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知道: 中國 中國與印度爭議地區 在哪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❷ 與印度對峙是中國的什麼地方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兩點半,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望採納
❸ 中印戰爭我們不是勝利了嗎為什麼還要丟失藏南地區呢
在中國印製的地圖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區只標志寥寥無幾的城鎮地名。不了解情況的中國人如果想去那一帶走走,離很遠就會被邊防軍擋住,印度軍隊就在對面。他們會發現那片地區事實上只在中國地圖上屬於中國。
如果換一張印度地圖,那片地區是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定居在那裡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總和還多兩倍。目前中印兩國的實際領土控制線是中國一直不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畫在中國地圖上、實際卻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萬多平方公里。
解放軍作家金輝對那片土地這樣換算: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省;相當於三個台灣、六個北京;相當於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相當於六個科威特;相當於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相當於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佔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國版圖的一百零一分之一。這樣換算,換算者的立場是鮮明的。金輝是軍隊作家,完全站在中國一方,尤其代表中國軍隊的情緒。
印度對此也許有另一套說法,把歷史拆零碎,肯定對雙方都能提供相當多的根據。事實上,二十世紀以前,這一段中印邊界從來沒有明確劃定過,而是以東方式的模糊形態按照傳統進行實際控制,甚至有雙方都不管的地段。隨著英國勢力沿著印度大陸不斷向北擴張,與西藏發生碰撞,出現了需要以西方式主權精確劃界的問題。1914年3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國政府代表麥克馬洪提出了一條英方勘定的分界線,那條分界線與此前國際上習慣認定並在各種官方(包括英國)出版物和地圖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線不同,大大向西藏縱深推進,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劃進了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無法確切知道當年西藏當局的動機,有一種說法是麥克馬洪許諾給西藏五千支槍和五十萬發子彈,還有一種說法是西藏人根本不明白邊界被篡改了,如英國人貝爾所說「西藏人不會畫地圖」,反正西藏代表在那個條約上簽了字。
因為當時的西藏已經擺脫了中國控制,雖然中國政府不同意,也沒阻擋住所謂「麥克馬洪線」的產生。但是即使在西姆拉會議之後二十年時間,出於擔心合法性不足,英國一直沒有公開宣布條約,也沒有在她出版的地圖上改變中印邊界的傳統劃法。
那個傳統邊界和「麥克馬洪線」之間所夾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就是中國和印度爭執至今的。現在,中國出版的地圖繼續按傳統劃界,印度地圖則早已經把「麥克馬洪線」當成了正式的合法邊界。不過中國的地圖只在理論上存在,僅能表達中國的主權要求,而非實際的領土控制。
那片領土現在屬於印度。1950年以前,「麥克馬洪線」同樣是理論,不管雙方的地圖怎麼畫,那片地區沒有駐軍,不設邊防,行政建制也不存在或徒有虛名,老百姓按照祖祖輩輩的方式生活,國際政治與他們無關。1949年後,大概是新獨立的印度看到一個強大的咄咄逼人的新中國正在產生,而且即將向西藏挺進,只有趁其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以前先下手為強,從1950年,印軍開始向北推進,到1953年,「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全部被印度實際控制。中共那時剛剛進藏,沒有能力做出實質性反應。當時的印度政府在國際社會又對新中國採取友好姿態,中共也不好翻臉。在邊境擴張方面,印度一向採取鍥而不舍的積極姿態。一直到今天,西藏邊防部隊都無時不感受來自印度處心積慮和頑強的壓力。
印度對待中印邊境爭端的指導思想就如印度記者曼克卡爾在《誰是六二年的罪人》一書中所披露的:1961年11月,尼赫魯總理向拉達克和東北邊境特區駐軍發出了新的命令……我們的守備部隊接到了盡一切可能向前推進,積極佔領整個邊境的命令:在邊防線上,哪裡有空隙,就到哪裡巡邏,或建立哨所。在陸軍總部的會議上,尼赫魯說:哪一方修建一個對立的哨所,那麼它就將成功地在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權,因為實際上的主權十個有九個都會得到國際法的承認。
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領土奪回來了,卻又放棄了。
除了印度在邊境不斷進逼,對1959年的西藏「叛亂」,印度在感情上也同情叛亂一方。中共認定印度為叛亂者提供了實質性的援助。印度收留了逃亡的達賴喇嘛和流亡藏民,對中共肯定也是刺激,叛亂藏人的游擊隊還以印度領土為基地繼續騷擾中國。把老帳新帳加到一塊算總帳,中國於1962年發動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原本已在軍事上取得絕對優勢和勝利。擊潰印軍,向前推進速度之快,有時連中國軍隊的指揮系統都無法控制。參加過那場戰爭的原西藏林芝軍分區政委閻士貴大校這樣回憶:1962年自衛反擊戰,打過去很順利,幾路基本都打到了傳統習慣線,就是我們地圖上標的國界線。我們以四萬兵力,四路出擊,西線從錯那攻達旺、邦迪拉,東線在察隅,中間兩路這邊從墨脫沿雅魯藏布江往下游打,還一路沿蘇班西里河推進。只用了一個月就基本收復失地。
而印度方面,它的國防部長說,動用了印軍三十二萬四千人。有個西山口,印軍說我們至少要攻半年,結果一個早上就拿了下來。那時候部隊士氣高,戰鬥力強。我們以穿插和偷襲為主,動搖它的後方,前線馬上潰退。印軍說你們不正規,沒有這么打的。但是我們贏了,他們輸了。他們都是僱傭軍,鬍子兵,說中國是娃娃兵。吃了敗仗之後,他們才知道娃娃兵的厲害。
當時中國方面除了有部隊士氣高,戰鬥力強的優勢,還得到戰區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未見得是出於支持共產黨。之所以存在一個傳統習慣邊界線,在於那一帶歷史上一直為藏文明覆蓋。被稱為「風流神王」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控區。老百姓對西藏是有向心力的。
