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女皇是什麼意思

印度女皇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4-24 22:01:40

❶ 國王跟皇帝有什麼區別呢

1、起源不同

在中國秦朝以前是至尊君主的稱呼,等同於「天子」,比如周朝的「周武王」。自秦始皇稱「皇帝」後,王與皇始有分別。「王」成為地位僅次於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諸侯的稱呼。

2、地位不同

中國以皇帝為至尊,周邊小國的國君只能和國內的藩王一樣稱王或大王,稱帝則屬於僭越。而中國古代的國王為諸侯封地為國的一國之長,而後自宋、元以國王作為封號。

歐洲的「皇帝」一詞來源於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在歐洲人的心目中,羅馬帝國的元首是理所當然的「天下共主」,才配得上「皇帝」之尊號。而其它小國家,相當於羅馬帝國之下的諸侯,因此其國君只能稱國王或大公。

3、東西方的不同差異

在中國,國王只是皇帝之下的封爵,且很多時候僅衣食租稅,權力大大受限;在西方,國王是某些君主制國家元首的名稱,國王與教皇分掌世俗和精神世界領導權,國王是世俗世界的領袖,教皇是精神世界的領袖,二者經常發生權力沖突;自資產階級革命後,國王逐漸失去原有權力。

❷ victoria中文意思

victoria中文意思是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女王(英語: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

她於1837年6月20日繼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76年5月1日加冕為印度女皇。維多利亞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2)印度女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簡介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王時代,後啟愛德華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後期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

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至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治時期。

此長時期的和平,繁榮得以更加細化英國的理性發展,並鞏固了大英帝國的國家自信.部分學者認為,1832年改革法案的1832年才是該時期理性與政治發展的真正開端。

許多社會歷史學或文學將此時期之風格標定為維多利亞時期或維多利亞風格,尤其是在討論十九世紀中後期當時文化風俗與人民普遍態度時。

針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研究很多著重於所謂「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包含了高度的道德操守,與細致的語言和行為規范。

二、人口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首次人口快速成長時期.當時人口數量從1831年的1390萬人快速成長,至1901年已有3250萬人.高生育率與高存活率為導致該時期人口快速成長的兩個主要因素.英國是第一個經歷人口轉型與農業工業化的國家.

❸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皇帝的叫法。

【「皇帝」的來歷】 皇帝是專制政治體制下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文「皇帝」一詞相傳為秦始皇所創,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2232年的皇帝制度時期。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則稱皇帝為「陛下」、「萬歲」或「聖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篡政。 歐洲 西方的「皇帝」一詞來自拉丁語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歐洲國家君主通常稱為國王,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延續,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 法國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恢復君主制,因為國王(roi)這個頭銜在大革命後的法國已經極不得人心,象徵腐朽、專制、蠻橫,所以拿破崙不稱國王而稱皇帝。從這個時候起,「皇帝」這個稱號有一種冠冕堂皇的、比國王高一級的味道在里頭。所以,1804年,奧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王國國王弗朗茨二世宣布採用「奧地利皇帝」的稱號,並於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1867年,奧地利帝國實行二元君主制,改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國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 俄國 1721年,俄國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頭銜,以與其更加強大的君權和更加龐大的國家相對稱。俄國元老院直接把古羅馬帝國皇帝的拉丁文頭銜拿來獻給彼得。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國最高統治稱者稱「沙皇」(Tsar),也就是「愷撒」的意思。 普魯士 德文「皇帝」是Kaiser,凱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德文寫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寫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羅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國家變為君主專制國,皇帝這個頭銜大多作為專制君主的頭銜使用。當時歐洲的皇帝只有法國(拿破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1850年,德意志邦聯議會曾經給普魯士國王加皇帝的尊號,但是被拒絕。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意志統一,普魯士國王才接受這個頭銜。 英國 英國本土一直是王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繼承莫卧兒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頭銜是「天佑大不列顛、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國教保衛者,印度女皇」 這是所謂「大英帝國」的來源。不過確切地說,應該說是有一個共同君主的兩個國家,大不列顛王國(及其海外領地)和印度帝國。英國在印度的直接統治者為Viceroy,直譯為「副王」,意譯為「總督」。而英文皇帝稱emperor,女皇稱emperess。 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後,男性的英國君主頭銜是「國王大皇帝」。只有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三個國王用了這個頭銜。愛德華八世未加冕即遜位,喬治六世時期印度獨立,印度皇帝的頭銜被取消。 其他 自從彼得一世和拿破崙使得「皇帝」的尊號成為偉大帝王的頭銜和象徵之後,一些小國的君主也稱自己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稱墨西哥皇帝的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等等。海地獨立之後,還曾經有一個奴隸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衣索比亞也有皇帝,不過更確切的翻譯是「萬王之王(國王們的國王),猶太人的雄獅」。因為在衣索比亞,國王也是一種和公爵伯爵一樣的貴族頭銜。中非共和國總統博卡薩也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加冕為皇帝。 匈奴採用單於,突厥和蒙古採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隋朝時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緒時期。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君主對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則稱國王。朝鮮在1896年後改為帝國,其國王李熙也改稱皇帝。 當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國,而政體絕大多數是君主立憲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曾做個小統計,目前尚存的王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死了四十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於前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後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後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入手。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❹ 什麼是印度皇帝(英國那個)

