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

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2 12:53:15

1. 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1、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

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寶,即諸佛的教法。

以涅槃解脫、常樂我凈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

(1)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說法:

1、在大乘起信論中,所說的佛、法、僧三寶,涵義亦與上述說法相同:

佛寶:「最勝業遍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寶:「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形容法身體性為真如平等,不增不減,又具足無量恆沙功德,能滿足一切凈法,使眾生獲證涅盤,離苦得樂。

僧寶:「如實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實修行的賢聖僧與凡夫僧。

2、其次在現有的文字歷史上,曾有釋迦牟尼佛應化於世間,為一切凡夫眾生親見佛身;有佛所說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稱之為「化相三寶」。

3、後來凡夫誤以為佛已入滅,不再重履世間、便作種種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紙繪、石刻等,以供禮敬;結集佛的教法載於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於世間,稱之為「住持三寶」。

然而,實際上三寶本就常住不滅,惟依眾生根行機緣及證道的層次,其感得的三寶自然有所差別了。換句話說,化相三寶永遠存在,住持三寶卻有可能隨著時代變遷而湮沒,但如住持三寶中的僧寶有一人成佛,就成為化相三寶了。

2. 印度三寶中的「咖喱」,起源於哪裡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兒帝國夢龍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3. 印尼特產三寶是什麼

1.東革阿里是生長在東南亞靠近赤道的原始熱帶雨林中,生長在潮濕砂質土壤里的一種野生灌木植物,成熟期為 5 年以上。其樹高 4-6 米,樹干直徑 8-10 厘米,最粗可達 15 厘米。樹枝幾乎沒有分叉,樹葉長在頂部呈傘狀。其根亦不分叉,入地最深可達 2 米,東革阿里的根部有多種功效。

2. 燕窩又稱燕菜、燕根、燕蔬菜,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所築成的巢穴。燕窩按築巢的地方可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洞燕因其受礦物質影響導致顏色不同,有白燕、黃燕、紅燕之分,而屋燕只有象牙白一種顏色。市面上的所謂「血燕」,則是人工養殖的屋燕通過「鳥糞熏染法」而製成。燕窩是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被食用的傳統名貴食品之一。

拓展資料: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

4. 印尼特產三寶是什麼

燕窩、貓屎咖啡、東阿阿里。

一、燕窩,英文名Cubilose,也有的使用bird's nest,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形似元寶,窩外壁由橫條密集的絲狀物堆壘成不規則棱狀突起,窩內壁由絲狀物織成不規則網狀,窩碗根卻堅實,兩端有小墜角,一般直徑6~7厘米,深3~4厘米。主要產於我國南海諸島及東南亞各國。燕窩因採集時間不同可分為兩種:1、白燕,(又稱官燕)和「黃燕」。古代曾列為貢品,燕窩中的極品。2、毛燕。燕窩的營養較高,含50%蛋白質,30%碳水化合物和一些礦物質。燕窩根據築巢的處所,燕窩可以分為洞燕,屋燕。

二、貓屎咖啡,是由印尼椰子貓(一種麝香貓)的糞便作為原料所生產,故叫「貓屎咖啡」。該種動物主要以咖啡豆為食,在椰子貓胃裡完成發酵後,破壞蛋白質,產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氨基酸,咖啡的苦澀味會降低,再排出來的糞便便是主要原料,由於咖啡豆不能被消化,會被排泄出來,經過清洗、烘培後就成了貓屎咖啡。

咖啡評論家克里斯魯賓說,「酒香是如此的豐富與強烈,咖啡又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濃郁,幾乎像是糖漿一樣。它的厚度和巧克力的口感,並長時間地在舌頭上徘徊,純凈的回味。」

貓屎咖啡由於數量非常的稀少,所以價格非常的昂貴,售賣地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在原產地印尼亦不多見,所以是全球最昂貴的咖啡之一。市面上販賣的貓屎咖啡,多為人工豢養,風味與最原始最自然的野生貓屎咖啡不同。

三、東阿阿里

很多人都對東阿阿里不夠了解,其實它的功效挺多,尤其是在壯陽補腎這一塊,男同胞認識的比較多,其實它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是否正宗野生、年份高低、摻假造假、價格等方面。東革阿里這個市場比較雜亂,相對來說這種正宗野生老根的東革阿里比較出名,而且效果比一般的東革阿里要好,我在吃它的時候是自己動手把一條原根切成小片,然後煮水喝了差不多兩個月,效果是有的,腎功能是提了上去,沖動也多了。可能是因人而異,有的人效果明顯在於降低尿酸,還有的人效果在治療前列腺,都是針對男性那方面的多些。

