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女人如何在家帶孩子

印度女人如何在家帶孩子

發布時間:2022-04-16 06:40:38

① 印度女兵的自殺率,為什麼高居不下呢

印度女兵的自殺率之所以那麼高是因為她們的地位太低,退役之後沒有養老金,生活都是個問題,年紀大了又嫁不出去,會遭到人們指指點點,遭受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所以才有那麼多女兵自殺。

無論是生活的壓力還是精神的摧殘,都導致了女兵們長期處於很高壓的狀態,她們很苦,但是沒有人理解她們。沒有得到適合的解決辦法和舒緩方式,日漸失落消沉,因而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② 印度人生活習俗怎樣

印度人的習俗禁忌
(1)在印度,當眾吹口哨乃是失禮之舉。在印度南部的一些地方,人們慣於以搖頭表示同意。這種做法,與眾大不相同。以左手接觸別人,或摸別人的頭,也是不允許的。
(2)印度人忌諱白色,忌諱彎月圖形,忌諱送人百合花。「1」「3」「7」三個數字,均被他們視為不吉利。
(3)同印度人交談時,對宗教與民族矛盾,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問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

③ 在印度這個村子裡,一妻多夫很常見,他們是怎樣生活的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斷以來我們都曉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神奇事情。隨著旅遊業的大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走出國門去旅遊,在旅遊的過程中,不只放鬆了本人的心情,還見識到了不同國度的習俗文化,由於歷史文化的不同,所以在很多國度就會呈現很多有趣的事情,比方印度這個國度,印度給人的覺得不斷是神秘奇葩的。

原來當地人也是早有準備。假如女子懷孕了,那麼兄弟幾個都是孩子的爸爸。大家不會計較終究孩子是誰的,反正都是一家人,調和相處就好。生下來的孩子,一家人都會當成是本人的親生孩子,如此調和相處,還真的是世間少有。

由此可見,印度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社會問題,想要從基本上處理,或許還需求很長一段時間。對此大家有何見地呢?

④ 印度招聘的為什麼都是男性,沒有女性

在封建時代,很多國家都盛行男尊女卑的傳統。男人的地位高於女性,並非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在我國的鄰國印度那裡同樣能找得到。不但如此,印度男尊女卑的程度還遠遠勝過中國。即便是到了今天,這種觀念依舊沒什麼根本性的改變,以至於在印度對一個人最惡毒的詛咒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那麼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為什麼始終都這么低呢?


歷史原因。對於熟悉印度歷史的人來說,想要完整的將印度歷史理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印度的歷史實在是太混亂了。在歷史上,印度曾經被很多國家和民族入侵並征服,比如波斯人,月氏人,蒙古人,白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等等。

所以印度女人社會地位低下,在社會上很難找到工作,而且印度女性也不允許在外邊拋頭露面,因此印度招聘沒有女性。

⑤ 要伺候丈夫原配,每天還要頂著太陽取水,印度二婚的女人有多可憐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風俗習慣都是一個國家在數百年乃至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演化出來的,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息息相關。

像是美國就注重文化的多元性,崇尚自由和開放。而中國因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總是以禮為先,注重宣揚各種傳統文化美德。

印度的水妻和中國古代的小妾基本上沒有任何區別,但中國古代的妾室起碼不用每天去給丈夫取水。照目前印度的發展速度來看,這一系列的陳規陋習也不知道哪年才能完全被取締。

⑥ 印度經濟不發達,人口又多,為什麼印度政府還在鼓勵多生孩子

迄今為止,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13億。而且據估計,用不了多久,最多五年時間,印度的人口就會超越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印度重男輕女觀念極其嚴重,他們認為男孩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任,父母死後必須要由兒子點燃火葬的柴堆,這樣父母的靈魂才會升天,在這樣的觀念下,家家戶戶都會發了瘋的生育直到生到男孩為止

印度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大國。兩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一度佔到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基數大,再加上印度傳統的生育觀念,導致印度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近些年印度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過多的人口顯然也拖慢了印度的發展速度。因此近些年,印度也開始想辦法抑制人口的增長,也相繼出台過一些限制人口的政策,不過以現在的形勢來看,並沒有什麼效果。

