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牛神節在哪個節日

印度牛神節在哪個節日

發布時間:2022-01-16 00:20:17

⑴ 印度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節日算得上是名目繁多,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紀念名人的,有的是慶祝國家的重大事件。由於印度是多宗教的國家,每個教一年都要過幾個節,所以顯得節日特別多。
印度的節日分兩大類,第一類叫「政府節假」,這是全國各政府機關都放假的節日;第二類叫「局部節假」,指的政府機關人員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區分別享受的節假。
「政府節假」有15個:1月26日,共和日,即國慶。
3月29日,霍利節,即灑紅節,印度教節日。
4月1日,耶穌受難節。
4月25日,大雄誕辰節,耆那教節日。
5月26日,佛陀誕辰節,佛教節日。
7月12日,開齋節,伊斯蘭教節日。
8月15日,獨立日。
8月31日,克里希那誕辰節,印度教節日。
9月18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節日。
10月2日,聖雄甘地誕辰。
10月14日,十勝節,印度教節日。
10月17日,穆乎蘭節,紀念穆罕默德的孫子。
11月4日,燈節,印度教節日。
11月20日,納那克祖師誕辰節,錫克教節日。
12月25日,聖誕節,基督教節日。
從上面這些節日可以看出,印度節日絕大部分是宗教性的,這對於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來說,不足為奇。
「局部節假」,也有24個之多。它們是不同宗教或同宗教在不同地區過的節,比如2月11日是濕婆節,4月21日是羅摩誕辰節,9月10日是禮拜濕婆的兒子象頭神迦內希的節,10月21日是紀念《羅摩衍那》的作者蟻垤的節……至於伊斯蘭教、佛教、耆那教、襖教等等的節日還有很多。下面介紹兩個歷史比較久遠、影響也較為重大的節日。

⑵ 印度主要節日

印度主要節日有:共和國日、獨立日、灑紅節燈節、元旦。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建立共和國。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5、元旦(New Year),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6、普什卡駱駝節:普什卡博覽會或普什卡嘉美拉是一年一度的為期五天的駱駝和畜牧展,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普什卡鎮舉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駱駝交易會之一,除了買賣牲畜之外,它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其亮點已成為諸如「matka pod」,「最長的胡須」和「新娘比賽」等競賽。

⑶ 印度舉行傳統馴牛節,馴牛節的意義是什麼

每年的一月,印度雨季結束,村民們開始種植莊稼。為了祈禱豐收,人們用米和奶做成名為“Pongal”的食物獻給神靈。馴牛節就是“Pongal豐收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南部的一些村莊每年都要舉行激動人心的鬥牛運動,這已經成為當地的狂歡節日。

對於動物權利保護人士,他們視鬥牛為一種血腥運動,果阿版的鬥牛——“迪銳歐”和危險的公牛摔跤運動(Jallikattu)一樣,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那都邦現在是被禁止的,這項活動傳統上一直不受保護。

鬥牛主們否認了殘酷的說法,他們說他們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鬥牛,喂養每頭牛要花費5,000-10,000盧比(合100-200美元),讓它們參加鬥牛是為了補償喂養它們的成本。“我曾經有四頭牛,當鬥牛被禁止以後我養不了它們,便全部賣了。”一名住在果阿南部海濱村莊的一名飯店店主說,“我們一直對牛有一種情感依戀,並不是因為輸贏的重要性,而是因為我們從事鬥牛已經很長時間了”。

