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巴基斯坦回擊印度
北京時間7月10日,根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針對印度的入侵行為,巴基斯坦方面進行了強硬的回應,據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系處7月10日發布聲明稱:「巴基斯坦軍隊在7月9日作出了報復,導致(印度)在人員和物資方面的重大損失。2處向平民開火的印軍哨所被摧毀,4名印度士兵死亡。」印度為自己的不冷靜行為付出了代價。
俗話說,酒壯慫人膽,喝了美國這杯烈酒,印度膽子開始大了起來,於是就有了之前的這一幕。但是,激動地印度沒有想到,他已經無形中成為了美日對抗中國的急先鋒。而伴隨巴基斯坦的反擊和中國發布對印旅遊安全警告之後,印度已經深陷入這部棋局,即便冷靜下來,也勢必難以獨善其身,不知道酒醒後的印度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表情。
Ⅱ 巴基斯坦軍事專家是如何看待印度的
本月中旬,外媒Globalvillagespaces上刊登一篇名為《印度軍事力量如何》的文章,署名作者 M. Ali Ehsan博士的身份很有意思,他曾在巴基斯坦軍隊任職25年,目前是巴基斯坦軍事學院教官。在這位根正苗紅的巴基斯坦軍事專家眼裡,印度究竟咋地?
1,孔雀開屏――自作多情
印度曾經是打敗過清朝軍隊3次的,印度爺們兒是真心瞧不上辮子男們的,直到1962年,印度還以為神州大地遍地辮子男,可就在1962年那場仗中,他印度人輸得一塌糊塗,至今不服氣啊。印度和巴基斯坦曾於1947、1965、1971年也干過三次仗,至今摩擦不斷,印度接著不服氣啊。
可是, M. Ali Ehsan博士認為,印度這么揪著過去不放就有點自作多情了。誰閑的沒事干願意看你印度孔雀開屏、跟你動手動腳?說白了,只要印度不開屏,別人家都願意和你相安無事。別自作多情。
2,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印度從未用過徵兵制,卻擁有世界第二大陸軍,現役陸軍有112萬多,預備役96萬。除了強大的陸軍,印度還在大肆砸錢計劃建造第三艘航母,還打算著繼續增加幾艘核潛艇。印度投資俄羅斯共同研發五代機項目,還和美國簽了天價軍火訂單。
對此,M. Ali Ehsan博士的看法是,印度就是要製造一種它和美俄同在『世界一流大國』一條船上。不過,真相是印度不過是在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他先是拿印度國內軍工產業支柱――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開刀,狠狠地戲虐一番。其最毒舌評論便是,自1983年以來,HAL一直在努力,從未超越過年產8架『光輝』戰斗機這個小目標。
緊接著,這位巴基斯坦專家就放大招了,把如今的印度比作希特勒掌權之際的德國,他指出,印度和二戰時期的德國一樣,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發展經濟和壯大軍事力量,但卻製造了越來越多貧困人口,留下致命隱患。
M. Ali Ehsan博士相當毒舌地點評印度,但也有不失公允的一面。譬如,雖然印度處處向中國看齊,但是,搞不好弄巧成拙將變成東施效顰,因為,到了2024年,印度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把咱遠遠甩在身後。
Ⅲ 如果印度軍隊進入印巴邊境巴方一側,巴基斯坦會如何應對
最近,巴基斯坦和印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鬧的全世界都跟著緊張起來,雙方因為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克什米爾問題,至今都搞得劍拔弩張。印度卻突然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實行軍事統治,這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安危是非常有影響的。當然,印度雖然強大,但是在領土完整的問題上,巴基斯坦也不會手軟,只要印度敢做出出格的事情,那麼巴基斯坦肯定會出兵反擊。
巴基斯坦很明顯是不想打仗的,因為他們打不起,他們沒有印度那樣的經濟實力,唯一可以威脅印度的或許只有核武器和背靠的中國,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畏戰,只要印度敢打仗,他們一定奉陪、
Ⅳ 歷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樣分裂,最後成為死敵的
據外媒2月27日報道,巴基斯坦軍方證實,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擊落了“侵犯巴方領空”的2架印度軍機。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對印度軍機實施空中打擊的目的是表明“自衛的態度和決心”。另據路透社報道,巴基斯坦軍方表示,逮捕了一名飛行員。實際上,在歷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本同屬一個國家。那麼,為何最後他們分裂成兩個國家,並且成為死敵,不死不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探究那段鮮為人知的的歷史。