⑦ 為什麼印度女子監獄特別少

監獄里,白天有獄警巡邏,男犯人並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但是一到晚上,就會擔心受怕,獄警關燈,整個監獄漆黑一片,還時不時的會傳來女犯人的慘叫聲。一個女犯人的在監獄里待了兩年,好不容易熬出頭,安全的出獄,但是每每想到那兩年的經歷,她都會從夢中驚醒。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遍布大街小巷的露天廁所,隨處可見的垃圾堆,眾多的貧民窟,以及變味的恆河水,都是我們印象里的印度。同時,印度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民總經濟排名靠前,擁有發達的航天和互聯網行業,有錢人眾多,但是,窮到吃不起飯的人也很多。總的來說,印度就是一個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的國家。而對於大部分印度女性來說,印度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獄」。在那裡,女性地位低下,沒有一點話語權,就連日常的上廁所,還要幾個女性結伴同行才能讓人有安全感。

對於印度監獄男女混住的情況,你怎麼看?

⑧ 印度女性地位為什麼這么低

印度女性在未出生時,她的悲慘命運早已註定。對於印度人來說,兒子就是金錢。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兒,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她就有希望活下來,第二胎還是女孩的話,活下來的機會就減小了;如果第三胎還是女孩的話,她幾乎沒有希望活下來了,只能指望神明保佑吧。

印度人認為生女孩最倒霉,女嬰一生下來,個別父母就將其勒死,或將其淹死於水中,甚至燒盆開水,將女嬰活活溺死於開水中,這樣做在他們看來很正常,女孩子嘛,又不值錢。

對於小嬰兒來說,投胎到印度做女人絕對是最差的選擇。

印度自古就重男輕女,男人結婚必須要女方足夠的嫁妝,隨著經濟的發展,嫁妝也水漲船高,婚禮也越來越高檔。這些費用都是女方承擔的,所以窮人家的女孩很難嫁出去,一般家庭最怕養女兒了。而兒子則不同了,養大後,結婚不用出一分錢,還平白無故拿女方高額的嫁妝。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裡生了一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一大筆錢,若添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多了一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生不出兒子誓不罷休,這也是印度人口猛增的原因之一。沒有錢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兒的。所以女孩子生下來就被看做是一種負債,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每年都有很多適婚女性因為嫁妝達不到男方的要求而遭到傷害。有時女方先嫁過去,因為家境變化付不出彩禮了,男方有時就會殺妻。更可惡的是,在印度,計劃好的殺妻一般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女方也因為沒給嫁妝不去告男方。所以印度家暴現象非常常見。

一般來說,嫁妝的多少決定了女性婚後能否有點地位,會不會被男人毒打。

印度男人他們還可以隨時休掉自己的妻子。他們很有艷福,一個人能娶三四個老婆。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時候,不僅能夠得到一大筆財產,同時也得到了一個奴隸。以前的印度也會發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燒死,或者殺死,以便能夠不斷再娶老婆,再得財產的事情。而女人則要在男人死去的時候陪葬。這個習俗甚至十年前還發生在印度的一些偏遠地方。

除了繁重的嫁妝,印度女性還肩負著多多生兒子的任務,印度女性一般十八九就結婚了,過多的生育早就將她們摧殘,到三十歲左右,她們早已沒有了年輕女人的模樣,臃腫的身材,黯淡的臉色,徹底淪為男人的奴隸。

印度女孩如同早早開放的花朵,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隨後又早早地凋謝,令人痛惜不已!

更可恨的是,女方雖然配送那麼多的嫁妝,印度男人在婚後也是可以不工作的,很多繁重的工作交給女性去干,他們負責收錢喝茶享樂;甚至有的男人出租自己的妻子賺錢,而妻子根本沒辦法反抗,只有服從丈夫的一切安排。

工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女性在做,印度女人不但負責出錢把自己嫁出去,還得當個生育機器,必須生出兒子,不生孩子的時候,還要去工作養活男人及孩子們。

相對比我國而言,中國女性的地位就高的多,雖然某些地方還有大男子主義,但基本做到了男女平等,女性有選擇的權利,不用依附男人,更不用去養活男人。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但透過表面,我們看到印度社會,對於女性的殘害,真的是觸目驚心,令人憤慨,在現代文明社會,還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印度真的很差勁