(4)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亞洲地區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總量的70%以上,其次為歐洲和美洲。在亞洲地區的主要出口對象是印度、日本、中國等。印尼煤炭對中國的出口2010年達到4290萬噸,已經成為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主要煤炭來源地。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尼約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葯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尼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印尼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尼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尼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印尼的漁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干西亞比亞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

5. 牛糞,牛尿,恆河水,這三寶為何會成為印度抗疫的法寶

關於牛糞和牛尿是因為印度人非常尊敬牛,牛是他們的信仰,所以牛身上的任何東西他們都非常的珍視。牛糞和牛尿更是被認為是牛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被印度認為是印度的寶物。而恆河是印度人的水開源,維持了大量印度人對水資源的需求,所以對恆河也非常尊敬,認為恆河水也是一種寶物。

02.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量的印度人。

印度人基本的用水都是來自恆河。雖然恆河水不僅僅有死屍,還有大量的人去洗澡游泳和洗衣服等等。印度人對恆河真的是十分利用了,但是恆河水的環境真的是被他們破壞的不忍直視了。恆河經常有很多很多的漂浮的死屍,水的顏色都變得非常混濁,但是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他們才會非常尊敬,認為恆河水可以抑制新冠病毒。

6. 為什麼這么多國家都有「三寶」的名稱

「三寶」是鄭和的小字,鄭和當年航海到今天的東南亞及印度洋沿岸許多國家,受到熱烈歡迎。後來當地人民就把許多村寨,口岸,建築命名為「三寶」

7.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三寶分別是什麼

1、五戒

五戒是五條戒律或行為准則。中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須受持。

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後人托稱太上老君名演說之戒: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

2、八戒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內容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即不戴花環,不塗香),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即過午不食)。同時八戒也是經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3、十戒

佛教中沒有十戒這個概念。不過《聖經》中有十誡。十誡有時可能寫做十戒,是《聖經》記載的上帝藉由以色列的先知和眾部族首領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頒布的十條規定,即《摩西十誡》。耶穌復活以後,十誡成為給全世界的人的誡命。

4、三寶

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沙門。後以指佛教。

(7)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佛教典集《四分律》、《十誦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梵網經》等詳細的闡述了中佛教戒。但因年代歷史語言等問題,對佛教戒律認識,佛研究等和佛教徒有者各不相同。

最基礎的佛教戒律稱為「五戒與十善」,其核心內容是「一心向善,諸事莫惡」。 這是入門者必須要學習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須要堅信的,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著比較濃重的宗教色彩。另外,佛教中專門有「律宗」,因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

對於學習佛法者,嚴謹遵守戒律是絕對的重要。對研究佛學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義。

8. 印度耆那教「三寶」指什麼

耆那教指出,要消除「業」的污染就必須奉持正信、正智、正行,被稱為「三寶」。正信,指虔誠地信仰耆那教教義。正智,指正確地理解耆那教教義,從事物的生滅變化中認識靈魂的永恆性。正行,要求未出家的信徒實行五戒:不殺生、不欺誑、不偷盜、不姦淫、不追求私財。耆那教信徒實行「三寶」到了幾近苛刻的地步,如他們恐怕傷害生物,不飲未過濾的水,因為未過濾的水中含有生物。他們外出時口戴薄紗,手執掃帚或樹枝邊掃邊行,口唱「去去」,以防蟲子飛進口中或被踩死。耆那教徒務農者很少,多經營商業,就是怕傷害田地里的生物。對出家的信徒,耆那教的戒律更為嚴格,要求行苦行。它指出苦行是消除業的系縛、獲得解脫的最佳途徑。耆那教的苦行在食、宿、衣、行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採用的是折磨自身肉體的方式。耆那教認為,這樣苦行12年後再絕食而死,就能徹底消除系縛靈魂的業,使靈魂獲得永久的解脫。

