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

印度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4-22 18:06:41

㈠ 印度曾經也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的印度發展如何

2019年,印度的GDP是2.94億美元,超過了英國的2.83萬億,以及法國的2.71萬億,位列世界第五名,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成為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雖然印度排名第五,但是相對第四名的德國3.86萬億來講,差距其實還是非常大的。很多朋友無法理解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可以給一組對比數據,中國GDP在2005年排名世界第五名,2006年排名世界第四,2007年排名世界第三,2010年排名世界第二,但是總額僅相當於當時美國的三分之一,此後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追到美國的80%,這一重大成果,讓美國開始恐懼中國了。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印度的影響很大,而且中東的形勢和國際整體形勢對印度很不利,這也是印度近期同巴基斯坦示好的重要原因。印度在工業方面,農業方面都比較落後,主要在服務業方面實力相對較強,尤其是軟體方面很厲害,但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農業,進化是工業,兩個主力沒根基,光憑服務業根本啥問題都解決不了,一碰到釘子,就只能退縮,印度人口眾多,而且社會體制復雜,未來到底如何發展,說實話,印度領導人都不是很清楚,畢竟他屬於二流國家,還要看其他國家的臉色行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㈡ 70年前印度曾是世界第三領袖,70年後印度為何被一眾國家甩在身後

主要是印度沒有把握住發展的時機,沒有正確的發展理念。而且印度的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很大的問題,印度的貪腐非常的嚴重,很多官員是拿錢才辦事。

印度上層的奢糜,可以說已經超乎了普通人的想像,用現在最流行的話說就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可以分析得出,印度整個社會現象非常奇特,人民的思維也是奇葩,底層人民不思進取,上層人民毫無憐憫之心。廢鈔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大量縮減平民資產的事情,而普通民眾沒有任何反抗,但是,這種由中上層推動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㈢ 古代印度的文明歷程

文明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 從吠陀時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古印度金幣 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這時期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據佛教文獻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里,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國王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㈣ 古印度的歷史進程是什麼樣的呢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zg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古印度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那麼,古印度怎麼滅亡的的呢?古印度的滅亡背後發生了什麼?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幾個藩屬,每個藩屬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行政系統和收稅機關。

㈤ 幾百年前印度皇室貴族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聖河納爾默達(Narmada)河邊有著不少寺廟,朝聖者絡繹不絕。如果想近距離感受印度的朝聖文化,Ahilya城堡酒店(Ahilya Fort)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酒店宮殿位於著名的Maheshwar城堡之中,原為Ahilya 皇後執政時期添建。13間裝飾精美的客房分布在6座18世紀的宮殿建築內,皆環繞著花草茂盛的庭院。巨大的游泳池、精心修剪的花園、角落裡的古書籍,牆上的皇後畫像,皇宮貴族的生活場景仍保留至今。

酒店地址:Khargone, Madhya Pradesh,印度

圖片來源:Forbes

㈥ 100年前,印度鐵路曾一躍成為亞洲第一,為何現在變成這般模樣

印度通過一百年的發展把亞洲第一發展成了陳舊落後,因為自負和懈怠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不僅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越變越差,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反觀中國從一開始的一窮二白到現如今世界鐵路里程第二,高鐵里程世界第一,這其中到底經歷了什麼。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人的努力奮斗得來的,而印度毫無作為荒廢百年,造成今天的局面也是意料之中。再強大的東西都需要虛心的發展和精心的維護,懈怠和自負只會帶來落後於所有人的結局。

㈦ 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印度的歷史是怎樣的

自然環境 古印度的地理范圍不限於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個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在古印度,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以「印度」作為自己的國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稱印度河以東地域為印度,我國的《史記》和《漢書》稱之為「身毒」,《後漢書》稱之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記》中改稱為「印度」。顯然,這個名稱是從印度河的名稱引申而來的。

古印度三面環海,北背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個獨立的三角形半島。其北部有平原,還有兩條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恆河,這對農業的發展有利。南部有高原,有富饒的森林和礦藏,這對手工業發展有利。由於次大陸地域遼闊,境內自然環境好,古印度人就用不著全力冒險向海洋挑戰。