莫卧兒皇帝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廢黜的同一年(1858年),東印度公司的行政權力被解除,英屬印度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後來,印度皇帝稱號被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奪取,時值大英帝國極盛時期。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被冠以印度女皇(英語:Empress of India)的頭銜,而這一年是大英帝國正式將印度次大陸並入版圖並成為印度各土邦的宗主國的第19年。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如今的印度(包括葡萄牙殖民地果阿、錫金國、法國殖民地本地治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1937年脫離英屬印度,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印度皇冠 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通常被認為是這次「王冠變皇冠」的始作俑者,因為就在不久以前(187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維多利亞長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國唯一的皇子,也是普魯士王國唯一的王子弗里德里希(即後來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親、德意志帝國皇帝兼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立為德國皇儲兼普魯士王儲。一旦威廉一世駕崩,弗里德里希將成為德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而維多利亞長公主也將成為德國皇後兼普魯士王後。迪斯雷利認為,雖然英國的國力大過德國,但德國是帝國,英國卻只是王國。如果維多利亞長公主成為德國皇後,那身為母親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還要在其之下,這樣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女皇,這樣才能在禮儀上不被視為在德國之下,況且英國在事實上已經是帝國(大英帝國),而且還是高於其他所有帝國的日不落帝國,只是缺了名義上的確認。維多利亞女王便順水推舟,接受了這一稱號,她也是英國和印度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之前和之後都只有男性皇帝。維多利亞女皇死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他的稱號變為印度皇帝(英語:Emperor of India),繼位的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都繼續保持這一稱號。這一稱號一直保持到1947年8月14日/8月15日的午夜。此後,印度和巴基斯坦自英國獨立。但是,喬治六世並沒有立即正式放棄「印度皇帝」的稱號,直至1948年6月22日,他才正式放棄該稱號。當英王為了印度事務而簽名時,他們會在自己的名字後面簽上大寫字母組合R I(拉丁文Rex Imperator或Regina Imperatrix的縮寫,意為國王—皇帝或女王—女皇)或Ind. Imp.(拉丁文Indiae Imperator或Indiae Imperatrix的縮寫,意即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這種寫法也被用在很多英國的硬幣上,比如1948年喬治六世發行的硬幣。愛德華八世的簽名
大寫字母「R」和「I」分別代表拉丁文中的國王和皇帝。 當一位男性君主擁有「國王—皇帝」(意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的稱號時,他的王後則獲得「王後—皇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王後及印度皇後)的稱號,這和「女王—女皇」(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及印度女皇)的稱號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樣的(都是Regina Imperatrix),但她只是國王的配偶而已。擁有「Regina Imperatrix」稱號的女性中只有維多利亞女王是「女王—女皇」,其他人都只是「王後—皇後」。而且,只有維多利亞女王在簽名時用R I,其他的王後—皇後們只簡單地用R(拉丁文Regina的縮寫,這里指王後而不是女王),即表示她們地位低於維多利亞,甚至連I(拉丁文Imperatrix的縮寫,這里指皇後而不是女皇)也略寫了。[編輯] 印度和巴基斯坦國王 印度獨立後,喬治六世仍然保留印度國王(英語:King of India)達兩年,這期間的印度總督是路易斯·蒙巴頓和查克拉瓦爾蒂·拉賈戈巴拉查理,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之後,喬治六世依舊保有巴基斯坦國王(英語:King of Pakistan)的稱號直到他在1952年逝世。當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即位時也擁有巴基斯坦女王(英語:Queen of Pakistan)的稱號,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❺ 維多利亞究竟是什麼意思