9. 印度三寶

印度有三寶,神油、牙粉、護發油。

10. 什麼是三寶三身佛三法印

三寶
佛法僧三種為什麼稱為「寶」呢?因為他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解脫系縛,得大自在的導首,極為尊貴,如世間的珍奇寶物,所以稱之為寶,《寶性論》中,用世間珍寶的六種譬喻,來說明佛法僧稱為寶的意義:
(一)稀有義。如世間寶物,貧窮的人不能得到;三寶也是這樣,沒有善根的眾生,百千萬劫不能值遇。
(二)離塵義。如世間的珍寶,體質上沒有瑕穢;三寶也是這樣,絕離一切有漏的塵染,最極明凈,故名為寶。
(三)勢力義。如世間珍寶,能除貧困,醫治病毒等,有大勢力;三寶也是這樣,具足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力,故名為寶。
(四)庄嚴義。如世間珍寶,可以庄嚴世間,令世間美妙;三寶也是這樣,具有無量的無漏功德,能庄嚴出世間,故名為寶。
(五)最勝義。如世間寶璧,在一切物中最為殊勝;三寶也是這樣,是出世間的無漏法,最極殊勝無上,故名為寶。
(六)不改義。如世間的真金,燒打磨等,本質不能改變;三寶也是這樣,是無漏法故,不為世間的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八風所傾動,恆常不變,故名為寶。《心地觀經》報恩品以堅牢、無垢、與樂、難遇、能破、威德、滿願、庄嚴、最妙、不變十義說明佛法僧得名為寶的意義,結語說:「佛法僧寶,具足無量神通變化,利樂有情,暫無休息,以是義故,諸佛法僧,說名為寶。」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在歸依前,應必須先了解三寶的大意。否則,莫名其妙的歸依,便不得為真正的歸依。就像我們要考大學,不知大學名稱,那便成笑話。希望學佛的善男信女,求受歸依時,必須明白三寶的大意。歸依師必須把三寶教意的大意傳授於歸依弟子,使他們了解三寶的大意,歸依則受益。
佛法僧三寶,是佛在世親定的戒律,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時,稱佛為師;佛滅度時,以戒為師,以常為住。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是真空妙用。佛法僧三寶,是勸人為善,早出苦海,引道眾生入世出世之寶筏,使人能覺悟返偽歸真,改惡向善,可以使家庭人口平安,更可使人間離苦得樂,所以稱為三寶。 三寶分兩大類
(一)三寶有住持三寶與化相三寶。
(二)有一體三寶與理體三寶。
三寶的種類,要知道三寶的含意: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法是法則,有軌范、使人理解與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僧眾,於事於理,和合相處。 所謂住持三寶與化相三寶
(一)凡是絹綉、紙繪的佛像便是佛寶。
(二)凡是三藏經典,是古大德的佛教徒著述的,便是法寶。
(三)凡是剃發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寶。
因為佛陀入滅後的佛教,端靠這一類的三寶為繼承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和教義流傳後世,所以稱為住持三寶。
(一)佛陀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涅槃的階段中,佛陀便是佛寶。
(二)佛陀當時對弟子們所傳授的四聖諦法、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寶。
(三)當時隨佛出家的凡聖弟子,便是僧寶。
這是佛陀唯有住世應化之際才有相狀,所以稱為化相三寶。 什麼是一體三寶
是佛法僧三寶之中各有皆具三寶的功德。
(一)佛有覺照之明,具備了五眼六通,所以稱為佛寶;佛能應機說法,於法自在,故有軌范持能,所以稱為法寶;佛無違諍之過,所以是僧寶。
(二)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所以是佛寶;法的本身,就有軌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寶;法法平等,所有眾生一律平等,所以是僧寶。
(三)僧有觀照之智者,為佛寶;僧有軌持之用者,是法寶;僧為和合僧者之體者,是僧寶。 什麼是理體三寶
是說一切三寶,各有具之三寶。
(一) 從修證上能翻迷成悟,即成為般若智慧,解脫苦,即成為法身:般若為佛寶,解脫為法寶,法身為僧寶。
(二) 從理體(真如)上說,能觀之理為佛寶,所觀之事為法寶,事理一如為僧寶。
三寶有四種性質,不出事理的兩面。事相的三寶,是現實的,此法比較易懂,除非已經開悟,證得了自性的真如、究竟歸依之處。在家居士屬於護持三寶,出家比丘、比丘尼是住持三寶。因此,分為出家在家兩類。佛陀在世佛教以佛為軸心,佛陀滅度後,佛教以僧寶為重心,所以現在以僧寶為歸依之處。故在家三寶弟子要護持住持三寶,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寶的真正的法益。出家僧寶由釋迦牟尼佛的戒律來管理約束,若在家三寶弟子妄加評說僧寶過失效,罪過很大。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律藏、論藏。經藏詮定學,律藏詮戒學,論藏詮慧學。
十二部經也叫做十二分教,即把一切佛經的內容分為十二種類,叫做十二部經。何等為十二?
一、長行: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長,故稱長行。
二、重頌:既宣說於前,更以偈頌結之於後,有重宣之義,故名重頌。
三、孤起: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四、因緣:述說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五、本事:是載佛說各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六、本生:是載佛說其自身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七、未曾有:記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的經文。
八、譬喻: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開悟的經文。
九、論議:指以法理論議問答的經文。
十、無問自說:如阿彌陀經,系無人發問而佛自說的。
十一、方廣:謂佛說方正廣大之真理的經文。
十二、記別或授記:是記佛為菩薩或聲聞授成佛時名號的記別。
此十二部中,只有長行,重頌,孤起頌是經文的格式,其餘九種都是依照經文中所記的別事而立名,又小乘經中無自說,方等,授記三類,故僅有九部經。
三身佛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
法身佛: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悟即見自己本源自性清凈的法身佛。
報身佛:不容易成,需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的苦行難行,乃至無善而不成,無德而不就,功德圓滿,方可成報身佛。釋迦佛的報身,稱為盧舍那佛,住在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報身,又是住在華藏世界,各各佛的報身,都是住在華藏世界。報身又分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無相,就是大菩薩也見不到;他受用報身,大菩薩可以見到,惟是所見的各有不同,十地菩薩見的,是無量大身,其它菩薩所見的,或是千丈盧舍那身。
