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多少列

印度有多少列

發布時間:2022-04-12 09:04:00

⑴ 印度的概況`是什麼``

印度(भारत,India)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如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印度"(舊譯:「天竺」、「身毒「)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得名於印度河。印度人自稱「婆羅多」(Bhārat)。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錫金(印度已將其歸並為自己的一個邦,而不再將其視為鄰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印度共和國

首都: 新德里

最大城市: 孟買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00平方公里(列第7位)

水域率:9.5%

海岸線:5560公里

國土:

最高點: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最低點:

人口

官方語言: 英語、印地語

人口:

總人口:10.2億人(2001年) (列第2位)

人口密度:313/km2;

民族:

印度斯坦族:46.3%

泰魯固族:8.6%

孟加拉族:7.7%

泰米爾族:7.4%

簡介

印度位於南亞和印度大陸、擁有9億1857萬人口是世界第二位。 印度的國土包括喜瑪拉雅山脈地區,印度斯坦平原和德干高原,總面積約328、8萬平方公里。 北部的喜瑪拉雅山脈將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隔開、印度斯坦平原是由印度河與恆河沖積而成 的沖積平原。 人類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就是誕生在這里。德干高原被東西山脈包圍、南部海岸地區以 種植水稻為主、也是與阿拉伯地區交流的繁榮地區。北回歸線穿越印度的中央、所以氣候屬於亞熱帶、根據地區的不同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 異。受西南季風影響、從印度洋飄過來的雲被喜馬瑪拉雅山擋住、為印度斯坦平原帶來大量 的雨水。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這里、種植稻子和小麥、印度的國土幾乎一半是農田、生產 穀物、茶葉、蔗糖和蔬菜。印度的茶葉產量是世界第一位。印度各地的咖哩都盡不相同,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都使用各種豆類和香料,在印度 有相當多的素食者。印度的平均壽命為,男57、70歲 女58、10歲 印度首都為新德里,城市人口率為26.3%(93)。孟買是印度第一的商業城市,人口有992.6 萬人(91)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英國統治時期的中心城市加爾各答,在也是孟加拉地區的中心。

印度人是由78%的印度雅利人,25%達羅毗烶人和少數蒙古人,土耳其人以及伊朗人組成。 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印度即有高度的印度文明,原本達羅毗烶人居住的北部地區由於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北部,迫使達羅毗烶人向南部遷移。在雅利安人很少居住的阿撒姆地區居住著蒙古族人。

印度人的83%是印度教徒11%為伊斯蘭教,3%基督教,以及2%錫克教。印度教存在著社會等級制度,與伊斯蘭教的對立問題等相當多的問題。

印度的通用語為印地語,其他還有英語等十八種法律認可的語言,在印度的紙幣上印刷著這些所有的文字。印度教徒一半說印地語,伊斯蘭教徒使用烏爾都語(一種使用阿拉伯文字的語言) 所有的印歐語言都是來自古印度的梵文。

印度人的識字率約52%,主要原因是由於農村人口佔全人口的70%,而農村的識字率相當低。

在音樂和文學方面,印度擁有,當悠久的歷史,特別是摩訶婆羅多等長篇史詩,直到今天也作為電影的題材被廣泛利用。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製作國,其中最有名的是孟買的音樂娛樂電影和加爾各答的文藝電影。印度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和宗教緊密結合,如瑜伽和冥想都和平時的宗教修行是分不開的。

印度的歷史是從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誕生開始的,317年的孔雀王朝 經歷了多次的統一分裂。在16世紀莫卧兒王朝統一了北部和中部,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繁榮 時期。 但是,1600年由於英國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趁1858年賽 婆伊的動亂,將印度置於直接統治之下。以馬哈多瑪·甘地為首的國民會議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逐漸羽翼豐滿,在1947年宣布印度獨立,1950年成立共和國。第一任首相奈爾大力推進社會主義,但由於女兒和孫子相繼被暗殺,印度的政局持續了一段不穩定時期。 印度的政治體制為聯邦共和制,議院分兩院。

印度的一次產業人口為60、9%,二次產業人口為11、5,,三次產業人口為18、7%(91)第一 產業約占總勞動人口的66%國內總生產的32%。 最近,計算機產業雖然有所發展,但商品農作物方面國內,費能力的增長,造成貿易赤字和 財政赤字。國民生產總額為2787億美元(94)人均生產總額為310美元。外匯儲備額為203億美元。

