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一盤散沙

印度為什麼一盤散沙

發布時間:2025-04-09 10:19:11

❶ 面對侵略十九世紀中期的印度有何反應

面對侵略,19世紀中期印度爆發了民族起義,但是最後失敗,印度成為英國國王直轄的殖民地。

❷ 當年中印戰爭印度為什麼輸給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現代史中經歷了很多次戰爭,諸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在那個年代一直持續不斷。中國的軍隊在戰爭的勝利和失敗中得到洗禮,從指揮到單兵戰鬥力都是最好的。反觀印度軍隊,沒經歷過真正血與火的考驗,和解放軍比,戰鬥力和經驗都很差。印度軍隊里只有錫克族等少數民族的士兵有點戰斗意志,其他民族的士兵就是好喊一盤散沙。

❸ 印度被英國殖民200年,為何卻不痛恨英國得到的好處太大

印度是一個有著290萬平方公里土地,13億人口的地區性大國。然而印度近代史就是屈辱史,在清朝乾隆年間,印度就淪為了英國殖民地。一個物產豐富, 歷史 悠久的可以媲美中國的地區,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 歷史 總是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逐一分析。

大英帝國的掌上明珠:英屬印度

17世紀的英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同時,還進行了積極的殖民擴張。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北美殖民地),非洲大陸以及澳大利亞都先後成為英國殖民地,還有南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地區。印度殖民地被稱為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的「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女王要跑到印度加冕為「印度女皇」。

但1.6億人口的印度被千萬人口的英國殖民的過程實在過於簡單,米叔認為:印度之所以被輕松殖民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沒有大一統傳統

印度在古代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國唐朝時稱呼印度地區為身毒,天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哈拉帕文化是南亞最早的文明,誕生於現在的巴基斯坦,之後就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滅亡。公元前6世紀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流域 ,之後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又征服印度河平原。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期基本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很快這里又被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入侵,被匈奴人吊打的大月氏人還在這里建立了貴霜帝國。到了7世紀穆斯林遠征印度,造成了現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地區的伊斯蘭化。突厥化的蒙古人又建立了莫卧兒帝國統治南亞次大陸。總結下來就是, 2000年來,印度就是一部一直被侵略從未被超越的 歷史 。

這和中國比差遠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概括了中國 歷史 的真諦: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中國日後2000年的政治格局,所有有作為的君主都要把統一天下當作第一要務,因此,中國 歷史 上統一一直是主題。而對印度人來說,誰統治是無所謂的。所以,馬克思就痛罵印度:印度人根本就沒有 歷史 。 所以說,古代印度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第二、民族眾多,矛盾尖銳不能形成合力


印度被稱為種族博物館, 你所不了解的印度民族:黑皮膚的是白種人,黃皮膚的也是印度人 因為白種人、黑種人,混血人種,黃種人都有,又分為一百多個民族,語言體系更是龐雜繁多,連個統一的語言都不存在。

印度斯坦佔印度總人口的46.3%,是印度第一民族,但比例又不佔壓倒性數量,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古吉拉特族等族人口也不少,不像中國,漢族佔到90%以上,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凝聚力是有好處的。而各民族宗教信仰差別巨大,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印度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在英國入侵時,被英國人逐一擊破。就好比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矛盾,印度教認為牛是神不吃牛肉,而伊斯蘭人吃牛肉,這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生活矛盾,經常大打出手。

第三、種姓制度導致印度人逆來順受,不喜歡抵抗

歷來各國是很痛恨別國入侵的,但印度人倒是既來之則安之,逆來順受。印度教起到有很大的作用。印度教不僅把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種姓制度還規定: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

此外,告訴大家個秘密,佛教就是從印度教中吸收的教義。佛教的轉世說法和印度教的轉世是不謀而合的。印度人一生中的修行,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因此,對於印度人來說,信奉印度教比什麼事情都重要,被殖民或者自由是無所謂的,這就可以解釋:幾千年來為什麼印度這么容易被入侵的現象。

英國順利入侵印度,是英國人的幸運,也是印度人的幸運。大英帝國藉助印度龐大的人力和資源優勢成為世界霸主,還順帶侵略下清朝時期的中國,而一盤散沙的印度在英國統治下知道了國家和民族意識,重構了國家體制和疆域,算是因禍得福。英國殖民印度大陸200多年,反倒讓印度成為一個國家,可謂是得了好處。所以印度人一點也不痛恨英國入侵,反而當成恩賜,萬分感謝。

❹ 同樣是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幾十年發現比印度好

印度發展的沒中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存在大量的國內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鬆散的現政府體系無法直接解決,民間的內化機制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要麼壓根沒在中國出現,要麼就比較緩和。。——自然印度發展不過中國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印度在上世紀末的基礎也並不算好,即使他貌似繼承了一些殖民地時代的東西,但計劃經濟時代的成果相黨一般,改革開放比我朝還晚了十年。。

下面來具體說說印度有什麼具體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國是否存在或者程度如何: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先說政治層面:
一,在社會文化層面,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社會不平等,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明顯有種姓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反之,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雖然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開明的象牙塔環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會圈子方面都有明顯的「種姓隔離"在裡面。。總的來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首先要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讓這類問題的解決基礎被剝離了出去。

