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防部是如何回應印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越界的呢
我國防部26日夜間表示,近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中方修建上述道路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印方無權干涉。此前中方已就此向印方做了通報,印軍單方面挑起事端,違反了雙方有關協定協議。
中方致力於發展中印雙邊關系,也堅定捍衛自身正當權益。希望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不採取任何使邊界問題復雜化的舉動,共同維護兩國關系發展良好勢頭。
㈡ 解決中印問題就看印度了
印軍越界事件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中國外交部2日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的長篇重磅文件,引發國際關注。這里,想送印度三點「忠告」:
三是希望印度不要執意挑釁中國,與中國為敵沒有好下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年的歷史證明,任何試圖與解放軍掰腕子的對手都沒有好果子吃。今天,中國國力進一步強大,中國不惹事更不怕事,人民解放軍有能力、有信心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希望印度方面從兩國關系大局和兩國人民福祉出發,盡快撤回軍隊,不要執迷不悟,不要誤判形勢,一意孤行只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印度趕緊撤回你們自己國土去,否則後果自負額。
㈢ 反擊槍聲已經打響!印度為傲慢付代價,尼泊爾是如何給予致命反擊
尼泊爾的反擊十分的簡單粗暴,就是直接派遣軍隊前往爭議地區駐守。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印度就和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在領土問題上存在著爭議。印度也時常會做出一些越界行為,而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外界本以為印度會消停,但沒想到今年印度時常會越界到尼泊爾境內。而尼泊爾總理面對這種情況,也是直接下令軍隊前往來施壓,逼迫印度離開。
而尼泊爾在面對的印度的壓力,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還能如此果斷的做出決定,不得不說是十分有勇氣的和有決心的。尼泊爾總理奧利對於印方的挑釁,發出了堅決的回擊"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卡拉帕尼、林比亞杜拉以及里普列克三個地區。"
㈣ 印度越界事件怎麼著了
8月28日下午兩點半,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 (中方在邊境線後部的部隊都沒撤回大概也不太放心當備用吧)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望採納
㈤ 中印1962年邊境沖突詳細過程