古印度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遠在140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的祖先臘瑪古猿在活動。舊石器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半島的北部。新石器文化的遺址則遍布次大陸。約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半島進入金石並用時代。約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進入文明。因此,整個史前時代直到文明的出現,次大陸一直有居民活動。

居民 古印度可謂世界人種的大熔爐。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奧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說得確切些,就是三大人種(黃種、黑種、白種)都有,方言竟多達200種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構成比較復雜。

如果說中國文明是長期統一,短暫分裂的進程,那麼,古印度文明則是多分裂少統一的發展趨勢。縱觀其文明進程,大致有如下幾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約公元前2300—1750年)。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兩地,故稱「哈拉巴文化」。但這個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們發現的,它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一樣,曾長期埋藏在地下不為人們所知。所以,1922年《劍橋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時,還認為古印度進入文明是從公元前1000年代的「後期吠陀時代」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發現,使古印度文明的時間一下子向前推進了1300年。

第二個時代是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600年)。這個時代又分為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後期吠陀時代(公元前900—600年)兩個階段。所以分兩個階段是因為,輝煌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毀滅後,古印度的歷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約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陸,但這些雅利安人是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人,所以在整個早期吠陀時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間,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時代。從公元前900年開始,雅利安人才進入文明,或者說古印度才第二次進入文明。學者們把公元前900—600年這段時期稱之為後期吠陀時代。不過,這個時期的文明與哈拉巴文化相比,實在是個可憐蟲。

第三個時代是列國時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時也稱「早期佛教時代」。這是古印度列國並舉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戰國紛爭,逐步為統一打基礎的時代,其中恆河流域的摩揭陀國最為強大。此時,古印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東移,即恆河流域成為文明中心,至於印度河流域,不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國佔領,成為其一個行省。

第四個時代是孔雀帝國時代(公元前324—187年)。這是古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時代和帝國,但統一者不是列國時代的強國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義領袖。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後,印度河流域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但亞歷山大一離開印度後,這里就爆發了起義,起義領袖旃陀羅笈多不僅趕走了亞歷山大的守軍,而且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了帝國。由列國並舉到統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國的發展趨勢,一方面也有利於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所以到帝國第三代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國進入繁盛時代。但這個帝國維持了137年後,於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國,初期統治整個恆河流域,以後就成了偏安於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華所殺,但甘華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鞏固,45年間有四個國王統治,平均一個國王統治11年。公元前30年,這個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個小國安度羅給滅亡了。總之,孔雀帝國滅亡後,古印度的歷史一是長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斷入侵。先後有大夏的希臘人、塞種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國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穩固的政權。

第五個時代是貴霜帝國時代(公元1—3世紀)。貴霜帝國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國敦煌與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紀,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西遷至中亞,進而占據大夏,逐漸從游牧轉為以農業為主的生活,社會制度也逐漸從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張騫於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時曾到達此地。這時大月氏人分五個部落,酋長稱「翕侯」,約在公元1世紀初,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公元15—65年)消滅其它翕侯,統一五部落,建立起貴霜國家。丘就卻還向南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克什米爾地區,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丘就卻死後,其子閆膏珍(65—75年)繼位,他又向南進兵印度,佔領恆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膩色迦(78—102年)時,貴霜帝國進入盛期,都城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時帝國地跨中亞和南亞,與羅馬、安息、中國的東漢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的四大帝國。同時,在公元90年,貴霜派7萬大軍進攻駐守西域的班超,漢煙軍人少,甚為驚恐,但班超利用貴霜軍勞師遠征,軍糧不足之缺點,「收谷堅守」又派伏兵襲殺其向龜茲求援糧草的部隊,迫使貴霜軍退回蔥嶺以南,並與東漢保持和平關系。

迦膩色迦征戰一生,擴大了帝國的版圖,但也使百姓飽償戰爭之苦,以至無法忍受他的擴張政策,所以當他卧病在床時,人們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後,帝國開始衰落。到3世紀,帝國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國。古印度歷史又進入模糊不清的階段。直到4世紀笈多帝國的興起。425年,貴霜在大夏的殘余勢力也被啞噠人(白匈奴)滅亡。

