致演化大規模戰役的話,印度是敗多勝少。
3。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原因:以下三點
一、多少年來在對外軍購方面,印度所處的環境一直都好於中國。印度可以輕松購買到的先進的武器,中國則必須付出很大政治代價才能得到,而且品質上還不如印度買到的同類武器,有些甚至我們得不到。這造成了中國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上比印度差。一但打起來印度可以憑借他在尖端武器上的優勢取得一定的戰爭上的優勢,所以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
但為什麼又說不是很大呢?原因有四
1、雖然印度在尖端武器上優於中國,但優勢也並不大,沒有絕對的優勢也就無法起決定性的。
2、中國比印度也就只差在尖端武器上,大量的中端和低端武器我們並不比印度差,甚優於印度。
3、即便是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不如印度,但也不是所有的尖端武器都不如印度,中國某些尖端武器放在全世界都是很先進。比如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和俄國美國在研究上幾乎是同時起步,連美國都不敢說在這方面比中國先進多少,(題外話:中國在巡航導彈方面就比美國差多了,但也比印度強。)
4、在武器裝備上印度由於全是進口不能自已造,數量上不及中國,在後勤保障上也不及中國,一旦戰爭持續時間長了中國可以憑借強大的後勤軍工使武器裝備在數量上取得很大的優勢來彌撲技術上的劣勢,而印度的軍工無法作到這點。
二、說來也是一種諷刺,正是因為在對外軍購上印度比中國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使兩國在軍事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來印度軍隊越來越依賴於進口武器造成國內的軍事工業幾乎是停止不前,中國則是被迫走上了自力根生的道路,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軍事工業,而印度則沒有。對軍事工業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器這個東西特別是大型的尖端武器比如飛機、戰艦都是越造越強。關建是要造,造完一代馬上整和經驗技術研究製造下一代,這樣才能不停的成長,武器才能越來越先進。這個過程一旦停下來技術人和技術力量就會大量流失,想要再開始就困難了。軍工不強大其後勤保障能力就不強,現代戰爭是高消耗的戰爭,勤保障能力不強就無法持久
從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印度軍方現在的尷尬局面,
1、鳳凰衛視報道了前不久印度從美國進口了一批大口徑榴彈炮部署在中印邊境上,實際上印度連榴彈炮這種只能算中低端科技含量的武器就不能自已造而必須進口,而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產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產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2、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沖突,印度便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是何等的低下
3、印度目前在研的LCA飛機啟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而與它同時起步的中國的殲10都已經裝備軍隊了,印度軍方認為今後LCA即使推出也會落後於中國的殲10,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中國每進口一類先進戰機就會憑借自已擁有完備軍事工業成功的仿製出同樣的國產型號從而實現國產化,例如中國仿製俄國蘇27的殲11B,而沒有完備軍工的印度妄自進口了那麼多先進戰機卻無法仿製一架自已的戰機。
通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一旦中印開戰,印度在尖端武器不佔絕對優勢,數量又比不上中國的情況下只能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其實中國軍事工業為了不影響經濟建只展開了不到四分之一,一旦中印開戰中國軍工全面開足馬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補足損耗。而印度的尖端武器一旦損耗,自已又不能製造只能外購,加上其種類凡多根本無法作到迅速補充。即便是自已能造的中低端武器,脆弱的軍工也無法長時間支持其損耗。所以印度無法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持久作戰。
三、中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就連美國都承認如果在陸地上正面對抗這樣龐大陸軍對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來說都將是一場惡夢。近十年中國更是加快了陸軍建設,裝備了如T96式、T98式、T99式坦克等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武器,可以說在陸軍裝備上印度已無法中國抗衡了。而且在汶川抗震救災和後來的跨越2009大型軍事演習中可以看出,中國陸軍已擁有跨地區大量兵力快速投送的能力。面中國和印度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如果印中戰爭持續時間長了,印度將面對中國內地源源不斷開來的龐大陸軍,更不要說在四川還有連美國都感到頭痛的二炮部隊。因些說中印開戰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C. 印度軍事力量怎麼樣
自詡為世界第三。
越南也曾自詡為世界第三。
D. 印度逼中國出手 中印爆發戰爭,對印度有何"好處
印度逼中國出手 中印爆發戰爭,對印度有何"好處"?55年前忍了三個月,這次會忍多久?印度不斷挑戰中國底線逼中國出手。印度方面不打算撤回它軍隊,而是以一種更加無理的強硬姿態,侵佔中國領土,印度逼中國出手,對自己有啥好處呢?