源於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沒落。

維多利亞的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母親是德國公主,她八個月大即喪父,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在舅父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的監護下受教育。1837年,她叔父不列顛帝國國王兼漢諾威選帝侯威廉四世去世,她18歲即位,將漢諾威選帝侯稱號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維多利亞對大臣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英國極度擴張,因此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

1840年,維多利亞和她的大表哥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結婚,他們生有九個孩子,和歐洲各國王室聯姻,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維多利亞已經成為「歐洲的祖母」。

她生有4個兒子5個女兒,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後,她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後;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她的一個孫女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後;第三個孩子阿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個外孫女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後,另一個外孫女是現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維多利亞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沒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1861年維多利亞的丈夫去世,她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出現,也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力漸漸增大,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此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開始主動詢問她的意見。1897年,為她在位60周年舉行隆重的慶典。1901年她在懷特島去世。

維多利亞在位期間,英國空前的強盛,經濟、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❻ 請解釋下 歐洲 以前的貴族稱號「大公」是什麼意思

爵位,它最早出現於中世紀,在近代的一些國家中仍然繼續沿用。一般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銜之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EZJ F/SM.Wc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這個爵名的由來有三:一是歐洲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日耳曼部落的軍事首長;二是古代羅馬部落的軍事首長;三是古羅馬時代的邊省將領,後指地方軍政長官,其拉丁文原意為"統帥"。隨著封建關系的發展,王權的日益強化,公爵成了統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在英國,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紀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分封的,被封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員。十五世紀後才打破這慣例,少數非王室人員也被封為公爵。)S3@4kQi D.m5k/c
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x:T'qVD;|&H/ieu9`
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後來,其地位漸次低落,介於侯爵與子爵之間,為貴族的第三等級。在英國,伯爵之銜歷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愛德華被封為公爵之前,它是英國最高的爵位。這一爵名,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
;y*}_@0Xg 子爵: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紀才傳入英國,博蒙德·約翰於一四四○年第一個被封為英國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V![7VI e6a8l ~ 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語中,男爵(Baron)一詞,是諾曼人在征服歐洲大陸時引進來的,本義為"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演變為"強有力的人"。當時,英國的那些直接從國王那兒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稱為男爵,但這並非由國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約翰·比徹姆為男爵後,男爵才成為英國貴族的正式爵位。
r0@9b_4p{T F 在上述的這五個貴族爵位中,又根據其能否傳給後代,分為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世襲貴族死後可由長子繼承,終身貴族僅限本人活著時擔任,死後其子不能承襲。英國的詩人拜倫的伯父是世襲貴族,他去世後,侄子拜倫獲得了世襲的爵位。