從以上幾個時代不難看出,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國的興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國和近100年的貴霜帝國是統一強盛的帝國外,其餘則都是諸國分裂時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時代。

二、失落的印度河文明

文明的發現 如前所述,1924年以前,學者們講古印度文明的第一章是從吠陀時代開始的,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1921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上游發現了哈拉巴遺址,1924年,他們又在下游發現了摩亨佐·達羅遺址。經科學測定,這是一些處在公元前2300—1750年的遠古文明。比吠陀文明早出1千多年。印度傳來的消息震動了當時全世界的學術界,因為這些遺址的文明程度不僅令人吃驚,而且使人們發現,吠陀文明簡直是一個黑暗的大倒退時代。

文明的規模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是城市文明遺址,兩城周長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都是由衛城和下城(居民區)兩部分組成,其居民數各自約有35.000人。兩城相距644公里,形成兩個中心,這顯然是兩個彼此獨立的國家都城。以後,考古學家們又陸續發現類似的大大小小的遺址數百處,其分布范圍也不限於印度河流域,其地域比早期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古文明遺址的分布范圍要大得多。顯然,這是一個分布范圍比較大的文明時代,但也是一個被人們徹底遺忘的時代。如果說蘇美爾文明還能從神話傳說中找到影子的話,那麼,印度河文明則連個神話傳說的影子也沒有。好在考古學家發現了它,使這些在地下長眠了3千多年的大大小小的遺址得以重見天日,也使我們能夠了解其文明的大概情況。

文明的特點 印度河文明是青銅器文明。銅制的不僅有匕首、箭鏃、矛頭等武器,也有鐮刀、鋸子、斧、鑿、魚鉤等生產工具。農業是當時的重要生產部門,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麥、小麥、豆類、芝麻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種稻。此外還有椰棗、果樹、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鄉。居民也從事畜牧業,馴養的動物有牛、豬、狗、驢等。家禽和魚類也食用。

手工業比較發達。除青銅器外,也掌握了對金、銀、鉛、錫等金屬加工技術,且熱加工和冷加工已有較高水平,尤其是還會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制陶業和紡織業也有較高水平,如紡錘和紡輪在話許多遺址中都有發現,染缸的存在說明當時已掌握了紡織品的染色技術。陶器的坯由陶輪製成,再由陶窯燒制。陶窯設計也非常合理,火焰可燒到頂層。陶製品也有一些飾以圖畫精品。此外,手工藝品的製作也十分精美,如項鏈、戒指、手鐲、臂鐲、足鐲、耳環等首飾,既有金銀製品,也有象牙和寶石製品。印章是其特產,章上刻有文字和圖案,文字約有四、五百個符號,這是進入文明的標志,但這些文字現在還沒有釋讀通。

商業也很活躍。遺址中發現有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東西,如印章在兩河流域也有發現,同樣,兩河流域的圓形印章和金屬製品在這些遺址中也有發現,這說明與兩河流域有商業貿易往來。學者們認為,這種遠程貿易是由海路進行的,印章也有船的圖案。此外,遺址中還有石制的稱錘,並有二進法和十進法,這說明其度量衡制度也發達,或者說,文明的創造者是一些斤斤計較的居民。

㈧ 印度上古文明的歷史發展過程

考古學的發現關於古印度土著文明的時期的研究,現從考古學方面發現的證據加以推測、研究。

根據1921年1922年在現在的巴基斯坦的考古挖掘,發現在公元前三十世紀左右,印度河流域當時就有了人類文明活動的出現,主要以兩大城市為中心(或稱「聚集地」更為准確):一個在現在的旁遮普(Panjab),即印度河上游支流的五河流域;另一個在現今的信德省(Sindh),即印度河(Sindhu)流域。