政治

重要日期: 獨立日:1947年8月15日(從英帝國)

主要政治人物:

總統(國家元首):阿卜杜爾·卡拉姆

總理(政府首腦):曼莫漢·辛格

經濟

貨幣: 印度盧比(INR)

人均GDP:

國家資料

國家格言: 「Satyameva Jayate」(梵文:唯有真理得勝)

國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其他象徵: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際資料

時區: UTC:UTC+5.30

國際域名縮寫: IN

國際電話區號: 91

印度歷史 :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了。來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這里;他們與當地人的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後,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紀侵犯了這塊土地,隨後是12世紀到來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紀末到達此地的歐洲商人。

在擊敗了當地的莫卧兒帝國後,英國在19世紀成功地獲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權。而由莫罕達斯·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領導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終於為印度在1947年贏來了完全的獨立。這塊次大陸最終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較小的回教國家巴基斯坦。

雖然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與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沖突、人口膨脹、環境破壞、貧窮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沖突。

政治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的兩院制議會包括了上院聯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⑵ 印度有多少個民族錫克族地位很高嗎

印度是一個有一百多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具體數字印度也沒有統計,錫克族如今在印度地位比較高
印度的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盧固族、馬拉提族、泰米爾族、比哈爾族、拉賈斯坦族、古吉拉特族、馬拉雅蘭族、旁遮普族、坎納達族、馬拉雅蘭族、奧里雅族和阿薩姆族。此外,還有五百多個表列部落。它們屬於印度的少數民族。

錫克族其實是信仰錫克教的人的統稱,錫克教徒尚武,著名的勤勞善戰,不接受種姓制度,在現代印度地位確實比較高。

⑶ 印度除了人口數量,還有哪些方面能排在世界前十之內

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位於亞洲的南亞地區,被稱為“南亞虎”,也立志於成為印度洋上的霸主。印度的國土主要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印度半島地區,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截止2019年末,印度人口數量約為13.24億人,首都為新德里。我們知道印度的人口數量目前排在中國之後,位列世界第二位,當然印度對於自己國家的人口統計並不是十分准確,所以也有人認為當前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印度孟買

⑷ 印度有多少軍隊

世界第三大陸軍
印度陸軍是印軍中第一大軍種,兵力達103.5萬人,居世界第三位,編成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部、197個旅、1個戰術導彈大隊和8個陸軍航空兵中隊,裝備各型坦克3800餘輛,裝甲運輸車和步兵戰斗車2200餘輛,大口徑火炮6000餘門,高炮2750餘門,直升機300餘架,反坦克導彈10000餘枚,地空導彈發射架700具。在第八和第九兩個五年國防計劃中,陸軍的建設重點是對部分步兵師進行改編,增配裝甲、機械化設備和直升機,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自動化為主體的C3I系統,擴大炮兵編制,增強陸軍的火力打擊能力、機動能力和電子戰能力。
世界第五大空軍
獨立以來,印度空軍經過幾次數量擴充和更新換代,到1998年,實力已達17萬人,編成5個地區空軍指揮部、39個飛行聯隊、6個導彈聯隊,裝備各型飛機1370架、防空導彈1400餘枚。在亞洲居於領先地位,是世界第五大空軍力量。
根據新制定的國防五年計劃,印度空軍重點是發展遠程作戰飛機,實現由"戰術空軍"向"戰略空軍"的過渡,使印度空軍成為一支較強的"空中和空間力量"。從80年代起,印度空軍相繼引進了包括"幻影-2000"、"米格-27"、"米格-29"在內的一大批先進作戰飛機和地空導彈。為提高其遠程空戰能力,1996年印度空軍還從俄羅斯購買了40架第四代"蘇-30"型多用途遠程截擊轟炸機。
稱雄亞洲的海軍
印度海軍總兵力已達6萬人,編成3個地區海軍司令部、3個艦隊、25個艦艇中隊,裝備各型艦船170餘艘,總噸位達30餘萬噸,飛機160架,已成為一支艦種齊全,可遂行水上、水下和空中作戰的海上力量,是亞洲唯一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海軍強國,其實力居世界海軍十強之列。印度海軍今後建設重點是更新艦艇、提高海上尤其是遠洋作戰能力。
規模龐大的預備隊
印度的非正規軍及後備力量總數約400萬人,可分為准軍事部隊、一線後備力量和二線後備力量三類。准軍事部隊主要指地方部隊以及駐防作戰地區的武裝警察,總兵力約有116萬人,相當於第二支正規軍。這支武裝基本上按正規軍編制組成,裝備較好,平時除維護社會治安外,還配合正規軍執行邊、海防和情報搜集任務,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和戰鬥力。