各國貴族等級

[編輯]亞洲
[編輯]中國
參見爵位

[編輯]日本
古代日本貴族分為公卿和大名兩個系統。701年的大寶律令將官職在四位和五位的官員稱為「通貴」,三位及三位以上的稱「貴」,乃創立貴族制度。隨後由皇族分出藤原氏、橘氏、源氏、平氏四大家族。後又發展出五攝、七清華、九清華等貴族世家。地方豪族則發展為大名。1884年實行華族制度,將舊公卿、大名及明治維新功臣分賜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廢除了華族制度。

天皇
親王/內親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編輯]朝鮮
古代朝鮮貴族稱「兩班」,即東班(文班)和西班(武班)。但是實際上兩班更接近於世族,而非貴族。王族子弟封大君和君。其中君王正室所生之子稱大君,嫡長子稱世子,側室所生之子稱君。1896年大韓帝國仿照日本貴族制度設立親王及五等爵位。1910年日韓合並後,朝鮮貴族系統轉入日本貴族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廢除。

[編輯]越南
[編輯]泰國
[編輯]土耳其
[編輯]阿拉伯國家
[編輯]歐洲
在漢語中,通常以英國和法國的貴族制度為參考,將西方貴族制度依中國爵位分為五個等級,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國以外的伯爵稱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除了這五等爵位之外,還有親王(或王子)、從男爵、爵士、騎士等貴族封號。

其他西方國家的貴族制度與英國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為15等,有的國家(如波蘭)實行四等爵位(沒有子爵),有的國家如匈牙利實行三等爵位(沒有侯爵、子爵)。

[編輯]英國
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國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獨立期間,英國君主的稱號
King/Queen 國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儲,在英國稱Prince of Wales,即威爾士親王
Prince 親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體的爵位。女性稱Princess(公主),國王長女稱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 大公
Duke 公爵
Marquess 侯爵
Earl 伯爵
Viscount 子爵
Baron 男爵
Baronet 從男爵
Knight 騎士
其中皇帝/女皇和國王/女王稱「Your Majesty」,親王和公主稱「Your Highness」,公爵稱「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統稱lord,即勛爵。

[編輯]蘇格蘭
Thane 伯爵
Laird 男爵
[編輯]法國
Empereur 皇帝
Roi 國王
Dauphin 太子
Prince 親王
Duc 公爵
Marquis 侯爵
Comte 伯爵
Vicomte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 騎士
[編輯]神聖羅馬帝國
Kaiser 皇帝
König 國王
Kurfürst 選帝侯
Fürst 親王,或譯侯爵
Prinz 親王、王子
Erzherzog 大公
Herzog 公爵
Pfaltzgraf 宮廷伯爵
Markgraf 邊疆伯爵或邊境總督
Landgraf 伯爵
Graf 伯爵
Baron 男爵
Freiherr 男爵
Freier 男爵
Ritter 騎士
Junker 容克或鄉紳
[編輯]荷蘭
Koning/Koningin 國王/女王
Kroonprins 王儲
Prins 親王
Aartshertog 大公(已廢棄該等爵位)
Hertog 公爵
Markies 侯爵
Graaf 伯爵
Burggraf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騎士
荷蘭現有2個親王家族,31名伯爵、103名男爵和8名騎士

[編輯]比利時
Roi/Koning 國王
Prince/Prins 親王
Duc/Hertog 公爵
Marquis/Markies 侯爵
Count/Graaf 伯爵
Viscount/Burggraff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Ridder 騎士
Squire/jonkheer 鄉紳
截止至1986年,比利時有9位親王、5位公爵、10位侯爵、85位伯爵、35位子爵、317名男爵和113名騎士