其中在第二個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兩個古村莊的舊址。一個在今日的哈拉巴(Harappā),位於印度河流域的上游,今巴基斯坦東北部。哈拉巴文化埋藏在一個古佛塔廢墟的下面,該地發現了距今約四、五千年以前,原始人類的古城遺址,印度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典型的原始社會,處於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之間。另一個位於印度河中下游,分布范圍很廣,東起新德里附近,西到伊朗邊境,南達坎貝灣,北抵西姆達丘陵,分布的面積東西距離1500多公里,南北1100多公里,在這個遼闊的原野和河流上發現了很多城市和農村遺址,猶如星羅棋布。不過,其中以現在的莫亨朱(Mohenjo)和達羅(Dāro)兩個地方為規模最大,兩地相距六十多公里。

考古學的發現可以推測當時技術發展和經濟制度的一些情況。在上述古代遺址中,挖掘出古印度帝國的一些藝術品:有石雕、磚屋、陶器、銅器以及生活用具和武器,這些可以推斷一點當時的社會面貌。但是關於政治制度,所知甚少。盡管在印章和器皿上刻有文字元號,這樣的物品達數千件之多,可惜至今無人能夠識別,因此不能確定古印度人是何種族,就一般文化意義而言,只能稱之為土著人,而印度後來的某些種族的居民就是他們的子孫,這些土著人最大的可能就是達羅毗荼人Dravidian(屬於泰米爾人Tamils的近親)、或者乾脆就是泰米爾人、又或者是南印度其它民族的祖先。可以確定的是,古印度人肯定不是雅利安人(所有的考古證據都否定雅利安人那麼早從中亞來到印度)。

間接的證據的研究關於古印度人的宗教文明,我們沒有任何的直接的證據。除了考古挖掘上的發現可以隱隱約約推測當時的宗教情況之外,還有一個間接證據我們不容忽視,那就是從婆羅門教前期和後期的一些神話傳說的差異中,我們可以推測古印度人宗教的端倪。

婆羅門教的內容並不完全是雅利安人的東西,至少後期如此。它是一個多神的宗教,其中,有些神祗、祭祀形式和種姓內容實際上都或多或少與被征服地區的土著人有關。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由西向東擴張的過程中,他們對土著人的信仰的吸收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主動或被動吸收一些土著人的宗教,把他們的圖騰和神祗加以融合和消化,使之成為自己的神祗或祭禮形式;另一種是刻意醜化土著人(可能是達羅毗荼人的祖先),將其刻畫成與雅利安神相對抗的妖魔鬼怪。

吠陀經是研究印度民族歷史文化發展和宗教哲學思想的源泉,其中我們可以發現雅利安人是如何吸收土著民族的信仰,這部分的事實有很多。婆羅門教的四吠陀經中《梨俱吠陀》出現時間最早,保留雅利安人最原始的資料比較多;而《阿達婆吠陀》出現時間最晚,乃雅利安人吸收了土著民族若干信仰要素後集成的。通過不同時期的吠陀經的比較研究,可以或多或少對土著民族的信仰有些了解。

其中,我們發現,早期《梨俱吠陀》中戰神兼雷神因陀羅(Indra)、火神阿耆尼(Agni)、酒神蘇摩(Soma)和醫神雙馬童(Asvinau)等神祗,在以後的三部吠陀經中的地位越來越低;而在《梨俱吠陀》中名不見經傳的濕婆(iva)等神祗到了後來卻成了最受歡迎的神。這種濕婆崇拜形式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就存在,考古學上發現的一些物品可能與此類宗教信仰有關。比如人們崇拜橢圓形的石頭(象徵男根,也叫林加Linga崇拜),求得生命和力量,或讓女人受孕,至今這種「神像」在眾多濕婆廟里仍隨處可見,成了濕婆的象徵之一。另外,吠陀經中提及神祗,不見得全部就是雅利安種,尤其是那些戰敗的神祗。如曉天女神鄔霞曾同因陀羅進行過的激烈的戰斗,她的戰車被砸爛了,女神也逃跑了;再比如因陀羅曾殺死了工匠之神多施德利的兒子、長著三個鳥頭的惡魔多瓦施德爾,被割掉的三個鳥頭又變成了鳥,其中有兩個成了婆羅門氏族中的著名圖騰。無論是鄔霞還是多瓦施德爾,都可能是當地土著的神氏,在經過與因陀羅等天神的數次戰斗,以及後來婆羅門的口耳相傳的演變後成了婆羅門教的神。另外,按照印度神話,阿修羅和因陀羅是表兄弟,都是梵天的後代,阿修羅先於因陀羅統治天庭,但治理無方而為因陀羅等天神驅逐替代,也許阿修羅可能就是雅利安人勁敵、某一土著民族的神祗。