⑷ 印度最大的節日是什麼時候

在眾多節日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燈節、灑紅節和十勝節。這三大節日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節日。
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holi,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終於結束,並預示著春天土地的豐饒。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燈節
印度的燈節每年在氣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間慶祝,即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這時候使人窒息的盛暑消退,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就要來臨。商人們都習慣在這天更換新賬本,以求開市大吉,財源茂盛。因此,一些印度人把燈節說成是他們的新年。燈節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各公園、廟宇、商業中心,廣場布置得像御苑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公園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隊隊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色閃光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塔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樂曲。到處是出售燈籠蠟燭、焰火鞭炮、節日禮品的攤頭。各地方風味小吃的攤販們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園內還有算命先生和巫師搭起的帳篷。各種文藝節目,如:舞蹈、騎象、玩蛇、耍狗熊和游戲,使人目不暇接。每晚定時放三次焰火,焰火綁在幾根高桿上,點燃一根,火花便穿梭放射,其他桿上的焰火也騰空而起,現出滿天瑰麗的彩花。
慶祝燈節的活動,在女財神拉克希米廟內更是熱鬧異常。這是印度德里的一座宏大的印度教廟,四面八方的印度教徒都來這里朝拜。燈節期間,廟內外人如潮,歌如海。虔誠的印度教徒們,赤足魚貫進入廟內,廟宇的前院坐落著三座殿,拉克希米·納拉因殿位於中央。信徒們向偶像雙手合十致敬,有的還匍匐膜拜,獻上鮮花和紙幣。廟內的祭司賜給信徒們「聖水」,信徒們接在手中,當即飲下或撒在頭上,以期未來諸事如意,財運亨通。院內充滿節日的氣氛,一隊隊樂師盤腿席地而坐,邊演奏邊演唱頌敬神仙的歌曲。教徒們圍著樂師和著樂曲,也低聲吟唱,表達對神的崇敬之情。
在各熱鬧的廣場上還有敘述燈節來歷的舞劇和其他精彩的文藝節目。根據公元前2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記載:羅摩戰敗了十首王羅波那,返回京城時,家家戶戶都在門外點燈,歡迎他凱旋歸來。所以這天就成為燈節,一直延續至今。關於燈節,也眾說不一。有的說,這天是司掌人間財運的女神拉克希米巡行人間的日子,拉克希米女神喜歡光明,於是盼望幸福的人們便把房收拾得干凈亮堂,晚上點起燈來,其慧眼所至,財運也就伴隨而來。也有人就這天是大黑天神克里希南戰惡魔那拉卡蘇,把人們從暴政下解救出來的日子,人們為了慶祝勝利,迎接光明,於是高興地點燈、放焰火。
燈節之夜,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庭院屋頂,都亮著燈。有五光十色的彩色電燈,有絢麗多姿的花燈,有小小的蠟燭,還有別具特色的小油燈。舉目望去,燈若繁星,一直延伸到天際,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星海夜圖。人們在慶祝燈節的時候,喜歡放鞭炮焰火。印度的焰火種類繁多,色彩艷麗。有對空噴射的「石榴花」,還有類似我國的「雷鳴電閃」、「五彩爭艷」、「天女散花」等。入夜,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地燃放焰火,明珠迸射,把茫茫的夜空照得通明。

十勝節 十勝節:萬眾共度歡樂夜
十勝節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歷法,十勝節是從頞濕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一般是在公歷9、10月間。十勝節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具有幾千年的傳統。該節日是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故稱「十勝節」。
十勝節期間,印度各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不管是地處偏遠的鄉下,還是車水馬龍的都市,到處都群情鼎沸、熱鬧非凡。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慶祝活動更是規模宏大而隆重。「十勝節」的前9天,各地搭台演戲,從羅摩降生開始,一直演到羅摩最後徹底戰勝羅波那。這種活動被稱之為「羅摩里拉」。「羅摩里拉」一般都是在露天舉行。9、10月份是印度一年中最舒服季節的開始,在天高氣爽的夜晚,一輪明月高掛星空,怡人的涼風輕輕吹來,在悠揚的印度民族樂曲聲中,觀看一次生動的「羅摩里拉」,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只是這種演出一演就是三個小時,甚至時間更長,舞蹈節奏格外的慢,如果對印度舞蹈語言不是內行,很難領會其中奧妙。可是,印度觀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盡管對「羅摩里拉」的劇情可以說早已爛熟於心,但每年前往觀看的人仍然是絡繹不絕。
到第10天晚上,慶祝活動進入最高潮,人稱「十勝第十日」。好多地方都會選一個大大的空地,上演十勝節的壓軸戲。空地上會搭起三個巨大的紙做凶神,分別代表作惡多端的十首魔王羅波那以及與他同流合污的弟弟和兒子。
各地的紙人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有幾十米高,它們被打扮得花花綠綠,兇相畢露,身體內部塞滿了火葯和爆竹。三魔一手持劍,一手握盾,齜牙咧嘴,形象可憎。
在動人的歌聲和樂曲聲中,人們會三五成群地向空地擁來,過不了多久就會擠得水泄不通。筆者在德里時,曾看過紅堡前廣場的十勝節盛會,前往觀看的人有幾十萬之眾,完全是人山人海的場面。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之間,賣氣球的、賣雪糕的以及賣各種零食和玩具的小販到處可見。
首先的節目是要上演《羅摩衍那》,扮演劇中人物的演員們盡管不像在舞台上那麼穿戴齊整,但也一個個披紅掛綠,有的騎馬,有的坐牛車,在樂隊的伴奏下繞場遊行。
接著,他們又表演羅摩最後戰勝羅波那的故事。與此同時,有名的說書人坐在高高的檯子上,以渾厚的嗓音通過高音喇叭講述著故事情節。也是在高台之上,有印度婦女身穿紗麗,面戴輕紗,頭頂燃著的疊層油燈,跳起了傳統舞蹈。
日落時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扮演羅摩的演員成了全場注目的中心,只見他一身英武,動作瀟灑,彎弓搭箭,瞄準了巨魔,箭頭是一個小小的火球。說時遲,那時快,三支火箭「嗖、嗖、嗖」地向三個巨魔飛去。在人們目不轉睛、屏息靜氣之中,「轟、轟、轟」三聲,三魔全部中箭,觀眾一片喝彩。頓時,爆竹齊鳴,焰火沖天,火樹銀花,光彩一片。三個龐然大魔在騰騰烈焰中頹然倒下,凄凄慘慘,化為灰燼。羅摩大獲全勝,善終於戰勝了惡。此時,廣場四周的觀眾為羅摩的勝利歡呼雀躍。