1962年自衛還擊戰之後,中印邊境形勢一度緩和。但是1967年以來印度出於其國內政治斗爭的需要,又在邊境地區頻繁地肇事,挑起軍事沖突,不斷由亞東地區入侵我境,修築工事,偷移界碑。僅1967年,入侵活動就達178次,尤其是8月份以後入侵加劇。為了打擊印度的侵略行徑。步兵第十一師奉軍委和軍區命令,進行了兩次小規模的還擊作戰。 乃堆拉山口自衛還擊戰斗印軍駐錫金之山地17師112旅多次在我乃堆拉山口強行越界架設鐵絲網。9月7日,印軍置我多次嚴重警告於不顧。再次越界架設鐵絲網,並刺傷我戰士2名。印軍把我之克制視為軟弱可欺,11日晨又派部隊100餘人強行進入我境,架設鐵絲網,並首先向我開槍射擊.悍然發動軍事進攻。我山口分隊為保衛祖國的尊嚴,遵照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中央軍委「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絕不示弱,絕不吃虧」的斗爭方針,堅決進行了自衛還擊。1967年9月11日至13日,印軍越過中錫邊境,被我邊防部隊擊退。箭頭所指處為中錫國界,左側為中國領土,X處為入侵印軍在中國境內架設的鐵絲網。戰斗經過:9月11日7時30分,印軍112旅所部110人在其中校營長指揮下,從103陣地沿公路進至山口馬尼桿附近,稍作停頓後,即分兩路:一路50餘人沿國界習慣線向南運動;一路60餘人沿國界習慣線向北運動。在其99號、101號、102號陣地的掩護下,向我前沿陣地接近,企圖將我1、2號陣地的鐵絲網向我縱深推移。為防敵進攻,我令31團6連3排和機槍2連1排佔領1號陣地,4連l、2排進入2號陣地。7時44分,敵分3路向我1、2號陣地正面及其南側逼近,我鳴槍3發警告,敵置若罔聞。8時7分,敵向我陣地前沿開槍射擊,並投擲手榴彈1枚。31團機槍2連連長當場犧牲,6名同志負傷。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前沿分隊奉命進行堅決的自衛還擊。1、2號陣地同時以猛烈的火力殺傷暴露之敵,當即斃敵57名(敵收屍觀察到的數字),並集中6具火箭筒於1號陣地摧毀了敵100號陣地的7個工事,使固守之敵一開始就失去了依託和火力還擊的能力。隨即我2門82迫擊炮對敵100號陣地實施了摧毀射擊。8時12分,該陣地之敵狼狽後逃。我2號陣地之火力在殺傷前沿暴露之敵後,即轉入對敵99號陣地之機槍火力的壓制射擊。此時,前沿步兵近距離對戰已基本結束。8時15分,敵我雙方開始了炮戰。我對敵10個炮兵陣地採取集中優勢火力,一次打擊1個目標的方法狠狠地打擊了敵人。在我嚴厲懲罰下,敵被迫於13日22時停止了炮擊。我炮兵分隊根據周總理「敵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炮擊」的指示,於14日14時46分停止了對敵懲罰。這次炮戰歷時4天3夜,我參加各種火炮28門(122榴彈炮12門、82追擊炮7門、75無後座力炮6門、57無後座力炮3門),先後對敵21個目標進行了射擊,壓制敵炮兵陣地8個、觀察所2個、指揮所2個、破壞敵工事23處、擊毀汽車2輛、殲敵約550餘名。這次自衛還擊戰斗31團4連、6連、機2連、炮2連、工兵排、2營部、75炮連、炮兵308團榴炮3營直接參加了戰斗。3l團其他分隊、師高炮營、33團3營、師工兵營1連、工兵305團10連、12連、雷達4連、汽車16團1、5連和軍區加強的一些特業分隊,也部分別擔任了各項保障或機動任務,直接支援了戰斗。這次自衛還擊作戰,我殲敵607名,繳輕機槍1挺、沖鋒槍9支、步槍16支及其它物資一部。我傷亡干戰123名,其中亡32名(干7名、戰25名),傷91名(干17名、戰74名),消耗各種槍彈15726發、各種炮彈45890發、40火箭彈69發。這次還擊戰斗,我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打了一個漂亮的陣地自衛戰。打退了敵人的武裝進攻,狠狠地教訓了敵人,大長了我之志氣,大滅了敵之威風,維護了國威、軍威,保衛了祖國的邊防。此戰打得有理、有利、有節,迫使敵人打著白旗來我邊境一側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軍的屍體和武器、彈葯等,並在移交書上簽了字。承認了侵略。我取得了政治、外交、軍事上的勝利。卓拉山口還擊印軍入侵戰斗乃堆拉山口戰斗後,印軍不甘心他們的失敗,又於10月1日乘我國國慶之機,在卓拉山口挑起了武裝沖突。戰斗經過:10月1日、我發現卓拉山口之印軍廓爾喀聯隊第7營304號地區之敵,提前起床開飯後,全部進入陣地。11時20分,印軍排長率8名士兵,手持砍刀,從304號地區向我哨兵逼近挑釁。為防敵突然襲擊,我山口分隊(亞東獨立營3連和加強的31團炮3連2個排)也同時作好了戰斗准備。11時45分,8名印軍越界挑釁,我當即提出警告,敵不理,反強行抓我哨兵。