⑨ 印度人的風俗習慣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

⑩ 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寡婦焚身殉夫

印度的四種結婚方式為梵式、天神式、仙人式、生主式,都是神聖幸福的結婚方式,通過這四種結婚方式所生的兒子,在有關吠陀的知識上出類拔萃、長命百歲,而由買賣、自主結合、強行綁架和偷盜所結成的另外四中婚姻,則被指責,其生出的兒子,定是兇殘的、虛偽的、仇視吠陀和聖法的。那羅陀認為:女子出嫁,應由下列人負責:一、父親;二、兄長,但要有父親的授權;三、祖父、四、舅父、五、有能力的母親;七、如母親無能力,由其遠親承擔。印度婚禮奢華、講究。出嫁妝、送彩禮、設宴會、接待來客和迎親隊伍等等如同盛大廟會一樣,張燈結綵,鑼鼓喧天,他們認為花費越大,越光榮體面。
在古代印度的吠陀時期,寡婦是可以改嫁的,沒有什麼限制和規定。往後,寡婦改嫁逐漸減少,尤其到了公元2世紀以後,寡婦改嫁就開始遭到反對了。大約到公元10世紀以後,情況進一步惡化,尤其到了11世紀,制度的嚴峻幾乎達到了頂峰,寡婦不許改嫁,即使幼年寡婦也不許改嫁。
古代印度的後宮制度自印度文明期(指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發展的上古文明)就存在了,特別是在丘比塔王朝,一般後宮約有230名寵妾,國王後宮則超過幾百人。國王後宮的婢妾大多是大臣的妻妾或是各地方的美女,她們要在後宮待一個月以侍候國王。
印度的初夜權制度:印度孟加拉的土著民族,處女非奉侍了兼祭司的酋長後,不得結婚。而記錄中古代的印度王於新婚的三天內不得與新王妃接觸,這三天要交給最高的僧侶和王妃共寢。
印度還有一些落後的部落地區,其婚姻關系更為復雜。有些部落盛行一妻多夫制,一個姑娘嫁給某家的兄長,同時也是其他兄弟的妻子。梅加拉亞邦迦洛族盛行舅表兄妹結婚,一個男子可以與姊妹倆同時結婚,在岳父死後還可以娶丈母娘。在喜馬拉雅山區印巴停火線附近,有一處被遺忘的雅利安人部落,他們盛行一妻多夫制,處於母系社會的發展階段。在印度史詩《摩詞婆羅多》中也有堅戰五兄弟共同娶了黑公主為妻的故事。