講再多道理都是多餘的,我們已經給了印度足夠時間,奈何其不僅不知收斂,而且變本加厲,誓與解放軍一比高下,那麼,我們就不用再客氣了。日前,我西藏軍區某旅進行了實彈演練,空中海上力量都進行了相關訓練,但對於印度的飛揚跋扈,僅僅這些恐怕還是不夠的。也許,沒有一場可以想像的戰爭,再次將印度打個抱頭鼠竄,它是不會長記性的。
1962年一役,我們獲得了55年和平,而今,或許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出征,因為已無退路。
勿謂言之不預也,留給印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對於印方的狂妄自大,除了當頭一棒,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望採納
E. 中印軍事力量對比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6�1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6�1霍米�6�1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6�1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高達9600億盧比,約300億美元。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志。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軍事強國行列是印度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當局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宣稱:「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 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在采購裝備的資金分配上,印度空軍、海軍分別獲得了1478億及756億盧比,而人數居多的陸軍只得到875億盧比,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印度優先發展高技術軍種的決心。印度軍費和采購費用的大幅增長將有助於印軍購入更多的先進裝備。從俄羅斯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從英國購買價值17億美元66架「鷹」式高級教練機,以及從以色列購買3架11億美元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憑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載「米格-29K」戰機,印度海軍屆時可在一天內控制數千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國防部目前的重要采辦項目包括:空軍計劃從美國采購126架多用途中程戰斗機、先進無人機和運輸直升機,采購額高達90億美元;陸軍計劃采購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系統和網路中心戰裝備;海軍計劃購買先進潛艇、海上監視飛機、一顆人造衛星和3艘航空母艦。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宣布,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約500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除了軍費預算,慕克吉還批准了為准軍事部門增加1.43億美元。他還說,在本財政年度將為加強所謂的邊境安全增加4.56億美元。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當中購買武器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印度進口的軍事裝備價值280億美元。未來幾年,印度計劃進一步簽署價值估計達300億美元的合同。
印度的軍事戰略目標是: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後盾,直接控制弱小鄰國,遏制東北部鄰國,排擠其它大國對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干涉,鞏固其在南亞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積極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印度制定「適當控制數量,重點加強質量,進一步提高戰鬥力」方針,積極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大力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印度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代號為PAK-FA的第5代先進戰斗機。俄印聯合研發第5代戰斗機項目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將成為俄印兩國政府在軍事領域內數額最大的一個聯合研發項目。目前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最新戰斗機為蘇-30MKI戰斗機。印度空軍主要將領已經證實印度空軍目前已確定了印度第5代戰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據稱,印度空軍希望用5年的時間研發第5代戰斗機。據悉,第5代戰斗機PAK-FA具備隱身性能,可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機上將安裝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機載雷達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進入21世紀,印度陸軍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 印度陸軍高級軍官則表示,陸軍用1781輛主戰坦克替換老舊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制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得到滿足。俄印簽署協議引進310輛俄制T-90S坦克,根據雙方又達成協議,印度再進口347輛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車輛製造廠已經開始根據俄方許可證生產另外1000輛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來十年裡要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和核潛艇的計劃。最近,印度還進行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試射,其射程可覆蓋中國的主要城市。而在臨近中國的邊境地區,它也正在重新開啟空軍基地。 為鼓勵印度制衡中國,俄羅斯逐步加強與印度軍隊緊密合作。