應身佛: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度之,是為應身佛。應身是以報身為本,所以應身佛又稱為逆佛,所謂從本垂跡,就是這個意思。
應身佛有千百億化身,如釋迦佛有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亦有千百億化身,化身佛住在凡聖同居土,暫時住的、方便的、不長久的。是故釋迦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成道,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便離開這個世界,應度眾生已度盡,說法已完,住世無益。
眾生成佛時,三身佛一時成,無分先後彼此。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上兩句「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是指法身佛,法身佛無相,萬佛一體,無有你我之分,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佛之分別,更無此土、他土、無量國土之佛的區別,萬佛一體,猶如虛空般的清凈,清凈是一體的,不能說這一邊的虛空清凈,那一邊的虛空不清凈,是故法身佛無男無女、無此無彼、聖凡兩亡、生佛俱泯,是謂不
二法門
「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是指報身佛。
法身清凈,不染一塵,故亦名素法身,眾生迷此,所以有生死,雖則六道輪回,其性不變,故又名佛性,因在迷不變,常隨眾生流轉生死,故雲「法身流轉六道,處處皆聞。」有幸得聞佛法,著力熏修,剎那除卸迷情,得識本來,乃至大徹大悟,悟同諸佛,此時名信解,解法身之理,但解而矣,法身還未出現,必須悟後起修六度萬行,以及一切功德,若有一德未圓,一功未滿,法身亦不現前。
直待萬行已圓,萬德已滿,惑垢盡除,無明業空,法身才全體出現,此時卻又名報身佛,號盧舍那。
簡略而言,悟後從性起修六度萬行,庄嚴素法身,修至功德圓滿,素法身成為萬德庄嚴的報身,報身又化成千百億化身,到十方世界,天上人間,轉隨意法 輪,教化有緣眾,所以壇經雲: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原來是一身。
三法印
第一法印是諸行無常。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連續兩個剎那保持不變。佛陀要求我們不要只是談論無常,而要把它作為工具,以幫助我們契入實相,從而獲得解脫的智慧。我們也許想說因為事物是無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卻鼓勵我們進一步觀察一下:沒有無常,生命怎麼可能產生?沒有無常,我們怎麼能夠轉化掉自己的痛苦?沒有無常,我們的小女兒怎麼能夠成長為一個如花似玉的年輕女郎?沒有無常,社會狀況怎麼能改善?為了社會正義和希望,我們需要無常。
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為事物無常,而是因為你錯以為事物有恆。一朵花凋謝時,你不會太難過,因為你知道花開易謝,原本無常。但是你卻不能夠接受你所熱愛的人遭受無常,當她去世時,你會悲痛萬分。如果你看透事物無常的本質,那麼你現在就會盡最大努力使她過得快樂。認識到無常,你會變得積極、慈悲和富有智慧。無常是好事情。沒有無常,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有了無常,每一扇門都為變化敞開著。無常,是我們解脫的一個工具。
第二法印是諸法無我。如果你相信有一個持久的、永恆存在的、獨立自主的「我」,那麼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稱之為佛教。無常是從時間的角度來說的,無我則是從空間的角度來說的。當我們修習《金剛經》時,愈深入地體察我、人、眾生、壽者這些名相,我們就會發現,我與非我、人與非人、眾生與非眾生、壽者與非壽者之間是沒有界限的。當我們在綠色的原野上漫步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是由空氣、陽光、礦物質和水構成的,我們是大地和藍天之子,與其它所有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都有聯系。這就是修習無我觀。佛陀教導我們要安住於正念,諦觀互即、無我、無常,從而進入三摩地。
第三法印是涅槃寂靜。涅槃的意思是「滅除」 滅除煩惱和名相。人類的三個基本煩惱是貪、嗔、痴。痴是沒有能力理解事實真相,是其它兩種煩惱的基礎。因為愚痴,我們貪求那些會將我們毀壞的事物,並對很多事情感到嗔怒。我們試圖按自己的設想來把握世界,結果我們很痛苦。涅槃,熄滅所有的煩惱,象徵著自由的誕生。當黑暗消失時,光明就出現了;當痛苦消失時,安詳和幸福就會出現。
三災八難
三災:有「大三災」,指水、火、風之災,及「小三災」,即飢饉、疾疫、刀兵之災;
八難:有王難、賊難、火難、水難、病難、人難、非人難、毒蟲難。
「三災八難」,俗稱多災多難、災禍接連不斷為「三災八難」。
「三災」 和「 八難」 在佛經上都有確指的內容,與俗語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認為,世界從形成到毀壞為一大劫,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在「住劫」的後期,眾生行為邪僻,壽命減少,便陸續發生飢饉、疾疫和刀兵等災禍,稱為「小三災」。到了「壞劫」之末,則發生更為可怕的火災、水災和風災,稱為「大三災」。最後的風災,把世界吹得盪然無存,從而進入「空劫」。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覺支等。指佛陀教導眾生修證聖果的三十七種途徑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聖諦的智慧,通向涅盤聖果的道路。分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支。亦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俱舍論》卷二十五稱:「三十七法順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種以智觀境的方法。世人攀緣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凈、樂、常、我四顛倒,因而有貪愛等煩惱。為治此四種顛倒,以念、慧為體立四念住:
1、觀身不凈,用聞思修所生的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身內腸胃赤白痰等不凈,身外眵淚涎唾等不凈,破除凈想的顛倒;
2、觀受是苦,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者苦,破除樂想的顛倒;
3、觀心無常,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心境生滅無常,破除常想的顛倒;
4、觀法無我,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五蘊等法從因緣和合而生,沒有自性,所以無我,除破我想的顛倒。