以上一些神話可以看出雅利安人是如何把土著人的信仰的神祗主動或被動吸收的。至於那些被大加醜化的神祗,通過世界上其它宗教發展作類比,這種戰勝者醜化戰敗者的情況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那些被雅利安人過渡醜化的神祗也極有可能就是土著人的信仰神,其中最有名的要數羅剎族。

按印度神話,羅剎為一種半神性的妖魔,身世說法不一,出於梵天之足(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最低一級首陀羅也出自梵天之足),是眾神之敵,專門干壞事:破壞祭祀、惑亂人心、弄鬼乍屍、咬食人畜、食肉(側面反映當時有一些土著民族可能尚未進入農耕社會)。男羅剎醜陋殘狠,黑身、朱發、綠眼(可能讓雅利安人的侵略吃了不少苦頭),女羅剎極美,為絕色之婦,飛空行地、食人血肉。從以上傳說不難看出,所謂「羅剎」也許就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對某些土著或其圖騰、神祗的稱呼,這些土著很可能就是錫蘭國(今斯里蘭卡)人的祖先,因為羅剎國在神話中被認為在錫蘭國。由於這些土著常憑借叢林襲擊入侵的雅利安人,破壞其祭祀並擅長躲避,因而被誤認為會法術或巫術,被雅利安人大加醜化。最後終於戰敗,被雅利安人趕到了印度的最南邊,乃至錫蘭國。

第一種相互融合的情況也許發生於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不久,剛剛在印度西北部立足的階段,出於某種妥協,把當地土著的神祗通過聯姻等方式轉化成了雅利安人的神祗,一些印度學者認為婆羅門教中的多數女神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受到雅利安人祭祀的。而後一種情況可能發生於雅利安人在印度西北部立足已穩,開始向東向南擴張的過程中。這時的雅利安人可能已經吸取了土著人的先進的生活方式(如從游牧生活轉變成為定居生活),進入農耕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這時的婆羅門教多半已經成形,雅利安人在戰斗中屢戰屢勝,不需要再與土著民族進行妥協,可以對其所敬神祗盡情醜化,或直接將土著居民描繪成各種鬼怪。這種情況在世界很多其它宗教中非常常見,屢見不鮮。

不過,無論是主動被動的吸收也好,還是過分的醜化也好,這些都成了推測古印度人(土著人)文明的間接的材料,如果再加上考古學上的有力證據,將會使得古印度的土著文明研究更加深入。

三吠陀、婆羅門文明

(一)背景

雅利安人的征服根據考古學的證據,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大概是古印度文化的崩潰時期,約公元前十六世紀。這些雅利安人是一群游牧民族,屬印歐語系,原住於中亞西亞高加索一代。他們跨越興都庫斯山的崇山峻嶺,先後一群又一群的侵入南亞次大陸,先佔據了喀布爾(今阿富汗),逐漸侵入山明水秀的西印度河流域,和本地的古印度人(也許是達羅毗荼人)進行了長期而殘酷的斗爭,最後征服了土著民族,破壞了印度河流域的文化環境的生態平衡,印度原始社會從此瓦解,進入了等級森嚴的奴隸制社會。雅利安人先是在印度河流域建立和壯大了新的部落,然後,繼續向東遷徙,擴張殖民地,最後侵佔了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到五百年左右,他們的勢力又從恆河擴展到南印度和海上的錫蘭島,經過幾個世紀的侵佔和殖民蕃殖,雅利安民族的後裔遍及整個南亞次大陸,征服了整個印度。