對於中國,不做太多評價,自己去和閱兵典禮上的中國兵力比較一下就行了
F. 【中印西段的印軍布防(2023全)】
本文詳述中印西段邊境印度軍隊的布防情況。對比2020年,西段印軍的部署發生了顯著變化。第1打擊軍被調至北部軍區,國家步槍隊制服總隊從克什米爾第16軍調至拉達克,隸屬於終端部隊。第39師部分轉隸第14軍。駐尼木的第118(獨立)步兵旅,第102(獨立)步兵旅和第114旅脫離第3師。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在2020年設立了西部司令部,並在列城設立總隊。
西段印軍主要由北部司令部指揮,駐地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烏坦布爾。北部軍區下轄第1軍、第14軍、第15軍、第16軍和第39師。其中,第14軍駐守拉達克;第39山地師從馬列公路支援拉達克;第1軍以我國西部縱深為目標,支援巴基斯坦方向;第15軍和第16軍則主要針對巴基斯坦。
中印邊境西段,指的是從喀喇昆侖山口到拉達克、印度喜馬偕爾邦與我國三方交界的6795高地(蓋亞山)的邊境線。西段印軍主要分布於列城印度河河谷一線,面對我國邊境。他們通過多個山口和通道進入拉達克、托伊西、奴布拉、錫亞琴冰川、東什約克河谷、班公湖地區、羌臣摩河谷、楚舒勒、洛馬、邊境印度河河谷及卡爾佐克-楚瑪爾、汗里-塔隆累地區。
第14軍,又稱火與怒軍,駐扎在拉達克的列城,下轄第3步兵師、第8山地步兵師、第102(獨立)步兵旅、第118(獨立)步兵旅、第254(獨立)裝甲旅、第402(獨立)炮兵旅、終端部隊國家步槍隊制服總隊、拉達克偵察兵聯隊等。第39師可能有部分兵力轉隸第14軍暫管。
第3步兵師,又稱三叉戟師,軍旗為三座雪山背景的三叉戟,駐地卡如,卡如是印度河河谷至邊境的交通樞紐。第3炮兵旅,包含3個105mm炮團、1個155mm炮團、1個120mm迫擊炮連。裝甲團和機械化步兵營也隸屬於第3師。第81步兵旅,又稱帕蒂亞拉旅,徽章為紅圈中展翅的黑色雄鷹,駐地德巴克。制服總隊,中印西段印軍防區分為北部和南部,守衛南部的是原第3步兵師的第114步兵旅和第70步兵旅。第114步兵旅,又稱楚舒勒旅,駐地塘子。第70步兵旅駐地汗里,可能負責巴里加斯和汗里地區。
雷達站、軍直屬部隊還包括第254(獨立)裝甲旅,又稱雪豹旅,駐列城,下轄第4騎兵團、第2槍騎兵團、第85裝甲團及機械化步兵營。第102(獨立)步兵旅,又稱錫亞琴旅,專門負責印巴方向的錫亞琴冰川、奴布拉河谷和圖爾圖克的西什約克河谷。第118(獨立)步兵旅,又稱戰斧旅,駐地列城北邊的尼木軍事站。第402(獨立)炮兵旅,少有的擁有徽章的炮兵旅,駐列城。
第8山地步兵師,又稱永遠在行動師,徽章為兩個豎著銜接的金環套一柄紅色寶劍,駐地卡吉爾縣康巴唐,負責168公里拉達克的印巴邊境。第8師下轄第56山地旅、第121(獨立)步兵旅、第192山地旅、第8山地炮兵旅。第39步兵師,又稱達師,駐地喜馬偕爾邦巴倫布爾軍站,主要作為支援拉達克中印邊境的後備力量。
第1軍,又稱首先打擊軍,曾隸屬中部軍區和西南軍區,2021年調入北部軍區,作為針對我國西段的後備力量,可能輪訓拉達克或深入打擊我國縱深。第1軍下轄第4平原整編步兵師、第6山地師、第14(獨立)裝甲旅、第42炮兵師。拉達克偵察兵聯隊,拉達克偵察兵是印度陸軍的一個招募聯隊,擅長山地作戰,由5個營組成,負責偵察和攔截等任務。
印度-西藏邊境的警察部隊(ITBP)在西段負責中印邊境北部及巴里加斯以西區域。兩個支隊下轄7個營,負責35個邊境哨所。
G. 大家覺得印度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目前,印度擁有大約140萬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總兵力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印度自己認為自己的海軍排名世界第五,空軍排名世界第六,陸軍排名世界第三。
印度軍隊實力還是相當不凡的,論海軍的話,英國一艘已經覺得毫無使用價值的航母,居然被印度海軍拉回去修修補補使用起來,而且還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起到重大作用,並使印度海軍成為二戰後首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僅憑這一點,印度軍隊實力就是不容小覷的。
H. 巴基斯坦與印度,護衛艦對比,雙方同宗,到底水平怎麼樣
言而總之,兩種艦艇都屬於新時代的先進艦艇之一。但是,在各自海軍中的定位完全不同。在印度海軍中,什瓦里克級護衛艦的地位,與我國054A型護衛艦非常類似。在巴基斯坦海軍中,054AP型護衛艦,則最少需要承擔052D型驅逐艦或者055型驅逐艦的任務角色。關於印巴兩國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I. 印度山地步兵師作戰實力如何
有一句話說的好,永遠不要小看別人高估自己,在對比各方實力的時候,料敵從寬原則才是最合適的原則。印度軍隊是南亞大陸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有很多軍迷卻看不起這支武裝,各種印度軍隊的段子層出不窮,似乎印軍就是個肥皂泡一戳就破。與之相反,也有部分人認為印度的軍力已經非常強大,強大到了我們不能睡安穩覺的程度了。其實,這兩種態度都太過極端。就以印度引以為傲的山地部隊實力為例,通過對印度山地師的戰力進行剖析,可以部分地感受到印度軍隊的整體情況。
總體而言,印度山地部隊人數不少,訓練和經驗也還可以,但配不上裝備精良這個稱號,因為相關的高級別武器還配置不夠。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比起來,印度在重型武器方面都還有優勢,但那也僅僅是和巴基斯坦比起來。平心而論,在印度擁有一流的坦克、步兵戰車、運輸載具、支援火炮以及空軍之前,印度山地部隊乃至印度陸軍,都不能算一流軍力。畢竟現代戰爭不是比誰大,而是比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