林芝軍分區的原副司令李春回憶:「反擊戰開始後,我們沿江一路下推,一個連擊潰了印軍上千人。沒有公路,印軍想不通,中國軍隊靠什麼供給給養?以為我們有什麼高級食品,吃一頓能管好幾天。其實,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靠氂牛運輸。那一仗,支前的氂牛就有三萬多頭。這邊的所有物資,還有傷員烈士,都是靠老鄉背。一○○迫擊炮彈,一人只能背一發。五十人運,幾分鍾就運出去了。家家戶戶都出人,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支前。當地老鄉十二三歲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東下邊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歲,跟爸爸媽媽一起,他背了四筒罐頭,有八斤重,爸爸牽著他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我們根本沒法打勝仗。」
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閻士貴大校說:「不要這片土地,軍人想不通,老百姓也想不通。六二年我們從雪山向下壓,勢如破竹,半路上把棉衣都甩了,越打越快。往回撤的時候,可是越走越慢。戰士們想不通,這是我們的領土,為什麼還要撤?為了體現我們是仁義之師,還把繳獲的車輛裝備全都收拾好,武器都擦得乾乾凈凈,一點不剩地都還給了他們。」
中國軍隊接到的命令不僅是放棄全部收復的失地,撤回到「麥克馬洪線」,還要再從「麥克馬洪線」後撤二十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結果印軍不但輕易返回原來控制的地區,又趁虛而入,繼續向北蠶食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佔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美麗又富饒的土地啊!
那一片被中國收復又放棄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饒的地方。那裡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環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夠生長菠蘿香蕉。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橫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為4500萬千瓦以上,是長江葛洲壩電站的17倍,是三峽電站的四倍,投資卻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戰爭災難一類的問題。然而這個設想中激動人心的超級水電站,卻被「麥克馬洪線」攔腰切斷。
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所長徐鳳翔說:「我們搞森林的,一說起來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國第二位,可誰也不說這只是理論林蓄量。因為實際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線之外,准確地說,是52.8%在人家手裡。其實這個數字仍然不準確,這只是按森林面積算……(控制線那邊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單位面積的蓄木量大得多。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那麼實際上西藏森林資源的80%不在我們手裡。」
正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情歌:
壓根兒沒見最好,
也省得情思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
就不會這般神魂顛倒。
❹ 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共有幾次大的沖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
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
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
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4)與印度沖突在哪個戰區擴展閱讀
戰爭尾聲
1962年11月21日24時,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
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❺ 中印戰爭的背景及原因、影響是什麼
背景為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原因為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影響為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中印邊境戰爭為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19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5)與印度沖突在哪個戰區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的相關情況:
1、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2、中印邊境西段,1951年前後,印軍趁中國軍隊剛進入阿里地區之機,侵佔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後,印軍又侵佔了巴里加斯。
3、1959年3月22日,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同年9月8日,周恩來在給尼赫魯的回信中明確指出: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雙方應根據「五項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
❻ 中印沖突的戰爭背景
印度地方當局採取這一系列行動的背景即:中印邊境交惡。
同一時期的1960年4月,為緩解中印邊境之爭,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動率團對印度進行了為期6天的訪問。周恩來表示:「中印兩國有一切理由應該千年萬年地友好下去」,「邊界問題並不是不可以找到共同點或接近之點」。
而印度尼赫魯總理保持了自己的高調,堅持中印邊界問題不容談判。
印度拒絕中國方面稍前即已提出「雙方武裝部隊從中印邊境全線各自後撤20公里,並停止巡邏」的建議。中國單方面停止了巡邏。
雖然印度軍方索爾少將也說,在交界地區建立非軍事地帶是好主意,但尼赫魯總理的政府未予認可。這就導致印度朝相反方向採取使事態進一步升級的行動:趁中國邊防軍停止巡邏的空隙,在中印邊境西段節節逼進,增建430個據點。
印度心目中的中印邊境線、不容中國方面有任何異議的依據是所謂「麥克馬洪線」。1914年3月24日,出席西姆拉會議的英國代表麥克馬洪與中國西藏地方當局代表倫興.夏扎在德里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換文方式搞出的這條線,歷來不為任何一屆中國政府所承認。
但即使是根據這條線,印度軍隊在1959年強行占據的兼則馬尼、1962年開始占據的扯冬、絨不丟、扯果布、卡龍、章多、克寧乃、日挺布、湯、娘巴等地,仍然在麥克馬洪線以北,即中國境內。
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麥克馬洪線附圖的這一部分,並為此質問印度政府:究竟是誰侵佔了誰的領土?