在這些游牧野蠻人的手中,印度文明一度遭受挫折。按照雅利安人的傳統說法,宇宙的本性是自由的。他們毀滅了敵人的城堡,因為這些游牧民族不贊成定居生活;解放牲畜,因為他們不希望牲畜被束縛住;釋放河流等等。早期的吠陀文字中,尤其是《梨俱吠陀》中的一些詩歌贊頌了帝釋天因陀羅的事跡,可以隱隱約約的反映出當時的征服情況,因陀羅也許就是當時雅利安人的民族領袖,下面一首詩描寫了因陀羅的豐功偉績:

殺死弗栗多;斧劈森林般的城堡;又掘開了許許多多河流;劈開大山像新造瓦罐;因陀羅和他的隊伍帶來了群牛。固定搖晃的大地,穩住顛簸的群山,拓寬天空,撐住天國,人們啊,他是因陀羅。殺死巨龍,釋放七河,打開洞穴,趕出牛群,從兩石中間產生火,人們啊,他是因陀羅。促使宇宙變化不停,征服和驅逐達娑人,像賭徒贏得敵人財富,人們啊,他是因陀羅。

然而不久之後,這些野蠻人又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生活方式:首先在村莊然後在城市長遠的定居下來,在牧場里飼養牲畜(也許印度的牛群從此享有任何其它地域無法比擬的行動自由),學會了治理河流從事灌溉。

帝國出現雖然一切王朝都認為自古以來就是整個古印度的統治者(甚至包括現在的阿富汗),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後來雅利安人在編集和注釋經典時,忘記了真實的歷史背景,很可能是按照人為偽造的年歷綱領重新編排的。後期的經典提到了太陽王朝和太陰王朝:日朝為日神之子摩奴(Manu)所建立;月朝乃建於月神之孫,即摩奴的外孫布富羅婆(Purūravas)。然而早期的吠陀原文卻只提到一些月朝帝王,日朝帝王顯然從未提及,而是出現在後期的吠陀經文中。可以猜想:日朝帝王是古印度人(土著人),他們的後來被結合到雅利安人的歷史傳說中,而月朝的帝王則是雅利安人,這樣,便產生一種綜合性的歷史,當然這純粹只是一種猜想,缺乏證據。

婆羅門教的發展與帝國的興衰息息相關,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的「婆羅門教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來。

以上是婆羅門教產生的一些背景,下面先對婆羅門教的內容進行總結。

(二)婆羅門教的內容

婆羅門教什麼是婆羅門教(Brahmanism),它不僅是一種宗教,它還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以及其他。印度的正統保守思想,從保拉法帝國編纂而法典化了的吠陀中,從公元九世紀一些思想家的著作中,逐漸引導出了印度的宗教以及禮儀、哲學、英雄史詩、古代歷史傳說、法律、幾何、天文學和語言科學,所有這些構成了一般所謂的婆羅門教。

梵文婆羅門(Brahman)一詞在初期吠陀中表示聖典,具有偉大優越的含義。後來當保拉法時代婆羅門這個詞被人格化了,成為梵天(陽性主格為「婆羅摩」,Brahmā),宇宙即由它演化而成。從梵文Brahmā又派生出婆羅摩那(Brāhmana),意為掌握聖典的教士,即梵天的教士。

四吠陀吠陀(Veda)一詞,意為「知識」,所以吠陀經典即是婆羅門僧侶學問的總集或叢書,包括詩歌、禮儀和哲學。婆羅門教典有四部吠陀:《犁俱吠陀》、《夜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其中,《犁俱吠陀》是最早的吠陀經,但其內容到十四世紀下半葉才在印度南部被適當地被書面編輯起來,之前很少有書面整理,流傳也多靠一字一字地記憶,口耳相傳。

1、犁俱吠陀(贊頌明論),全書10卷,主要是對自然界諸神的贊歌和祭祀的祈禱文。由1017首長短不一的祭祀聖歌組成,其中大約僅十分之一是關於一般世俗的,其他十分之九都是宗教方面的,尤其以「禮敬太陽神歌」為最重要,為婆羅門僧侶朝夕禱頌。其內容成立的時代不一,最遲於公元前十世紀被編集而成,此書是考察雅利安人最原始狀態的唯一資料,受到古印度土著人的影響較少。