[《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是印度古代的聖典,印度教法中的最有權威的一部法典。該法典在婚姻家庭方面有以下的規定。1、實現種姓內婚制。不同等級種姓間不得通婚,但允許上等種姓男子娶下等種姓女子為妻。這也叫「順婚」。逆婚之所生子女要降為最低種姓。此法典還規定,種姓從高到低的順序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根據教義不允許最高種姓娶首陀羅之女。2、一夫一妻制只對下級種姓而言,對於最高種姓可以多妻。例如,婆羅門可以有四個妻子、剎帝利可以有三個妻子、吠舍可以有兩個妻子、首陀羅只能有一個妻子。3、丈夫在家庭中享有特權。印度教認為子女無德只有欲,所以女子必須服從男子。在家中的地位相當於奴隸。無財產可言。對丈夫「從一而終」,甚至有「焚身殉夫」的稱為「蘇蒂」的習俗。4、主張童婚法典規定結婚年齡為8歲。為此,在印度,幼夫夭折和幼妻為寡夫的現象也是常見。5、有關遺產和繼承方面,因種姓的不同而有區分。例如,婆羅門婦女之子可得4份、剎帝利婦女之子可以得3份、吠舍婦女之子可以得2份、首陀羅婦女之子只能得1份。而且規定,種姓婦女所生之諸子中,長子優先。
《法典》規定:「婦女幼時處在父親的監護下,青春期處在丈夫的監護下,老年時處在兒子的保護下」,並強調「婦女絕不應任意行動」。雙方家長有意向性目標後,首先要由占星師算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看兩人是否相剋,能否恩愛、白頭偕老。如果兩人八字相符,就開始談嫁妝,然後定婚姻。
關於離婚,《摩奴法典》規定:「不妊之妻可在第八年休棄,只生女兒者可以在第十一年被代替。」
在《法典》中,搶奪婚是合法的。印度的搶奪婚曾見於雅利安民族,根據《摩奴法典》,締結婚約可有八種合法方式,其中一種為「羅剎式」即「殺傷其親族,摧毀其房屋,將哭喊著的少女從其家強行搶走」,這其實就是後來的一種搶奪婚。根據規定,只有「剎帝利」即種姓武士,才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另一方式「阿修羅」指的就是買賣婚姻。摩奴曾承認「吠舍」和「首陀羅」這兩個較低的種姓實行買賣婚姻,但他本人是禁止的。他說:「姑娘的父親若有知識就不應該接受財物,即使很少;因貪而接受財禮的人就成為『買奴隸的人』」但是,「仙人式「的結婚方式中,新郎為娶妻向新娘的父親贈送一頭或兩頭牛的做法卻被摩奴及其他法經作者視為合法。他們明確否認這是財禮,但其實這是買賣婚姻的殘存方式。
[伊斯蘭教對印度婚姻的影響](這段是不是換到後面,即置放入中世紀歐洲階段?)
大約在八世紀前後,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後,那以後逐漸對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發生了重大影響。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者的教義不同,所追求的不同,所以兩個宗教之間的關系一度緊張。當穆斯林統治者利用處於統治者的優勢地位並強迫印度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時,印度教徒把此作法看成是對本教的侵犯和對社會的壓迫,為此,在印度教社會中,婆羅門為保持所謂血統的純潔和神聖,對婚姻等規定更加嚴格,從各種方面限制女子的活動范圍了。因此,在這個時期,一方面種姓的狹隘性加重了,另一方面婦女們的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由於種姓的發展和「守舊性」和「狹隘性」的加重,使低級種姓的人越半越多地改信伊斯蘭教。但是,這種狹隘性產生了另一個作用:促使格比爾、納那克等人對宗教和社會進行了改革,以緩和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緊張氣氛。
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後,對種姓制度和婚姻制度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印度教徒為了防止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嚴格種姓制度,婆羅門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不遺餘力,但其他一些種姓的抵制,尤其是迦耶斯特、柯帝利種姓以及剎帝利接受了穆斯林統治者的保護。因此,這些種姓的社會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其地位僅次於婆羅門。有些剎帝利種姓的人還在穆斯林統治機構中作事、當官,甚至與穆斯林通婚。婆羅門處於伊斯蘭教的力量擔憂,為了保持種姓制度和種種儀式的完整性,努力限制種姓成員同穆斯林發生聯系。婆羅門的嚴格規定使低級種姓的人深受其害,、擺脫困境許多人改信伊斯蘭教,促成了印度教種姓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穆斯林為了達到長期統治印度的目的,加強同印度女子聯姻,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婦結婚,遭到了印度教徒的強烈反對。為此印度教徒對婚姻給予了更多的限制:第一,實行童婚。降低女孩的結婚年齡,婚齡下降到8—9歲。第二,在高級和中級種姓中戴面罩的習俗流行起來,尤其避免同穆斯林發生聯系,這樣,就杜絕了與穆斯林結婚的可能性。第三,對寡婦再婚作了嚴格規定,大力宣傳寡婦為夫殉葬。並把這種做法視為最大的貞節和最高的美德,施以宗教和道德色彩,致使殉葬制蔓延開來。

