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刷牙中的另類,印度人究竟是如何使用樹枝來刷牙的
說到印度人刷牙,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別人拿一個樹枝往嘴裡一放就開始左一下右一下地刷了起來,還是有很講究的。而且牙刷這個東西我們從小就開始用,而之所以用它目的就是為了清潔口腔,印度人使用樹枝來刷牙,其目的也不外乎就是用來清潔口腔。如果說真的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隨便撿一個樹枝往嘴裡一放就開始左一下右一下,感覺就算嘴裡都捅破了,也不一定能把牙刷干凈。但是這種牙刷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這種牙刷其實跟一次性的牙刷沒多大區別。它給人感覺更像於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牙簽,只不過呢,這里的牙簽變成了樹枝上的纖維,就在牙齒上上下刮一下,用過一遍以後其實就不能用了。畢竟樹枝纖維這種東西用過一遍以後它就變得非常的軟,就不能夠在起到清潔牙齒的作用。
㈡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
㈢ 古人用什麼清潔牙齒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幹凈,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古時候有段時間很流行一種妝啊,黑齒,桶子們挺住了啊,就是把牙齒全都染成黑色,是為美.不敢想啊~審美觀念和現在差太多.也許這樣好啊,反正都染黑黑了,一勞永逸,考慮什麼潔齒啊~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簽的雛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發現的金制小楊枝,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2):23-24,1981)。 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簽」之記載。晉·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簽,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簡史。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3):1-9,1981)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簽當時尚屬罕見之物。 隋唐五代時期: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台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斗聖圖」。至於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葯物散劑。 兩宋時期: 《太平聖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葯膏葯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葯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在歐洲,約500年後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PS:兩宋後,根據資料來看中國的口腔清潔方法沒有再發展,想是一直沿用舊法。不過口腔各種病理的醫療倒有著一定的發展。 另附上關於"漱"的記載: "漱"即洗滌的意思。在古書中早有記載,例如:《禮記·內則》:"雞初鳴,咸盥洗。"說明古代已養成了早晨進行"盥洗"的習慣。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內。直接關於"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里指的是飯後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張呆著《醫說》;"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卧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後來有更多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據現代葯理分析,茶葉中除有維生素外,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氟化合物確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說明古代主張用濃茶漱口預防齲齒,是符合科學原理的。關於酒劑漱口,《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後,我國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揩齒法。 此外,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不過,墩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擦牙。可見,那時的牙刷使用還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經變畫,如唐《勞度叉斗經變》中,描繪「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常常進行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揩齒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畫上這樣: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葯物,抹在牙齒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不僅如此,鑒於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呢。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 在往昔,齒木據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簽的功能。潔牙之後,方可去誦經禮拜。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並非只限於楊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
㈣ 印度人賣的這個棍子做什麼用的。
應該是刷牙用的
漢語拼音:yìn liàn
印楝是一種速生落葉喬木的名稱,種子和樹皮都可入葯。 印楝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理想的殺蟲植物。印楝素是一類高度氧化的檸檬素,帶有許多相似的官能團。從印楝種子中曾分離出AZ-A至AZ-G 7種活性化合物,其中A是最主要殺蟲成分。
1、印楝,在印度是人人從小到大都離不開的一種樹木,印度人用印楝枝條刷牙,以擁有健康的牙齦和潔白的牙齒;用印楝葉子泡茶,以去暑健身。雖然無法想像他們的這種刷牙方式,但是印度人的牙齒普遍比較白,卻是不得不承認的。據說印楝還可以防止白發、脫發、青春痘、頭痛、發燒;也可以治糖尿病、發熱病、癌症、以及不孕等現代病!
2、印楝原產於緬甸和印度等熱帶地區,一般高15至40公尺,印楝樹枝就是印度窮人的刷牙工具,當然這種東西已經不普遍了,只存在於一些偏遠的貧困地區,但以前的印度人都是用這種樹枝刷牙的。
3、據印度人介紹越來越多的人的摒棄用這種原始刷牙方式了。目前還保留的這種習俗的主要存在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印度偏遠落後的鄉村地區;另一個是穆斯林群體。有網友說用Neem刷牙,確實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美白牙齒的作用,只是Neem非常苦澀,估計外國人都受不了雲雲。
㈤ 古印度人是怎樣保護牙齒的