⑸ 印度有多少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13.24億人。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

印度的經濟: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⑹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產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居住在這里。此後,習慣上稱之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從西北部遷入;以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等陸續從西北部進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復雜現象。全國現有幾百個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約佔全國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為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古吉拉特族、坎納拉族、馬拉雅拉姆族、奧里亞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過1000萬。

全國現有語言和方言1652種,分屬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孟達(南亞)語系。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有15種,並被憲法列為主要語言,使用人數占總人口91%的印地語為官方用語。

宗教對印度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起源於此。印度教(又稱新婆羅門教)信徒佔全國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紀前流行於印度,後衰落。目前耆那教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則僅在東北部有少量流行。錫克教流行於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德里。伊斯蘭教信徒居全國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於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以及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於那加蘭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還有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尚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梵語為瓦爾納)。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現了4個最初的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4個等級。以後又演變為三大等級,即大體由原來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所組成的高級種姓;由原首陀羅組成的低等種姓;第三等級是一些沒有種姓身份的「賤民」,社會地位最低,即所謂不可接觸者,為數竟近1億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7。種姓制度的實質是階級壓迫。種姓之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地位懸殊,經常引起沖突。目前在城市和較發達地區,種姓間的隔閡有所消除,但農村中仍有很大影響。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印度的民族構成與其分布情況:

人口1000萬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stanis)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4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奧義書》、《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歷算、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的關切和重視。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喇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2.達羅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亞使用達羅毗荼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屬不同人種類型。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多信印度教的濕婆教派。對其起源,學術界意見不一。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是從地中海沿岸或小亞細亞進入印度的,使用達羅毗荼語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滯留部分。原有相當高的文化,聞名於世的莫亨覺達羅和哈拉巴文化(現在巴基斯坦境內),即達羅毗荼人所創造。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印度的土著民族,發源於今泰米爾納德地區。游牧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迫使達羅毗荼人南遷或逃往其他地區。目前這些民族的經濟文化均較發達。

另有一些較為原始的民族雖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響,而且使用達羅毗荼語言,但主要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中的維達類型(如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及貢德人等)和尼格利陀類型(如馬勒爾人、潘尼安人、卡達爾人等)。他們的經濟、文化均很落後,許多尚處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會階段,靠採集和射獵為生,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民族學家有時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認為他們是達羅毗荼種人來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

3.泰盧固人 (Telugus)

南亞印度民族之一。又稱「安得拉人」,約5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詞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印度獨立後,於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印度多少國土

印度國土面積327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

⑻ 印度的國體及其概況

印度政體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政治結構

政治結構

印度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的、政教分離的民主共和國印度聯邦 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政府體制 基於全體成年人均有選舉權的議會民主立法機關 國會,由總統及兩院組成,兩院分別是聯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機關 由總統、副總統及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組成司法機關 獨立於行政機關。

政治體制

印度是一個聯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教分離的、具有議會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政體是由憲法的條文所規定的。該憲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憲會議正式通過,並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總統是法定的聯邦行政首長。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一個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憲法規定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總統則行使其職權,按照提供的建議採取行動。部長會議集體向人民院負責。在各邦,作為總統代表的總督是行政首長,但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領導邦部長會議的首席部長。邦的部長會議集體向該邦民選的立法會議負責。憲法規定了國會和邦的立法機構之間如何分享立法權,而其餘的權力則歸屬於國會。修訂憲法的權力也屬於國會。聯邦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部長會議組成,部長會議在總理的領導下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

總統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總理

部長會議的組成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獨立任命的或非獨立任命的)和副部長。總理將部長會議有關管理聯邦事務的所有決定和立法建議傳達給總統。一般情況下,每個部都有一位官員被指定為印度政府的秘書,就政策問題和一般管理事項向部長提出建議。內閣秘書處對於最高層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並在總理的指導下運作。聯邦的立法機關稱為國會,由總統、聯邦院和人民院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國會的兩院通過。但是,對於有關經費的法案,則人民院的意願總是佔主導地位。