尼赫魯承認:中國方面的報道「有些的確站住腳了」。他表示擔心這會「使人看來中國人是受印度這只『老虎』進攻的『溫順的羔羊』,因此,你們(印度宣傳機構)大家必須幹得更夠標准些」。
尼赫魯在國內加緊了戰爭准備,聲言他的國防部長梅農是「當代拿破崙」,「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印度也是一個大國。我們強大得足以對付任何挑戰」。
中印邊境沖突呈不可避免之勢。就連一向站在印度方面的英國《泰晤士報》在1962年10月8日發自德里的一則通訊也不無擔心:如果在中印邊界上爆發戰斗的話,「旁觀者會不得不指出,正是德里拒絕進入會談」。
中國政府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保持著極大的剋制態度。但這一克制顯然不是懼怕印度有一位「當代拿破崙」。尼赫魯的強硬來自印度當時所處的左右逢源的國際地位。一方面,美國稱印度為西方式民主與自由的堡壘,另一方面,蘇聯則試圖將印度拉近東方社會主義陣營。1960年1月,中印關系日趨緊張之際,尼赫魯致信赫魯曉夫,邀請赫訪印。赫魯曉夫即不顧中蘇特殊關系,欣然表示接受邀請,更使尼赫魯志在必得。中國的剋制,或者說有如「溫順的羔羊」的姿態,顯然有著對整個國際關系的慎重考慮。
1962年10月20日開始,歷時一個月的中印邊境戰爭在東、西兩段大規模爆發。戰爭以印度全面失敗而告結束。中國邊防部隊主動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20公里以內地區,並於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了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312名全部被俘人員,退還全部繳獲的武器裝備及軍用物資。
❼ 中印領土爭端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
一、有問題先看看網路,沒有的話再看看知道,都沒有的話再提問。
二、先給你來一段網路上的: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情況。
三、下面說點本人見解,非常淺薄,但希望能幫到你。
你問打起來能否贏,我非常堅定地認為在戰爭層面我國必贏。印度方面軍隊沒有我們多,裝備基本靠買,經濟沒有我們發達,靠啥打贏我們?而我們事事處處向美國看齊,又是登月又是探海的,裝備屢屢換新,如果連個印度也打不了,就不要想什麼星辰大海了。在我看來,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中印還基本在一個層面上,而現在基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但是領土爭端的解決不一定非要打個你死我活,聽說老一輩革命家就認為中印邊界的解決,除了達旺地區應該要回來以外,其他的基本就按照實際控制線算了。我認為有點吃虧,但絕不認為比領導人聰明,那就吃這個虧吧,誰知道印度感覺更吃虧,竟然還不同意。
四、實際上關於中印領土爭端的問題、帖子很多,你要是高中沒畢業,看看網路就行了,若是已經高中畢業了,可以去看看天涯論壇上的名帖《地緣看世界》,相信能幫到你。
五、最後說一點,中國幾千年歷史,從來都是有疆無界,新中國成立後跟周邊國家劃界都是各扯各的,最終爭議領土一人一部分。
❽ 忍讓也是有限度的!違背承諾、非法越線!中印激烈沖突,西部戰區是如何發聲
針對近期的中印邊境沖突事件,西部戰區的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做出了嚴肅回應。針對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沖突,張水利大校做出以下的回應: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中國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對於印度的挑釁行為,相信我們是一定不會容忍的,一定會做出堅決回應來打擊印方的囂張氣焰。而根據日前的新聞,可以看到西部戰區也是調集了大量軍隊前往加勒萬河谷威懾印方。
❾ 我國與印度邊界爭端分為東中西三段,現為我方有效控制的是
中印邊界其實三段地區我方都沒有完全控制:
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3段。
西段約600公里,中段約450公里,東段約650公里。
東段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在中段,印度實際控制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沖、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區,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此外中國和印度在錫金邦的金手指地區存在領土爭議。
中國實際控制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塞欽地區(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闐縣),印度控制巴里加斯的部分地區約450平方公里。
❿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是林彪將軍指揮的嗎
是的。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是林彪將軍指揮的。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歷史影響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中國邊防部隊在特殊高原地區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反侵略作戰。戰區自然環境惡劣,部隊機動、指揮、協同不便;交通線長,運輸補給困難。中央軍委靈活運用軍事、政治、外交手段,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爭的主動。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原、嚴寒、山高、谷深的困難,大膽運用穿插迂迴,分割包圍戰術手段,發揚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勝利地完成了作戰任務,保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對印自衛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