[印度教下的婚姻陋習]
男尊女卑,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印度教卻把它淋漓盡致地發揮到了及至。這方面的典範就是印度的嫁妝和殉葬習俗。
殉葬制度又稱「薩蒂」,大約最早是從王公逝世時妃嬪殉葬之風發展而來,進而擴大到上流階層,以後普及於一般婦女。,印度教時代在上層和拉其普特人中,寡婦殉葬的風俗非常盛行,死者若有數妻,則正妻與死夫一起殉葬,其餘妻子要單獨自焚。此外,為丈夫殉葬有兩種形式:一種叫同丈夫一起殉葬,即妻子與死夫屍體一起火化;一種叫模仿殉葬,即妻子與故去丈夫的遺物一起火化。假如丈夫死時,妻子有孕在身,則等她分娩後再同丈夫的遺物殉葬。如丈夫死在異國他鄉,他忠誠的妻子聞訊後先用丈夫的鞋接觸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後跳入火中自焚。若不殉葬,則被人認為是失去貞節的人。
如果沒有勇氣殉夫,她的臉上和衣飾上就要加上寡婦的標志,並要比丈夫在世時更加小心地迴避任何男性。男子見到了寡婦也要迴避,因為寡婦是「不祥之物」,人們甚至認為是妻子的不吉利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印度教教義規定,女子一旦和丈夫結合,就是永遠的結合,即使丈夫已經死去,也永遠不能和他分離,一個女人一生只能結婚一次,寡婦守節至死才能上天。寡婦因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為婆家做牛做馬的奴僕,在社會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婦女的各種權利和待遇,她們無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宗教活動,不能參加婚禮、祝壽等一切喜慶大事,甚至不許修飾儀容,有的寡婦還要把頭發剃光。根據印度教的習俗,寡婦還要獻身於苦行與節欲的生活;在孟加拉邦,寡婦被禁止吃魚肉;在安得拉邦,寡婦要吃長齋。
即使生活21世紀,我們依然對當代印度的婚姻倍感神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曾經出現在公元之前史上的的種姓制度、嫁妝規則、一夫多妻、童婚、殉葬,種種陋習居然一路傳承到了現代,並且於愈演愈烈。
翻開印度報紙,嫁妝案觸目驚心,特別是在北方邦,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幾乎天天都有相關悲劇的報道,有些人命案甚至發生在高學歷高職位人群當中。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要求而喪命,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時就有一名女子因為嫁妝問題而被活活燒死。女方家長傾家盪產籌集嫁妝,年輕男子明碼標價:從20萬到1000萬盧比(120萬盧比相當於2。5萬美元)不等,實物包括手提電腦、手機、家庭影院、數碼攝像機、微波爐、純平數碼電視、全套珠寶首飾、歐洲蜜月旅行、中型汽車和、一套房子等等,而且價格還呈不斷上升趨勢。有印度學者甚至認為嫁妝成了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收入再分配調節手段,大量的金錢從女方家長那兒流到了男方的家庭和親戚手中。
印度在1757年後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後來開始推行了英國的法律。1831年廢止了殉葬制。到1947年獨立後,婚姻家庭方面的規定全國並不統一。各教依據教規行使。1954年頒布了特別婚姻條例,規定同宗教的人或不同宗教的人通婚,以民事登記婚形式或按照條例認可的宗教儀式舉行婚禮。1955年,頒布了印度教婚姻,廢止種姓家庭制度;1961年頒布《反嫁妝法案》;1978年頒布了禁止童婚補充條例。但現實生活中,法律是很難改變習俗的。例如,有一媒體報道了在1983年5月17日,印度就有1萬名兒童的舉行了集體結婚;1993年的《印度斯坦時報》還刊登了比哈爾邦一個60多歲的部落酋長先後娶幾十個妻子的故事,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妻子只有18歲;2006年5月的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了當月發生的印度寡婦殉葬事件。這些情況似乎都說明了在婚姻方面,印度仍舊延續著古代的制度,與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不曾並軌。

[印度歷史]
目前已知的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是出現在公元前2300-前1750年的哈拉巴文明。後來雅利安人從南俄草原經中亞進入印度河流域,開始了印度的吠陀時代。在公元前1400-前900年是早期吠陀時代,即「梨俱吠陀」;公元前900-前600年是後期吠陀時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
公元前600-前400年進入了印度的列國時代,亦稱早期佛教時代,印度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到恆河流域,佛經之所謂16國。之後,印度經歷了摩揭陀在恆河流域的霸權時期。馬其頓東征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後,印度在公元前324-前187年開創了孔雀王朝時期,著名的阿育王當政期間改奉佛教。在一世紀初,大月氏人的貴霜部落立國,是為貴霜王朝。公元1-5世紀之間的貴霜王朝建都於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成為當時與東漢、羅馬、安息並立於世的四大帝國。