國會

聯邦院

聯邦院由245位議員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轄區,12位由總統任命。聯邦院的選舉是間接選舉,議員由各邦的立法會議選出的議員來進行選舉。聯邦院不能被解散,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議員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體制與聯邦政府的體制非常接近。全國有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

中央直轄區由總統通過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員來進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轄區都是由中央政府通過一位由印度總統指定的行政官員來管理。根據國會的一項憲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轄區現在稱為德里首都特區。

政黨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政黨。如果一個政黨在4個以上的邦得到認可,它就被視作一個全國性的黨。

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人民黨、印度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是國內主要的全國性政黨。主要的邦政黨則有:安得拉邦的 泰盧固國黨、阿薩姆邦的阿薩姆群眾黨、比哈爾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陳線、果阿邦的馬哈拉施特拉果阿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國家會議、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聯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濕婆軍黨、旁遮普邦的阿格立黨、泰米爾納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納特卡則伽馬和德拉威穆納特卡則伽馬、北方邦的群眾社會黨和社會主義黨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團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關系

根據憲法,國會有權為印度的全部領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訂法律。 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邦的法律。可以制訂立法的事項在憲法的第7個一覽表中規定。對於出現在第一清單(稱為「聯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國會有權立法。這個清單的范圍包括國防、外交、貨幣、所得稅、消費稅、鐵路、船運、郵政及電報等。

對於出現在第二清單(稱為「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法律。這些事項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農業、博彩業、娛樂和財產的捐稅、銷售稅及貨物入市稅等。對於出現在憲法第三清單(稱為「共同清單」)中的事項,國會和邦立法機構都有權立法。這個清單包括的項目如:電力、報紙、刑法、結婚和離婚、印花稅、工會及物價控制等。

印度的競爭優勢

當許多經濟制度企圖改革時往往就會有資金和專家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將是國家要達到目標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許多領域尋求投資者,稍後將予以詳述。對於潛在的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可以提供許多這樣的優勢,包括:

按購買力類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系之一。

英語是它的商業語言。

巨大而快速增長的消費品市場,3億人口構成品牌消費品市場。

大規模多元化的基礎設施遍及全國。

強大而成熟的私有經濟佔75%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

巨大的製造能力可適應製造業的所有領域。

完善的研究開發基礎設施及技術和市場基礎。

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富的礦藏及充分自給的農業。

發達的銀行系統,超過6.3萬家支行的商業銀行網路,它們由一些國家級和邦級的金融機構支持。充滿活力的國外投資者(FII)的資本市場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過20億美元。佔有價格優勢訓練有素的人力和專業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師、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良好的外資投資環境,保證了諸如出入、投資、選址、工藝選擇、進出口等的自由。流動資金的可兌換,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兌換。充分平衡的歲入激勵機制。穩定的民主環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級法院的獨立司法系統,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場

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國內市場的規模和它的發展潛力。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電子媒體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長的國內外旅遊,這些標志性的社會變化正在改變著消費性質和構成,其增長偏重於品牌、質量、性能和方便。

廣大並正在成長的印度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薪者、專業人員、經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隨著出現興旺的消費金融業務,這些導致於不斷增大有著銀行存款的消費者群體。90年代耐用消費品如洗衣機、冰箱、彩電有了顯著增長。私人消費如旅館、餐廳服務以及傢俱、家裝等家用產品,耐用消費品和個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穩步增長,使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電產品及快速換代消費品(FMCG)市場之一。印度同時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費品市場之一,如服裝、鞋襪、洗滌劑、烹調油等。在過去幾年大多數製造業產品市場也呈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農村地區,70%的印度人居住在這里,近年來也體現了高速的市場增長, 這是由於農業增長,收入重分配及音視媒體的興起。在最近幾年農村所佔的耐用消費品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長。印度的農村消費者不限於對基本商品的需求,他們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消費檔次,首先是惠顧那些大件家用電器,私用車輛也顯示著上升的轉折。印度有一個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估計有超過百萬人的市場經紀人、批發商、倉儲運輸商及零售商,他們從事各種消費品的流通。商家利用這個網路在大約3800個城鎮和50多萬個鄉村中經營。在城市地區有相當規模的配貨渠道,從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這些是本地供應網路的一部分,聯繫到印度幾乎所有的鄉村。