⑸ 印度人將牛供奉為「神」,又不吃牛肉,為何還會有「屠牛節」

提到印度這個國家,大家首先會想到「佛教」、「奇葩」、「神奇」等標簽,其實大部分印象都是如此。雖然印度是我們鄰國,在歷史上也有很多接觸,但是他們的文化、思想與我們不同,並且在我們眼中他們的一些做法讓人有點搞不懂,例如男性在街上牽手、左右手使用文化等。其中還有「印度牛」的思想,印度人似乎能把什麼事情都能與神扯上一點關系,哪怕是剛出生的畸形牛。

作為最大牛肉出口國,印度的牛肉賣的也是相當便宜,主要國內沒人吃,無法銷售,只好出口到國外,並且水牛供應充足,所販賣的價格廉價很多。所以受到很多國家的青睞,然而面對印度人對牛分等級這種做法,咱們也不能做什麼,這也是他們的一種傳統。可是如果換個角度來想的話,假如自己因為是水牛,只有被宰殺的命運,隔壁的近親瘤牛卻可以一直被人尊敬,這樣的做法難免有點不妥當。對於印度人不吃牛肉,又殺牛,這種做法你們有何看法?

⑹ 印度最重要的節日是

燈節在公歷10或11月間,是印度教最大的節日,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春節。部分人認為燈節起源於《羅摩衍那》。羅摩王子最終打敗十首魔王拉瓦那,攜妻子悉多返回京城,進城時恰逢傍晚,全城百姓為了慶祝羅摩凱旋就點亮了所有的燈火。此後,每年的同一天都要點燈慶祝羅摩的勝利。另外一種最流行的說法是,這一天財富女神拉克希米要巡遊人間,她的慧眼望見哪一家,哪一家就會財源廣進。於是,人們紛紛點起燈光將房子照亮,期盼著能吸引財富女神的目光。事實上,根據燈節的日期來看,它很可能是古代印度人民慶祝收獲的節日。

每年燈節的晚上, 德里都要變成不夜天。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陽台都擺著一排排的燈或蠟燭。不少房前還掛著各式各樣的彩燈,有錢人家會把一串串的燈掛滿整棟樓房。商人們在這一天要更換賬本,開始商鋪新一年的經營。商業區更是燈火通明,有的市場甚至會用彩燈在街道上搭起天棚,望能招財進寶。即使在貧民窟或街邊窩棚里居住的窮苦人,也要設法在門前點一盞油燈,期待著拉克希米改變他們的命運。這天,人們要打掃干凈房屋,置辦豐盛的菜餚和傳統甜點,全家吃團圓飯。飯後還要燃放煙花爆竹,直至深夜。那場景分明就是中國的除夕。
灑紅節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水。

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那架勢很像我國傣族的潑水節。因此,同事們出席灑紅節慶祝活動時都會選一件不打算要了的衣服穿上。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⑺ 印度有什麼節日

印度由於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節日多達上千個。全國性較大的節日有(印度節日多充滿宗教色彩,所以日期多以印歷計算,有別於公歷,故無法確定其公歷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歷計算):

元旦 1月1日

印度共和日 (Republic Day) 1月26日,即國慶日,各邦首都均有慶祝盛會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巡行最壯觀。
甘地逝世紀念日 1月30日, 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Raj Ghat)有誦經、祈福活動。