[編輯]丹麥
Konge/Dronning 國王/女王
Kronprins 王儲
Fyrste 親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騎士
[編輯]瑞典
Kung/Drottning 國王/女王
Kronprins 王儲/Kronprinsessan 女王儲
Furste 親王
Prins 王子
Hertig 公爵
Markis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Friherre 騎士
[編輯]挪威
Konge/Dronning 國王/女王
Kronprins 王儲
Furst 親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s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騎士
[編輯]芬蘭
Keisari 皇帝
Prinssi 親王
Arkkiherttua 大公
Herttua 公爵
Markiisi 侯爵
Jaarli 伯爵
Varakreivi 男爵
Ritari 騎士
芬蘭貴族制度從屬於瑞典的貴族制度。1809年俄國吞並芬蘭後,芬蘭大公國建立了相對獨立的貴族爵位等級制度,芬蘭大公(由俄國沙皇兼任)只冊封過伯爵和男爵兩等爵位。

[編輯]西班牙
Rey/Reina 國王/女王
Príncipe de Asturias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王儲)
Príncipe 親王
Duque 公爵
Marqués 侯爵
Conde 伯爵
Vizconde 子爵
Barón 男爵
Señor 鄉紳
[編輯]葡萄牙
Imperador 皇帝(僅用於巴西)
Rei 國王
Príncipe 親王
Duque 公爵
Marquês 侯爵
Conde 伯爵
Visconde 子爵
Barão 男爵
[編輯]義大利
Imperatore 皇帝(1936年義大利國王自封為衣索比亞皇帝)
Re 國王
Principe 親王
Duca 公爵
Marchesse 侯爵
Conte 伯爵
Visconte 子爵
Barone 男爵
Cavalieri 騎士

[編輯]波蘭
Krol 國王
Ksiaze 親王或公爵
Margrabia 侯爵
Hrabia 伯爵
Baron 男爵
Rycerz 騎士
Giermek 鄉紳
[編輯]匈牙利
császár 皇帝
király/királyné 國王/女王
fejedelem 親王
herczeg 大公
gróf 伯爵
báró 男爵
lovag 騎士
匈牙利本國並無皇帝,其君主稱國王。奧匈帝國時期由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

[編輯]俄國
Император/Императора 皇帝/女皇
Цар/Царица 沙皇/女沙皇
Цесаревич 皇太子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Инфант 大公/女大公
Князь/Герцог 公爵/親王
Маркиз/Бояре 侯爵
Граф 伯爵
Виконт 子爵
Барон 男爵
Рыцарь 騎士
[編輯]非洲
[編輯]衣索比亞
Negus Neghst 皇帝(萬王之王)
Negus 國王
Mesfin 親王
Mesfin Ras 親王公爵
Mesfin Dejazmatch 親王侯爵
Ras 公爵(軍事貴族)
Duke 公爵(授予外國人)
Dejazmatch 侯爵(軍事貴族)(省總指揮)
Kegnazmatch 伯爵(軍事貴族)(右翼司令官)
Grazmatch 子爵(軍事貴族)(左翼司令官)
Balambaras 男爵(軍事貴族)(要塞司令官)
Fitwrary 武士
Lij 公子

❼ 西方皇帝自稱什麼

西方皇帝用英語自稱I、we,但翻譯為中文後一般也用朕表示,比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名言l』etat, c』est moi.翻譯為中文為「朕即國家」。
西方,普遍指位於西半球、北半球的國家。指歐洲全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西方君主一般稱為國王,也有稱作皇帝的。
國王,或尊稱大王。在秦朝以前是至尊君主的稱呼,等同於「天子」,例「周武王」。自秦始皇稱「皇帝」後,王與皇始有分別。「王」成為地位僅次於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諸侯的稱呼。
從西漢開始,沿用秦代爵位,另增設王爵給皇室成員,可封國自治。至清代,王爵已成一種榮譽上的爵位。國王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名稱之一,在君主專制的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裡,國王是奴隸主或封建主的代表,總攬國家大權。