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得到幾乎同樣廣泛的銀行網路的支持。在印度消費的理財方式是消費品市場可接受的模式。參與租賃和借貸購物活動的非銀行的金融公司刺激著消費品的銷售。近年來信用卡市場也體現了巨大的增長。世界著名的信用卡公司產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國萬國寶通銀行,在印度到處通用,這些信用卡是通過幾家國內銀行提供的。

⑼ 印度有那些國家

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全稱印度共和國。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7個國家。


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8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

希望能幫到你


⑽ 印度有幾個州或區組成各個區的區號是多少

印度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8個邦(Pradesh)和7個中央直轄區(union territory▲)——請參見表下說明。邦下設縣,中央直轄區下設立區。 請使用時自己注意,印度的縣級地方政府的數量可能有個別增加。(by keating)
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COK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²) 首府 縣區數
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01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
旁遮普 Punjub 02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03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
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04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
北安查爾 Uttaranchal 05 印度斯坦族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
哈里亞納 Haryāna 06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
德里 Delhi▲ 07 印度斯坦族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
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08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09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23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
查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22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
比哈爾 Bihār 10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
賈坎德 Jharkhand 20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
錫金 Sikkim 11 尼泊爾族/喇嘛教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
阿魯那恰爾邦* Arunāchal Pradesh 12 珞巴族等 1,091,117 83,743 伊塔那噶 Itanagar 13
那加蘭 Nāgāland 13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
曼尼普爾 Manipur 14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
米佐拉姆 Mizorām 15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
特里普拉 Tripura 16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
梅加拉亞 Meghālaya 17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
阿薩姆 Assam 18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19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
奧里薩 Orissa 21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
古吉拉特 Gujarāt 24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25 古吉拉特族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
Dādra & Nagar Haveli▲ 26 古吉拉特族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
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27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 35
果阿 Goa 28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29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
卡納塔克 Karnātaka 30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31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
喀拉拉 Kerala 32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 Thiruvananthapuram 14
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 33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34 泰米爾族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35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
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

* 請使用時注意:
上表中的面積數據為印度實際控制區域的面積。印度方面宣布其領土面積為3,287,263平方公里,這包括我、巴、印三方爭議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全部,以及我、印爭議的「阿魯那恰爾邦」大部(即門隅、洛隅和下察隅等地區 )。
以我國所持「東側我國讓,西側印度讓」的主張,估計未來邊界確定後的結果。西側,印度可能會放棄對克什米爾我屬部分(即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要求,也即保持上表中「查謨和克什米爾 邦」面積數據,而不是現在印度宣稱的222,236平方公里(這是克什米爾地區總面積,包括印、巴、我三方控制區域)。東側,可能在印度向我方轉讓靠近不丹的村鎮(如達旺)後,我方放棄對其他地方的主權要求。若不然,耗著吧。