濕婆神節 (Shivratri 或Mahashivratri)也叫濕婆神之夜節,在印度教寺廟慶祝,時間在公歷2-3月(印度12月黑半月第四天)舉行。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都要齋戒。
灑紅節(Holi) 灑紅節就是潑水節,是印度紀念黑天的節日,源於古時的豐收祭儀,在每年2-3月(印度歷為12月望日)舉行。節日期間,成群結隊的印度教徒,載歌載舞,在篝火旁邊盡情跳躍,慶祝春天來臨,並互相潑水,向路人撒紅粉或紅水。

拉瑪節 (Ramanavami)每年公歷3-4月,印度較徒慶祝毗濕奴(Vishnu)的化身拉瑪(Rama)的生辰。

馬哈維那節 (Mahavir Jayanti)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萬計的較徒聚集在當地耆那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復活節(Good Friday)4月,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第三日的復活。

佛誕節 (Buddha Purnima)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公歷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國的佛寺及僧眾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用香水灑洗佛身。同時,崇佛之家還要以花獻佛,祭拜佛祖,施捨僧人。

獨立節 (Independence Day) 8月15日,是印度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過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致辭祝賀獨立節。

十勝節 (Dussehra) 是印度教最盛大的節日,又叫凱旋節。儀式共舉行10天,慶祝拉瑪戰勝邪魔。時間在9-10月。

燈節 (Diwali) 燈節是印度教徒四大節日之一,在公歷10-11月舉行。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印度教神廟顯得格外熱鬧,人山人海。婦女們虔誠地手捧擺滿祭品的盤子,緩步朝廟堂走去。祭祀儀式開始時,人們雙手合十,閉合雙眼,對著神靈,默默祈禱。祈禱儀式結束之後,祭司在教徒的前額上點白灰、硃砂等,然後給教徒一點神賜的聖水和祭物。慶祝燈節會使人的身心得到凈化,逢凶化吉,同時表示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

⑻ 印度的象神節很出名,都有些什麼特色風俗與活動

象神節每年要舉辦的時間是不確定在哪一天的,但是風俗活動都大致相同。象神節的風俗活動大概有:抬象神遊行,買象神神像,上供花朵,到寺院里進行布施等。大部分的印度人都非常重視和喜歡象神節,因為在象神節這天,大家都可以注意一天。不管是多麼勞累的人,在這一天都可以獲得舒適的休息,這也是象神節受歡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象神節的特色風俗活動有以下幾個:抬神像遊行,祭祀象神神像,給象神神像供奉鮮花,到寺院進行布施。

⑼ 肉孜節、潑水節、那達慕、祭牛神節分別是什麼族的節日

肉孜節回族
潑水節傣族
那達慕蒙古族
祭牛神節
回族

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歷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歷。與中國農歷不同,它沒有用閏年來調整與陽歷的同步關系。伊斯蘭歷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今年由陽歷六月二十七日晚開始。按照目前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2014年開齋節是7月29日(星期二)。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那達慕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不但譯為"娛樂、游戲",還可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羊肥馬壯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新晃侗族自治縣是一個有26個民族雜居的少數民族縣,而這里又以侗、苗、回族居多。回族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祭牛神"的活動是新晃縣內侗、苗所共有的一種祭事活動。原因在於他們都是敬牛的民族。農歷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祭牛神,稱為"牛辰節"或"洗牛身"。祭日要讓牛休息,並用雞、鴨等祭品在牛欄旁邊設案祭祀。有的還用特製的黑糯米飯喂牛,對牛為人耕作表示謝意。

閱讀全文

與印度牛神節在哪個節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越南哪裡買金條 瀏覽:461
從朝鮮怎麼去伊朗 瀏覽:856
越南的貓年齡是多少 瀏覽:575
黎巴嫩為什麼要幫助伊朗 瀏覽:179
耶穌死的時候後中國是哪個皇帝 瀏覽:249
別克伊朗車大燈多少錢一個 瀏覽:697
有哪個國家購買伊朗石油 瀏覽:667
臨沂到越南飛機多少錢 瀏覽:254
中國少年先鋒隊多久建立 瀏覽:762
在印尼信號不好怎麼回事 瀏覽:190
佛山到印尼國際小包裹多少錢 瀏覽:110
如何發揮中國經濟優勢 瀏覽:996
中國都向哪些國家捐贈了物資 瀏覽:112
中國哪個地方有土葬 瀏覽:303
印度恆水下游出口在哪裡 瀏覽:437
中國市場常見蝦種類是哪些 瀏覽:987
印度人是如何控制蝗蟲 瀏覽:941
中國動漫為什麼 瀏覽:519
共享單車在中國如何興起 瀏覽:356
去越南民工工資多少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