印度醫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並倡議護理牙齒的。古印度著名的醫學家遮羅迦在論及預防疾病時專門提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他主張每餐飯後用清水漱口,同時用齒木刷牙。這在當時的印度漸成風氣,以至於引起了我國唐代旅印高僧義凈的特別興趣與關注。他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記載:「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鹽漱清凈,方行敬禮。若其不然,受禮禮他,悉皆得罪。其齒木者,梵雲憚哆家瑟詫。憚哆譯之為齒,家瑟詫即是其木。長十二指,短不減八指,大如小指。一頭緩須熟嚼,良久凈刷牙關。若也逼近尊人,宜將左手掩口。用罷擘破,屈而刮舌。或可別用銅鐵,作刮舌之篦。或可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許,一頭纖細,以剔斷牙,屈而刮舌,勿令損傷。」如此看來,在古代印度,刷牙事關重大,不僅關繫到與待人接物的社交禮儀,而且直接關繫到個人健康。這與現代文明衛生理念是十分接近的。刷牙的工具齒木可以說是現代牙刷及牙簽的前身。按照義凈的記載,「舉凡柞條葛蔓、楮桃槐柳,皆可用為齒木」。但是,「其木條以苦澀辛辣者為佳,嚼頭成絮為最。粗胡葉根,極為精也。堅齒口香,消食去。用之半月,口氣頓除。牙疼齒憊,三旬即愈」,「牙疼西國迥無,良為嚼其齒木。」這種原始的牙刷,效果竟然不錯。難怪義凈要不厭其煩,詳細記載,以傳東土。
㈥ 在牙刷沒有發明前,古人是怎麼刷牙的
在現代,牙刷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了,還有人還發明了電動牙刷,保護口腔衛生。在注重養生的古代,古人也是很早就有了刷牙的說法。
印度人最早使用楊柳枝刷牙的,這個方法也傳到了我國古代,早晨起來或者吃完一餐,人們都會把木條嚼細,會有很多的楊柳纖維,方便又實用。期間古人也用智慧發明出許多香口的方式,比如飲用濃茶水,用天然的植物製成香口蜜丸等,到了宋代,已經有了植毛的牙刷,也出現了專門製作並且賣牙刷的店鋪,那時候的「牙刷」已經初見雛形,用骨,角,竹子,木頭這樣的材料,在前段鑽孔,放入馬尾,發展到宋代,古人的潔牙方式已經基本形成了。
㈦ 印度人用什麼樹枝清潔口腔,中國有這種樹嗎,
印楝[liàn]樹
http://ke..com/view/1636358.htm
走在印度的馬路上,如果你看到了兩個小孩拿棍子在嘴裡咬,可能會納悶,他們在干什麼?
我告訴你,他們是在刷牙,就跟我們起早刷牙一樣,這是一種獨特的印式刷牙法。
在印度,人們刷牙基本不用牙刷牙膏,而是用樹枝,這種樹枝的樹種學名叫印楝樹。據說用印楝樹枝刷牙有很多益處,如解眾毒、發口香、能明目、潤喉等。還有人說,印楝可以防止白發、脫發,治療發燒、頭痛、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印楝樹神奇的療效被印度人世代傳承著。
印楝原產於緬甸和印度等熱帶地區,一般高15米至40米。以前的印度人都是用這種樹枝刷牙,在印度街頭地攤上隨時可以買到它。
印度人使用印楝樹枝刷牙的方法非常簡單:從一端刮掉樹皮,放入口腔內,輕輕咀嚼,直到纖維變軟,呈刷子形,能深入清潔普通牙刷難以刷到的地方;也不需要水和牙膏,可以隨時隨地刷牙。
不過,據當地人介紹,越來越多的人現在已經摒棄了這種原始的刷牙方式,但在印度偏遠落後的鄉村地區仍保留這種習俗。雖然我們無法想像他們的這種刷牙方式,但看印度人那口潔白的牙齒,就能感受到這種刷牙方法確實起到了清潔口腔、美白牙齒的作用。
㈧ 以前的人用什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簽的雛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發現的金制小楊枝,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2):23-24,1981)。
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簽」之記載。晉·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簽,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簡史。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3):1-9,1981)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簽當時尚屬罕見之物。
隋唐五代時期: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台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葯揩齒,香而光潔。」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斗聖圖」。至於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葯物散劑。
兩宋時期:
《太平聖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葯膏葯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葯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在歐洲,約500年後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PS:兩宋後,根據資料來看中國的口腔清潔方法沒有再發展,想是一直沿用舊法。不過口腔各種病理的醫療倒有著一定的發展。
另附上關於"漱"的記載:
"漱"即洗滌的意思。在古書中早有記載,例如:《禮記·內則》:"雞初鳴,咸盥洗。"說明古代已養成了早晨進行"盥洗"的習慣。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內。直接關於"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里指的是飯後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張呆著《醫說》;"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卧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後來有更多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據現代葯理分析,茶葉中除有維生素外,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氟化合物確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說明古代主張用濃茶漱口預防齲齒,是符合科學原理的。關於酒劑漱口,《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後,我國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揩齒法。
此外,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不過,墩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擦牙。可見,那時的牙刷使用還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經變畫,如唐《勞度叉斗經變》中,描繪「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常常進行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揩齒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畫上這樣: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葯物,抹在牙齒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不僅如此,鑒於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呢。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在往昔,齒木據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簽的功能。潔牙之後,方可去誦經禮拜。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並非只限於楊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㈨ 印度人用來刷牙的樹枝
薄荷枝
用牛糞刷牙。他們當然不是直接拿牛糞往牙上抹,而是將其曬到硬如石頭,再磨成細粉,摻入一些香料和礦石,拿薄荷枝蘸著,清潔牙齒表面和牙縫。這種復合配方據說有堅固牙齒、增白和預防牙齦炎的作用。在記者看來,常年大口吃肉的柏柏爾人的確需要以此護牙。說實話,突尼西亞牛糞的味道並不臭,人家放養的牛是純草食動物,排泄物曬干後主要是草腥味,加工之後根本聞不出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