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印度分為哪幾個時期 古印度的歷史進程簡述
文明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局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佛陀時期
(前6~前2世紀)從吠陀時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這時期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據佛教文獻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里,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孔雀王朝時期
(前322~前185)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國王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入侵時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薩塔瓦哈納時期
(公元前100~公元200)薩塔瓦哈納王國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
北印度
(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後的一個著名皇帝。當時,外貿蕭條,貨幣短缺。政體沿襲發多,但更加分散。都城從華氏城遷曲女城,即從一外貿城市遷至一軍政要地。戒日王死後,北印度表面統一的局面又告結束。
南印度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幾個藩屬,每個藩屬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行政系統和收稅機關。最南部分國家的歷史,從l世紀開始。古代南印度分為兩個歷史時期:第一時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時期是300~750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⑵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古印度的成就非常大。古印度的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地區算是整個哈拉巴文化最繁榮的地區。哈拉巴人造的建築人現代非常相似,科學家還猜測,拉巴人肯定超級愛干凈,因為在摩亨佐達羅發現了一個大澡堂。
⑶ 歷史 世界著名工程有哪些
埃及的金字塔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古印度的泰姬陵 還有中國的長城
⑷ 四大文明古國象徵性建築有哪些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通天塔;古埃及:金字塔,卡納克神廟;古中國:長城;古印度:泰姬陵,桑奇大塔。
1,空中花園,又稱懸苑,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是在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修建的,現已不存。
據說空中花園採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台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並且有灌溉系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是公元前 世紀新巴比侖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其妃子所建花園,位於新巴比侖城北面伊士達門西側。據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描述:
該園在不同高度逐層收小的台層上布滿帶拱廊的建築物,台層面植各種樹木花草,遠看宛如懸在空中,故稱空中花園。該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現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
佔地52000平方公尺。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國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還矗立著一座象徵國王權力與尊嚴的獅身人面像。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的金字塔是佔有集中的一部分。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3,卡納克神廟始建於3900多年前,位於埃及城市盧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神廟內有大小20餘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
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時期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
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占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
那裡另有一座阿蒙神廟。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為埃及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里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4,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
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5,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拉」,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⑸ 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印章文字、阿育王銘文、阿育王石柱、阿旃陀、《阿闥婆吠陀》等。
1、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已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
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這種文物2500種左右,,文字元號共有400-500個。這些符號一般由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基本符號有22個。
在印章上還有雕畫,這種雕畫和文字是什麼關系還不清楚,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頭銜等,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種雕刻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
2、阿育王銘文
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君主阿育王在全國各處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所鐫刻的銘文,現在還有幾十個地方保存著這種石刻銘文,是古印度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銘文所用文字有兩種:一種是婆羅米文,肯起源於塞姆人的字母;其二是去盧文,可能起源於阿拉美亞字母。銘文內容大多是他頒布的詔令及對其功績的贊頌,對研究當時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雕刻。阿育王為銘記征略,弘揚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
在其柱頭上刻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師,中間層是飾帶,刻有一隻大象、一匹奔馬、一頭瘤牛和一隻老虎,這四種動物間都用象徵佛法的寶輪隔開;下一層是鍾形倒垂的蓮花。
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並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4、阿旃陀
阿旃陀(Ajanta)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東北388公里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共有29個佛教石窟,從公元前2世紀到7世紀(650年)的石窟作品。