後來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由於克什米爾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爭奪的重點,並且雙方的沖突不斷升級。最終在1947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雙方經過了激烈的戰斗,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隨後,印巴雙方後續又發生了兩次印巴戰爭,各種小的沖突不斷。至此,雙方成為死敵,不死不休。反過來想想反擊戰,印度的獠牙已經顯露,如果沒有巴鐵的牽制,印度對於我們可就真的是一個大麻煩了。
Ⅳ 80萬印度部隊西線出現異動,巴基斯坦如何應對
日前,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再次發生交火,印度軍隊突然向印巴邊境的村莊進行了炮火攻擊,導致多名平民出現傷亡,隨後,巴基斯坦軍隊也開始了報復行動,在這個過程當中,巴基斯坦軍隊的炮火消滅了多名印度士兵。
實際上,巴基斯坦軍方已經做出了反應,那就是不斷向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增派兵力,以此來對印軍形成局部的軍事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阻止印軍不斷挑釁巴基斯坦方面,如果印軍還在不斷向北部邊境持續增派兵力的話,到最後,印軍在西線地區恐怕也只能被巴基斯坦牽著鼻子走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討。
Ⅵ 巴基斯坦為什麼報復印度
印度常在邊境挑釁巴基斯坦,無故襲擊其平民與百姓,終於迎來了猛烈的報復行動
由於印度始終固持己見,不斷在邊境對巴基斯坦玩偷襲,最近更是發動了好幾次沒有任何徵兆的炮擊行動,直接導致多位無故的民眾與軍人喪命,因此,忍印度已到極致的巴基斯坦決定就此事對印度加倍奉還,隨後巴基斯坦重炮果斷出擊,在印度的克什米爾防線展開了一波猛烈的報復,在被巴基斯坦的邊防軍一頓猛轟過後,印度罕見的選擇沉默,它真的膽怯了嗎?
可能是巴基斯坦的報復太過猛烈,一向驕橫的印度顯然是有些不太適應,雖然莫迪方面不可能是怕了,但有軍事專家認為印度之所以一直都在用局勢緊張來刺激民眾,關鍵一點就是因為印度國內的疫情遲遲沒有得到控制,很多民眾長期在家不能夠去打工賺取收入,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漸高漲,而邊境沖突則能使得印度軍方轉移矛盾,較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印度始終一意孤行的想要在邊境製造軍事沖突,不僅不能使得自己從中受益,反而還可能會直接引發大規模戰爭,讓印度陷入內外交困,畢竟每天玩火,早晚有一天會不小心引火燒身。
Ⅶ 印度迎來了巴基斯坦怎樣猛烈的報復行動
由於印度始終固執己見,不斷在邊境對巴基斯坦玩偷襲,最近更是發動了好幾次沒有任何徵兆的炮擊行動,直接導致多位無辜的民眾與軍人喪命。因此,忍印度已到極致的巴基斯坦決定就此事對印度加倍奉還。隨後巴基斯坦重炮果斷出擊,在印度的克什米爾防線展開了一波猛烈的報復,在被巴基斯坦的邊防軍一頓猛轟過後,印度罕見的選擇沉默,它真的膽怯了嗎?
可能是巴基斯坦的報復太過猛烈,一向驕橫的印度顯然是有些不太適應。雖然莫民眾,關鍵一點就是因為印度國內的疫情遲遲沒有得到控制。很多民眾長期在家不能夠去打工賺取收入,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漸高漲,而邊境沖突則能使得印度軍方轉移矛盾。就情況來看,如果印度始終一意孤行地想要在邊境製造軍事沖突,不僅不能使得自己從中受益,反而還可能會直接引發大規模戰爭,讓印度陷入內外交困。畢竟每天玩火,早晚有一天會不小心引火燒身。
Ⅷ 打敗它只需七至十天,巴基斯坦是怎樣惹怒印度的
因為巴基斯坦釋放孟買襲擊嫌犯惹怒印度。
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說,巴基斯坦不會接受印度將孟買恐怖襲擊嫌疑人轉移到印度的要求。庫雷希說,巴基斯坦與印度沒有引渡條約,因此巴基斯坦不會將涉嫌孟買恐怖襲擊的嫌疑人移交給印度。庫雷希說,巴基斯坦正面臨恐怖主義威脅,因此該地區應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以避免再次發生孟買等恐怖襲擊。他說,該地區以外的有關國家在緩和巴印關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與印度的關系改善不僅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也符合該地區的利益。庫雷希承認,孟買的恐怖襲擊導致巴印關系遭受挫折,兩國之間的例行聯合委員會對話被迫中止。目前,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巴基斯坦正在努力重啟聯合委員會的對話,以使巴印關系正常化。
Ⅸ 巴基斯坦和印度到底有什麼關系,有何恩怨情仇
拜神不同,印巴先分家再火並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地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涌,英國迫於壓力將其英屬殖民地分而治之, 就是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從此後印巴關系時緊時緩,成為南亞的熱點。表面上看印巴對立是老牌殖民國家統治遺留問題,而更進一步地探究就會發現,如此僵化機械的自治方案是以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為基礎的,遺憾的是,理論上的宗教信仰分割和現實中教徒的地理分布並不是完美同步,由此,分治導致了兩大宗教教眾倉促之間的逃亡和遷徙,短時間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加劇了兩大宗教的敵對,這對之後的印巴關系都有著深刻影響。從中也能體會到政教分離、宗教世俗化的必要性。
