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爾塔病毒傳到中國了嗎
進入中國後被發現。通過最新消息了解到,德爾塔病毒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殺入中國以後,在10天的時間里擴散到了6省13市的170個人。
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周五表示,新冠肺炎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是對全世界的警告,告訴人類在這種病毒再次變異成更危險的病毒之前,要迅速遏制。據世衛組織介紹,這種高傳染性變異毒株最早在印度發現,目前已在132個國家和地區出現。
毒株特點:
一、傳播力更強。
「德爾塔」變異毒株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其實主要是指從有效的暴露、感染到出現臨床症狀、發病的速度,發病的時間變短了,或者說它的每一代之間,代際傳播的間隔相對於過去的流行毒株來講,平均潛伏期縮短了一兩天,速度也相應快一些。
二、病毒載量高。
患者發病以後轉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轉為重型、危重型的時間提前。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體內病毒載量越高,患者核酸轉陰所需要的時間延長。
三、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護作用。
四、致病性
「德爾塔」在印度和在英國傳播中,似乎它的致病性有所增強,也就是說感染者里邊的有症狀人群比例有所增加。
五、臨床表現
「德爾塔」病毒的臨床表現和既往毒株導致的臨床症狀,沒有什麼顯著差別,都還是過去大家熟悉的一些感染症,比如說發燒、乾咳、乏力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爾塔病毒
② 德爾塔怎麼進入中國的
每一天都有境外輸入人員進入中國,而這些旅客有很大的可能感染德爾塔,進入中國後被發現。德爾塔病毒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殺入中國以後,在10天的時間里擴散到了6省13市的170個人。
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周五表示,新冠肺炎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是對全世界的警告,告訴人類在這種病毒再次變異成更危險的病毒之前,要迅速遏制。
變異病毒的威脅
世衛組織一直在監視著全球各地的變異病毒,近期世衛發出警告,警示大家要警惕德爾塔毒株的威脅。這種在印度出現的變異病毒已經傳播到了90多個國家,成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變異病毒之一。德爾塔病毒的傳染性大幅增強,在英國境內,僅1周時間,就有3萬多人感染了這種病毒,新增病例中的9成以上都是感染的這種病毒。
在中國,也已經出現了感染德爾塔病毒的病例。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德爾塔病毒的症狀和普通新冠病毒還有所區別,它更像是一種重感冒病毒,會讓人流鼻涕、咽喉痛和眼睛紅腫等等。如果有類似症狀,那麼趕快去醫院接受檢查就十分重要了。
通過檢查病例發現,如果是已經接種了中國疫苗,那麼其變為重症的情況將大大降低。這就表明,目前的疫苗對其仍舊有效,盡快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尤為關鍵。
③ 印度出現了變異株Deltaplus,這種變異的病毒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國很多人眼中的新冠疫情已經結束了,但是在世界范圍內,新冠疫情依舊在全球肆虐,印度尤其嚴重。
印度現在又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plus”,現在已經有20多個人感染了這種最新型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情況十分危急。
這種新型變異的毒株是德爾塔毒株再進一次突變當中形成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毒株。
印度離中國很近,更是與中國的很多接壤國家接壤,一旦疫情得不到控制,對中國也會有很大影響。中國的疫情能夠得到控制是全國人民的努力,來之不易,希望印度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控制,不再有人為此犧牲。
④ 什麼是德爾塔病毒有什麼症狀 德爾塔毒株到底有多毒
本以為新冠快要被我們控制住了,沒成想新冠又變異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之前好比能「打到幾個人」,如今的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可能是「放到一片人」。那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究竟有多毒?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德爾塔病毒相關知識吧。
什麼是德爾塔病毒
德爾塔病毒一般指德爾塔(最早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
德爾塔(Delta),是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最早於2020年10月在印度發現。2021年5月,世衛組織將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617.2命名為「德爾塔」變體。該變體被確定為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驅動因素之一。
2021年6月15日報道,「德爾塔」變體進一步變異衍生出「德爾塔+」或「AY.1」變體。7月2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德爾塔變異株正在很多國家成為主要流行毒株。德爾塔變異株已在至少9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且在繼續變異和進化。9月15日消息,鍾南山等團隊首次精確描繪德爾塔傳播鏈,該研究揭示了德爾塔變異株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核酸轉陰時間長、更易發展為危重症等特點。
截至2021年9月22日,已有18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者。
1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通報稱,經過國家衛健委病毒學研究結果確定,近期浙江本土病例(包括寧波)與上海、江蘇兩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為同一起關聯疫情。經過寧波市疾控中心病例標本三代測序,結果為德爾塔變異株(AY.4進化分支)華沙株。
德爾塔病毒感染有什麼預兆
德爾塔病毒感染有一些預兆。如果頭疼、喉嚨干澀、發燒、痰多,軟而無力這些症狀,可能是感德爾塔病毒的症狀,盡快檢測。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症狀,以及是否去過疫情高危地區,來判斷是否有可能感染德爾塔病毒。
德爾塔毒株有多毒?
