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在印度練習瑜伽男士居多,而國人剛好相反呢
因為印度跟我國國情不一樣
我們國家崇尚男女平等,所以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能練,而在印度卻相反
所以印度練習瑜伽的男士居多
② 為什麼印度的瑜伽可以影響中國人
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很濃的阿拉伯國家,崇尚苦感文化
他們認為人來到世間就是受苦的,只有受苦靈魂才能得到升華。
瑜伽在印度不是什麼人都能練的,只有婆羅門階層男士才能修煉。
瑜伽是印度哲學的一種,雖然不是宗教但深深的影響著印度人的思想。
對於外來的太極很難打入印度人的生活。
中國是一個思想開放,文化百花齊放的國家
崇尚享樂,認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是一種樂感文化,中國人大多數沒有執著的宗教信仰,接受新鮮事物快。
瑜伽起源於印度通過歐美傳到中國,由於其簡單易學
健身減肥效果明顯很受健身愛好者的推崇,很快就被中國的城市女性所接受
印度的瑜伽不僅影響中國人,還影響了全世界熱愛生命的人
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英語不僅是印度官方語言
也是印度瑜伽走向全球的重要原因,印度人思維活躍,性格偏執
普遍的印度人都有信仰,宗教派別之間的沖突不斷
迷信、執著、虔誠的信仰形成了特殊的行為習慣
例如:吃飯用手抓,阿三認為食物是神靈賜與的
必須用手親密接觸,切菜不用菜板,認為食物都有生命,不應該遭到殺戮,
極源於道教瑜伽是印度教的標志也是印度教眾的苦修方式目前中國道教式微
太極更多是以健身的形式被人們認知而印度教排他性較強而且在印度受眾廣泛
所以對於傳自異邦異教的太極本能具有排斥。
而瑜伽作為健身方式強調柔韌性和體型塑造
受到國人尤其是女性的歡迎並不意外畢竟中國比印度包容性強太多了
③ 瑜珈健身現在已經成為白領們最熱衷的時尚選擇,瑜珈是在多少年前隨佛教一起傳入我國的
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於印度,流行於世界。 瑜珈一詞原初的意思是駕馭牛馬,從遙遠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設想幫助達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實踐或是修練。在古聖賢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經》中,准確的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控制"。 瑜珈在印度有著淵遠的歷史。在我們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羅門體系中與其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印度,人們相信通過瑜珈可以擺脫輪回的痛苦,內在的自我將與宇宙的無上我合一;通過瑜珈將產生輪回的種子燒毀,心的主體被證悟,一切障礙都將不存在。 在印度現在很難區分瑜珈與印度教的關系,在寺廟中、在經典中、在生活中、在許許多多的范圍,兩者的關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它產生於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賢在最深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生命的認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論和實踐互相參證的法典。
傳說古印度高達8000米的聖母山上,有人修成聖人,亦有人成為修行者,他們將修煉秘密傳授給有意追求者,因而沿傳至今。
瑜伽修持者開始只有少數人,一般在寺院、鄉間小舍、喜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帶修持,由瑜伽師講授給那些願意接受的門徒。以後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間流傳開來。
而今的瑜伽,已經是印度人民幾千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人體科學的修煉法,再也不是只限於少數隱居人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印度有很多專門研究瑜伽的學校。
瑜伽有他一套從肉體到精神極其完備的修持方法,當今的瑜伽不僅只屬於哲學和宗教的范疇,它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千年不衰,有強大的生命力。
當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時,就會覺醒人生自性與生命的至善境界,從而獲得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的結合,喚醒內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開悟和最大愉悅。
瑜伽一詞源於梵文音譯,有結合、聯系之意,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為達到冥想而集中意識之義。可究竟是什麼同什麼「結合」呢?其實瑜伽是為指明人類本能從較低到較高的「結合」,用同樣方式也可從較高到較低的「結合」或同自我結合。這也意味著與最高的宇宙萬物之靈相同化,使自己從痛苦和災難中獲得解脫。
瑜伽的修持方法
瑜伽的修持方法,能把散亂的精神集中並使之平靜下來。瑜伽修煉首先著眼於身體的強健,然後要求身心融合為一。在此基礎上,引導修持者進入無上完美的境界。在瑜伽修煉過程中,修持者逐漸深化自己內在精神,從外到內,從感覺到精神、理性,而後到意識,最後把握自我同內在的精神融合為一,達到天人合一。
瑜伽把人們從愚昧無知引向智慧。由於在日常生活中的無知,致使身心承受焦慮和苦痛的折磨,使人們多種疾病纏身。通過瑜伽的修煉,可把人的愚昧無知變成智慧,疾病也從此痊癒,身心一年比一年健康。
瑜伽闡述的方法,是從愚昧和幻覺中蘇醒,使心理的靈光主宰自己。
瑜伽學說提出的准則和建議,不僅可以幫助病人康復,而且使人更健康。
瑜伽學說反對強加於人,它主張未經檢驗的東西不可輕信,也包括瑜伽本身。學瑜伽必須經過自身的體驗來領悟真諦,是讓修持者自願地來試一試,選上少量幾段姿勢,通過一二個月實踐之後再對瑜伽做出判斷。
瑜伽的修持方法分八個階段進行:
道德規范:道德首要。沒有道德任何功法都練不好。必須以德為指導,德為成功之母,德為功之源。瑜伽道德基本內容:非暴力、真實、不偷盜、節欲、無欲。這是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道德規范。
自身的內外凈化:外凈化為端正行為習慣,努力美花周圍環境;內凈化為根絕六種惡習:慾望、憤怒、貪欲、狂亂、迷戀、惡意、嫉妒。
體位法:是姿勢鍛煉,能凈化身心,保護身心,治療身心。體位法種類不可勝數,他們分別對肌肉、消化器官、腺體、神經系統和肉體的其他組織起良好作用。不僅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精神素質,使肉體、精神平衡。
呼吸法:是指有意識的延長吸氣、屏氣、呼氣的時間。吸氣是接受宇宙能量的動作,屏氣是使宇宙能量活化,呼氣是去除一切思考和情感,同時排除體內廢氣、濁氣,使身心得到安定。
控制精神感覺:精神在任何時候都處於兩個相反的矛盾活動中,慾望和感情相糾纏,其次是同自我相聯系的活動。控制精神感覺,就是抑制慾望使感情平和下來。 集中意識於一點或一件事,從而使精神安定平靜。
冥想、靜定狀態:只有通過實際體驗去加以理解,難以描述。
修持者進入「忘我」狀態:即意識不到自己的肉體在呼吸、自我精神和智性的存在。已進入了無限廣闊的寧靜世界。
以上八個階段綜合起來即瑜伽。
八個階段又分四個步驟來實現。
第1和2階段是思想基礎,思想准備。
第3和4階段是肉體訓練,通過各種姿勢訓練達到去病強身的目的。
第5和6階段進行初步靜坐修持靜功。
最後二個階段,是高層次修持,進行冥想、靜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