[印度的宗教與種姓制度下的婚姻]
印度從古至今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活的各個領域受到宗教的制約。約公元前7世紀左右,婆羅門教萌生於早期吠陀時代,並成為國教;公元前6世紀前後,佛教產生並迅速發展;6世紀後,在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基礎上,印度教逐漸形成,並延續至今。
種姓制度最早產生於雅利安人,早期吠陀時代種姓以膚色為差異確定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不同等級的種姓;後期吠陀時代種姓差異進一步加劇,並產生了諸多亞種姓(闍提)與賤民的區別。
婆羅門即僧侶和後期有資格學習婆羅門教義的種姓成員,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祭祀和文化教育,;剎帝利即武士等,為第二種姓,地位僅次於婆羅門,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第四種姓為首陀羅,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及各種體力勞動和手工業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據說這些副種姓全國有3000多種,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婆羅門的副種姓中社會地位最高的是庫林婆羅門。
除以上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所謂「不可接觸的賤民」,又名「哈里真」。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好像被排斥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他們的工作是掃地、打掃廁所、處理動物屍體等。在農村,他們只能居住在村外或某一指定區域,不能和其他種姓的人使用同一口井,無權進廟拜神。
不同種姓有不同的地位和權利,其中婆羅門的權利最大,社會地位最高;首陀羅的地位最低,備受歧視,無權上學讀書,沒有資格進廟敬神,甚至有些地方的首陀羅不配讓高級種姓的人看見自己的面孔。在古代,老遠發現有婆羅門種姓的人過來,首陀羅就得趕緊躲在路旁,等著婆羅門過去自己再邁步,不然就要挨打,甚至會被活活打死。在有些地方,首陀羅連身體的影子都不能落在婆羅門種姓的人的身上,否則就會被認為是玷污了高級種姓人的身體而遭到痛打,婆羅門種姓的人回家後要趕快洗澡,以去晦氣。
種姓制度對婚姻制度有很大影響,很多婚姻規定十分嚴格。在古代印度,只許在同種姓內部通婚,同種姓的各副種姓之間可以互相通婚,但是不能和副種姓以外的人通婚。一般允許「順婚」,即高級種姓的男子可以取低級種姓的女子,但禁止「逆婚」,即較低種姓的男子不能取高種姓的女子,否則高級種姓的人會被開除出種姓之外。
由於「順婚」的存在,許多低種姓的女子都想「攀高枝」,嫁個高種姓的男子,於是在社會上出現了你爭我奪、高價購買新郎的風氣,高種姓的男子立在高高的台階上「俯視」低種姓的女子,索要高額嫁妝,這種婚姻一開始就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基礎上,而且具有金錢買賣的性質,女方不得不出高額嫁妝以滿足男方的需求。一些貪婪的男家,婚後還向女方索取嫁妝與錢財,有的人因得不到滿足,竟將兒媳婦活活燒死。
種姓制度幾乎成了古代印度社會制度的同義詞,它決定了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相互關系,男人和女人、丈夫和妻子的婚姻關系。

[吠陀時代的婚姻]
古代印度的文化中有尊重婦女的一面,例如神話傳說中有不少女神,史書上也記載著幾位備受尊崇的女王,但是思想的主流仍是歧視婦女,也存在著一夫多妻制。在吠陀時代,從《梨俱吠陀》等經書籍的很多記載中可以了解到一夫多妻可能只限於王公貴族,而一夫一妻則被認為是普通的、自然的婚姻形式,《梨俱吠陀》中的贊美詩歌頌的是雙馬童的成雙成對,並對夫妻恩愛做了贊美,阿帕斯坦巴曾經認為:如果做妻子的願意履行其宗教職責,且生有男孩,那麼,丈夫就不應再娶。《摩奴法典》箴言「相互忠貞,白頭到老」,所以《梨俱吠陀》時代可能是從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過度,至少有這方面的偏向。
原配之妻應與丈夫同一種姓,其地位高於其他妻子,其所生的長子地位亦高於其他弟兄。在宗教儀式中,她坐在她坐在丈夫身邊,即使無子,也不影響她的地位,丈夫去世後,她可以領養一子。直到今天,盡管印度教不限制一夫多妻,但除非原配不能生養兒子,或患有不治之症,大多數種姓都反對其成員實行一多,男子要想再娶,須得到種姓中的潘查耶特(五人長老會)的同意。佛教也有類似規定,妾在丈夫死後,也以得到丈夫兄弟的贍養。
對於婆羅門來說,原則上只能結一次婚,除非沒有子嗣。在婚姻中,娶妻一方總是要高於嫁女一方,娶妻的村莊從來不反過把女子嫁給把女兒嫁給他們的村莊。不論什麼時代,最昂貴的婚姻形式為:將女兒嫁給一個婆羅門,還要伴以禮儀性的交付。婦女第一次結婚叫初婚,,男子第一次結婚並有了孩子,叫做主婚,如果再進行其他結合,則叫做副婚。在王族種姓中,一夫多妻相當普遍,尤其是姐妹共嫁一人的情形屢有發生。