1、傳播速度快:
呈現跨省傳播,目前我國至少20個城市有波及;新冠變異病毒Delta毒株已擴散至100個國家左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2、傳染性強:
廣東廣州曾出現無接觸情況下14秒病毒傳播案例;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數據稱,英國最近一周報告的Delta確診病例,比原本的數量增加了46%,目前Delta變種病毒佔英國新增病例99%。
德爾塔變異毒株一共有13處突變,可能造成S蛋白結構的改變。有研究數據表明這些突變會影響病毒的傳播性,以及被抗體中和的能力。
3、潛伏期短:
鍾南山院士表示,德爾塔病毒在身體中的潛伏期比較短,兩三天就會發病,甚至有些24小時就發病。有的德爾塔10天之內有5代傳播。
4、症狀不典型:
德爾塔毒株感染患者早期可能僅表現乏力、嗅覺障礙、輕度肌肉酸痛等症狀;這並不像新冠病毒變異前的表現:發熱、乏力、乾咳,還可能出現咽癢、咽痛、鼻塞、流涕、腹瀉、味覺異常、嗅覺消失等症狀。
5、治療時間長:
從目前觀察的結果看,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比起變異前的感染者,治療周期更長,而且更易發展成重症。
6、密切接觸者重新定義:
過去認為,密切接觸者是發病前兩天,患者家裡的人還有同一個辦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內有共同吃飯、開會等等,這叫密切接觸者。
根據德爾塔病毒的特點,對於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做了修改,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發病前4天和患者相處在一起的,都屬於密切接觸者。
德爾塔毒株傳播方式?
呼吸道飛沫傳播:打噴嚏、咳嗽甚至說話噴濺出來的呼吸道的飛沫攜帶病毒,會導致跟他近距離接觸的人感染,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方式。
接觸污染物傳播:呼吸道飛沫、分泌物,污染了物體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其他人用手接觸了這個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觸自己的口、眼、鼻的時候,就會被感染。
氣溶膠傳播:在室內,通風不暢的狹小空間,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會形成非常細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停,其他人吸入,就可以導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離開這個空間,在空氣中仍然會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時間,其他人進入以後會導致感染。
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盡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自覺遵守防疫措施,公共場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控措施。
減少不必要的聚會:不宜舉辦或參加人員較多的聚餐聚會,避免在密閉空間聚會,活動盡可能簡短並注意開窗通風。
積極接種新冠疫苗: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重要提醒:
當前,我國面臨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輸入疫情的雙重挑戰。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加快篩查、流調、隔離,盡早發現和管控風險人員,盡快阻斷傳播途徑;推進落實區域協查,嚴防疫情外溢擴散。要千方百計保障群眾的物資供應和基本就醫需求,確保群眾訴求能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
⑤ 歐洲多國將奧密克戎看作流感,「躺平」抗疫,結果怎麼樣了
結果是,除了中國,全世界都在向自然感染達成全民免疫的路上狂奔。等等看吧,不到一年,疫情應該突然結束。
1,印度模式。就是自然感染達成全民免疫。第二波疫情,就是德爾塔病毒,印度已經有10億以上的人感染,600萬人死亡。意思是,那時,已經達成了全民免疫。
不管歐美如何折騰,我們要始終認清自己現在處於抗疫的高地上,靜觀其變就可以了。同時吸收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尋找我們自己的出路,把握有為,又不過度而為。
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疫情,嚴格做好防疫措施,從口罩到疫苗,直到治療新冠疫情的葯物,都要做到科學嚴謹,不能鬆懈,這是一場全民的抗疫,如同打一場人民戰爭,只有團結才能取得勝利。
⑥ 德爾塔毒株肆虐全球,一人感染德爾塔可傳染八人,其傳染性有多高
德爾塔病毒的傳染性已經達到了一個病例能夠傳染到15個人,一個病例傳染,8人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現象而已,遠遠沒有達到這種病毒的傳染極限。
我們國家目前已經發現了德爾塔病毒,德爾塔病毒對於整個國家的疫情防控產生了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都已經出現了這種病毒,而且呈現遍地開花的狀態,更增加了我們國家防控的難度,也增加了防控的成本。
德爾塔變異病毒是從印度傳入的。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德爾塔變異病毒的認識其實還是比較少的,我們國家能夠確認的是這種病毒是從印度傳來的,印度的病毒數量是非常多的,而且變異的病毒更是多種多樣的,至少已經達到了5000多種,印度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們國家目前已經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但是我們國家也應該鼓足勇氣,投入更多的資源應對這種病毒的傳播。我們國家最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打上了一場疫情攻堅戰,而且我們國家總結出了很多的經驗,絕對能夠在下一次疫情發生的時候派上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