❽ E mpress or Queen是什麼意思

在歐洲中世紀,各國首腦稱國王,只有羅馬帝國的頭銜還是皇帝,後來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印度獨立前,英國女王在本國為女王,而也稱為印度女皇。因為印度是帝國。而一般稱帝國的國家,是因為其下屬有一些稱號為國王的實體附庸。而一個王國一般最大的下屬只是公國。

❾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在古代曾創造出璀璨的文明,令世界為之驚嘆,然而大航海時代後,中國卻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而是落後了。最後被列強打開了大門,陷入了1840-1945這個“恥辱世紀”。

這段時間,現在被定義為“近代史”(1840年-1919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這是最為恥辱的血淚史,至今令人憤恨,而關於這段時期的歷史定位,即使是小學上過社會課的人都清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漫畫《扯線木偶》,表明清政府事實上已經是洋人的朝廷

在統治機構上,有一個很典型的情況就是“總理衙門”(全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它事實上不是一個正規的政府部門,而更類似軍機處的下屬機構及且是較臨時性的機構,因此它沒有正式的官品和編制。但到了後來卻成了清王朝事實上最重要的行政機構,象徵著清政府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為外國人服務了”,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第12款規定,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仍位列六部之上。

於是,一方面這個國家還和之前一樣,有著體量很大的小農經濟,以此為基礎的舊體制還沒有崩盤;另一方面,殖民者帶來了改變,這個國家很大程度已經被控制。即使是民國建立了,這種情況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因為封建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這就是所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後期清廷官員完全不敢得罪洋人

那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還有其它代表嗎?還是有的,典型的就是泰國,20世紀初期,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就剩3個地方有名義的國家主權了,一個是日本,成了列強;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泰國(暹羅),泰國名義上也是獨立的,但1855年開始,英國政府和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整個條約破壞了暹羅傳統的司法獨立、關稅自主和宮廷壟斷對外貿易的情況,之後列強紛紛效仿,所以泰國也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❿ 印度女皇與維多利亞女王的關系

185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行政權力被解除,英屬印度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莫卧兒王朝皇帝對印度的統治權轉入英國王室手中。187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維多利亞長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國唯一的皇子,弗里德里希(即後來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親、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立為德國皇儲。一旦威廉一世駕崩,弗里德里希將成為德國皇帝,而維多利亞長公主也將成為德國皇後。當時的英國首相迪斯雷利認為,雖然英國的國力大過德國,但德國是帝國,英國卻只是王國。如果維多利亞長公主成為德國皇後,那身為母親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地位還要在其女兒之下,這樣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女皇,這樣才能在禮儀上不被視為在德國之下,況且英國在事實上已經是帝國(大英帝國),而且還是高於其他所有帝國的「日不落帝國」,只是缺了名義上的確認。維多利亞女王便順水推舟,於1877年接受了這一稱號,成為英國和印度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閱讀全文

與印度女皇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男人有多少個老婆 瀏覽:815
印尼住宿多少錢一晚 瀏覽:16
當代中國個人出發如何把握機會 瀏覽:750
廣西怎麼和越南客戶聯系 瀏覽:457
印尼人比劃三個手指是什麼意思 瀏覽:522
中國最早眼鏡是哪個朝代的 瀏覽:375
印尼小巴黎之稱是什麼地方 瀏覽:935
qq如何注冊和平精英國際服賬號 瀏覽:462
印尼歸僑是什麼意思 瀏覽:415
中國國際能源油怎麼樣 瀏覽:579
中國為什麼四面樹敵 瀏覽:541
中國的義大利是什麼意思 瀏覽:809
日系車在印度生產什麼車 瀏覽:172
在越南怎麼買股票 瀏覽:900
印尼疫苗證怎麼申請 瀏覽:43
越南鬼鬼長什麼樣 瀏覽:515
中國什麼時候取消對越南的援助 瀏覽:49
越南沙金為什麼不退色 瀏覽:204
伊朗老鼠怎麼賺錢 瀏覽:153
中國航天火箭都有哪些 瀏覽:573