2、娑摩吠陀(歌詠明論),總計收集贊歌1549首,將梨俱吠陀中的部分贊歌配上音調曲譜,為婆羅門僧侶酒祭時所唱頌。形成時期在公元前十世紀之後。

3、耶柔吠陀(祭祀明論),此於娑摩吠陀大致相同,是教導祭祀的軌則以及祭祀用的各種頌歌。形成時期也在公元前十世紀之後。

4、阿達婆吠陀(禳災明論),全書20卷,包括730首咒語。此系雅利安人與印度原居民接觸融合後,吸收其若干信仰的要素集成,多數神咒。形成時間亦在公元前十世紀之後,最後出現。

四階級雅利安人的入侵之後,印度開始進入階級森嚴的奴隸社會,出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又稱為瓦爾那(種姓)制度,關於四階級的產生,最早出於吠陀經得「原人歌」:最初由原人之頭口生婆羅門,由軀臂生剎帝利,由雙手生吠舍族,由腿生首陀羅。這樣就把人分成四個不同的等級:

1、婆羅門,處於最高的階層,祭司階級的宗教士,歷代子孫的繁衍而形成的一大種姓,他們生來就是僧侶,到了年老的時期開始林居的出家生活。

2、剎帝利,王者階級的武士階層,對內加強統治,對外抗禦外來的侵略,是由於武藝的世襲,戰士的專職而形成,他們要籍婆羅門的祭司而得神佑,所以處於第二階級。

3、吠舍,除了祭司和武士之外,從事其他農工商業的雅利安人,成為第三階級。

4、首陀羅:這些事戰爭中的俘虜,達羅毗荼人等,他們是奴隸、是賤民,處於社會的底層。

此四大階級中,前三者有誦念吠陀經以及祭司的權利,死後得再投生於世,稱為「再生人」。婆羅門族死時只需拜神誦經,即可歸返宇宙本體之梵天,為頓悟法,而剎帝利及吠舍族,除誦經祭司外,還必須苦練修禪,方生梵天,為漸證法。而非雅利安人的首陀羅族,既無誦經祭司的權利,又無轉世投生的希望,故稱為「一生族」。

生活四階四個階級中的前三姓,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人的一生被劃分為四個階段,生活四階(āramas)被婆羅門教視為正統社會的基礎之一:

1、梵行期,少年七歲至十一歲的嚴凈身,在此階段出家學習吠陀,受戒,完成學業,到一定的年齡後回家。

2、家住期,為中年時代的在家生活,從事各種事業,娶妻生子,履行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3、林棲期,壯年時再行出家,進入森林進行苦練修行,以禪定思維悟入真理。

4、遁世期,老年的修行生活,修行完畢,身心得到清靜,開始遊行各地如閑雲野鶴。

三大綱領雅利安人從印度河遷入恆河的時代,大約發生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此時期剎帝利階層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婆羅門教也到達了鼎盛的時期。四部吠陀經被編纂起來,以這四吠陀為基礎,形成了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即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

1、吠陀天啟主義,婆羅門教的吠陀經最初是天神所啟示,是由古代聖哲傳述下來的,為一切知識的源泉,只有婆羅門才有資格和能力講授這種書。

2、祭祀萬能主義,祭祀能左右一切,可免禍災求福壽,祭祀是梵天的旨意。其意義有三:為供養,為贖罪,為求福。祭祀的種類特別繁多,上至帝王的灌頂典禮舉行馬祭,下至平民舉行的香火祭祀等等。

3、婆羅門至上主義,婆羅門的至高無上是先天賦予,稱為「人神」,與自然界諸神並立,不受法律制裁,其階級地位不容侵略。在《摩奴法典》中說:「無論學問又無,婆羅門皆為大神。」

三大聖書婆羅門教有三大聖書,即《吠陀經》、《奧義書》、《薄伽梵歌》。其中吠陀經的出現發生在佛教產生之前,奧義書與佛陀的時代相連接,而薄伽梵歌創作佛教產生之後。現分別闡述如下:

