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航天運載火箭印度的運載火箭
印度在航天領域擁有多種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截至2006年,已發展出四類國產火箭:
SLV-3 衛星運載火箭,專門用於發射小型衛星進入軌道;
ASLV 加大推力運載火箭,提升發射能力;
PSLV 極地衛星運載火箭,主要負責極地軌道的衛星發射;
GSLV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用於將大型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如2001年4月發射的2.54噸通訊衛星和2004年9月的1.95噸教育衛星。
印度的科技創新能力在2002年得到了顯著提升,自主研發的超低溫發動機試驗成功,能夠將衛星送入更高的3.6萬公里軌道。這使得印度成為了繼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六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證明了其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實力。
在2007年,印度的運載火箭技術進一步展現,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成功發*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其中包括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遙感衛星、印度尼西亞的地球觀測衛星和阿根廷的小衛星,展現了多國合作的能力。
同年10月22日,印度又實現了新的里程碑,使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其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這一舉措標志著印度在探索太空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㈡ 印度航天的印度的運載火箭
截至2006年印度擁有4種類型國產運載火箭
衛星運載火箭3(SLV-3) 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 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2.54噸的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2001年10月22日,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把3顆衛星送入軌道。
2002年2月9日,自行開發的火箭超低溫發動機試驗成功,可將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
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1.95噸的教育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繼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日本之後,成為第六個具備使用超低溫發動機發射對地同步衛星能力的國家。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從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送入太空。3顆衛星包括一顆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的遙感衛星、一顆印度尼西亞的地球觀測衛星和一顆阿根廷的小衛星。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圖)發射升空。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縮寫:GSLV),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火箭多為俄羅斯協助建造,並非印度獨立建造。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綁式液態輔助火箭為一三節式火箭。第一節為固態推進器;第二及第三為液態推進器。固態及輔助火箭是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延續,所以低溫液態引擎由俄羅斯提供,共買了七個末端節引擎。印度試著去建造低溫末端節引擎並向俄羅斯買技術,但遭美國施壓,因此俄羅斯並未提供此項技術給印度。所以在過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間研究機構持續研發如何建造低溫液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