這個是印度獨有現象,在我國不存在。

二,教育的規劃政策有明顯問題。政府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投入的錢差不多(大概是延續尼赫魯當年定下的基調),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這種搞法,現在看來是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在裡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嚴格的印度教育選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實人數較少,精度要求較高,呈現精英化的特點。而這類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經費把控上,是很明顯需要特別對待的,不適合和基礎教育一刀切。
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基礎教育上。

基層教育的人數更多的,范圍也更廣泛,並且也承擔著消滅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礎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學,還有一種是私學,也就是常見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學承擔更廣泛的基礎教育,雖然免費的初等義務教育已經在2001年被寫入法律,但教育質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政府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稱為全體教育激勵計劃,很大的提高了入學率。
但是」入學率」雖然提高,但是畢業率變得更差。
同時在這種經費也一刀切情況下,老師的雇員數不夠用,給老師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質的老師
私學雖然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高昂的教育費用必然只能提供給高階層人士,而且數目不多,涵蓋不廣,也承擔不起」改善國民素質「的社會責任。

以上原因綜合到一起的表現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我朝肯定狀況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問題是還沒有完成普及。而我們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改進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

三,宗教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沖突,而這類沖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四,民族問題。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連民族之間的語言互通狀況都不怎麼樣。而印度政府並沒有承擔起一個比較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克什米爾沖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規模民族仇殺;到12年的阿薩姆沖突。這類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也不會缺少。

民族沖突帶來的首先是「惡性循環」,本來處於民族意識比較平和的民族團體,會因為」激烈的話語權爭奪「成風,而開始著手進入這種沖突游戲裡面。而小民族,小地區,會因為這種劇烈沖突,變得」沒有安全感「,開始著手內部強調民族意識,來增強排外性,繼續加劇全國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這種問題,在本來對聯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環境下,會直接導致地域的政治沖突,這也造成國內內耗。

五,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政府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沖突不斷。尼赫魯-甘地的個人政治理念特徵讓印度無法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後來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幾十年的家族統治實際上還是形成了所謂的尼赫魯-甘地王朝。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個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國大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准。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❺ 印度和中國基本同時立國,為什麼中國比印度

我認為,不同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中國必然比印度發展快。第一,中國有了豐富斗爭經驗的中國共產黨,印度只是和平抗議運動從英國殖民地獨立過來的,沒有什麼軍事斗爭經驗, 還要依賴帝國主義的援助。第二,印度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可能建立和廣大人民聯系密切的地方政權,中國建國初期進行了全國性的掃盲運動,消滅病蟲害運動,這為提高國民素質和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印度根本做不到。印度執行美國式的總統選舉制度,印度人民文盲嚴重,根本都分不清對和錯,什麼民主權利都得不到。第三,印度是一盤散沙,中國卻是高度統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號召力可以排山倒海,印度不能比,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敢和美國在朝鮮打,就是有自力更生能力,搞原子彈,印度不能靠自己。第四,中國是信仰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客觀總結了自己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變得更加理智和成熟,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不斷豐富和發展。印度他們能總結出什麼?第五,中國人民盡管經過痛苦經歷,大躍進和文革兩個大錯誤,同時,也顯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偉大力量,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視死如歸,那是可歌可泣的偉大試驗,中國人民總結了失敗經驗,更加聰明,在黨中央領導下,巨龍開始騰飛起來了。印度他能嗎?沒有先進政黨,跟在西方後面爬行。第六,社會主義制度本來就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盡管印度不願意承認,落後的國家實行落後的制度,先進政治制度的中國,一旦遇到有利條件,發展速度就會驚人。建國初期,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和自己的錯誤,失誤很多。改革開放,抓住機遇,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就是比印度能發揮聰明才智。我想,中國和印度不同的地方還很多,用這六點概括起來,差不多可以說明中國為什麼比印度發展快?誰叫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呢。

❻ 古印度文明,作為上千年的輝煌文明是如何被洗劫的

是因為當時古印度的文明被雅利安人直接毀滅,後來古印度的人就被雅利安人同化。其次就是加上洪水的泛濫氣候異常,又遭有強勢的雅利安人入侵,這才導致了古印度文明的滅亡。



其次古印度還有一種不平等的思想,那就是種姓歧視。就和埃及一樣,都是劃分了不同的等級,古印度的權力者都是由高等級的人組成的,即使是低等級的人有什麼想法都不會得到採納,就是這三點原因導致了印度的古文明,即使擁有上千年的輝煌成就,但是仍然遭到了消滅。

❼ 面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為何印度被打敗臣服成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對於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並不是沒有進行過抵抗,像受法國支持的孟加拉公,但是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本來就是一盤散沙,還因為其他歷史原因導致了整個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四點原因:印度基層百姓受種姓制度長時間的影響,印度存在很大的宗教紛爭以及民族紛爭和種姓制度的矛盾,而英國人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合理利用導致了他們統治的穩固,從而完成完全殖民。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一盤散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49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579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867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38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797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03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73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54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489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35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33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796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36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68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894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54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591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69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20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