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印度人怎麼評佛教
印度教是個多神教,其中的第三大神,也就是佛祖。
佛祖原本是印度人,但印度人卻不信佛教,而信印度教。
印度教把佛祖,排列第三,這已經很給面子了。
耶穌原本是猶太人,但猶太人信仰猶太教,不信基督教。
猶太教認為:耶穌是冒充上帝的騙子。
一點面子都不給。
孔子原本是中國人,他的儒家精神,是中國的千年傳統。
但現在的中國人,不信儒家,而信仰馬哲教。
馬哲教認為:孔子是個大教育家。
這已經很給面子了。
馬克思原本是德國人,他的唯物辯證法,曾經傳播了半個地球。
但德國人,根本不信馬克思,而信仰基督教。
德國人認為:馬克思的無神論,否定了基督教的一神論,是錯誤的。
一點面子都不給。
㈡ 為什麼印度人不僅不信佛教,而且還把佛教當成死敵
印度人信奉佛教的人確實很少,但也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敵。眾所周知,古印度地區是佛教的起源地。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並不是出生在今天的印度地區,而是今天的尼泊爾地區。釋迦摩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天的尼泊爾境內。首先,印度人信奉佛教的特別少,主要以信奉印度教為主;其次,印度人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地,而是在努力塑造佛教起源地的形象;最後,佛教目前主要在我國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流行。
第三,佛教主要分布范圍。佛教在起源地已經沒落,但流傳到了東亞與東南亞很多國家。在南亞,斯里蘭卡與不丹,主要還是信奉佛教;在東亞,我國與日本都擁有龐大數量的佛教徒;在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等國家,都是以佛教為主。所以,佛教在印度確實沒落,在世界其他地區還非常流行。
很多人一定奇怪,印度教徒超過10億,佛教徒只有3億,為何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印度教不是?關鍵就在於,佛教分布范圍比印度教更廣!
㈢ 我想知道,佛陀憑什麼讓人家相信他。如果他修行前不是一位王子,而是一位普通人,他能成為佛祖嗎
您的第一種觀點,好像古印度人特傻,為了追求神跡而出家苦修,那麼佛教應該是巫鬼教一類的宗教,可事實上明顯不是嘛。古印度哲學思辨很發達,炫耀神通來傳教,沒人會買賬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吸引別人信仰的是他的身份,那麼悉達多王子又何必出家呢。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也有不少像優波離這樣出身於低等種姓的,這些弟子也一樣有很多徒眾,甚至比王族出身的阿難陀等影響更大。
您說了這些,但是對於佛陀所說的教法本身,卻沒有提及,這恰恰是佛教信仰當中最核心的部分。當時印度的文化氛圍,對於終極追求的需要很高。僅僅有神通、出身,滿足不了人們內心的渴望,這樣的學說很快就會消失。沙門學派又不是只有佛教一家,憑什麼要選擇佛教。
您應該認真看看佛陀的傳記,看看那些具體的事例,看看當時的人是怎樣的原因才信仰佛教,看看佛教宣傳的是神通是出身,還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㈣ 陰差陽錯,釋迦牟尼在印度是聖人,在中國為何成「如來佛祖」呢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一個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人類思想大爆發的時期。與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相近,印度也擁有文化繁榮的「百家爭鳴」時期,出現了一位堪比孔子的佛教聖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並非他的名字,而是對他的尊稱,就像「孔子」的稱謂屬於尊稱而不是名字一樣。釋迦牟尼本名叫悉達多,姓喬達摩,屬於印度的釋迦民族,故稱他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佛教一度與道家、儒家並稱為「儒道釋」三家,由此可見其對中華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嬗變產生的巨大影響。佛教中「抑惡揚善」的精神,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稟賦養成也具有引導和教化的重要意義。
㈤ 印度是佛教發源地,為什麼大多數印度人都不信佛
中國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家,在中國有五大合法教派,首先是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還有伊斯蘭教,當然中國是道教的發源地,而其他教派都是從別的國家傳揚過來的,而佛教是從印度發源到中國,在史料記載應該是在唐朝左右佛教進入中國,也是在那個時間,佛教在中國是最鼎盛的階段。