窟內石壁,各種壁畫琳琅滿目,有的以《本生經》為題材,有的以王公貴族和宮廷生活為題材,其中1號窟中遮盧加王補羅稽舍接見波斯來使圖,尤有重要歷史意義。此外還有許多反映印度古代人民生活和花草鳥獸的壁畫。後期作品多系笈多風格。
5、《阿闥婆吠陀》
梵名Atharva -veda 。吠陀本集之一。為巫術、咒語之匯集。計收贊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約六分之一為梨俱吠陀中已出現者。主要為祈福禳災咒法與巫術,然亦包含若干哲學與科學之思想。
「阿闥婆」(梵Atharva )或系傳授此種吠陀的婆羅門家族之名字,一般認為該書成書年代較其他吠陀本集為遲。《阿闥婆吠陀》大體形成於後期吠陀時期。
主要集錄了用於治療疾病, 驅除災害, 恢復和睦, 戰勝詛咒的詩歌, 符咒, 咒語等, 常被巫師們用於世俗的祈禱儀式, 如誕生, 婚喪, 任職典禮等。《吠陀》是婆羅門教的聖典,也是印度文學的源頭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章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育王銘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育王石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闥婆吠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旃陀
⑹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古印度科技成就還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記錄歷史的虧……我在的《中國科技史》里看過一些。
哲學方面的就不說了,題主說的阿拉伯數字也不說了,說些別的吧。
比古代中國要差的東西就不說了,以下提到的都是達到古代中國水平、超過古代中國水平、有獨到首創之處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學
農業文明的天文歷法一般都不錯。印度在(相當於中國周朝)天文歷法水平就很高了,後來得到與古希臘天文學的交流更進一步。還出過阿耶波多這種超時代的天才。
南北朝時期印度的天文歷法隨佛教傳入了中國,對中國也有一定影響。
2.醫學
印度傳統醫學發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計是他們比較敢想敢做……成書於前1000年的《》就已經記載了很多外科手術,水平比同時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臘、古中國)都要高得多。
3.數學
除了題主說的阿拉伯數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貢獻是「弦」。用「弦」(弓弦)這個詞來表示三角函數中的一個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還有無理數問題,也是印度人將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4.建築
古印度是第一個燒制磚建築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築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獨到之處。後來東亞的中國、日本、朝鮮均受其影響。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術曾長期(大約在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個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知道印度歷史上有個注輦國(又譯),才開始了解這方面歷史。
不出名是因為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處於弱勢,其歷史文化容易被忽視。
說重要,是因為歷史上南印度曾經對東南亞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和擴張,建立很多僑民據點。並直接導致東南亞部分地區印度化。
⑺ 古印度有哪些重大變革
耆那教和佛教在古印度的興起
耆那教和佛教的興起在公元前6世紀,宗教改革家瓦達曼·馬哈維拉(公元前549-477年)和喬達摩悉達多(公元前563-483年)脫離了主流的薩那陀摩,最終創立了自己的耆那教和佛教。
古普塔帝國由古普塔建立,古普塔可能在公元240-280年間統治印度。由於古普塔出身於毗濕奴(商人)階層,他對種姓制度的蔑視是前所未有的。他為政府奠定了基礎,從而穩定了印度。哲學、文學、科學、數學、建築、天文學、技術、藝術、工程、宗教和天文學等領域都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出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
⑻ 古代印度的科技有哪些成就
古印度科技成就還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記錄歷史的虧……我在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里看過一些。哲學方面的就不說了,題主說的阿拉伯數字也不說了,說些別的吧。比古代中國要差的東西就不說了,以下提到的都是達到古代中國水平、超過古代中國水平、有獨到首創之處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學農業文明的天文歷法一般都不錯。印度在吠陀時代(相當於中國周朝)天文歷法水平就很高了,後來得到與古希臘天文學的交流更進一步。還出過阿耶波多這種超時代的天才。南北朝時期印度的天文歷法隨佛教傳入了中國,對中國也有一定影響。
2.醫學印度傳統醫學發展早、水平高。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計是他們比較敢想敢做……成書於前1000年的《妙聞集》就已經記載了很多外科手術,水平比同時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臘、古中國)都要高得多。
3.數學除了題主說的阿拉伯數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貢獻是「弦」。用「弦」(弓弦)這個詞來表示三角函數中的一個概念,就是源自印度。還有無理數問題,也是印度人將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4.建築古印度是第一個燒制磚建築的文明。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築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獨到之處。後來東亞的中國、日本、朝鮮均受其影響。
5.航海印度的造船、航海技術曾長期(大約在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個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歷史上有個注輦國(又譯朱羅國),才開始了解這方面歷史。不出名是因為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處於弱勢,其歷史文化容易被忽視。說重要,是因為歷史上南印度曾經對東南亞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和擴張,建立很多僑民據點。並直接導致東南亞部分地區印度化。
⑼ 為什麼說古印度文明被中斷了,是怎麼中斷的
因為戰爭而導致印度半島分裂,古印度文明就此中斷。
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
(9)古印度工程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
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印度文明
網路-古印度
⑽ 古印度有哪些宇宙探索成果
古代印度人對宇宙形成的過程也有了初步的探索。在列國時代,有妙高山宇宙論,各教派妙高山宇宙論的內容又有不同。婆羅門教文獻說,地球基點為一個正方體。基點之上層層壘積許多依次縮小的正方體,形成一金字塔狀。塔頂之最小的正方體稱妙高山,是諸神居住之地。圍繞地球的是在水平面上形成的一些類似正方形的太陽軌道,此軌道上面是月球軌道,月球軌道上又有其他不同星體的軌道,從而形成為金字塔狀軌道圈。約公元前200年耆那教的《太陽讀本》以為,地球是以妙高山為中心的一個圓盤,北極星在其上方,圍繞地球的是7個同一中心的海洋和大陸,行星的共面旋轉則從妙高山自東向西。佛教文獻《舍羅僧伽》等則認為,妙高山的上半部露出洋面。在它們的最外圍是被稱作宇宙石(岩石山嶺)的圈。妙高山與外圈之間,有7個石頭環和7個海洋。海洋的水是相當稀少的,連孔雀的羽毛也不能浮在上面。從上述幾種妙高山說看來,可知古代印度人對宇宙形成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的,還帶有猜測的成分。古印度人對宇宙的認識受當時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影響頗深,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的局限性是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