1、吠陀經(Vedas):即上述四種吠陀的總集。其萌芽於公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時,成形於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前九世紀。早期的梨俱吠陀是對眾神的贊歌,在梨俱吠陀的末葉,由於對向來所崇拜的自然諸神的懷疑,而在諸神之上,安立一個最高唯一的真理,這樣,有情與非情的本體被稱為生主(Prajapati)、造一切主(Visvakarman)、原人(Purusa)等名。在吠陀時代,還包含一個梵書的時代,其中耶柔吠陀開啟了梵書時代思潮的序幕。根據耶柔吠陀等其他吠陀經,各種各樣的梵書(Brahmana)、「婆羅門那」應運而生,被婆羅門奉為僅次於吠陀經的經典,「婆羅門那」意思為「神事釋」,為專門教授弟子祭祀法的神學書。

2、奧義書:奧義書的梵文名為Upaniad,意為「侍坐」,其目的在於教人不知的秘密的教義。奧義書作為梵書的一部分,在形式上是婆羅門教正統的產物,產生於公元前七世紀至五世紀,產生的原因:由於時代思潮所趨,自由思想抬頭,尤其是王者的權力升高,鼓勵反傳統的內容。最早的五部奧義書時嚴格的吠陀正典,保存了保拉法時代的各種思想觀念,五奧義書為:《歌者奧義書》(Chāndogya)、《廣林奧義書》(Bhadāra)、《他氏奧義書》(Aitareya)、《佼屍多吉奧義書》(Kauitaki)、《泰帝利亞奧義書》(Taittirīya)。奧義書有兩種集本,一是五十二種本,另一個是一百零八種本。此書有兩個中心內容:梵我一體論和輪回解脫論。叔本華曾說:「余得是書,生前可以安慰,死後亦可以安慰。」然而,這種新興婆羅門教的代表奧義書盛行一時之後,逐漸衰落了,其原因有兩點:其一,義理太深,無法大眾化;其二,實行起來成為思索概念,其中的妙境很難實現。

3、薄伽梵歌(TheBhagarad-Gita):這是「大戰詩」第六卷毗虛摩品第二十五章至四十二章的一段,創作於公元前四百年至二百年之間,當時正處於佛教取代其他一切宗教處於印度最主要宗教的時候。此時婆羅門教的學者將奧義書的思想,平民化於薄伽梵歌之中,並把不合理的重新組織,把矛盾的重新調和,賦予新的力量。從佛教中吸收了大量的營養,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婆羅門教終於復興成為現在的印度教。此書被享波爾(WillianVonHumboldt)描寫為:「最美麗、甚或是任何已知言語中唯一的真正哲學之歌。」此書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重要意義,相當於基督徒心目中的《新約

㈨ 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古印度文明是個什麼樣子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9)印度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古印度入侵時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薩塔瓦哈納王國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

㈩ 印度的歷史有多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不 同分工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倫敦行買什麼 瀏覽:12
美國制裁伊朗為什麼油價下跌 瀏覽:766
印度民居是怎麼樣的 瀏覽:801
去印尼行李托運不能帶什麼 瀏覽:918
南越和越南哪個國家最好 瀏覽:819
義大利現在的航母用的什麼艦載機 瀏覽:325
為什麼印度要轉移壓力 瀏覽:639
卡詩在英國賣多少錢 瀏覽:227
中國的鞋子怎麼出口到越南 瀏覽:2
您如何看待越南老婆 瀏覽:770
印尼生產什麼汽車 瀏覽:624
伊朗油輪什麼炸 瀏覽:898
義大利的披薩怎麼製作 瀏覽:317
印尼500元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68
中國哪裡房子最過剩 瀏覽:301
越南電話語言怎麼說的 瀏覽:477
外國人如何用美金買中國的房租 瀏覽:82
4月份印尼有什麼水果 瀏覽:101
越南郵票有哪些 瀏覽:405
義大利面你見過嗎的英語怎麼讀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