不管怎樣,我覺得他們所信仰的神靈也不能夠保佑他們,因為印度是如此的貧窮。其實我覺得印度之所以貧窮,主要是他們的思想比較封建,保守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認識不到缺點就沒有辦法去改正,所以這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
㈥ 印度人怎樣看佛教
印度由於很長時間是殖民地,佛教早就衰微了,現在印度信仰佛教人很少。不過,印度把佛教古跡保護的很好,因為全世界的佛教人士都到印度朝聖,印度也希望把自己標榜成佛教發源地,其實,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尼泊爾,只不過在印度傳教比較多。真正的發源地應該是尼泊爾,尼泊爾才是佛祖的故鄉。
㈦ 印度人眼中的 釋迦牟尼
印度人眼中的 釋迦牟尼是個大開悟者
㈧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什麼大多數印度人不信佛教
眾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但是卻沒有在印度盛行起來,《西遊記》中的西天取經,其中「西天」就是指古印度,然而現在的印度沒有人信仰佛教,而是信仰印度教,兩個宗教都是從印度興起,但確是兩個對立的宗教。
印度教和佛教的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大多數都是印度教占據上風,到了19世紀,整個印度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教,雖然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可見印度人並不喜歡。但是剛好相反,佛教傳到中國和部分東南亞地區,卻深受大家的喜愛。東漢時期,佛教進入中國,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佛教對印度佛教進行修改,後傳入別的國家。雖然印度是佛教的起源,但是將佛教發揚光大的是中國。
㈨ 佛(即buddha)是不是古代印度人心目中追求和景仰的具有印度特色的聖人及其智慧
佛是梵語佛陀的簡稱,譯為覺者。是由迷而悟,自凡而聖;一種極其尊貴的稱呼。為了便於說明起見,請問什麽叫乾凈?當然是說用肥皂和水洗去某種物體上的塵垢,使它恢復本來的形狀和色彩,就叫做乾凈。那麽,用佛法懺除我們思想上的貪、瞋、痴等業垢以後的清凈理體,是謂之佛!
金剛經說:「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因此再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補助說明。佛譬喻是零,各種數字表示無明和業力,惡業用加法,善業用減法,如下式: l+l=2 即無明加惡業等於眾生。
但眾生必須修善業,才能成佛,而所修的善業,一定要倍於惡業,才能減去惡業和無明而歸零。如下式: 2-2=0 即善業減惡業減無明等於佛。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只要能「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似的依教修行,到了惡盡善滿,福悲具足時,你也是佛,人人如此,人人是佛。以前有人問我:「假使一切眾生都成了佛,那怎麽辦?」我說:「很好辦,絕對不會吵架,因為佛是無質礙的理體,好像燭光一樣,一燭光充滿一室,多燭光還是充滿一室,光與光是調和的,對房子的空間毫無影響,只是更光亮些。但一佛與多佛,是眾生的分別心所造成的,其實一佛即是多佛,多佛即是一佛,如果你體會不到這個道理而說我煳塗,真是冤枉!」
剛才說佛是覺者。其實覺的能力每個眾生都有,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佛覺是「空」——「實相」(離一切相);眾生覺是「有」——「假相」,對這假相有所執著,貪戀不舍,則成不覺。而佛覺雖空,並不否認物質現象的存在,而是說它的存在,是緣生的、生滅的、短暫的、是不究竟的。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但眾生不明此理,而認為是實有,於是就產生了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的各種感受,這就是生死和痛苦的根源。我們要想離苦得樂,必須學佛的所覺。如能把世間的一切當成公共的交通工具,需要時就利用一下,到達目的地以後,毫不貪戀的而予以舍棄,這樣就可把人生的痛苦,減少到最低限度了。
關伊子說:「知物之偽,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這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的幾句老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