四正斷
四種正確的修行努力:
1、於已生的惡法令斷滅;
2、於未生的惡法令不生;
3、於未生的善法令生起;
4、於已生的善法令堅住和增廣。
於此四法戒勉策勵,精進修習,為了斷惡修善。
四神足
四種可以得到神通的定(三摩地):
1、欲神足(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由想得到神通的意欲之力發起的定;
2、勤神足(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由不斷止惡進善力發起的定;
3、心神足(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由心念之力發起的定;
4、觀神足(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由觀想佛理之力發起的定。
「斷行成就」是要修行者斷除一切障礙三摩地的不善等法,從而轉進修習三摩地行,即用欲、勤、心、觀四法來引發和修證這四種三摩地。
欲等四法,求定稱心、趣定自在,故又稱「四如意足」。佛教認為,修行這些禪定,可得神通變化如意自在的能力。
五根
修行佛教所依靠的五種內在條件:
1、信根。信正道及助道善法;
2、粗進根。修學正道及助道法時,勤求不息;
3、念根。念正道及助道法更無他念;
4、定根。攝心於正道及助道法相應不散;
5、慧根。為正道及助道法觀無常等十六行。
這五種法,皆有能生善法,不可傾動和勢用增上等義,故名為「根」。
五力
五根增長所產生的力用:
1、信力。信根增長可破疑惑;
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可破懈怠;
3、念力。念根增長可破邪思;
4、定力。定根增長可破亂想;
5、慧力。慧根增長可破煩惱。
《大智度論》卷十九:「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
七覺支
達到佛教覺悟的七種次第或七種智慧:
1、念覺支。修行者修學出世法時,常念定慧等;
2、擇法覺支。對於諸法的真偽,用智慧加以辨別和選擇,達到去偽存真;
3、精進覺支。以勇猛善心,離邪行真;
4、喜覺支,由於精進而得悟善法,心生喜悅;
5、輕安覺支。不斷進修,斷除諸見煩惱和身心粗重,從而輕利安適;6、定覺支。使心專住一境而不散亂;
7、舍覺支。舍棄虛妄諸法而不追憶,心無偏頗。
八聖道支
八種通向涅盤解脫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見八正道)。

閱讀全文

與印度三寶分別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兩天換多少錢合適 瀏覽:324
義大利人大舌音怎麼發 瀏覽:509
go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948
看看越南是如何切割木頭的 瀏覽:599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