印巴雙方沖突的核心在克什米爾地區,該地區確定不了歸屬,就是因為王公高層是印度教,而普通民眾大部分是伊斯蘭教,意向無法統一,最後只能劃一條實際控制線,一邊歸印度,一邊歸巴基斯坦。自分治以來,印巴雙方已經打過兩次仗,期間小規模沖突更是無數。雙方的主權領土之爭的背後,宗教、民族都在推波助瀾,但是還有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資源之爭。
水利資源: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就比如2019年2月初印度遭自殺式恐怖襲擊後,除了軍事報復,還截斷了幾條河的水流來制裁下游的巴基斯坦,水是生命之源,它影響著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水資源成為雙方沖突的另一誘因。印度在殖民時代就很重視水資源的控制,這大概是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出自本能地需求吧,獨立之後,在尼赫魯領導之下,大興水利工程。現任總理莫迪同樣重視水資源管理,投資900億美元在河流貫通項目(river-linking project)上,這個項目是莫迪上任之前就有的,也就是說印度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歷界政府態度是高度統一的。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水資源很緊張,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印巴雙方在世界銀行的調停之下1960年簽了IWT(Ins Waters Treaty),然而國家有界河流無界,這個協議就如同分治方案一樣,在實際執行的時候,不但引發印巴國際沖突,還引發印度國內的沖突。具體到克什米爾地區,河水在流向巴基斯坦的時候,經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所以主權問題與水資源磋商交錯在一起,問題更復雜,而雙方水資源的摩擦愈來愈多,大有超越主權領土爭端之勢,成為印巴沖突面臨的頭號課題。
印巴矛盾是綜合、長期性的,已滲透兩國的方方面面。和平安穩的生活誰不嚮往?然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印巴爭端,好像一句話可以概括,那就是「走得太遠,就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若只如初見:曾經「印巴的一家親」
著名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曾有詞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這既是戀人之間的表白,用於兩國也不顯突兀,但在地緣政治中,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印巴歷史的變遷也可以以此形容。「打扮」歷史的過程中,兩國從政府到學界到民眾,各方訴求表現背後的心理變化意味深長。就比如說古印度和印度共和國在地理意義上,並不是等同的,古印度包括現代的印度的一部分外加現在的巴基斯坦、尼泊爾還有孟加拉瓜。巴基斯坦的歷史教科書里,「古印度」是要被屏弊的,巴基斯坦不願意用古印度這個說法。在向後人灌輸國家歷史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根據現在的民族訴求相應地增刪,與其說它是在記錄歷史不如說是在製造(making)歷史。
現代的印度,即印度共和國,因為在名稱上和古印度保持一致,聽起來它更像是和古印度一脈相承的。而巴基斯坦雖然是從古印度中獨立出來的一部分,卻對「印度」敬而遠之,個中微妙心理和民族宗教情緒挺耐人尋味,隨著兩國關系的惡化,巴方更是只認「印度(India)」是現代的印度共和國,對於曾經屬於古印度這一史實放任其被印巴對立所激起的排斥心理覆蓋,誰這么認為彷彿是一種政治不正確,巴方把自己的歷史重新定義,就是要撇清和現代印度的關系。然而官方口徑和普通民眾的心理認同畢竟還是有距離,要沖突還是融洽,要戰爭還是要和平,這難道不是最簡單的選擇題?
但是從世界范圍來看,學術界的「印度歷史」,指的是整個南亞地區,當然包括巴基斯坦在內。普通人的概念里,古印度(Ancient India)也是現代的獨立的印度共和國的前身,二者是等同的,英國把科依諾爾鑽石(Kohinoor diamond,世界最大鑽石之一,原重191克拉)歸還給印度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在這件事上,巴基斯擔、孟加拉國完全靠邊站。
巴基斯坦對自己的過去也不是說要完全割裂,承認可以,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命名如何解讀。只不過巴方對待歷史的態度就算改變了,也很難在國際社會的語境里讓大家覺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現代的印度三者加總起來差不多等同於「古印度」。
伊斯蘭教改良者Sir Syed Ahmed Khan為穆斯林爭取權利同時也說過:「印度(Hinstan)比作新娘的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像新娘的一雙眼睛,無論哪個削弱了,都有損新娘的美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如何和諧相處,需要智慧、需要時間、更需要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