直至19世紀初期,這種陋習還很流行。以孟加拉邦為例,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1817年英國人開始統治孟加拉邦時,當時平均每天有兩名寡婦殉夫自焚。又據統計,1819年全邦竟有839名寡婦殉夫,僅加爾各答就有544人。
印度自古流行嫁妝習俗,其歷史沿革與印度社會的另一陋習—童婚有密切聯系。一方面,印度教提倡童婚,認為女子來月經前可以結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印度戰亂連連,為避免女兒在戰爭中遭遇不測,人們往往在女孩未成年時早早將她嫁出,這樣她就是別人家的人,娘家父母的擔子就算是卸下了。因而,8、9歲到14、15歲就結婚的女孩大有人在,嫁妝於是成為婆家將她們養大成人的資金。可見,嫁妝的出現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除了種姓「順婚」的原因外,婦女地位低下,是嫁妝問題存在另一個根源。在印度,咒罵男人的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因為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大多數印度女人婚後不工作,只在家操持家務,帶孩子,沒有經濟獨立性。嫁妝陋習還與婦女的法律現狀相關。由於女性受到歧視,沒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樣繼承父母的遺產。因此,在她出嫁的時候,家裡往往要給一筆豐厚的嫁妝,從而迫使她喪失繼承權。雖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過了關於婦女有繼承權的法案,但在殘酷的現實使法律幾乎成為一紙空文。德里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說,只要婦女沒有財產所有權,在繼承權方面與男子不平等,她們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嫁妝陋習還與婦女的法律現狀相關。由於女性受到歧視,沒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樣繼承父母的遺產。因此,在她出嫁的時候,家裡往往要給一筆豐厚的嫁妝,從而迫使她喪失繼承權。雖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過了關於婦女有繼承權的法案,但在殘酷的現實使法律幾乎成為一紙空文。德里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說,只要婦女沒有財產所有權,在繼承權方面與男子不平等,她們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3-4世紀婆羅門教士Vatsyayana,被認為是一位終生禁慾的苦行僧,寫出了印度最色情的作品之一《愛經》。作者在書中敘述了怎樣求婚,怎樣保持良好的婚姻生活,怎樣保持忠貞;他贊賞由愛情締結的婚姻,他在書中告訴女人,怎樣才能滿足丈夫正常的、全部的性要求,從而使性愛升華,同時男子也應該盡自己所能使女方快樂。
或許這能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在為什麼在印度一邊是大量的文藝作品在歌頌愛情,一邊傳統習俗在壓迫婚姻?同樣的表現是:長期起來,作為印度歷史與文化上各不相同卻又相輔相成的三個方面:部落組織、穆斯林世界、印度教世界能夠長期共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印度女人如何在家帶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瑜伽怎麼鍛煉 瀏覽:799
印尼蔬菜中有什麼豆 瀏覽:675
二戰義大利怎麼這么不經打 瀏覽:125
英國在上海有多少華人 瀏覽:667
哪裡可以聽到英國純正發音 瀏覽:263
伊朗貨幣是什麼貨幣 瀏覽:285
英國建築工人一年能掙多少錢 瀏覽:102
中國狂犬疫苗在哪裡買 瀏覽:866
義大利導演多納托雷有哪些作品 瀏覽:106
中國的血清有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游學屬於什麼簽證 瀏覽:595
印度尼西亞經濟相當於哪個省 瀏覽:175
什麼是中國刺綉 瀏覽:463
中國是如何逆襲為強國的 瀏覽:806
中國聯通國際流量怎麼辦 瀏覽:183
義大利凱撒是什麼品牌 瀏覽:256
伊朗屬於哪個洲安哥拉 瀏覽:399
我想去義大利玩什麼好 瀏覽:393
印尼一般給小費多少 瀏覽:87
印度聖人有多少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