我守點分隊為營救戰友,將敵排長推出境外,敵排長愈加放肆,竟用手槍向我射擊。隨後304號地區之敵全部向我開槍射擊,當即打死打傷我戰士2名,並以81迫擊炮、51迫擊炮向我指揮所、炮兵陣地射擊。我山口分隊被迫於11時58分進行自衛還擊,一舉將入侵之敵全部殲滅在我境內。12時5分,31團炮3連2個排開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戰斗。3門82炮首先對305號敵火力點和迫擊炮射擊。12時15分,3門57無後座力炮對敵301號地區之工事和火器射擊。到19時55分,敵我雙方停止炮擊,炮3連2個排先後對8個目標射擊,壓制敵81、51迫擊炮陣地各1個。據敵向其上司報告稱,我摧毀前沿工事9個,斃傷印軍195人。這次自衛還擊戰,我參戰分隊在軍區的直接指揮下,抱著為國慶獻禮的決心,又一次使印度在政治上、軍事上遭到了失敗。
㈥ 印方直接拉最高警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中國與印度邊境交界地區,印度聲稱印度軍隊已經將中國趕出了邊境地帶重要制高點,並且在印度陸軍隊伍中拉響了最高級別的戰斗警報,邊境部隊進入了臨戰狀態,不過這種高級別的警戒狀態,讓印度最難受的還是政府的財政支出。
從目前印度陸軍的動態來看,明顯加強了在班公湖兩岸地區的軍事行動,任何一點小小的火星都有可能將局勢徹底引燃進入失控狀態,面對撕下偽裝面具露出兇狠獠牙的印度,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隨時亮劍。
㈦ 印度軍最近為什麼越界到中國邊界
一個原因,對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不滿
因為中國在洞朗地區的修路,有可能緩解中國洞朗地區的後勤困難。而洞朗地區是可以截斷印度東西兩部分路上通道的重要位置。
以前印度對中國在洞朗地區的軍事存在不在乎,因為中國洞朗地區的後勤補給困難,無法支持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作戰。可是一旦該戰略公路修建完畢,中國就有了在該地區對連接印度東西兩部分的咽喉要道發動攻擊的後勤條件。
所以,印度試圖阻止中國修路。
而印度軍隊進入那一地區的理由,就是該地區屬於不丹與中國的有爭議領土。
㈧ 1962年中印和現在印度越界地方是一樣的嗎
1962年印度越界的地方跟前段時間洞郎地區越界不一樣,地方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
1962年印度軍隊越界,主要是在東段藏南地區,和西段班公湖等地區.這些地方屬於未定國界.因為解放前的時候,當時的中國政府並沒有能力把軍隊部署到那裡去.而1950年代中國又忙於跟西藏地方政府談判,加上高原地區,補給極端困難,還有很多人有高原反應,軍隊一時半會也沒法部署到那裡.等到1960年前後的時候,印度已憑借地利優勢把藏南佔領.所以印度堅持以麥克馬洪線為界,中國以傳統習慣線為主張。 西段阿克賽欽地區在解放後,人民解放軍從新疆進入,已經收復,但是印度一直想要那個地方,說是印度的地方.實際由中國控制.
東段藏南地區印度佔領我國主張領土9萬多平方公里, 台灣面積才3萬多平方公里,比兩個半台灣還要大。
西段,新疆和西藏交界處阿里地區,有3萬多平方公里我們的土地,由我國收復,印度對此地有非法領土要求。
1962年,爭議和摩擦的地區主要在這兩個地區,藏南和阿克賽欽。
今年6月份印度侵佔我國領土的地方,不在東西兩段爭議的地方,而是錫金邊界。
錫金這個情況比較特殊,在1962年中印戰爭的時候,錫金還是獨立的國家,這個地方中國跟印度根本沒有領土接壤。1975年印度囚禁錫金國王,用軍隊鎮壓錫金百姓,扶持親印度人士搞公投,所以錫金便「心甘情願」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中國一直不承認,中國直到2006年才在新聞公報中 承認錫金屬於印度。
錫金這段國界,在與印度打仗之前已經定下來了。印度沒有異議,屬於已定國界,不屬於爭議領土。印度越界就屬於侵略,這與爭奪爭議領土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