歷史沿革:
1950-01-01: Cooch比哈爾邦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0-01-24: 聯合省更名為北方省
1950-01-26: 憲法生效,印度行政區被分為9個A類省,8個B類省,10個C類省和2個D類直轄區;
東旁遮普省更名為旁遮普省(印);大拉賈斯坦直轄區改為拉賈斯坦省
1950-05-02: Chandernagore 由法國屬地改歸印度
1950-12-05: 錫金成了印度的保護國
1951: 阿薩姆省的德旺吉里周圍地區通過協議歸不丹
1953-10-07: 旁遮普省的首府遷至新城市昌迪加爾
1953-10-01: 安得拉省設立,從馬德拉斯省分離,定為A類省,安得拉邦使用泰盧固語。
1954: 比拉斯普爾省並入喜馬偕爾省
1954-10-02: Chandernagore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6: 海得拉巴省首府從Kurnool遷往海得拉巴
1956-05-28: 法國割讓本地治里給印度,成為中央直轄區
1956-09-01: 特里普拉省的地位改為直轄區
1956-11-01: 地方重組法案生效,廢除了ABC三類省的區別。根據語言和文化等因素,舊27省重組為14邦和若干中央直轄區。
1957-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中央直轄區從阿薩姆邦分離
1960-05-01: 孟買邦劃分為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又有資料顯示說1964年)。
1961-08-11: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並入印度並設立中央直轄區。它是原葡萄牙殖民地,1954年7月獨立。
1961-12-19: 葡屬印度並入印度形成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63-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 中央直轄地區更為那加蘭邦(又有資料說1962年單獨設立那加蘭邦)
1966-11-01: 旁遮普邦分為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部分區域並入喜馬偕爾邦。昌迪加爾以前是該邦的首府,分裂後兩邦的首府都在昌迪加爾。旁遮普邦錫克教徒眾,哈里亞納邦印度教徒眾。
1968-08: 馬德拉斯邦更名為泰米爾納德邦。
1970: 古吉拉特邦首府從艾哈邁達巴德遷往甘地訥加爾。
1971-01-25: 喜馬偕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喜馬偕爾邦。
1972-01-21: 阿薩姆邦析設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1954設東北邊境事務局,我國宣布主權)、梅加拉亞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
阿薩姆邦首府從西隆遷往迪斯布爾,西隆為梅加拉亞邦首府。
曼尼普爾中央直轄區和特里普拉中央直轄區分別改為同名邦。(一說特里普拉邦1969年設立)
1972-12-17: 在印巴西姆拉談判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勘定之後,雙方一致同意把"停火線"改名為"控制線"。
1973-11-01: 邁索爾邦改為卡納塔克邦。
拉克戴弗-米尼科伊-阿明迪維群島中央直轄區更名為拉克沙中央直轄區。
1975-04-26: 強並錫金保護國為錫金邦。
1985-07-24: 通過旁遮普協定,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將最終並入旁遮普邦。但至今沒有實施,尚在爭論中。
1986-07: 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改為米佐拉姆邦。
1987-02-20: 「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阿魯那恰爾邦」(其中大部分為我國宣布主權的門隅,珞隅,下察隅地區)。
1987-05-30: 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分為果阿邦和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96: 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更名為金奈;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的拼寫由Bombay改為Mum(可能系語種變化)。
在此之前,喜馬偕爾邦首府西姆拉和咯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的拼寫也已經變更。
1999-07-20: 西孟加拉邦議會決定將邦名更為孟加拉邦,但這只有經印度議會同意才能實施。
2000-11-01: 查蒂斯加爾邦新設,由中央邦東部的的16個縣組成。
2000-11-09: 北安查爾邦新設,由北方邦13個縣組成。
2000-11-15: 賈坎德邦新設,由比哈爾邦南部18縣組成。
2001-01-01: 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拼寫由 Calcutta 改為 Kolkata(懷疑也是語種變化)
(by keating)

主要城市:印度100萬以上人口城市如下表。CC普查城市人口,AC普查都市區人口,資料來源:www.citypopulation.de,按照人口序位。

Rank 城市名 所屬邦(區) CC2001 AC2001
1 孟買 Mum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
2 德里 Dilli 德里中央直轄區 9,817,439 12,791,458
3 加爾各答 Kolkata 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
4 班加羅爾 Bengalūru 卡納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
5 金奈 Chennai 泰米爾納德邦 4,216,268 6,424,624
6 艾哈邁達巴德 Ahmadābā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
7 海得拉巴 Haidarābā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
8 浦那 Pune 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
9 坎普爾 Kā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
10 蘇拉特 Sū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
11 齋浦爾 Jaipur 拉賈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
12 勒克瑙 Lakhnau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
13 那格浦爾 Nāgpur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
14 印多爾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
15 博帕爾 Bhopāl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
16 盧迪亞納 Ludhiā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
17 巴特那 Patna 比哈爾邦 1,376,950 1,707,429
18 巴羅達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
19 塔那 Thā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買
20 阿格拉 ā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
21 卡延 Kalyān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孟買
22 瓦拉納西 Vārā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
23 納西克 Nāshik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
24 密魯特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
25 費爾達巴德 Farīdābād 哈里亞納邦 1,054,981 1,054,981
26 豪拉 Hāora 孟加拉邦 1,008,704 加爾各答
27 Pimpri-Chinchwad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浦那
安拉阿巴德 Allahābā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阿姆利則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

維沙卡帕特南 Visākh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
加茲阿巴德 Ghāziābā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
拉傑果德 Rā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
賈巴爾普爾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
哥印拜陀 Coimbatore 泰米爾納德邦 923,085 1,446,034
馬杜賴 Marai 泰米爾納德邦 922,913 1,194,665
斯利那加 Srīnagar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894,940 971,357
維傑亞瓦達 Vijayawā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

由於印度的城市數量多人口龐大,在各邦的分頁面中,我們列出2001年普查時人口滿10萬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多少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兩天換多少錢合適 瀏覽:324
義大利人大舌音怎麼發 瀏覽:509
go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948
看看越南是如何切割木頭的 瀏覽:599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